消毒与医院感染控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48249673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PPT 页数:98 大小:3.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毒与医院感染控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消毒与医院感染控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消毒与医院感染控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消毒与医院感染控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消毒与医院感染控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消毒与医院感染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毒与医院感染控(9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消毒与医院感染 控制主讲人:毛恩芬院内感染的原因与消毒存在 的问题传染病的三个环节与两个因素的关系 :传染源社会因素 传播途径 自然因素易感人群易感人群:门诊病人,住院病人,探视 者,工作人员易 感 者:潜在性疾病,特殊治疗,其它因素传 染 源:内源性感染源,外源性感染源 传播途径:接触传播,病原体传播,媒介物传播,空气传播引起医院内感染的原因 介入性操作增多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 药品不合格 药械污染 血及血液制品的污染 空气、手,物品,表面的污染 人体免疫力下降 8 疾病谱的改变 人口学的变化当前医院消毒存在的问题1 消毒灭菌质量较差 2 药械质量较差 3 消毒灭菌方法选择不合适 4 不重视消

2、毒、灭菌效果的检测 5 进行消毒,灭菌时缺乏自我防护意识术语 消毒 :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 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灭菌 :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 处理。消毒剂 :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使其 达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制剂。 灭菌剂 :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 使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 高效消毒剂 :指可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 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 ,对细菌芽孢(致病性芽孢菌)也有一定 杀灭作用,达到高水平消毒要求的制剂。 中效消毒剂 :指仅可杀灭分枝杆菌、真菌 、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达到消毒 要求的制剂。 低效消毒剂: 指仅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

3、毒,达到 消毒要求的制剂。 有效氯 : 有效氯是衡量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的标志 ,是指与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相当的氯量 (非指消毒剂所含氯量),其含量用mg/L或 %浓度表示。(有效碘及有效溴的定义和 表示法与有效氯对应)。 菌落形成单位 colony forming unit,cfu 在活菌培养计数时,由单个菌体或聚集成团的 多个菌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所形成的集 落,称为菌落形成单位,以其表达活菌的数量 。 抗菌antibacterial 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杀灭细菌或妨碍细菌生长 繁殖及其活性的过程。 抑菌bacteriostasis 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抑制或妨碍细菌生长繁殖 及其活性的过程

4、。医院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 一、根据物品污染后的危害程度选择消毒,灭菌方法 1、凡是高度危险的物品,必须选取(灭菌剂或灭菌器) 灭菌,务使其灭菌指数达到10-6。 2、凡中度危险性物品,可选用中效消毒法或高效消毒法 ,要求灭菌指数达到90%以上,即对实验微生物的杀灭率 达到99.9%,对自然污染的微生物杀灭率应达到90%以上 ,但中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要求有一定的区别,例如:内 镜,体温表等,必须达到严格消毒。 3、凡低度危险性物品,一般可用低效消毒法,或清洁处 理即可。如,当传染病病原体污染时,必须针对被污染微 生物的种类选用有效的消毒方法。 针对消毒对象,选用合适的消毒方法。尽量防止和减

5、少消 毒过程对物品的损害。医院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 二、根据物品污染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选取消毒,灭菌方 法和使用剂量 1、对受到致病性芽孢菌和真菌孢子污染的物品中,选用高 效消毒法 2、对受到致病性细菌和繁殖体,病毒,螺旋体,支原体, 衣原体污染的物品,选用中效以上消毒法。 3、对受到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污染的物品,可选用中效或 低效消毒法。 4、杀灭被有机物保护的微生物时,应加大消毒因子的使用 剂量。 5、消毒物品上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时,应加大处理剂量和 延长消毒时间。医院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 三、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方法: 选择消毒方法时要考虑: 一、消毒物品不受损坏, 二、是

6、使消毒方法易于发挥作用。 1、耐高温,耐湿物品和器材,应首选压力蒸汽灭 菌或干热灭菌 2、怕热,忌湿物品,应选取甲醛或环氧乙烷气体 消毒,灭菌 3、器械的浸泡灭菌,应选择对金属腐蚀性小的化 学剂。 4、选择表面消毒方法,应考虑表面性质:光滑表面应选取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或液 体消毒剂擦拭。多孔材料表面应采用喷雾消毒。医院消毒物品的危险等级 一、高度危险性物品: 是被微生物污染后会造成严重的诊疗器材和用品,这类物品是 穿过皮肤或粘膜而进入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的器材,或与破损的 组织,皮肤粘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和用品,例如:手术器械和用品、 穿刺针、输血器材、注射的药物和液体,透析器和透析液。 血

7、液和血液制品,导尿管,膀胱镜,腹腔镜,脏器移植和活体组织 钳等。 二、中度危险性物品: 是受微生物污染后可造成中等程度危害的诊疗用品,这类物品 仅和皮肤粘膜相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的组织内。例如:体温表、呼 吸机、胃肠道内窥镜、气管镜、麻醉机、喉镜、便器、餐具、茶具 等。 三、低度危险性物品: 虽有微生物污染,但一般情况下无害,只有当受到致病菌大量 污染时才造成危害的物品。这类物品和器材仅直接或间接地和健康 无损的皮肤粘膜相接触。例如:手巾、牙刷、面盆、痰盂(杯)、 地面、墙面、桌面、床面、被褥、室内空气、一般诊断用品(听诊 器,听筒,血压计等)等。标准预防 定义 :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

8、 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 血液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和粘膜 。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其基本特点为:1、标准预防的三个基 本概念(1)隔离对象:将所有病人血液、体 液、分泌物、排泄物视为有传染性,需要隔 离。(2)防护:实施双向防护,防止疾病双 向传播。(3)隔离措施:根据传播途径建立接触 、空气、飞沫隔离措施。其重点是洗手和洗 手的时机。 标准预防特点 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 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 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 至病人。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 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

