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古诗鉴赏的方法之诗眼分析法》课件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225807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PPT 页数:111 大小:3.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古诗鉴赏的方法之诗眼分析法》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2012年《古诗鉴赏的方法之诗眼分析法》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2012年《古诗鉴赏的方法之诗眼分析法》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2012年《古诗鉴赏的方法之诗眼分析法》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2012年《古诗鉴赏的方法之诗眼分析法》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古诗鉴赏的方法之诗眼分析法》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古诗鉴赏的方法之诗眼分析法》课件(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专题辅导高考专题辅导古诗鉴赏方法诗眼、诗句和诗题“ ”“ ”的寻找和鉴赏的寻找和鉴赏诗眼诗眼什么叫诗眼诗有“诗眼”,词有“词眼”。这里的 “诗眼”“词眼”,有时是精练传神的一个 字,有时是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关键句 。如李清照醉花阴写主人公多愁善 感、顾花自怜的性格情态,结尾写道: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一个“瘦”字便是全篇的词眼。 刘铁冷在作诗百 法中说:“诗之有眼, 犹人之有目也。”人之目 ,乃心灵之窗口;诗之 眼,则是洞察诗词旨趣 的窗口.“诗眼”大致分两类:第一类是一首诗的凝 聚点,提示诗的主旨。这 是全诗的诗眼。第二类是诗中最精练传神的 词语,或者能增强诗歌的形

2、象 性,或给人以丰富的想象,或 使诗意更精确,或使诗句翻出 新意。这是局部的诗眼。练字高考试卷上的提问方式: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请简要分析?n【提问变体】 n 某一字(词) 历来为人称道,你 认为它好在哪里? 谈谈你的理解。n 你认为某一联 中最生动传神的字 (词)是哪个?为 什么?第一、第二种只有第二种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铓 , 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 散上峰头望故乡。 剑铓: 剑锋。 若为:怎能 找出全诗的诗眼,请简要分析其妙处。第一类诗眼鉴赏找主旨望在诗中是登高远望,翘望故乡 。望字紧扣题目中的“寄京华亲故 ”来 写饱含着诗人的思乡之情。但是,望

3、 而不能归是痛苦的但又毕竟能获得某 种满足;在痛苦与矛盾的满足中,诗 人尽情望去惟恐望的不够,而要化身 千亿去望,可见其思乡之深。结合诗 句分析揭示诗词主旨找出诗中 的诗眼答题步骤:n找出诗中的诗眼(步骤一)n揭示诗词主旨(步骤二)n结合诗句作简单分析(步骤三 )n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n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 潭曲,安禅制毒龙。 n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 生杂念;毒龙,指世俗观念。下一咽字,则幽 静之状恍然 ;著一 冷字,则深僻之 景若见。昔人所谓诗 眼是也。 第二类诗眼鉴赏(炼字

4、)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 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 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 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 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n 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 分别是“咽”、“冷”。n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 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 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 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 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 寂的景象(意境)。分析答案 “诗眼”分别是“咽” 、“冷”。 诗人用了比喻的手 法将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 ,发出低吟,比喻为呜咽之声。 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 暗,似乎显得阴冷

5、。“咽”、“ 冷” 两字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 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 境)。找出诗中的诗眼点出该字作用把该字(词)放入原 句中并描述景象。答题步骤:找出诗眼或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如果有表达技巧要点明) 展开联想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描 述景象。(这个字词写出了什么特征) 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起到了怎样的表 达效果。(术语+分析+情感)n 【天仙子】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 午醉醒来愁未醒 。 送春春去几时回? 临晚镜,伤流景 , 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 云破月来花弄 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 风不定,人初 静, 明日落红应满径。问题:“云破

6、月来花弄影”中的“弄” 历来被人称道,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为什么?“弄”字有“舞动”“玩耍”之意, 运用拟人的手法,既写出花在风中 摇动,花影也随之而动的美景,又 写出了月下花枝的调皮、可爱之态 ,营造了一种和谐的氛围,表达了 作者由愁转喜的心绪变化。找出诗中的诗眼, 点明手法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展开联想把该 字放入原句中 描述景象怎样找诗眼? (一)抓能揭示诗的主旨,能笼罩或点 染全句、全联、全阕甚至全篇的字眼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第一类诗眼赠汪伦 这首诗主要写友情,但是它突 出的却是一个“深”字,以水之深

7、喻情之深,既 形象又浪漫,既夸张又恰当地流露了对汪伦情 谊的赞美。所以“深”是诗眼。它不仅概括了诗 的内容,而且将“潭水之深”与“友谊之深”巧妙 地联系起来。找主旨(二)抓描写事物生动、形象、准确的字词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第二类诗眼(三)抓诗中巧妙的修辞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王维) “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 “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 “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崔道融溪上遇雨)第二类诗眼点明手法(四)从诗的字数上找潘大临说:“七言诗第五字要响”,“五 言诗第三字要响”,也就是说句中眼要响 , “所谓响者,致力处也古人有所谓五言 诗以第三字为眼、七言诗以第五字为眼

8、的 说法。但若把诗眼定死在五言诗的第三字 、七言诗的第五字上,则又未免偏颇。原 因在于,诗句的语法结构多种多样,并不 都取上述完全句的格式。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第二类诗眼(五)抓虚词泊处空余鸟,离亭已散人(阴 铿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抓虚词(诗中的数字)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第二类诗眼古诗鉴赏之“诗眼”训练1.找出陆游书愤中颈 联:“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中的 诗眼

