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试题文学作品部分专题训练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128795 上传时间:2018-07-10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115.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试题文学作品部分专题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阅读试题文学作品部分专题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阅读试题文学作品部分专题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阅读试题文学作品部分专题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阅读试题文学作品部分专题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阅读试题文学作品部分专题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试题文学作品部分专题训练(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知识整合 1、小说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 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 社会环境)。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 象。 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 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 ,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 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可以是概括介绍,可以是具体的描 写,可以写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既 可以人物的行动对话,也可以适当插入作者的议论;既可 以正面起笔,也可以侧面烘托。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

2、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故 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时生活中 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 关系,如人物的身分、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 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等。自然 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都有不少的作用。 2散文 散文是指同小说、戏剧、诗歌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按表达 方式的不同,散文分三种: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 散文的特点 散文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由于它取材广泛,摇曳多姿,艺 术表现

3、形式丰富多样,如同五彩斑斓的风景画,让人陶醉,让 人喜爱。、事件牵涉多 散文,多数离不开事件,尤其是叙事散文,事件是散文的“硬件”。 许多好的散文有一个中心事件,以及烘托连带的一些与之有关的其 它事件。如袁鹰的散文井冈翠竹,写井冈山的竹子做过武器杀 伤敌人,做过竹筒盛粥,做过红军的扁担挑着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 到延安,走到北京。新中国成立后,竹子又被派上了建设社会主义 的新用场事件多得让人应接不暇。 、表达方式活 散文常用记叙、说明、抒情、议论、描写等表达方式。茅盾名篇 白杨礼赞,就综合地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如文章开头就记叙和 描写了汽车在黄土高原上奔驰看到的黄土高原的外貌,用抒情和议 论点明了

4、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这些方式的运用,有力地表达了主题 ,使文章气势浩大,摄人心魄。 、勾连全文巧 散文的取材,可谓“杂乱”有章。既使散思路开阔,包容量大,又使 散文紧紧围绕作者的意图而不“越轨”。秦牧说写散文最不能丢的是“ 思想的红线”。即用一个醒目深刻的思想,把看似散乱的一大堆材料 ,贯穿成文。若把这一个个事件喻作“珍珠”,真可叫做“红线穿珠”了 。散文的写景 景物描写就是对自然风景和社会环境的描写。 散文的写景的特征就是写出了一时一地的景物与它时它地 景物的不同之处。 散文写景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注意时间与季节的特征 注意地域与风俗的特征 描写有明确的目的,一切都从主题出发。 描写要

5、抓住特点,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描写有鲜明的感情色彩,充分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 描写生动,自然,使读者得到生动,具体的形象。练习 (一)三轮车夫 (07中考) 8、第段中画线句表面上写街灯带来温馨,从全文看,还有什么 其他含意?(2分) 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4分) (1)“一分钱都不能少!”车夫斩钉截铁地说。(2)她把心一横:“20就20。”10、车夫不要车费这一结尾既出人意料,有合乎情理。请你从前文 中找出这样安排的伏笔。(4分)11、纵观全文,从车夫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3 分)暗指三轮车夫像街灯一样给人温馨。 “斩钉截铁”表现车夫下定决心拒绝中

6、年男子、帮助妇女的心理。“把心一横”表现妇女为给孩子治病不惜车费的心理。“病得不轻呢!孩子她爸在外面打工,家里就我一个人带着孩子, 这深更半夜的真急死人了” “孩子看病要紧,你先上车吧。” “车夫 想了想,说”“车夫一使劲,三轮车一下子蹿出去好远”等。 勤劳、机智、善良、助认为乐等。 12、如果你是文中的“她”,在车夫转身离开医院的一刹那会怎样想 ,怎么做?请用文字表达出来。(要求:想象合理,符合语境,不 超过60字)(4分)(二)黄羊泉(08年中考) 6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妙处。(4分) (1)他们闻着沙漠干燥的死亡气味,感觉体内的水分仿佛都将被收走 。(2分)表示想法的:“真是个

7、好人啊!”或“他是在帮我啊!”“世上还是 好人多啊!”等。 表示做法的:“她攥着钱的手轻轻地抖动着,迟疑了一下,抱着 孩子进了医院。”或“望着远去的背影,她的眼睛湿润了,紧紧抱 着孩子进了医院。”“呆呆地看着手中的两块车钱,迟疑地放回口 袋,紧抱着孩子进了医院。”等等都可。收走:用拟人的手法极写空气之干燥,环境之恶劣,形象地写出了 他们对水的渴求。 (2)泉水边沿长满了茂盛的灌木丛,缀满了细细碎碎的金黄色的花儿 。(2分)7第11段中“他惊呆了”,请结合上下文,揣摩左排长当时的心 理活动,用第一人称表达出来。(不超过40字) (4分)8你认为左排长为什么要坚持喝这泉水,并把那眼泉叫做黄羊泉 ?