9、气隔离 和微粒隔离。标准预防措施11、洗手: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 泌物后可能污染时,脱手套后,要洗手或使用快 速手消毒剂洗手。2、手套: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 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手套可以防 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转移给病人的可能 性;手套可以预防医务人员变成传染微生物时的 媒介,即防止医务人员将从病人或环境中污染的 病原在人群中传播。在两个病人之间一定要更换 手套;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标准预防措施23、面罩、护目镜和口罩:戴口罩及护 目镜也可以减少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 等液体的传染性物质飞溅到医护人员的眼睛 、口腔及鼻腔粘膜。4、隔离衣:穿隔离衣为防止被传染性

10、 的血液、分泌物、渗出物、飞溅的水和大量 的传染性材料污染时才使用。脱去隔离衣后 应立即洗手,以避免污染其他病人和环境。标准预防措施35、可重复使用的设备:(1)可复用的医疗用品和医疗设备,在用于 下一病人时根据需要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2)处理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 的仪器设备时,要防止工作人员皮肤和黏膜暴露, 工作服的污染,以致将病原微生物传播给病人和污 染环境。(3)需重复使用的利器,应放在防刺的容器内 ,以便运输、处理和防止刺伤。(4)一次性使用的利器,如针头等放置在防刺 、防渗漏的容器内进行无害化处理。 标准预防措施46、物体表面、环境、衣物与餐饮具的消毒 (1)对医院普通

11、病房的环境、物体表面包括床栏、床 边、床头桌、椅、门把手等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定期 清洁,遇污染时随时消毒。 (2)在处理和运输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 染的被服、衣物时,要防止医务人员皮肤暴露、污染 工作服和环境。 (3)可重复使用的餐饮具应清洗、消毒后再使用,对 隔离病人尽可能使用一次性餐饮具。 (4)复用的衣服置于专用袋中,运输至指定地点进行 清洗、消毒,并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污染。标准预防措施57、急救场所可能出现需要复苏时,用 简易呼吸囊(复苏袋)或其他通气装置以代替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8、医疗废物应按照国家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无害 化处理。2、接触隔离接触传播

12、指通过接触而传播的疾病,接触传播 是医院感染主要而常见的传播途径,一般包括直接传 播和间接传播。对确诊或可疑感染了接触传播病原微 生物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的病 人,在进行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接触传播隔 离预防。 病人的隔离 (1)病人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无条件时可将同种病 原体感染的病人安置于一室。 (2)限制病人的活动范围。 (3)减少转运,如必须转运时,应尽量减少对其他病 人和环境表面的污染。接触隔离防护隔离 (1)进入隔离病室接触病人包括接触病人的血液、 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2)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摘除手套, 洗手和或手消毒。 (

13、3)进入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 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 挂,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 要求进行处置。 (4)隔离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3、空气隔离空气传播是指病原微生物经由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粒(粒径小于5um)一 气溶胶来传播的方式,这种微粒能在空气中悬浮较长时间,并可随气流漂浮 到较远处,所以可造成多人感染,甚至导致医院感染暴发流行。因此,病人 所处的环境需要屏蔽,可使用单人房间、专门的空气处理系统和通风设备防 止空气传播。医务人员和进入该环境的人员应使用呼吸道保护装置。如果病 人确诊或可疑感染了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结核、流行性脑膜炎

14、、腮 腺炎、水痘、麻疹、肺鼠疫、肺出血热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 要采用空气传播的隔离预防,要采用以下隔离措施:病人的隔离:(1)病人应单间安置,加强通风,并注意风向。(2)无条件时,相同病原微生物感染病人可同住一室。(3)尽快转送有条件收治的传染病院或卫生行政部门指定 的医院进行收治,并注意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当病人 病情容许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4)限制传染病人的活动范围。(5)做好空气的消毒。空气隔离防护隔离(1)医务人员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人 房间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2)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 应穿隔离衣。(3)接触病人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 、排泄物等物质时

15、必须戴手套。4、飞沫隔离飞沫传播是指经较大的飞沫气溶胶微粒(粒径大于5um)而 传播的疾病。在空气中悬浮的时间不长,喷射的距离不过1m 左右。如果病人确诊或可疑感染了经飞沫传播的疾病,如百 日咳、白喉、病毒性腮腺炎、脑膜炎等疾病,在标准预 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飞沫传播隔离预防。病人的隔离 (1)可疑传染病人安置在单人隔离病房;无条件时相同病 原体感染的病人可同室安置;不同病原体感染的病人应分开安 置。 (2)减少病人的活动范围,减少转运,当必须转运时,医 务人员应注意防护,病人病情容许适应佩戴医用防护口罩。 (3)病人之间、病人与探视者之间相隔空间在1米以上, 加强通风,空气不需特殊的处理。飞沫

16、隔离防护隔离 (1)病人近距离(1米以内)接触, 需佩戴帽子与医用防护口罩。 (2)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 作时,应穿隔离衣。当接触病人 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 物等物质时必须戴手套。5、保护性隔离措施保护性隔离是为了避免医院内高度易感病人受到来 自其他病人、医护人员、探视者以及病区环境中各种致病性 微生物和条件致病微生物的感染而进行的隔离。适用于抵抗 力下降的病人,如大面积烧伤病人,早产儿、白血病病人及 脏器移植病人和接受特殊治疗(如全身放疗、化疗、使用激 素、抗生素等)的病人。此法可有效阻止部分外源性医院内 肺炎的发生。主要采取的措施有: 病人住单间病室,病室内应安装空气净化机,有条件医 院应安装单间层流净化装置。 接触病人前须洗手、戴口罩、帽子、换鞋并穿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