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新课标)小说阅读(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171284 上传时间:2018-07-11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327.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新课标)小说阅读(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201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新课标)小说阅读(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201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新课标)小说阅读(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201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新课标)小说阅读(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201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新课标)小说阅读(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新课标)小说阅读(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新课标)小说阅读(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节 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1(2010全国课标卷原文见第一节)下列对 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 是( ) A由于同学的帮助,玛兰才当上了行政法 院参事。因此他无论在哪里遇到熟人,都主 动向对方提供帮助,这是他回报的方式。 B在当参事前,玛兰并不喜欢神父,但是 在一位红衣主教向他请教以后,“他对他们也 尊敬起来”。这样描写达到了照应上文的目的 。C玛兰被珀蒂帕训斥后,急于为自己辩解, 并马上归罪于桑蒂尔神父。这足以看出他似乎 很想保护别人,但实际上更关心自己的利益。 D给总教主写信后,玛兰告诫同事要牢记自 己的教训,“千万别再替人写介绍信了”。这表 明他力图文过饰非,变被动为主动。

2、 E桑蒂尔神父起初并不想用“一件无关紧要的 小事”麻烦玛兰,因此他回应玛兰的请求时吞 吞吐吐,这种神情表现了他内心的犹豫。解析: 本题以多选题的形式综合考查“感受 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 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等 能力。A项的理解毫无根据,是主观臆测。B 项中的“照应上文”,文中无照应的语句,应 是引起下文。C项对玛兰的分析准确而到位。D项前面分 析是正确的,“变被动为主动”分析牵强。E 项原因解说错误,桑蒂尔神父认为别人根本 就不会帮助,而且说话时要找到恰当的措辞 。 答案: 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E给1分 ;答A、B不给分。2(2010安徽卷原文见第二节

3、)请为这篇小 说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说明理由。 _ _ _ _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结构,概括作 品的主题”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 。题目可以从情节内容的角度拟,或能概括 全部情节,或能点出核心的部分情节;可以 从人的角度拟,或是主要人物,或点明主次 人物关系;可以从物的角度拟,常常是文中 反复出现的物是标题;可以从表现的主题的 角度拟,或直接就是主题,或含蓄表现主题 ;可以以故事发生的时间为题;可以以故事发 生的地点为题;可以以人物的情感为题;还 可以综合上述信息,使用修辞取有文采的题 或幽默的题。如本题根据情节取题,本文的 情节包括订碑看碑运碑立碑,这几个 过程可以使用“洗

4、碑”概括,也可以用“碑”一 词,该词是情节的线索,又能对读者强烈地提示 文章的情节及核心情节内容。可以从人物角 度取题,如从王石匠角度取“淡定的洗碑人” ,该词从小说人物的角度提示情节,并暗示 小说主题。可以从主题角度取题,如“洗碑之 悟”,若用“碑”也有象征义,暗示碑的纪念之 意,对人的警醒教育作用。答案: 示例:(1)碑。理由:“碑”是贯穿 情节始终的线索;“碑”“洗碑”暗示了罗永 才的心理及其转化(“悲”到“洗悲”)过程。 (2)王石匠。理由:小说主要人物之一; 王石匠形象的塑造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 (3)转变。理由:罗永才的心理转变是故事 的主要内容;以罗永才转变来表现小说的 主旨。

5、小说的思想内容是小说的灵魂,代表着作者 的观点态度,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 思想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 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思想内容。1常见题型: 找出体现小说思想或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 的话概括作品的思想内容或主题)。 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 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 问题)的理解或看法。2思想内容或主题挖掘的基本途径:对思想内容或主题的挖掘一般可从以下几 方面:从作者背景看、从人物特征看、从 情节发展看、从语言情感色彩看、从整体 倾向看。3思想内容或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 种: 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

