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安全作业培训教材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48247424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9.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培训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培训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培训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培训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培训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培训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限空间安全作业培训教材(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培训人:宋超 联系电话:13370165129目 录第一章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形式-3 第二章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11第一节 有限空间的定义-12第二节 有限空间的分类 -13第三节 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的检测工作-24第四节 有限空间作业危害告知和评估-32第五节 有限空间的通风和作业-36第六节 通信管道有害气体的测试和维护-38第七节 通信管道维护安全要求-39第八节 有限空间作业防护和应急设备-42 第三章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要求-47第一节 有限空间作业主要负责人职责-48第二节 有限空间现场作业监督管理-50第三节 有限空间作业的审批-53第四节 有限

2、空间作业承包管理-54第五节 有限空间作业培训-55第六节 有限空间事故的应急救援和事故报告-56典型有限空间作业危害有害因素列举-59 第四章 有限空间作业相关案例- -60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形势l2007年至2009年,我市共发生有限空间急 性中毒、窒息安全生产事故18起,死亡32 人,受伤26人。l三年间,共发生有限空间急性中毒、窒息 较大安全生产事故3起,死亡10人,受伤9 人 。 l事故总体呈上升趋势。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形势l 2007年发生事故6起,死亡8人(占全年死亡人 数的4.1%),受伤3人; l 2008年发生事故7起,死亡12人(占全年死亡人 数的6.3%),受伤6人

3、 ; l 2009年发生事故6起,死亡17人(占全年死亡人 数的9.7% ),受伤17人 。历年事故情况从事故发生的时间看:发生时间集中在三至十月份,春、夏季尤为突出。三年来,发生在春、夏季的事故共发生14起,占发生事故总起数的77.8%,死亡25人,占死亡总人数的78.1%。事故简要分析一从事故发生的地点看:l 发生的地点多为各种井(池),共发生事故共14起,死亡25人,占事故起数的77.8%,占死亡人数的78.1%。l 污水井(池)发生事故8起,占各种井(池)的事故的57.1%。l 电力井发生事故2起,占各种井(池)的事故的14.3%。l 燃气井发生事故2起,占各种井(池)的事故的14.3

4、%。l 其它井发生事故2起,占各种井(池)的事故的14.3%。事故简要分析二从事故发生的类别看:l 因有毒气体引发的急性中毒事故共9起,占事故总起数 的50% ;死亡18人,占死亡总人数的58.1%。 l 2008年共发生事故5起,死亡12人,受伤17人: 因有毒气体造成的事故就有3起,死亡8人,受伤5人; 因缺氧窒息引发的事故共发生9起,占事故总起数的50% ,死亡13人,占死亡总人数的41.9%。 电力2起、燃气1起,其它企业6起。 主要集中发生在设备的维护和检修过程中。事故简要分析三从事故发生的原因看:l 不按照操作规程违章作业;l 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不健全,缺少密闭空间预防急性中毒、窒

5、息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及操作规程;l 缺少必要的检验检测、报警和个人防护设备;l 教育培训不到位,工人防护知识缺乏;l 盲目施救,造成不必要的伤亡;l 承、发包管理不规范,疏于管理。事故简要分析四从事故发生的特点看:l 有限空间安全事故多发生在下井作业过程中;l 在污水井作业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多会发生硫化氢中毒;l 在燃气井作业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多会发生爆炸燃烧;l 在电力井及其它井作业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多会发生缺氧窒息。事故简要分析五第二章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1.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

6、含量不足的空间。2. 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 第一节有限空间的定义1.有限空间分为三类: (一)密闭设备:如船舱、贮罐 、车载槽罐 、反应塔 、冷藏箱、压力容器、管道、烟道、锅炉等 第二节 有限空间的分类 释义: 船舱、贮罐、车载槽罐、反应塔(釜)、压力容器的主 要危害因素:缺氧,一氧化碳(CO)中毒,挥发性有机 溶剂中毒,爆炸 ; 冷藏箱、管道的主要危害因素:缺氧 ; 烟道、锅炉的主要危害因素:缺氧,一氧化碳(CO)中 毒 (二)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暗沟、隧道、涵洞、废井、地窖、污水池、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等; 释义: 地下室

7、、地下仓库、隧道、地窖的主要危害因素:缺氧 ; 地下工程、地下管道、暗沟、涵洞、地坑、废井、污水 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的主要危害因素: 缺氧,硫化氢(H2S)中毒,可燃性气体爆炸; 矿井的主要危害因素:缺氧,一氧化碳(CO)中毒,易 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爆炸。 (三)地上有限空间:如储藏室、酒槽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料仓等。 释义: 储藏室、温室、冷库的主要危害因素:缺氧 ; 酒糟池、发酵池的主要危害因素:缺氧,硫化氢(H2S) 中毒,可燃性气体爆炸 ; 垃圾站的主要危害因素:缺氧,硫化氢(H2S)中毒,可 燃性气体爆炸; 粮仓的主要危害因素:缺氧,

