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练(二轮1)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8160660 上传时间:2018-07-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每周一练(二轮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每周一练(二轮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每周一练(二轮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每周一练(二轮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每周一练(二轮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每周一练(二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每周一练(二轮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下图为人体内两种重要化合物 A 与 B 的化学组成关系,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的种类约有 20 种,b 的种类有 8 种 B 在人体内不能贮存,青少年每天要摄取足够的量 C 在沸水浴中,B 与二苯胺的颜色反应呈紫色 A 的种类在神经细胞与表皮细胞中相同,B 则不同 2、下列关于苹果、霍乱弧菌、变形虫的细胞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三者均有线粒体和细胞周期 B遗传物质的载体都是染色体,无氧呼吸的产物与人相同 C都含有核糖体,能够合成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D细胞膜和核膜都是双层膜,对物质吸收具有选择性 3、下列是有关某种淀粉酶的实验,处理方式及结果如下表与图。根据结果判断,下列 叙述

2、正确的是:试管 I试 II试管 IIIpH887 温 度604040淀 粉 酶1mL1mL1mL淀 粉1mL1mL1mLA甲物质可能是淀粉酶的抑制剂 B此种淀粉酶较适合在 40的环境下作用 C此种淀粉酶在中性环境中的作用速度比碱性快 D此种淀粉酶在作用 35 分钟后便会失去活性 4、用含有各种植物必需元素的溶液培养大麦。实验分两组,一组在光照下,一组在黑 暗中,48 小时后测定几种离子的浓度。下表所示各离子的数据为实验结束时,溶液中 离子的浓度占实验开始时浓度的百分比。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 实验条 件水分消耗 (mL)Ca2( %)K( %)Mg2( %) 光照1 09

3、013527179 黑暗中43510535113 A. 光照下植物的蒸腾作用比在黑暗中强 B. 黑暗中植物吸收 Mg2更多 C. 吸收水分和吸收矿质离子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D. 植物对矿质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4、)人体红细胞中 K的浓度比血浆高 30 倍,而 Na的浓度却只有血浆 的 1/6。下列关于红细胞运输 Na的方向及所需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 )从高浓度到低浓度 从低浓度到高浓度 载体蛋白 ATP 供能 A. B. C. D. 5、.研究者给家兔注射一种可以特异性破坏胰岛 B 细胞的药物链脲佐菌素 (STZ)进行血糖调节研究。为了准确判断 STZ 是否成功破坏胰岛 B 细胞,应

4、在兔饱足状态下 在兔空腹状态下 测定血糖含量 测定尿液是否含糖 测定血液胰岛素含量 A B C D (5).2008 年 1 月 12 日我国科考队员登上了南极“冰盖之巅”他们生理上出现的适应 性变化是( )体温下降 机体耗氧量降低 皮肤血管收缩 体温调节中枢生理性增强 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A B C. D. 6、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的 正确说法是( B ) A、 “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 C、 “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 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 12(2011威海模拟)细

5、胞内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为丙酮酸的分解。为探究该反 应发生的场所,甲、乙二人分别做了如下实验: 甲:步骤一:用胰蛋白酶处理新鲜肝脏,使其分散成为单个细胞。 步骤二:用含 C6H12O6的完全营养液培养肝细胞一段时间。 步骤三:采用正常方法,离心得到细胞质基质与线粒体基质,分别装在标 号为 1、2 的两支试管中。 步骤四:取新配制的澄清石灰水两滴,分别滴入两支试管内。 现象:1、2 两支试管均变浑浊。 结论:丙酮酸的分解既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又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乙:第一步同甲步骤一,第二步同甲步骤三,第三步待续。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完成后,老师指出甲同学的实验结果是错误的。请分析其结果

6、出错 的原因 _ _ _。 (2)现给你如下试剂:丙酮酸及安全营养液(不含糖),清水,吸管若干,新配 制的澄清石灰水,请继续乙的实验,探究丙酮酸水解发生的场所。 步骤三:取等量且少量的试管 1 和试管 2 中的溶液分别置于编号为 A、B 的两支试管内,再取等量的丙酮酸及完全营养液(不含糖)分别加入 A、B 两 支试管内。 步骤四_。 预测实验现象及结论: 现象:A 试管出现浑浊,B 试管不出现浑浊。 结论: _。现象: _。 结论: _。 现象:A、B 两支试管都出现浑浊。 结论:丙酮酸的分解既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又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答案 (1)因为被鉴定产物 CO2可以自由通过线粒体双层

