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语文高考的思考与策略李禧同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239798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528.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对语文高考的思考与策略李禧同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应对语文高考的思考与策略李禧同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应对语文高考的思考与策略李禧同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应对语文高考的思考与策略李禧同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应对语文高考的思考与策略李禧同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应对语文高考的思考与策略李禧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对语文高考的思考与策略李禧同(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应对语文高考的思考与策略应对语文高考的思考与策略李禧同抓双基抓全程抓课本抓考纲抓过程抓基地(一)抓好双基抓好双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 最主要、最根本的东西。抓好双基,才可以在高考中以“不变 ”来“应万变”。应对语文高考的思考与策略基础知识基本能力读写听说能力学习的能力,学习的潜在能力能力层级 识记 理解 分析综合 表达运用 鉴赏评价 如理解能力、筛选信息 的能力、综合分析的能 力、判断的能力、思辩 的能力、初步鉴赏评价 的能力等等(二)抓全程与属于科学领域的学科不同,属于人文学科的 语文,它不是知识点的简单链接。学习语文必须经 过长期的积淀,要有一个养成的过程。 要想抓好高三,就必须抓好整

2、个高中阶段;要 想抓好高中阶段,就必须首先抓好初中阶段;要想 抓好初中阶段,就必须从初一年级抓起。高三复习应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情 。 应对语文高考的思考与策略(三)抓课本语文课本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陶冶审美 情趣的载体。语文高考试题是“试题在课外,答案在课内”。如 果我们把课本这个载体丢了,那么,它所负载的东西就很有可 能被丢失,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也就很 有可能落空,由课内到课外的拓展延伸也就谈不上了。一味让学生做大量的试卷而忽视课本的做法是要不得的。要以极其严肃的态度对待语文课本(包括语文读本), 不急功近利,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堂课,踏踏实实地教好每一

3、篇课文,直到高三。将课本放在一边,而把许多时间放在做大 量的试卷上,是本末倒置的。应对语文高考的思考与策略应对语文高考的思考与策略如何抓好课本?一是“教好课本”,一是“用课本教”。“教好课本”是基础,是前提;“用课本教 ”是目的,是追求。就如同做广播操,“教好课本”就是教动作要领,这是必 不可少的,但这不是做广播操的目的,目的是要通过做广播 操来增强体质。“用课本教”就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质”.加深学生的语文积累,拓宽学生 的知识层面,掌握学习语文的方 法,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 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 学生的语文素养。 过去我们常说,你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要 有一桶水。这是单纯从传

4、授知识的角度,就老师所 必须的知识背景而言的。最近一位台湾的教授在谈 到一个孩子必须在三岁以前就要开始读经典的时候 重新提出,一个好的老师,如果你有一桶水,你可 以给学生指一条河。真正地抓好课本,真正地抓好课堂,只做到“教好课 本”是不够的,因为课文是有限的。只有做到“用课本教” ,才能为学生开拓无限的学习空间,展示在学生面前的就不 会仅仅是我们的一桶水,而就可能是一条河,一条可以奔向 大海的河。学生从课堂里得到的某种学习能力,不也就是语 文高考所要检测的重要内容吗? (四)抓考纲考试大纲对当年语文高考的“考试性质 ”、“考试能力要求”、“考试内容”、“考试形式 和试卷结构”、“题型示例”进行

5、具体说明。对当年的考纲,必须逐条逐字认真研究, 特别需要关注那些进行过调整的地方。应对语文高考的思考与策略考试大纲是高考复习的依据。2004年去掉了标点符号前的星号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古文阅读的5道题改为4道题增加了古文翻译的文字量和题目的配分“常用应用文”前的星号去掉增加了考试 的内容“熟语”的范围 比“成语”扩大 了古文阅读在题量 、题型上有所调 整表示学生选择哪 一种文体(包括 常用应用文)都 是可以的说明高考仍将体现其选 拔功能,知识的覆盖面较为 全面,面向的群体为众多不 同层面的考生,考查点仍将 在考生的语文基本知识和基 本技能上做文章。有利于各省自主命题

6、, 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下放的 高考命题的自主权进一步扩 大。考试试性质质、考试试能力要求 没有变动变动呈现出四大变化: 取消考试内容中的“”号; 取消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取消题型示例; 取消赋分值规定。2005年考试说明考试内容的调整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 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 在“发展等级”的“深刻”一条中,“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观点具有启发性”去掉“识记外国重要作 家的国别与代表作”、“识 记文学体裁常识” 前的星 号“写作” 部分进 行了两 处调整(五)抓过程第一阶段 课本的复习如果平时抓得比较实在,进入复习阶段,课文 基本上都可以不再重教了

7、。关于具体复习方法,各类学校因学生情况不同 而有所不同,可以是一册一册地归类复习,也可以 将6册书统起来归类复习。 应对语文高考的思考与策略应对语文高考的思考与策略(五)抓过程第二阶段 (第一轮) 按考试说明所列的 考点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第一轮复习的总要求 :1. 针对性(准) 2. 系统性(全) 3. 及时性(新) 4. 指导性(导) 5. 实战性(练)应对语文高考的思考与策略(五)抓过程第一轮复习的过程 :第一步 考点剖析 第二步 知识梳理 第三步 典型例析 第四步 新题演练 第五步 同步练习考点剖析知识梳理典型例析新题演练同步练习第一步 考点剖析这一步重在帮助学生了解某考点考查的知识点和