8、磷化氢(PH3)中毒,粉尘 爆炸; 料仓的主要危害因素:缺氧,粉尘爆炸 。 有限空 间作业 的危险 特性132作业作业 环境环境 情况情况 复杂复杂 危险性大危险性大 发生事故发生事故 后果严重后果严重容易因盲容易因盲 目施救造目施救造 成伤亡扩成伤亡扩 大大 作业环境情况复杂 有限空间狭小,通风不畅,不利于气体扩散 1.生产、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或因生化反应(蛋白质腐 败)、呼吸作用等,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容易积聚,一段时间 后,会形成较高浓度的有毒有害气体 2.有些有毒有害气体是无味的,易使作业人员放松警惕, 引发中毒、窒息事故 3.有些毒气体浓度高时对神经有麻痹作用(例如硫化氢) ,反而不

9、能被嗅到有限空间照明、通信不畅,给正常作业和应急救援带来困难此外,一些有限作业空间周围暗流的渗透或突然涌入、建筑物 的坍塌或其它流动性固体(如泥沙等)的流动等,作业使用电器 漏电,作业使用的机械,都会给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带来潜在的危 险。危险性大,一旦发生事故往往造成严重后果作业人员中毒、窒息发生在瞬间,有的有毒气体中毒后数分钟、甚 至数秒钟就会致人死亡。浓度(mg/m3) 症状 停留时间 0.012-0.03 硫化氢的嗅觉阈 10 最高容许浓度 8小时 70150 呼吸道及眼刺激症状 1-2小时 200300 眼急性刺激症状、肺水肿 1小时 500760 肺水肿、支气管炎及肺炎、头痛、 头昏、

10、步态不稳、恶心、呕吐,甚 至死亡 1560分钟 1000 意识丧失或死亡 几分钟甚至瞬间 死亡(电击样死 亡) 硫 化 氢 中 毒硫化氢(H2S)是无色气体,有特殊的臭味(臭鸡蛋味),易溶 于水;比重比空气大,易积聚在通风不良的城市污水管道、窨井 、化粪池、污水池、纸浆池以及其他各类发酵池和蔬菜腌制池等 低洼处(含氮化合物例如蛋白质腐败分解产生)。硫化氢属窒息 性气体,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物。硫化氢浓度在0.4mg/立方米时 ,人能明显嗅到硫化氢的臭味;70150mg/立方米时,吸入数分 钟即发生嗅觉疲劳而闻不到臭味,浓度越高嗅觉疲劳越快,越容 易使人丧失警惕;超过760mg/立方米时,短时间内

11、即可发生肺水 肿、支气管炎、肺炎,可能造成生命危险;超过1000mg/立方米 ,可致人发生电击样死亡。危险性大,一旦发生事故往往造成严重后果 浓度(ppm ) 症状 停留时间 50 最高容许浓度 8小时 200 轻度头痛,不适 3小时 600 头痛,不适 1小时 10002000 轻度心悸 30分钟 站立不稳,蹒跚 1.5小时 混乱,恶心,头痛 2小时 20005000 昏迷,失去知觉 30分钟 一 氧 化 碳 中 毒一氧化碳(CO)是无色无臭气体,微溶于水 ,溶于乙醇、苯等多数有机溶剂;属于易燃易 爆有毒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一氧化碳在 血中易与血

12、红蛋白结合(相对于氧气)而造成 组织缺氧。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 、心悸、恶心、呕吐、无力,血液碳氧血红蛋 白浓度可高于10;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 ,还有皮肤粘膜呈樱红色、脉快、烦躁、步态 不稳、浅至中度昏迷,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 可高于30;重度患者深度昏迷、瞳孔缩小、 肌张力增强、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休克、 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等。危险性大,一旦发生事故往往造成严重后果 窒息:引起人体组织处于缺氧状态的过程称为窒息。不同 浓度的氧气对人体的影响如下: 浓度(V/V) 症状 19.523.5% 正常氧气浓度 1519% 工作能力降低、感到费力 1214% 呼吸急促、脉搏加快,协调

13、能力和感知判断力降低 1012% 呼吸减弱,嘴唇变青 810% 神智不清、昏厥、面色土灰、恶心和呕吐 68% 在其中,8分钟:100%死亡6分钟:50%可能死亡45分钟:可能恢复 46% 40秒后昏迷、抽搐、呼吸停止,死亡 容易因盲目施救造成伤亡扩大一家知名跨国化工公司曾做过统计,受限空 间作业事故中死亡人员有50是救援人员,因 为施救不当造成伤亡扩大。 部分受限空间作业单位和作业人员由于安全意识差、安全 知识不足,没有制定受限空间安全作业制度或制度不完善、不 严格执行,安全措施和监护措施不到位、不落实,实施受限空 间作业前未做危害辨识,未制订有针对性的应急处置预案,缺 少必要的安全设施和应急

14、救援器材、装备,或是虽然制订了应 急预案但未进行培训和演练,作业和监护人员缺乏基本的应急 常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导致事故状态下不能实施科学有效救援 ,使伤亡进一步扩大。 1. 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生产经营单位应严格执行“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根据作业现场和周边环境情况,检测有限空间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第三节 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的检测工作2. 检测指标包括 氧浓度值 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值 有毒气体浓度值3.实施检测时,检测人员应处于安全环境。检测时要做好检测记录,包括检测时间、地点、气体种类和检测浓度等。特别注意: 检测人员的自身安全要 有保障。 应在危险环境以外进行 检测,可通过采样泵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