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人民版选修1《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课件2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229202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490.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人民版选修1《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课件2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13人民版选修1《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课件2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13人民版选修1《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课件2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13人民版选修1《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课件2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13人民版选修1《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课件2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人民版选修1《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课件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人民版选修1《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课件2(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张开瑞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Date东东 汉汉魏魏 蜀蜀 吴吴西西 晋晋十六国十六国东晋东晋北魏北魏宋齐宋齐 梁陈梁陈隋隋 朝朝南南 北北 朝朝北北 朝朝南南 朝朝北魏北魏宋齐梁陈宋齐梁陈东魏东魏西魏西魏北齐北齐北周北周Date北魏统一北方北魏统一北方淝水之战后,淝水之战后, 前秦瓦解。前秦瓦解。386386 年,拓拔部的首年,拓拔部的首 领拓拔领拓拔珪珪乘机复乘机复 国,改国号魏,国,改国号魏, 后来定都平城后来定都平城 (今山西大同今山西大同), 历史上称为北魏。历史上称为北魏。 439439年,北魏统一年,北魏统一 了北方,结束了了北方,结束了 北方多年来分裂混乱的政治

2、局面。北方多年来分裂混乱的政治局面。北魏疆域图北魏疆域图Date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1 1、北魏的崛起和统一黄河、北魏的崛起和统一黄河 流域;流域;结束了北方多年来分裂混乱结束了北方多年来分裂混乱 的局面;社会相对安定,民族融合的局面;社会相对安定,民族融合 加强。加强。 改革的前提改革的前提(386386年、年、439439年)年)Date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 2、社会矛盾尖锐;、社会矛盾尖锐;1 1)阶级矛盾尖税;)阶级矛盾尖税;2 2)民族矛盾激化;)民族矛盾激化;3 3)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突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突出;政

3、治黑暗,租调徭役繁重,官政治黑暗,租调徭役繁重,官 吏贪污,兵役繁重吏贪污,兵役繁重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统治阶级内部汉族地主与统治阶级内部汉族地主与 鲜卑族地主间矛盾鲜卑族地主间矛盾改革的必然性改革的必然性Date巩固:北魏统一北方后巩固:北魏统一北方后, ,社会矛盾日社会矛盾日 益激化益激化, ,其中不突出的矛盾是其中不突出的矛盾是( )( )A. A.阶级矛盾阶级矛盾 B.B.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C.C.民族矛盾民族矛盾 D.D.鲜卑族内部矛盾鲜卑族内部矛盾Date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3 3、冯太后和孝文帝的推动作用;、冯

4、太后和孝文帝的推动作用;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 进文化进文化的冯太后执掌朝廷实权。的冯太后执掌朝廷实权。孝文帝孝文帝受到良好的汉族文化的教受到良好的汉族文化的教 育育,对汉族文化的先进和鲜卑族的落对汉族文化的先进和鲜卑族的落 后有深刻的认识。后有深刻的认识。 改革的可能性改革的可能性Date北魏文成帝皇后文明皇后北魏文成帝皇后文明皇后冯太后冯太后Date巩固:下列各项为北魏孝文帝改革奠巩固:下列各项为北魏孝文帝改革奠 定基础的是(定基础的是( )北魏统一北方北魏统一北方民族融合民族融合先进文化的吸引先进文化的吸引民族矛盾尖锐民族矛盾尖锐A A、 B B、C C

5、、 D D、Date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1 1、缓和日益尖锐的民族矛、缓和日益尖锐的民族矛 盾与阶级矛盾;盾与阶级矛盾;加强对黄河流加强对黄河流 域的统治域的统治2 2、改变鲜卑族落后状态,促进北、改变鲜卑族落后状态,促进北 魏的社会发展。魏的社会发展。Date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1 1、推行均田制;、推行均田制;2 2、整顿吏治;、整顿吏治;3 3、迁都洛阳;、迁都洛阳;4 4、革除旧俗;、革除旧俗;Date1 1、推行均田制;、推行均田制;演变:演变:均田制开始实行于北魏均田制开始实行于北魏 时期,隋唐时进一步发展,唐朝时期,

6、隋唐时进一步发展,唐朝 中后期逐渐瓦解。中后期逐渐瓦解。含义:含义:把国家控制的荒地分配给农民把国家控制的荒地分配给农民 ,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承担一定的,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承担一定的 徭役和兵役。徭役和兵役。 1 1)雏形:)雏形:2 2)主观目的:)主观目的:3 3)前提:)前提:4 4)性质:)性质:北魏初年实行计口授田,北魏初年实行计口授田,“劝课劝课 农桑农桑”,从事农业生产。,从事农业生产。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 维护北魏政权的统治。维护北魏政权的统治。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Date1 1、推行均田制

7、;、推行均田制;影响:影响:1 1)抑制了土地兼并,调动了广大农民)抑制了土地兼并,调动了广大农民 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 和发展。和发展。2 2)促进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推动了)促进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推动了 北方民族大融合。北方民族大融合。 Date必修必修2 2:战国以来:战国以来,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的 类型类型 土地所有制土地所有制 类别类别特点特点备注备注国有土地所国有土地所 有制有制( (官田官田) )所有权属于所有权属于 国家国家; ;北魏北魏 隋唐均田制隋唐均田制不是主要类不是主要类 型型, ,但一直但一直 存在;存

