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新课程理念下的科学学习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220442 上传时间:2018-07-11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586.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科学新课程理念下的科学学习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七年级科学新课程理念下的科学学习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七年级科学新课程理念下的科学学习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七年级科学新课程理念下的科学学习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七年级科学新课程理念下的科学学习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科学新课程理念下的科学学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科学新课程理念下的科学学习(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理念下的科学学习新课程理念下的科学学习评评 价价引言引言学术交流中的话都是不算数的,学术交流中的话都是不算数的, 仅供参考仅供参考. .一、考题回顾2003年3灯泡中的灯丝断了,将灯丝搭接起来再用,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 比原来更亮 比原来更暗 搭接处容易烧断,其他地方不易断 搭接处不易烧断,其他地方容易烧断A B C D40%2003年8现在厂家有一批1米1米1米的水泥块,密度为 2.5103千克/米3,某工地需要100块水泥块,要求厂家 运到工地,厂家只有限载量为8吨的货车,则需要分几 车才能运完 ( )A31车 B 32车 C33车 D34车52.8%AHh BHh CH=h

2、D以上情况均有可能8.如图所示压强计的橡皮盒位于水面下H 深度,此时U型管中的左右两管水面高度 差为h,则有关H与h的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 )A27%2002 9. 把一圆柱形钢笔套放在嘴边,用力往里吸 气,可使笔套挂在嘴边。若已知笔套质量为 20克,笔套内横截面积为0.98厘米2,笔套外 横截面积为1厘米2,大气压为标准大气压, 则笔套内气压至少减少几帕? A1.96103帕 B2103帕 C0.96103帕 D9.8104帕 B52.8%2001OAF BC D无限长16如右图所示OB为粗细均匀的均质杠杆,O为支 点,在离O点距离为a的A处挂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 杠杆每单位长度的质量为m,

3、当杠杆为多长时,可以 在B点用最小的作用力F维持杠杆平衡? A BA70%2001二、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理念、举措1.主要理念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而不是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体现评价的过程性而不是只重视结果注重个体的差异而不是单调、同一的内容、过程和形式二、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理念、举措1.主要理念2.改革举措评价内容: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内容的变化二、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理念、举措 1.主要理念 2.改革举措评价内容: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价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适应教学方式的转变

4、。三、关于初中科学学习评价的思考 1.新课程对评价内容的要求 (1)知识和技能(2)重视对过程和方法的考查(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要克服只重知识、不重方法,只重结果、 不重过程的现象。1.知识与技能基础知识应用: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日常现象的能力 运用公式进行计算的能力作图技能 、实验技能 (实验的原理、仪器、步骤 、数据记录和处理、结果的描述、报告等 )基本技能知识的识记、理解某同学的身高是165m,当他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5m处时,他与像的距离为( )m,若他以05ms的速度向镜子方向匀速运动3s后,则这时像的高度是( )m,在这个过程中像的移动速度是( )ms (知识理解 )某物体重0.

5、5N,把它放入盛水 的烧杯中,溢出的水为0.3N,则 它受的浮力 A. 为0.3N B. 为0.2NC. 为0.5N D. 可能为0.4N评析:此题看似好像是考阿基米德原理,可实 际难倒学生是要注意到“盛水”与“盛满水”的 区别。2.过程与方法(1)根据提供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的现象,提出问题的能力,根据问题建立假设的能力(2)实事求是记录实验数据和收集信息能力(3)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力(4)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5)考查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书面表达能力 。 (1)考查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的要素考查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考查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考查学

6、生“演绎”的能力 考查学生“建立假设”的能力考查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能力过程与方法自行车是一种简便无污染的交通工具,看一看它的构 造,如图 ,想一想你的使用过程,请提出两个与物 理有关的问题(力、热、声、光、电均可以,不需解 答): 如:自行车的轮胎为什么会有花纹? 问题(1): ; 问题(2): 。(提出问题)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表述这个问题发现值得探究的问 题发现一 个 现象 对现象 质疑形成 疑问创创 造造创创 造造表表 达达抽象、概括抽象、概括提炼为 科学问 题表述这 个疑问 发展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的途径:发展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的途径:设置必要的

7、情境让学生在该情境中有所发现设置必要的情境让学生在该情境中有所发现布置一定的任务让学生为完成任务提出问题布置一定的任务让学生为完成任务提出问题我们知道,电荷之间有力相互作用。为了研究这个问 题,有人做了下面的实验:把两个带等量异种电荷的 小球A、B固定于桌面上,在它们周围放置一些带正电 的轻小物体,这些轻小物体,将受到A和B共同的作用 。图2表示了这些轻小物体在A、B共同作用下的受力 方向。联系你学过的知识,分析这幅图,发挥你的想 象力,提出一个有意义的猜想。(建立假设) 科学假设(猜想):科学假设(猜想):探究的假设(猜想)是指根据已有事实、资料和一定的科学知识对探究课题设想出的可能答案的过

