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奇妙的对联》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247403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奇妙的对联》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高中语文《奇妙的对联》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高中语文《奇妙的对联》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高中语文《奇妙的对联》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高中语文《奇妙的对联》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奇妙的对联》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奇妙的对联》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对联的有关知识,领略对 联的无穷魅力。 2、能力目标:做对联,在对联写练活 动中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 。欢庆此日成佳偶,且喜今朝结良缘。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拳打南山猛虎,脚踢北海蛟龙。 虽为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 。 对联,又称对子。它采用对偶 的修辞方法,按照字音平仄相 对、字义虚实相当、字数相等 、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对语句 构成,表达相反、相关或相近 的意思。它分上联和下联。对联要求一:字数要相等 中华民国万岁,袁世凯千古。妄图称帝的袁世凯对不起中华 民国,是中华民国的罪人 。对联

2、要求二:用字不重复 春风春雨春色, 新年新岁新景 。“春风”对“新年”,“春雨 ”对“新岁”,“春色”对“ 新景 ”上下联相同位置用字不重复。 对联要求三:词性要相同 拳打南山猛虎;脚踢北海蛟龙 。“拳”对“脚”,拳名词;脚名词。“打”对“踢”,打动词;踢动词。对联要求四:结构相当 欢庆此日成佳偶;且喜今朝结良缘。欢庆/此日/成佳偶;且喜/今朝/结良缘。成佳偶 动宾结构结良缘动宾结构停顿相同,结构相当对联要求五:种类内容要相关 老师:嫩松 甲生:老柏 乙生:干爹 乙生:老师,你怎么不打“老伯”,而打干爹呀?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小狗尾巴弯 。都是边关的景物描写 。意境不同 。改春

3、联有个暴发户略通文墨,极爱以文人自居。其母生日恰逢大年初一,故年年大开 筵席,喜贴春联。这一年,账房先生写好 一副常见通用的对联;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暴发户想,既是过年, 又是给娘祝寿。应该改动一下才贴切,于 是让账房先生改上联为:“天增岁月娘增 寿。”上联既然改了,下联也应改得对仗 工整才是。他又想起小时候塾师指教的“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便吩咐 将下联改为:“春满乾坤爹满门。”账房先 生曰:“东家,怎么这么改?”暴发户正色 道:“爹对娘不是很对仗吗?!” 对联要求六:仄起平收 古代对联讲究仄起平收。(上仄下平) 古代习惯从右边读起,所以面对大门,左边的为下联,右边的

4、为上联。 以每一联的最后一个字为准,上联末字为“ 仄声”,即“三、四声”,下联末字为“一、二 声”。 贴春联,贴春联,从左到右,一二三四。对联规则 名对名,动对动,实对实来虚对虚,内容上下两相望,词类相当结构同。上下两句字数等,之间莫有重字现。各行各业贴对联 千秋伟业千秋福 一寸光阴一寸金 裁缝店 察及秋毫如照烛 看来老眼不生花 照相馆 一剪喜成百家愿 寸尺巧量万客心 理发店 但愿世间人长寿 不惜架上药生尘 钟表店 体态须眉都活泼 心神毫发不参差 眼镜行 虽云毫末技艺 却是顶上功夫 中药铺练习活到老,学到老,老不服老 ;画亦精,字亦精,_。精益求精 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_玫瑰花, 春_香

5、 。梅花桂花香秋备考,我拼,我要拼,我一定要拼。 高考,_我一定能行。我行,我能行,加字对联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下面是某餐馆门上贴的对联。请你运用悯农 诗的有关词句,将上联补充完整。 上联: ,弃之可惜; 下联: 杯里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南北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南北:没有东西。缺一(衣)少十(食)识遍天下 字读尽人间书我帮苏东坡改对联发愤立志把下列句子中的红色部分改写成一副对联,用来作“画卷” 的修饰语。经过几百个日日夜夜的奋战,长江截流工程终于胜利完成,中国人民在这奔腾不羁的长江边,展开了一幅把五千里 长江斩断,把三峡无数山峰锁住的神奇画卷。上联: 下