6、格特点、道德风貌、 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 状态。(2010辽宁卷原文见第二节)下列对小说有关 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骑黄鱼车的小伙子虽然早已发现了生意, 但他骑车迎上前时,却又后退了半步,表明他 较有礼貌,也有些害羞。 B文中使用的“黄鱼车”“弄堂”等字眼所体现 出来的地域色彩,有助于读者理解小说中的人 物形象和主题思想。C如果“女人”没说过浴缸文明的那些道理 ,小说的主人公“他”就不会为是否让那小伙 子洗澡问题如此犹豫。 D通过大量的人物对话和细致的心理描写 ,呈现出主人

7、公曲折微妙、复杂多变的内心 活动,这是本文最突出的手法。 E本文以写实的笔法,在貌似琐碎的叙述 中,塑造了两个不同身份的人物形象,传达 了作者褒贬分明的思想感情。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分析作 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A项骑黄鱼 车的小伙子骑车迎上前,是希望主人公“他” 主动招呼用车;后退半步是因为“他”没有主 动招呼,只好自己揽生意。E项作者对两个 人物没作明显的褒贬,意在揭示一种市民习 性和地域文化。C项这样说有一定道理,但是从上海的小市民 文化角度考虑,即便“女人”没说过浴缸文明的 那些道理,小说的主人公“他”也有极大可能会 为是否让那小伙子洗澡问题如此犹豫,这是由 其性格决

8、定的。 答案: 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C给1分; 答A、E不给分。(2011济宁阶段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 面的题目。 怀念一种声音 聂鑫荣画家的梦似乎与一种声音有关,这种声音叫做 雨声。雨专从他出生和成长的方向,不断地传 来,粗粗细细,高高低低,疏疏密密。在他的 记忆里,总是弥漫着一片雨气和雨声,太阳总 是见不到的。春雨、夏雨、秋雨、冬雨。 一下雨,他爹总会站在老屋的台阶上,听着 一院子的雨声,如醉如痴。然后把少不更事 的他叫到身边,告诉他许多古人关于雨的诗 句:“夜雨剪春韭”“梅子黄时雨”“梧桐叶上三 更雨”“留得残荷听雨声”他听不懂,但他 看懂了雨声被花叶染就的绚丽颜色。然后,

9、他们回到厅堂里坐下来。爹说:“你听 ”这两个字在无数次的重复后,他的耳朵 变得灵敏了:雨点先是小而密,落在薄薄的 小青瓦上,叮叮咚咚,如珠玑在玉盘里乱跳 ;击在为采光而设的玻璃瓦上,声音尖脆, 犹如琴声中的高音阶;打在木晒楼上的雨点 ,因晾晒衣服的脚步磨亮了楼梯地板,声音 细腻而光洁;但前厅堂雕花檐板上的雨声,恰恰相反,浑 厚而古朴;响在麻石台阶上的雨声,沉着而 充满力度。雨越下越大,越下越密。他听见 潺潺湲湲的流水声了,那声音来自高高低低 的屋檐边的木笕。木笕节节相连,一直把 水导到天井边;溜筒(打通的大楠竹)竖着与 木笕相接,水便畅快地流入地下的阴沟。老 屋的地下水道纵横交错,水声急促犹如

10、金鼓 轰鸣。古城有句俗语:“落雨天,留客天。”他记得 一下雨,家里就会有客人不期而至,都是他 爹的挚友。雨是请柬吗?雨声中,他们谈天 道、人道、医道、艺道;或者下围棋,落子 声与雨声交错而响;或者,拉起京胡,唱他 们所熟悉的京戏名段,音符从雨的缝隙里穿 过去,居然没有濡湿他坐在一边,看着 ,听着,如梦如幻。雨声中,他长大了,考上美术学院了;雨声 中,他成家了,做了父亲小巷、老屋和 雨,成了他生命最奇诡的底色。 父母亲相继离开了人世。 下雨的日子,他也向儿子讲那些古人关于雨 的诗句;下雨的日子,他的画室总会有好友 联袂而至。 春雨、夏雨、秋雨、冬雨。突然有一天,这一大片地皮划拨给了房地产 商,旧