8、在; 土土 地地 私私 有有 制制君主土君主土 地私有地私有 制制主要供君主主要供君主 私人开支私人开支地主土地主土 地私有地私有 制制土地兼并成土地兼并成 为扩大地产为扩大地产 的主途径的主途径从东汉起出从东汉起出 现现 田庄田庄; ;兼并引起动兼并引起动 荡荡 自耕农自耕农 土地私土地私 有制有制拥有很少土拥有很少土 地地Date2 2、整顿吏治;、整顿吏治;1 1)原因:)原因:2 2)内容:)内容:3 3)影响:)影响:吏治混乱、贪污现象严重吏治混乱、贪污现象严重任期考核制;任期考核制;俸禄制度;俸禄制度; Date3 3、迁都洛阳;、迁都洛阳;1 1)原因:)原因:政治上:政治上:经

9、济上:经济上:军事上:军事上:地理上:地理上:旧都保守势力十分强大,阻挠改革。旧都保守势力十分强大,阻挠改革。旧都经济比较落后,粮食供应困难。旧都经济比较落后,粮食供应困难。旧都强敌(北方)柔然时常骚扰和旧都强敌(北方)柔然时常骚扰和 威胁,很不安全。威胁,很不安全。旧都偏居塞上,难以有效控制中原地区。旧都偏居塞上,难以有效控制中原地区。Date洛阳保守势力强大 ,不利于改革从平城方面看政治政治经济经济军事军事文化文化从洛阳方面看有利于争取汉族地 主的合作气候恶劣,交通不 便,生产不能满足 需要地处黄河之南,农业 生产发达易受强敌“柔然”威 胁,不利于控制中 原利于控制中原,并举 兵南下征服较

10、弱的“ 南齐”落后的少数民族 文化先进的汉族文化,数 个朝代之都Date3 3、迁都洛阳;、迁都洛阳;2 2)过程:)过程:抵制保守势力的反对,以抵制保守势力的反对,以伐南齐伐南齐 为借口强迁洛阳。为借口强迁洛阳。 从侧面反映了改革的艰辛从侧面反映了改革的艰辛Date3 3、迁都洛阳;、迁都洛阳;3 3)影响:)影响:洛阳再次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洛阳再次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 ; 有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促进了利于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促进了 中华文明的发展中华文明的发展 Date4 4、革除旧俗;、革除旧俗;1 1)有利条件:)有利条件:迁都洛阳迁都洛阳为孝文帝推行改革提供了地为孝文

11、帝推行改革提供了地 理环境和文化氛围。理环境和文化氛围。Date4 4、革除旧俗;、革除旧俗;2 2)措施:)措施: 禁胡服,改穿汉服;禁胡服,改穿汉服;改说汉语;改说汉语;改用汉姓;改用汉姓;提倡与汉族通婚;提倡与汉族通婚;改行汉制;改行汉制;改籍贯:改籍贯:迁往洛阳的鲜卑人死后葬在迁往洛阳的鲜卑人死后葬在 洛阳,不许归葬代北,逐步割断了鲜卑族洛阳,不许归葬代北,逐步割断了鲜卑族 人与故乡的联系。人与故乡的联系。Date孝文帝还宣布:凡属鲜卑族旧制一概都在废孝文帝还宣布:凡属鲜卑族旧制一概都在废 除之列。政权机构的设置、官吏的名称、礼仪、除之列。政权机构的设置、官吏的名称、礼仪、 典章等,一

12、律改行汉制。典章等,一律改行汉制。北魏服饰图北魏服饰图鲜卑姓鲜卑姓汉姓汉姓 拓跋拓跋元元 丘穆陵丘穆陵穆穆 步六孤步六孤陆陆 贺赖贺赖贺贺 独孤独孤刘刘 鲜卑姓改汉姓鲜卑姓改汉姓Date4 4、革除旧俗;、革除旧俗;4 4)意义:)意义: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加速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的大加速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的大 融合。融合。Date阅读下列材料: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一:九年(公元九年(公元485485年),下诏均天下民田:年),下诏均天下民田: 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 以供耕作以供耕作

13、于是海内安之。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魏书 食货志食货志1 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怎样的改革措施?)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怎样的改革措施? 其实行的前提是什么?有何积极作用?其实行的前提是什么?有何积极作用?推行的均田制。推行的均田制。国家掌握大量可供支配的无主荒地。国家掌握大量可供支配的无主荒地。有利于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ate材料二:材料二:高祖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高祖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 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 ,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

14、,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 魏书魏书 李冲传李冲传2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高祖这样做)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高祖这样做 的目的是什么?他采取了什么策略?反映了怎的目的是什么?他采取了什么策略?反映了怎 样的实质问题?样的实质问题?孝文帝迁都洛阳。孝文帝迁都洛阳。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以南征为借口,反映了改革面临很大的的阻力。以南征为借口,反映了改革面临很大的的阻力。Date材料三:材料三:魏主下诏,以为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拔北人谓土为拓,后为拔 。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

15、者。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 ,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娃元氏。诸功臣旧族,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娃元氏。诸功臣旧族 自代自代( (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 带带) )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3 3)材料三中诏令提出了什么改革?从材料中)材料三中诏令提出了什么改革?从材料中 找出这一改革的论据是什么?意图何在?找出这一改革的论据是什么?意图何在? 实行汉制,采用汉姓。实行汉制,采用汉姓。鲜卑族是黄帝的后代。鲜卑族是黄帝的后代。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巩固北魏的统治。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巩固北魏的统治。 Dat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