6、联:斩断长江千里水锁住三峡无数峰应对型:这类题型由命题者给出语境要求 学生根据所给语境对出上和下联.上联: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下联:老平安,少平安,老少平安。出平安,入平安,出入平安。日增辉,月增辉,日月增辉。龙呈祥,凤呈祥,龙凤呈祥。山秀丽,水秀丽,山水秀丽。1、人梯巧搭登攀路 2、学海无涯勤可渡 3、山高自有人行路4、风吹杨柳千门绿5、点点轻舟腾巨浪E、心血勤浇栋梁材 D、书山有径志能攀A、水深不乏破浪舟C、雨滋桃杏万户红B、阵阵渔歌卷春风对联寻亲:这类试题由出题者把几 副对联打散然后进行选择组合1E、2D、3A、4C、5-B填成语:根据上联的提示写出一个成 语使之构成一幅完整的对联

7、。1、世本无先觉之验 人贵有( )2、忍一时风平浪静 退一步( )3、良言入耳三冬暖 ( )六月寒自知之明 海阔天空 恶语伤人备选成语:恶语伤人、自知之明、海阔天空按对联要求调整下联的顺序和结构。按对联要求调整下联的顺序和结构。 上联: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下联:下联:红雨树边,小苑西回,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

8、间有舜日尧天。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在广州市在广州市白云山白云山风景区,有一副对联风景区,有一副对联 ,这里已有上联,请拟出下联:,这里已有上联,请拟出下联:上联:海上生明月上联:海上生明月下联:下联:_山中有白云山中有白云有人曾见过一副美国作家斯诺与剧有人曾见过一副美国作家斯诺与剧 作家姚克合写的悼念鲁迅的挽联。但作家姚克合写的悼念鲁迅的挽联。但 由于其记忆模糊,上联有两字缺漏,由于其记忆模糊,上联有两字缺漏, 请你根据下联补全上联内容。请你根据下联补全上联内容。 上联: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 中国何人领中国何人领 。 下联: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先生已经作古,

9、痛忆旧雨 ,文坛从此感彷徨,文坛从此感彷徨。呐喊呐喊补充对联补充对联不苦不累,高中没味; 不拼不搏,人生白活。对联的写作方法:(1)联想法A、相似联想由花朵想到美人 B、相反联想 “旧习” “新风”“大”“ 小”C、相关联想 一代园丁乐 九州桃李香(2)化用法:也就是灵活变化运用诗文名言 或者成语典故来制作对联的方法。如:有志者事竟成,破斧成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自勉 )识对联 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楹联分为春联、寿 联、挽联,门联、厅联、庙联,名胜联、 商业联、游戏联等多种形式,而春联只是 楹联其中的一种。 所谓楹联,就是挂在或贴在堂屋前的廊柱 或门框

10、上的上下相对的联语,因此,楹联 也叫对联。这种对联是由两串字数相等、 互相对仗,而且具有一定内涵的独立文体 。就是说,对联的上下联字数不限,但必 须相等,内容要有意义,平仄要合律,对 仗要工整。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 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 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 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 。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 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 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 万

11、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 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中华第一联 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明代陈云瞻簪云楼 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 ,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 帝微行时出现。”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城,观赏 笑乐,他还亲自题春联。他经过一户人家,见门 上不曾贴春联,便去询问,知道这是一家阉猪的 ,还未请人代写。朱元璋就特地为那阉猪人写了“ 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联意 贴切、幽默。经明太祖这一提倡,此后春联便沿 习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其它联同字异音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孟姜女庙联上联:一、四、六

12、“朝”读chao(潮),二、三、五、七“朝”读zhao(早晨)下联:一、四、六“长”读zhang (涨潮),二、三、五、七“长”读chang(常常)其它联拆字合字十口心思,思国思家思社稷寸身言谢,谢天谢地谢君王其它联顶针联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是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与己何所不容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 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 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 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 无对有,实对虚,作赋对观无对有,实对虚,作赋对观 书。绿窗对朱户,宝马对香车。书。绿窗对朱户,宝马对香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