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文--复习指导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248183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460.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古诗文--复习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中考古诗文--复习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中考古诗文--复习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中考古诗文--复习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中考古诗文--复习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古诗文--复习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古诗文--复习指导(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古诗文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 温习它们,不也愉快吗? 这是讲学习方法。只有按时温习所 学的知识,才能掌握所学的知识。论语: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 也是有道德修养的人吗? 这句讲学习态度。意思是说学习是 为了提高自己的才能,不是为了夸 耀,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才德时, 不应怨恨,这才是道德上有修养的 人应有的态度。这句话对学习者的 个人道德修养提出了很高要求。论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一

2、起探讨问题 ),不也快乐吗?这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讲学习 的态度。与朋友一起探讨问题,才 能集思广益;与朋友探讨问题,其 中也有无限的乐趣。乐学是搞好学 习的条件之一。论语: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 师矣。”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时,又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 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讲的是学习方法,强调“温故”不仅 要巩固旧知识,还要能“知新”,能 有新的理解或发现。“可以为师矣” 是孔子对能做到这一点的人的肯定 和高度评价,表现了孔子对学习中 的“温故”的一种极为深刻的见解。论语: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 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 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这里讲的是学习方法,以精练对称的 语言,指出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学”是“思”的基础,“思”又能使“学 ”不断深化和扩大。只有把二者结合起 来,学习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望岳 杜甫 唐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泰山到底怎么样?岱:泰山的别称 。 宗:首,大. 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 尽头. 写远望中泰山的山势.望岳 杜甫 唐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汇聚在泰 山. 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为一明一 暗两部分. 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 峨高大

4、的形象. 用一“钟”字,将大 自然写得似乎有了感情。“割昏晓” 三字将泰山的高峻绵长夸张到极致 。望岳 杜甫 唐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山中层出不穷的云气使诗人的心胸 为之荡漾。睁大眼睛,归鸟进入眼 帘。 写凝望之景。已是薄暮,登顶已经 来不及了,这就自然地引起了“回 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愿望。望岳 杜甫 唐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一定要登上泰山最高峰,俯视众山 都那样矮小。 既写出了泰山的巍然高耸,也表达 了诗人的壮志和毅力。望岳 杜甫 唐 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 人青年时代的浪漫豪气。 诗中没有一个“望”字,但紧紧围绕诗 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 望,

5、再到凝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 山小。”两句是富有象征性和启发性的 名句,诗人那种敢于攀登绝顶、俯视 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是一切有所作为 的人所不可缺少的。钱塘湖春行 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韵脚低。 点明诗人春游的起点,写诗人瞭望湖 面。 春水新涨,几与岸平,所以说“初 平”;云气低垂,接近水面,所以 说“云脚低”。钱塘湖春行 唐 白居易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这两句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 “争暖树”啄春泥”既说明天气乍暖 还寒,又写出了春光给自然界带来 的活力。整个画面生动有趣。钱塘湖春行 唐 白居易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诗人信马游春,湖边五颜六色的野

6、花让人眼花缭 乱,路上新生的嫩草刚刚盖过马蹄。 这两句从植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 “渐欲”,含有野花渐开渐多之意。 “没马蹄”,既写出了草浅,也体现 了当时的人喜爱在西湖边骑马游春 的风俗。钱塘湖春行 唐 白居易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早春的西湖,到处是鲜花碧草供人观 赏,但游人最多的地方莫过于修长的 白沙堤。 这两句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湖东一带景 色的迷恋,又交代了这次春游西湖的 终点。 “行不足”是爱的体现,也照应了题 目中的“行”字。钱塘湖春行 唐 白居易 全诗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写 起,至白沙堤终。以“春”字为着眼 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 喜悦之情。尤其是中间四句,

7、景中 游人,人在景中,写出了自然美景 给人的感受。登飞来峰 北宋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 我登上了飞来峰上的高塔,听人说 清晨鸡鸣时从这儿能看到太阳升起 。登飞来峰 北宋 王安石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转入议论,而又不离写景,使得抽象 的哲理有了具体生动的感受。 “浮云”,既是实写,也是比喻。用 来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不畏”, 道出了“身在最高层”的独特感受, 反映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最高层”字面指千寻塔的最高层 ,实则暗喻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过零丁洋 南宋 文天祥 这首诗是文天祥被元军俘虏后押经 零丁洋时所作。慨叹

8、抗元事业失败 ,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 这首诗将叙事与抒情结合起来,将 个人的经历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 ,显得慷慨悲壮,正气凛然。特别 是最后两句,已经成为爱国志士激 励民族气节的警句名言。过零丁洋 南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艰苦的生活经历从读书做官开始,以 微薄的兵力与元军苦战了四年。 首句从回想自己的生活经历写起。 这么多年来吃尽千辛万苦,这种遭 遇是怎样引起的呢?还不是一部经 书引起的吗? “干戈寥落”四字,包含多少辛酸和 遗憾!过零丁洋 南宋 文天祥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 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 水中雨打