7、膜,在将两种基 质分离之前不应使用含 C6H12O6的完全营养液培养肝细胞 (2)步骤四:一段时间后,分别加入两滴新配制的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预测实验现象及结论:结论:丙酮酸分解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现象:A 试管不出现浑浊,B 试管出现浑浊 结论:丙酮酸分解的场所是 线粒体基质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基本上 都是在酶的催化下进行的。请根据下列有关酶促反应的实验操作,回答相关问题。试 管实验操作 ABCDEF 1加入质量分数为 1%的可溶性淀粉 溶液 1 mL+2加入质量分数为 2%的蔗糖溶液 1 mL+3加入唾液淀粉酶原液 1 mL+4加入蔗糖酶

8、溶液 1 mL+5加入蒸馏水 1 mL+ 6酶促水解反应摇匀,37水浴中保温 10min7向每个试管中加入斐林试剂 2 mL摇匀,沸水浴中加热 12min8观察并记录各试管内的变化注:表中“+”为加入, “”为未加入 (1)本实验的变量是 。 (2)制备淀粉溶液时需加热煮沸,但制备好以后必须冷却到室温才能使用,这是防止 。 (3)上述实验中, 号试管能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 沉淀,本实验的结论为 。 (4)实验过程中,E、F 号试管起 作用。如果 E、F 号试管也出现砖 红色沉淀,可能有很多原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用序号表示) 。 淀粉溶液、蔗糖溶液不纯,混有还原性糖 淀粉溶液、蔗糖溶液

9、放置时间太长,其中的微生物将部分淀粉、蔗糖分解成还原性糖 试管不干净、上面留有还原性糖 实验操作过程中,胶头滴管混用、错用 (5)如果条件所限,只保留两支试管,也能初步得出实验结论,请你写出可能的组合。 (6)本实验,能否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 (能/不能) 。理由是 答案:(1)酶的种类 (2)温度过高破坏酶的活性 (3)A D(不全不给分) 酶具有专一性 (空白)对照 (不全不给分) (5) AB、CD、AC、BD(不全不给分) (6)不能 碘液不能检测蔗糖是否被水解产生还 原糖(蔗糖不与碘液发生颜色反应,蔗糖水解产物也不与碘液发生颜色反应) 7、如图是 1845 年至 1935 年的 90

10、年间,北美加拿大森林中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的变 化曲线。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雪兔的种群数量变化用字母_表示,其数量最多的年份曾达到_只。(2)雪兔的数量在一段时间内能够急剧增加的生物因素主要是 _。 (3)猞猁的存在对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所起到的作用具体是_ _。 8、在所研究的 1890 1935 期间,该生态系统中雪兔的 K 值为_左右。从图中 任意一时段看出,当雪兔种群达到 K 值后,猞猁种群的 K 值变化是_(答早于 或晚于)雪兔的 K 值出现(注:不考虑其他生物因素) 。 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的植物,通常其顶部开雄花,下部开雌花。在一个育 种实验中,选取 A、B 两棵植株进行了如图

11、所示的三组实验。据图回答有 关问题:(1)实验一:将植株 A 的花粉传授到同一植株的雌花序上。 实验二:将植株 B 的花粉传授到同一植株的雌花序上。 实验三:将植株_的花粉传授到植株_的另一雌花序上。 上述三组实验,各雌花序发育成穗轴上的玉米粒的颜色数如下表所示:实 黄色玉白色玉验米粒米粒 一587196 二0823 三412386(2)在玉米粒颜色这一对相对性状中,隐性性状是_,判断的理由是 _ _。 (3)如果用 G 代表显性基因,g 代表隐性基因,则植株 A 的基因型为 _,植株 B 的基因型为_。实验一中,子代黄色玉米粒的基 因型是_,黄色玉米中杂合子占_。 (4)若植株 A 接受植株

12、 B 的花粉,则在植株 A 上所结种子的种皮和胚细胞的 基因型依次是_、_。写出与形成胚相关的遗传图解。(5)玉米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为探究一高茎玉米果穗上所有子粒全为纯合、 全为杂合还是既有纯合又有杂合,某同学选取了该玉米果穗上两粒种子作 为亲本,单独隔离种植,观察记录并分别统计子代植株的性状,子代全为 高茎,该同学即判断玉米果穗所有子粒为纯种。可老师认为他的结论不科 学,为什么? _ _ _ _。 请写出科学的实验思路,并预期结果。 _ _ _ _。解析:由实验一可知,植株 A 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黄白31,由此可确定黄色是显性,白色是隐性,由此可确定 A 的基因型为 Gg,B 的基因型为 gg。种皮是由珠被发育而来的,基因型与母本的基因型相同,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其基因型由父方和母方共同决定。对于遗传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