8、(4分)9首长说黄羊泉的水又苦又涩又咸,而左排长却认为那是他一辈 子喝过的最清甜的水。你认为这泉水原来是苦的还是甜的,为什么 ?(5分)缀满:写出了花的细碎、繁多,泉边植物生机勃勃的美景 ,突出了黄羊泉水的滋润。提示:围绕因破坏了美好的东西而痛苦、悔恨和自责等来写。 太可惜了!这样一幅充满温馨和谐的画面而被我破坏了!我真后悔 。 或者:太残忍了!我竟以怨报德,美丽的黄羊就这样倒下了 。 因为左排长充满着对黄羊的感激和纪念之情,那是给 他第二次生命的黄羊带给他的生命之水。同时表现左排长对生命 的尊重,也是左排长对打死黄羊的一种忏悔。 提示:此题答案开放,依据文本,合理推想,理由充分 。 (1)泉

9、水原来就是苦的,而感觉“最清甜”,只不过是人的错觉, 因为左排长当时渴到了极点,喝到水,生命就有救了,当然会感到 甜的。(2)泉水原来是甜的,现在变苦了,是因为黄羊死了,泉没有了 灵性,水就变苦了(或“因为黄羊的血滴到泉水里,所以变苦了”) 。2011年中考最新题型(一)歪儿1.随着事件的发展,“我”对歪儿的感情发生了变化,请用简明语 言概括出来。(4分)2.第段中极力渲染“我”在游戏中的迅猛威风,请指出这样写的 作用。3.第 段画线处是一个细节:“这时忽见窗子一点点开启,跟着 一个东西扔下来。”请根据上下文揣摩歪儿此刻的心理活动,用 第一人称写出来。(4分)事件歪儿坐庄歪儿挨骂歪儿扔下铁鑵歪

10、儿回来 感情拿他取乐有点不安深感内疚亲密快乐第段中极力渲染“我”在游戏中的迅猛威风,一是与歪 儿的疲于奔命形成对比,突出了“我”和伙伴们对歪儿的欺负;二 是为正文写我们对歪儿态度的转变作铺垫。听得出来,没有长铁罐儿,大家玩得没那么起劲了。真想下去 同伙伴们一起玩,可妈妈不许呢。不管怎样,还是悄悄把罐儿 扔下去,让他们玩得开心点吧。4.下列对文本的评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西文选村视角新颖,虽有男孩子们欺负歪儿的情节,却呈现了少 年生活的本来面目,不虚饰,不矫情,令人可信。B.本文叙述曲折生动,先是极力写大家玩游戏的快乐,接着写歪儿 不再和我们一起玩时游戏的快乐因此减色,最后写歪儿回来后大家

11、 争相照顾他,体验到了新快乐。C.本文刻画歪儿“软绵绵”、“歪歪扭扭”等外形特点和跑起来跌跌撞 撞的狼狈样,描写生动形象,但充满讽刺,缺乏分寸,与作者要表 现的思想感情不协调。D.文章善于开掘生活的底蕴,结句“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一双眼 睛,就看我们能不能把它点亮”,点出了文章的主旨:人人献出一 点关怀,世界就充满阳光。C(二)一窠八哥的谜1.“一窠八哥的谜”主要指什么?对此可能的谜底有哪两个?(4)2.在本文中作者对八哥的感情有什么变化?(4)3.结合全文,谈谈画线句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4)(1)整个城墙显得铁青铁青,千疮百孔,像死了一样。(2)是的,一定飞到了那个郁郁葱葱的鸟的世界。

12、“谜”主要指小八哥是如何飞走的。 可能的谜底:一是大八哥 用翅羽扶托着小八哥飞走了,二是小八哥自己飞走的。开始是好奇喜欢,后来是担忧,最后是对八哥怀着敬意和歉疚。作者知道八哥一家飞走后极为失望、伤心。寄托了“我”对小八哥的祝愿,也暗含了“我”对八哥一家的歉意 。4.下列对本文的评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A.开头写“我”有“探险和猎取神秘事物的野性”,为下文重点 叙述“我”童年的冒险经历埋下伏笔。B.文中形容小八哥的声音“稚嫩而清脆”,而鸽子的声音“柔媚 而混浊”,麻雀是“粗糙的吵叫”。作者寓情于朴实、凝练的文 字中,十分生动形象。C.八哥的故事启示我们:面对困难,应该炼就坚强的意志, 直面人生。D.从文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自然界中,动物们有极强的生存 和应变的能力,我们对这些动物朋友,应该充满敬意并与它 们和谐相处。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