11、城改造成了最时尚的口号。他怅然携 家人搬进了世纪花园。 小巷没有了,老屋没有了。那个地方建起了 一条商业街,广告牌和霓虹灯,点缀着白天 和黑夜。 只有季节不会变,下雨的日子依旧存在。但 他记忆中雨的声音,没有了!巨大的规整的水泥匣子,嵌着一个个用混凝 土、玻璃和钢铁构筑的巢。雨声呈现出呆板 的灰色,节奏沉闷而压抑。这不是他感觉过 的雨声! 每逢下雨的日子,他会觉得格外无聊。妻子 上班去了,儿子念书去了,留下他孤零零一 个人。从画室走到露台的檐下,从露台的檐 下走到画室,如一匹落入陷阱的豹子,孤立 无助。给朋友打个电话吧,该说些什么?什 么也不想说。他决定,请些工匠,在露台上做一个屋顶, 木屋架

12、,盖上小青瓦,嵌上玻璃瓦。他希望 找回那种声音。露台的屋顶很快就做好了。 他还置办了一个瓷圆桌、四个鼓形瓷凳,一 个烧木炭的红泥火炉,一个烧水的青陶提粱 壶。下雨的时候,他坐在这里烹茶、沏茶,静静 地坐下来听雨。露台的前方是开敞的,他一 抬头便看见一栋栋的高楼,整齐地排列着; 所有的窗口都装着锃亮的防盗窗,窗口的后 面都垂下厚厚的窗帘,害怕有人窥探自家的 隐私;外墙挂满了空调的外机,像一个个难 看的肿瘤这样的背景,绝对不会生发一 种古典的雨声! 他明白了,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将永恒地怀 念一种雨的声音了。又是一个下雨的日子。他蓦地离开露台。急 急走进这间静寂的画室。宽长的画案上,砚 池里墨汁充盈

13、;调好色的瓷碟一字排开;宣 纸也早早铺好,四角用瓷镇纸压着。他拎起 一支大斗笔,刷刷地画起来。 他希望在宣纸上画出那一片久远的雨声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08年第10期)【注】 木笕:引水用的长木管,安在屋 檐下或田间。小说中“怀念”的究竟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 容,对主题作深入的分析。 _ _ _ _答案: 小说表层写对往昔雨的韵味和境界的 怀念,进而表现过去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和谐; 更深层次的是,现在经济发展了,环境的变化 造成人人封闭,缺乏沟通,人情味的缺失带来 人的心灵的孤寂和苦闷,作者对此表现出了深 深的忧虑,这种心态具有当今社会的普遍意义 ;当然,作者在满怀失望的同时,还表达了对 往昔

14、强烈的怀念和向往之情。1解题方法 (1)常见设问模式 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 括作品的主题); 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 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 问题)的理解或看法。(2)解题思路 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 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所打上的时代烙印 ,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 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小说通过描绘 故事情节,暗示了刻画了抒发了(呼 吁)2概括小说主题的技法 (1)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

15、种: 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 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 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 状态。 (2)对主题的挖掘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从作 者背景看、从人物特征看、从情节发展看、 从语言情感色彩看、从整体倾向看。3对主题的概括常用这样一些基本术语: 歌颂、赞扬、张扬什么。 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 揭示什么人生道理。 对什么现象的反思。 表达了什么情感。技巧归纳归纳 评评价小说说的思想内容和观观点态态度: 1设题设题 用语语 结结合原文,分析作者为为什么说说“”?或: 请联请联 系全文谈谈谈谈 你的看法。 2答题题模式 语语句含意情感因素(赞赞同或反对对,喜爱爱或 厌恶厌恶 ,冷静或热热情等)。3技法解密 (1)从分析文章内容入手,注重整体把握。 (2)结结合文体特点,抓住关键键部位:文体不同, 结结构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