9、的浮萍。 这一联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 的命运。当时大宋江山基本上被元军 占领,用“风飘絮”来比喻无可挽回的 败局,是再恰当不过的了。“雨打萍” 是文天祥政治生涯的写照。过零丁洋 南宋 文天祥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去年在惶恐滩头诉说心中的惶恐, 而今在零丁洋里悲叹孤苦伶仃。 这两句利用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 名来抒写忧虑不安的心情,极为巧 妙新奇。过零丁洋 南宋 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自古以来人活在世上谁能不死?留 得这颗赤诚的心光照史册。 结尾两句以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出 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 观。渔家傲 北宋 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10、。 塞下秋来风光凄凄,不似江南清爽 美丽。 鸿雁毫不留连着荒寒地方,一群群 急匆匆向衡南飞去。 开头一句先交代所写景象的地域、 季节,用“异”字概括总的感受。第 二句表达了他的情感。渔家傲 北宋 范仲淹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 闭。 军中号角一吹,边地特色的各种声音四面 响起。在像屏障一样的群山里,太阳西沉 ,暮霭苍苍,烟雾茫茫,一座孤城的城门 紧紧关闭。 词人笔下的西北边境的秋景,多么 悲凉奇异;而从“孤城闭”三字中, 也隐隐透出当时军事态势的严重。渔家傲 北宋 范仲淹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饮下这杯粗酿的浊酒聊以解忧,家 乡远隔万里,不曾破敌立功,归去 还没有日期

11、。 由写景转入抒情。“浊酒一杯家万 里”紧承“孤城闭”而来。渔家傲 北宋 范仲淹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羌笛声清越悠扬,月色如霜铺满大地。此时此刻 ,驻守在边关重镇、满怀乡愁的将士们个个难以 入睡;将军整日操劳,白发染白了双鬓;久征在 外的士兵们艰苦异常,止不住悄悄地流泪。 这里的“人”指谁?既指词人自己, 也包括广大的戍边士卒。最后一句 最能引发同情与思考。爱国的情怀 ,思乡的苦闷,构成了守边将士复 杂的心态。渔家傲 北宋 范仲淹 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写景围绕“ 异”字着笔,勾勒出一幅充满肃杀 之气的塞下秋景;抒情重在揭示孤 城将士内心的苦闷,那种壮志难酬 、有家难回的抑

12、郁情怀。写景与抒 情的完美结合,表现出一种苍凉悲 壮的艺术风格。天净沙 秋思 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 道西风瘦马。 缠着枯藤的老树上栖息着傍晚时归 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桥畔 住着几户人家,年代久远的驿道上 ,游子在瑟瑟秋风中,骑着瘦马缓 慢前行。天净沙 秋思 元 马致远 前三句写景的方法很特别:每句都是三个名词性 的短语排在一起,短语之间、句子之间,没有任 何关联词语,让读者根据前后连贯的几个画面议 会“秋思”的主题。“枯藤”一句,显然是深秋傍晚的景物。树是老的 ,藤是枯的,显得毫无生气;而傍晚时栖息树上 的乌鸦却能引起旅人思归之念。“小桥”一句,本 来是恬静明丽的景

13、物,在境界上似乎与上下句所 描写的景像截然异趣,其实不然。因为旅人在荒 郊野外见此安适的人家,只会引起“日暮乡关何 处是”的愁绪。第三句“古道”更给人以苍凉之感 。一个“古”字,唤起人们对古往今来多少过客的 不尽联想;“西风”即秋风,既点明季节,又增添 悲凉气氛;而旅途劳顿的“瘦马”,使整个画面带 有令人沮丧的感情色彩。天净沙 秋思 元 马致远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傍晚的太阳向西坠落,悲痛到极点的 游子,漂泊在天边极远极远的地方。 这两句不仅写景,而且写人。于暮 色苍茫中,烘托出一个骑着瘦马、 远离家乡、羁旅漂泊的人来。前面 一系列景物的渲染,为末句“断肠 人”作了铺垫。天净沙 秋思 元

14、 马致远 这支曲子只有28个字,却能以巧妙的构思 ,给我们摹画出一幅秋郊夕照图,创照出 一种萧瑟、苍凉的意境。不仅写景,而且 写人;不仅用景物点染“秋”,而且用景物 来表现“思”,把“秋思”写得非常凄恻。 元代周德清称誉这首小令为“秋思之祖 ”。 近代王国维说:“天净沙小令,纯 是天籁,仿佛唐人绝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唐 这首诗是刘禹锡写给白居易的回赠 之作。当时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回 洛阳,在扬州遇见从苏州回洛阳的 白居易。白居易在宴席上赋诗相赠 ,刘禹锡乃作此酬答。词中曲折地 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 贬异地的愤慨不平的心情。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唐 巴山出水

15、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回首往事,抒发感慨。“巴山楚水”指贬居 之地。王叔文改革弊政,刘禹锡为革新之 核心人物。不久革新失败,王叔文被杀害 ,刘被贬郎州司马。曾被召回长安,有因 故被贬为连州刺史,后又转任夔州、和州 刺史。回想二十多年来两度遭贬,一直在 远离京城的荒僻之地为官,心中感慨万端。 “弃置身”三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被长 期冷落的不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唐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用两个典故表达回归之后的感受。“闻笛赋 ”指晋人向秀所作思旧赋。诗人在外地 二十多年,如今召回京城,许多旧友已经 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怀念 而已。“烂柯人”指传说中的人物王质。相 传王质进山打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 停下观看。棋到终局,王质发现手里的斧 柄已烂掉。回到村里才知道已经过去了一 百年。 诗人在说明自己贬谪时间长,恍如隔世, 物是人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唐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以“沉舟”“病树”自比,固然感到忧伤 ,却又相当达观。刘禹锡当初参与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