8、程。是一种科学思维的形式。假设(猜想)的作用是明确了探究的内容和方向,为收集事实、分析解释材料提供了框架,为制定研究方案打下了基础既有科学性,又有推测性。(假设建立在事实和推理的基础上,但有待于实验证明,它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 假设(猜想)所具有的特征假设(猜想)所具有的特征:可检测。(不可检测的陈述是没有科学价值的)有创造性(是认识新事物的开始) 假设(猜想)能力的发展:假设(猜想)能力的发展:让学生经历假定的过程让学生经历解释的过程金属丝被拉断时拉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某同 学在一台拉力机上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这台拉力机 可以逐渐增大固定在该机器上金属丝的拉力,可以读出金 属丝

9、拉断时的拉力大小。实验可提供的金属丝有右表所列 个品种(每个品种有多根),请根据有关猜想选择实验 的金属丝。 (1)猜想一:相同材料、相同横截面积的金属丝被拉 断时,其拉力大小与金属丝长度无关。 为验证猜想一应选用金属丝_、_、_。 (2)猜想二:相同材料金属丝拉断时单位横截面积所 受拉力相同。 在猜想一已获得验证的情况下,为验证猜想二,应 选用的金属丝为_、_、_。 (3)猜想三:不同材料的金属丝拉断时,其单位横截 面积所受的拉力不同。 在猜想一、猜想二都获得验证的情况下,为验证猜 想三,应选用的金属丝为_、_、_。(制定探究计划)1.530铝H0.520铁G0.530铜F1.020铜E0.

10、520铜D1.510铜C1.010铜B0.510铜A面 积 /mm 2长 度 /c m材 料品 种(1)猜想一:相同材料、相同横截面积的金属丝被拉断时,其拉力大小与金属丝长度无关。 为验证猜想一应选用金属丝_、_、_。 (2)猜想二:相同材料金属丝拉断时单位横截面积 所受拉力相同。 在猜想一已获得验证的情况下,为验证猜想二, 应选用的金属丝为_、_、_。 (3)猜想三:不同材料的金属丝拉断时,其单位横 截面积所受的拉力不同。 在猜想一、猜想二都获得验证的情况下,为验证 猜想三,应选用的金属丝为_、_、_。1.530铝H0.520铁G0.530铜F1.020铜E0.520铜D1.510铜C1.0

11、10铜B0.510铜A面 积 /mm2长 度 /cm材 料品 种知识要求:金属丝受的拉力太大会被拉断。探究能力:1. 明确探究目的和已知条件,经历制定计划的过程2. 尝试选择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所需的器材3. 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滑动摩擦力在研究相关物体运动情况时起着重要的作 用。通过实验探究已经知道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 糙程度有关,也与接触面之间的压力有关,有些同学 猜想滑动摩擦力可能还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请你从 以下器材中选出部分器材,设计一个实验对此猜想进 行检验。 器材:a斜面 b带钩的正方体木块 c带钩的 长方体水块 d表面平整的长木板e几条毛巾 f 直尺

12、g弹簧秤 h硬纸板(1)你所需要的实验器材(用器材前面的字母表示 ): ;(2)简述主要的实验步骤。(设计实验)从实验原 理、步骤 等来选择 器材种类从器材安全 、减小误差 等来选择器 材规格从周围 环境来 思考就 地取材(分析归纳)科学家通过实验探究某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压强p随温度t变化的规律,得到如表中所示的一组t和p的数据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可推知上述气体的压强P与温 度t间的关系式应为 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用了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进行了若干次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准确地记录在以下两个表中。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47 26 22 1820 30 40 6014

13、14 14 14像的 正倒像到凸 透镜的 距离 /cm物体到 凸透镜 的距离 /cm凸透镜 的焦距 /cm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80 34 27 2220 30 40 6016 16 16 16像的 正倒像到凸 透镜的 距离 /cm物体到 凸透镜 的距离 /cm凸透镜 的焦距 /cm请分析以上数据,把能得出的探究结论填在横线上(结论一是示例) 结论一:在成实像的情况下,凸透镜的焦距相同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长,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就越短。 结论二:_。(分析数据)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47 26 22 1820 30 40 6014 14 14 14像的 正倒像到凸 透镜的 距离 /cm物体到

14、凸透镜 的距离 /cm凸透镜 的焦距 /cm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80 34 27 2220 30 40 6016 16 16 16像的 正倒像到凸 透镜的 距离 /cm物体到 凸透镜 的距离 /cm凸透镜 的焦距 /cm结论一:在成实像的情况下,凸透镜的焦距相同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长,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就越短。 结论二:_。知识要求:凸透镜的实像是倒立的。探究能力:1. 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比较2. 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3. 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4. 具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 (讲成像公式:用高中的知识对付初中的能力不可取)在铁架台上固定一根条形磁铁,磁铁一端吸引着许多大头钉。现在用酒精灯为磁铁另一端加热,当磁铁被烧红时发现大头钉纷纷落下。根据这一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分析归纳)分析归纳:提供一个未学过的科学现象,并给出该现象的一组数据或实例,然后让学生归纳出共性之处,得出初步的结论。 归纳科学规律,陈述探究结果:归纳科学规律,陈述探究结果:归纳科学规律归纳科学规律 寻找数据之间相互 规律的特征(相等,之和 ,之差,乘积,比值)。关注物理条件改变 与物理现象变化之间的联 系(及两者的数量关系) 。用简洁、准确的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