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选修3《缓和与对抗的交替》课件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239988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历史选修3《缓和与对抗的交替》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岳麓版历史选修3《缓和与对抗的交替》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岳麓版历史选修3《缓和与对抗的交替》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岳麓版历史选修3《缓和与对抗的交替》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岳麓版历史选修3《缓和与对抗的交替》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岳麓版历史选修3《缓和与对抗的交替》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历史选修3《缓和与对抗的交替》课件(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7课 缓和与对抗的交替 苏联 国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降下,俄 罗斯国旗缓缓 升起,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 束和新时代的开始。1991年12月25日,苏联 总统 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 ,宣布辞职。 戈尔巴乔夫讲话 后不久,在克里姆林宫上空 飘扬 了多年的镰刀和锤子的红旗缓缓 降下, 代之而起的则是沙俄时代的三色旗。还差6天 即将度过其第69个年头的苏维 埃社会 主义共和国联盟从此不复存在。这 里只有几个偶然路过的行人伫立在 寒风中观看了这一重要的历史场面。课标 要 求了解八十年代美苏等国由紧张对 抗 到谋求缓和对话 的背景和过程, 指出从中得到的启示目标分 解掌握:(1)苏东剧变,两极格局解

2、体 的内外因素 (2)美苏争霸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理解:(1)美苏争霸攻守态势的变化 的背景和过程 (2)冷战思维对当今国际关系的影响 (3)冷战结束后潜在的和平威胁1美、苏缓和 (1)原因 国际格局: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国际格局发生很大变化,出现了 趋势 ,反对霸权主义的呼声日益增强。 经济 状况:美国和苏联 在军备竞赛 中耗 费了大量财力物力,严重阻碍了经济发 展, 美国经济 陷入困境, 动摇 。多极化霸主地位外交政策 美国:1969年,美国总统 尼克松提出被称为 “尼克松主义”的新外交方针,对苏联 推行“ ”政策。 苏联 :采取积极的进攻战略。力争军事优 势的军事战略和麻痹西

3、方的缓和战略。 (2)表现:1972年,美国总统 出访 苏联 ,这是历史上美国总统 第一次访问苏联 首都,标志着美、苏关系进入缓和高潮。缓和尼克松2欧安会的召开 (1)背景 1971年,苏、美、英、法四国签署了关于 柏林问题 的协定。 两个德国互相承认对 方是主权国家。 (2)内容:签署了赫尔辛基宣言,对第二 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国家 现实 加 以确认。 (3)意义:东西欧之间的“冷战”对峙得到了一 定的缓解。领土政治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对外政策发 生了重大变化,实际 上反映了( ) A美苏经济军 事力量的对比变化 B第三世界实力的发展 C中美两国关系的重大变化 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4、 的出现 解析: 美苏的经济 、军事实力对比在20世 纪70年代初发生了有利于苏联 的变化,导致 美国调整对外政策,尼克松主义出台。答案: A1苏联入侵阿富汗(1)原因苏联 在与美国和西欧大谈缓 和的同时,更加积极地在全球进行扩张 。阿富汗战略位置重要。1979年, 发生政变,新上任的总统 决定与苏联 决裂,声称要与美国关系正常化,引起了苏联 极大的不安。阿富汗(2)经过 1979年12月, 对阿富汗发动 突然 袭击 ,迅速占领首都喀布尔。 随后,苏联军队 向阿富汗境内高速推进, 占领了阿富汗全境。 (3)结果 苏联 的侵略行为受到了国际上的一致谴责 。 美苏关系重新紧张 起来。苏联2美苏对抗

5、再现 (1)表现 1980年,美国提出了用武力遏制苏联 南下 的“ ”。 1981年,里根就任美国新一届的总统 ,提 出了一套“以实力求和平”的新遏制政策。 (2)结果 美、苏关系再度陷入低谷。 苏联则 由于向全球扩张 而陷入内外交困之 中,开始转攻为守,继续 强调 与合 作,力求维持既得成果。缓和主义卡特下列事件表明苏联 霸权主义达到顶峰的是() A古巴导弹 危机 B苏联 出兵阿 富汗 C修筑“柏林墙” D尼克松出访苏 联 答案: B1原因(1)长期的争霸和军备竞赛 ,严重影响苏联的经济发 展。(2)戈尔巴乔夫在对外政策上提出了一整套“ ”,寻求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全面缓和。(3)美国也放松了

6、与苏联 的对抗。2表现(1)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苏领导 人频繁会晤,就两国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 行谈判。(2)1987年, 与戈尔巴乔夫在华盛顿签署了消除中程导弹 条约,这标 志着美、苏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 时期,即所谓的“第二次缓和”。新思维里根有限缓和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为 什么在美苏 争霸中转为 全面收缩? 提示: (1)从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实 力上比 较,苏联 仍然落后于美国。为了达到在军事 上力量方面领先的目标,苏联 加大国民经济 军事化程度。但实际 上,苏联 的军事大国地 位缺乏相应经济 力量的支撑,是不稳固的。 (2)美苏争霸加剧了苏联 的经济 困难,助长 了国内社会

7、矛盾的激化,增加了通过改革来医 治国内各种弊病的难度。1东欧剧变:20世纪80年代以后,东欧各国纷纷进 行改革,大多放弃了 的发展道路。2德国统一:1990年,两个德国以东德并入西德的方式最终实现 了统一。3苏联解体(1)原因戈尔巴乔夫的经济 改革没有取得效果,苏联经济继续 下滑。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发展到了推行西方式的 ,国内局势失控。 1991年8月, 后,戈尔巴 乔夫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 的职务 ,并下 令苏共中央自动解散。 (2)标志:1991年12月,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 ,苏联 正式解体。 (3)影响:长达近半个世纪的两极“ ” 格局结束。八一九事件冷战多党制 下列有关两图的说法不