9、并作分析。“空” ,流露出作者自许塞 上长城、满腔报国热忱却一直 到老仍报国无门的深重的怅惘 与悲愤,读之令人扼腕,准确 深刻地点明本诗主旨抒写 悲愤之情。 三江小渡杨万里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将:行,流过。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答案:交情(交情得似山溪渡)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 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这首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 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用“ 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 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 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 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

10、 的主旨。n鉴赏常用语如:na、用语工整,形象地勾画出的画面。nb、全诗用语平易,没有刻意求工,却含意 隽永,极富艺术感染力。nC、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的意 境,生动形象,极富美感。nd、写出了的过程或生动情景,使诗歌 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使思想感情表达得更 为深切。nE、叠字叠词还增加了诗的音律美。怎样描述诗眼的作用呢?1.用以翻出新意。如萧楚才改张乖崖“独恨太平无 一事,江南闲杀老尚书”之“恨”为“ 幸”,“恨太平”是对天下太平的不 满,“幸太平”是因天下太平而感到 幸福,一字之改而诗意迥异。 2. 借以增添情趣。如韩驹改曾吉甫“白玉堂中曾草 诏,水晶宫里近题诗”之“中”为“深 ”、

11、“里”为“冷”,改动两个字,使 得原来只是用以指示方位的“白玉 堂”与“水晶宫”,转眼显得雍容高 华,超凡脱俗。 3.靠它加强形象性。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用“绿”字 而不用“到”、“过”、“入”、“满”等字,是取 “绿”字的色彩; 韩愈帮贾岛斟定“僧敲月下门”,是取“敲”字的 声音(上句为“鸟宿池边树”,已是关门上闩 的时候,“推”是推不开的,只好“敲”了); 秦观的“山抹微云,天粘衰草”,是取“抹”、“ 粘”的动作勾画出的线条轮廓。 4.关乎诗意的精确。如齐己咏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 数枝开。”郑谷将“数枝”改为“一枝”, 使“一枝”与“早”意丝丝入扣。 有的诗眼、词眼还有助于铸就

12、诗词的 意境。洪瑹阮郎归词写春光:“绿 情红意两逢迎,扶春来远林。”凭着一 个“扶”字,我们感受到了从树林深处 步步走近的春天。 “ ”“ ”的寻找和鉴赏的寻找和鉴赏诗句诗句“ ”“ ”的寻找和鉴赏的寻找和鉴赏诗题诗题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思考】 诗的主旨是什么? 近试上张水部 (唐)朱庆馀 近试上张水部 (唐)朱庆馀 【解读】此为干谒诗。 诗人以新妇自比, 以夫婿、舅姑比张 籍、主考官,含蓄 表达考前担心作品 不一定合主考心意 ,求张指点。借助标题解读诗歌的内容 JIEDUSHIGENEIRONG(宋)张俞 昨日入城市, 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

13、绮者, 不是养蚕人。蚕 妇借助标题解读诗歌的内容 JIEDUSHIGENEIRONG(宋)张俞 昨日入城市, 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 不是养蚕人。蚕 妇【解读】标题点出所 写人物。且结合 标题“蚕妇”可知 诗中“市”指“卖蚕 丝”。该诗为刺世 诗,批判了社会 分配的不公。 借助标题解读诗歌的内容 JIEDUSHIGENEIRONG黄鹤楼 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借助标题解读诗歌的内容 JIEDUSHIGENEIRONG(唐)虞世南【注】緌ru:借指嘴。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蝉借助标题解读

14、诗歌的内容 JIEDUSHIGENEIRONG清施补华岘佣说诗云:“三百篇比兴 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 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 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 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 语。比兴不同如此。”这三首诗都是唐代托咏 蝉以寄意的名作,由于作者地位、遭际、气质 的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呈现出殊异 的面貌,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成为 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借助标题解读诗歌的内容 JIEDUSHIGENEIRONG1。借助标题,能准确把握诗 歌的内容(人、事、景、物)。【小结】借助标题解读诗歌的内容 JIEDUSHIGE

15、NEIRONG唐僧景云有诗题曰“画松” 诗歌内 容猜猜 猜?借助标题解读诗歌的内容 JIEDUSHIGENEIRONG画松 (唐)景云 画松一似真松树, 且待思量记得无? 曾在天台山上见, 石桥南畔第三株。 【解读】此为赏画诗。 标题“画松”非动宾 关系,为偏正关系 ,即画的松。结合 诗歌理解可知。 借助标题解读诗歌的内容 JIEDUSHIGENEIRONG借助标题解读诗歌的内容 JIEDUSHIGENEIRONG唐贺知章有诗题曰“咏柳 ” 诗歌内 容猜猜 猜?借助标题解读诗歌的内容 JIEDUSHIGENEIRONG(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 柳 借助标题解读诗歌的内容 JIEDUSHIGENEIRONG2。有的诗歌只读标题难以准确把握诗歌内容,需结合诗句。 【小结】1。借助标题,能准确把握诗 歌的内容(人、事、景、物)。一、 内容二、思 想情感标题可以帮助解读 BIAOTIJIEDUSHIGE 【小结】借助标题解读诗歌的思想感情JIEDUSIXIAN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