8、能力层级、命题方式、 试题特点、考试重点、改革动向等。第一步 考点剖析考点剖析知识梳理典型例析新题演练同步练习例:“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社会科学是 社会科学类文章是 高考对现代社会科学类文 章阅读的测试命题的类型有两种前者的命题思路后者的命题 形式 社会科学类文章内容选文长度考查范围涉及的考点:1理解 (能力层级B级)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能力层级C级)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 点态度 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 第二步 知识梳理这一步指在对某一考点进行 剖析的基础上,围绕考查的

9、重点, 对有关知识进行全面梳理,有机 整合。 考点剖析知识梳理典型例析新题演练同步练习第二步 知识梳理例一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得体 语言得体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要能做到, 语言得体就必须考虑以下四个方面的情况: 要考虑对象, 即根据对象的社会背景、文化修养、语言习惯等采用相应的 语言形式。 要考虑场合,在不同场合(如正式场合、工作 场合、日常场合、娱乐场所等)采用不同的语言形式。 要 考虑目的,目的不同,表达方式自然有别。如广播稿是念给 人听的,所以要多用短句、口语,不容易引起歧义的词和生 僻的词等。 要考虑表达方式,表达方式的差异主要指不同 语体所用的表达方式不同。语体分谈话语体

10、和书面语体两大 类;谈话语体包括日常谈话、演讲、辩论等;书面语体分为 文学语体、政论语体、科学语体、事务语体等。 第二步 知识梳理例二 5其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物,用在名词之前, 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整个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 或宾语修饰语)应译为“他”“它”不能加“的”。用为第一 人称,视句意译为“我的”或“我(自己)”。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其中的”。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 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 为“大概”“难道”“还是”“可要”等,或省去。连词。通常

11、放在句首,或表假设,可译为“如果”;或 表选择,可译为“还是”。第二步 知识梳理例三 文言文句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有: (1)判断句。文言判断句一般以名词、代词 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表示判断。常见形式有两 种:一类是“者也”的格式及其变体, 即单用“者”或单用“也”。如:“廉颇者, 赵之良将也。”另一类是用“乃、为、则、即、 诚、非、是”等词表示判断。另外还有没有任 何标志词的判断句,如:“刘备,天下枭雄。”第二步 知识梳理(2)被动句。所谓“被动句”是指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或称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发出者。常见的形式有两种:一类是带有“于

12、、见、为、被”等标志词的被动句。另一类是不用任何表示被动的标志词,意念上表示被动的句子,这种句子要从意思上、主谓语的关系上去理解判断。第二步 知识梳理(3)宾语前置。 常见的宾语前置现象主要有以下 四种: 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词前置。 在否定句中,一般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有时 为了强调、突出宾语,把宾语置于动词之前,用助词 “是”、“之”等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有时为了强调 介词的宾语,也可以把宾语置于介词“以”之前,而不 用助词作前置的标志。 第二步 知识梳理(4)成分省略。句子中某些词语或某些成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 中可以省略,在古汉语中非常普遍,其中不少省略在现在汉语中 是不允许的

13、。从省略情况看,它大致有六种:主语省略,主要 有主语承前省略、蒙后省略和对话省略三种形式。谓语省略, 在并列的句子里,如果一句用了某个动词,另一句同样的动词就 可以省略。文言文宾语省略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省略介词的 宾语和省略句子的宾语。兼语省略,“使、命、令”等动词作谓 语时,它后面有一个主谓词组做宾语,这个主谓词组的主语有时 省略。介词省略,介词“于、以、自”等与后面的宾语组成介 词结构,在句子中作补语,有时省略。 量词省略,古汉语 量词不发达。一般情况下,数词直接与名词或动词连接。第二步 知识梳理在梳理知识时,有必要结合题例给同学 指点一些解题思路。介绍一些解题方法。例如,在帮助学生整理

14、了常见文言实词的有关 知识以后,可向学生指点几种“巧释词义”的方法 :第二步 知识梳理1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项的,但 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 定某个实词的含义。例如:(全国高考题)“世方雷同,毋以此贾祸”。 “贾”是个重要实词,同学们较熟悉的一个义项是“买”, 这里显然说不通。原文是针对郭永的抗上举动,有人 劝告他不要招惹祸患。因此,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我们不难推断出它的意思应是“招引”、“招惹”。第二步 知识梳理2结构分析法(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

15、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 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 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例如:“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 也。”(屈原列传)。上下句以“而”相连,表并 列关系,据“亡国破家”这个并列结构的短语可推知 “圣君治国”亦当为并列关系,译为“圣明之君,治平 之国”。第二步 知识梳理3语法分析法(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 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例如:(2000年全国高考题)“自放驴,取 樵炊爨”。“樵”字前有动词“取”,后有动词“炊 爨”,上下

16、联系起来,不难推断出它处于宾语的 位置,是名词,应该是“木柴”的意思。第二步 知识梳理4联想推断法(根据学过的知识推断词义 )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 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例如:(2001年全国高考题)“城之不拔者二耳”,题目所给的义项是:拔被攻取。依据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其后秦伐赵,拔十城”的“拔”当“攻取”讲,再结合语境,可以推断答案是正确的。第二步 知识梳理5邻字帮助法(根据相邻的字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它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偏义复词,一是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例如:“曹操之众远来疲敝”中的“敝”, 根据它与“疲”相邻的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