8、正确的是( )A“柏林墙”的修建是冷战激化的产物 B“柏林墙”是德国分裂的标志 C“柏林墙”的倒塌预示着德国的统一 D“柏林墙”倒塌于两极格局解体后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史实的准确识记 能 力。柏林墙于1989年11月被拆毁。答案: D 如何理解美、苏“缓和”外交的目的及表现 ? 提示: (1)目的: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尼克松和勃列日涅夫都提出了“缓和”外交政 策。美国以“谈判”加强对苏 抗衡,制约苏联 ,维持美、苏战 略均势;苏联则 以“缓和”同 美国争夺,扩大军事力量和地盘,改变美、 苏战 略均势,并扩大对美优势 。(2)表现:1972年尼克松访苏 与勃列日涅夫会 谈,标志着

9、美苏关系进入缓和高潮;在1975 年召开的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上签署的赫 尔辛基宣言,表明西方被迫承认战 后东欧 和中欧形成的政治和领土现状,双方放弃使 用武力对抗而代之以合作,标志着东西方关 系的缓和迈上一个新台阶,也使东西欧之间 的“冷战”得到一定的缓解。1阅读 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71年,美国总统 尼克松指出:世 界格局已经不再仅仅 是两个超级大国。而是 有美国、西欧、苏联 、中国和日本五大力量 中心。 材料二 “尼克松主义”的核心是:美国不再 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鼓励盟 友自己承担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从实力地 位出发,以谈判为手段,调整与苏联 、中国 等国的关系。材料三

10、1979年12月,苏联对 阿富汗发动突然袭击 ,打死新总统 ,迅速占领首都喀布尔。第二天,苏联军队 向阿富汗境内高速推进,几天后基本占领了阿富汗全境。材料四 “卡特主义”:任何外部势力想控制波斯湾地区的任何企图,都将被视为对 美利坚合众国切身利益的侵犯,对这 种侵犯,将用包括军事力量在内的一切必要手段予以击退。请回答:(1)根据材料二、四的信息归纳 美国对苏联 政策的变化过程及其目的。(2)结合材料一、三及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尼克松主义”和“卡特主义”各自提出的原因。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 分析和对史 实的理解能力。本题以美国的霸权政策为切 入点,考查美国对外政策的调整以及原因和 对国际关

11、系的影响。第(1)问,材料二、四分 别反映了“尼克松主义”和“卡特主义”的对外政 策,其本质是争夺世界霸权。第(2)问,材料 一、三分别说 明了“尼克松主义”和“卡特主义” 提出的背景和原因。答案: (1)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对苏 联采取以谈判为主要手段的“缓和”政策;20 世纪80年代重新对苏联 采取强硬政策,主张 全面遏制对抗苏联 。目的:争夺世界霸权。 (2)“尼克松主义”:国际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冲击;长期的全面扩 张造成沉重的财政负担;越南战争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初美苏形成核战略均势。“卡特 主义”:1979年苏联 入侵阿富汗,美国为防止 苏联进 一

12、步控制波斯湾地区及其石油资源而 提出。1如何全面认识 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外交 ? 提示: (1)背景:20世纪80年代,长期的争 霸和军备竞赛 ,严重影响了苏联经济 的发展 ;美国里根政府的新遏制政策给苏联带 来了 巨大压力;80年代中期,苏联 已难以维持其 扩张势头 ,为了摆脱内外交困的处境,不得 不大幅度调整对外政策。(2)基本观点:在当今时代,“人类利益”“人类 生存”“全人类价值”高于一切。“和平共处”是“ 全人类生存的条件”,不能把“任何一个国家和 任何一国人民当做敌人来对待”。总之,强调 在核对抗时代必须用“新的政治思维”来取代 传统观 念。 (3)影响:“新思维”的提出意味着

13、苏联对 外政 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表现:一是收缩力量, 寻求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全面缓和,主动裁 减军备 ,与美国签署中导条约;二是放 松了对东 欧的控制,从而成为东 欧剧变 的原 因之一。2东欧剧变 和苏联 解体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 提示: (1)都是根源于苏联 社会主义模式的 弊端。 (2)都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错误 政策有关。 (3)都受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3两极“冷战”格局结束对世界的影响有哪些 ? 提示: (1)两极格局结束,随着华约组织 的 解散,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在欧洲的对峙结束 ,美苏关系很大程度上走向对话 与缓和,使 世界和平的可能性明显增大。 (2)两极格局结束,由于东西

14、方力量的失衡, 又会导致国际社会一系列新的矛盾和冲突发 生。两极格局结束后,原来被压抑的民族矛 盾、宗教矛盾和领土争端等问题 此起彼伏, 也使世界动荡 不安。 总之,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局势基本特点 是缓和与紧张 、和平与动荡 并存。世界总体 趋势 是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 主流。 (2011宿州统考)两极对峙时期,美苏 争霸“冷战”中有“热战 ”,下图两个事件的发生 反映的战略态势 是( )A美国转守为攻 B苏联转 守为攻 C美苏互有攻守 D苏采取全面 收缩战 略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图片资料提取有 效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的能力。古巴导 弹危机虽以苏联 妥协收场,但将导弹 搬到

15、美 国人的家门口,反映了苏联 的进攻态度,也 反映出美国的优势 。苏军 入侵阿富汗更是苏 联主动进 攻的表现。答案: C2阅读 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材料二 这些事情(东欧剧变 )来得虽然很突 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 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 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多的是照搬苏联 的一套 做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 经济发 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 ,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 和 显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的影 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 “新思维”的改革之 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 欧的 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钱其琛回答世界知识记者问题时 的 发言请回答: (1)柏林墙从修建到拆除反映了国际格局怎样 的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