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学教师资格修改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48127620 上传时间:2018-07-10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育学教师资格修改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中学教育学教师资格修改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中学教育学教师资格修改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中学教育学教师资格修改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中学教育学教师资格修改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教育学教师资格修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育学教师资格修改(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教育学绪论第一节一、教育学对象及任务研究对象: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 门科学。二与教育科学 基础性学科三、与相关学科1、与哲学教育哲学2、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3、与经济学教育经济学4、与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第二节 教育学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产生二、发展(一)萌芽无专著、经验描述、中国:孔子、墨家、道家;著作:学记师说外国:苏格拉底产婆术;拍拉图理想国;亚历士多得(二)教育学独立专著、理论说明、思辨式的演绎和推理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育学之父 泛智教育2、卢梭 爱弥儿 3、康德 第一个大学开设教育学4、菲斯泰洛齐5、洛克白板说,绅士教育6、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第

2、一部科学形态教育学 三中心 教育性教学(三)、多样化阶段真正科学化阶段1、斯宾塞教育论 2、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现代教育代表 三中心 3、凯洛夫教育学 4、杨贤江新教育大纲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 (四)理论深化阶段 1、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2、布鲁纳教育过程发现学习 3、赞克夫教学与发展 4、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第一章 教育概述第一节 教育起源与发展一、教育的定义:广义、狭义三、教育基本要素 :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措施(教育内容 和手段)三、教育属性(一)本质属性(二)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阶级性;相对独立性三、 教育起源、神话起源轮、生物起源轮、心 理起

3、源轮、劳动起源轮四、教育发展、原始社会教育特点、奴隶社会教育特点、封建社会教育特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案例分析第二节 学校教育制度一、概述 (一)依据 (二)依据 、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发展水平 、身心发展水平;、文化、历史等 二、我国学制发展概况 (一)建国前第一个现代学制 (二)新中国发展(七个) 三、当前我国学校主要类型与系统 四、一般发展趋势 、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早期智力开发和学前教育 、初等教育入学提前、义务教育年限延长 、普通教育、中等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最佳结合 、高等教育多层次、类型多样化 、以终身教育为指导思想,实现教育制度一体化,发展继续教育 五、案例 第三节 义务教

4、育 一、概述 (一)定义 (二)特征:强制性、普遍性 二、意义 三、发展历程 四、保证 五、基本政策 六、案例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第一节 教育与经济关系一、经济对教育制约作用1、规模和速度;2、人才规格和教育结构;3、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教学发放等变革 二、教育对经济的反作用 1、劳动力再生产;2、科学知识在生产;3、生产新的科学知识与新的生产力 案例第二节 教育与政治关系一、制约作用1、教育领导权;2、受教育权;3、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二、反作用1、政治人才;2、民主意识、政治民主;3、舆论力量,促进发展案例第三节 教育与文化 一、文化概念 二、教育与文化关系 (一)社会文化对教育作用

5、 、宏观上;、微观上 (二)教育对文化发展促进作用 1、保存和传递;2、选择;3、整理;、活化文化;、促进交流、吸收和融合 、创造和更新文化 案例分析 第四节 教育与科学技术一、科学技术对教育的作用、教育结构;、学生;、教育目的、内容;、组织形式、手段二、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促进作用1、后备力量;、生产和再生产;、科学与技术转化;、转化现实生产力案例分析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第一节 影响人的发展因素及其作用一、人的发展含义:身心发展二、历史上几种人的发展观(一)外铄论1、观点;2、代表人物(二)内发论1、观点;2、代表人物(三)多因素相互作用论三、影响人的发展因素及其作用(一)遗传因素、概念:

6、、作用-1)、物质前提;2)、制约年龄特征;3)、差异性对身心一定影响另外:前在决定速度,提供可能性(二)、环境因素(促进或制约) 1、概念2、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作用:1)、提供可能; 2)、积极和消极(三)、学校教育因素:主导作用1、独特功能;2、主导作用原因(5点)(四)、个体主观能动性在人发展中的动力作用(五)遗传、环境、教育不同观点案例分析第三节 个体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一、统一性和相互联系性:二、顺序性; 三、阶段性,不同阶段,教育内容、方法 不同; 四、不平衡性,关键期 ;五、互补性;六、稳定性和可变性;七、差异性,因材施教第三节 初、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教育一、少年期的年龄特征与教

7、育 (一)生理特征 (二)心理特征 二、青年初期的年龄特征与教育 (一)身体发展年龄特征 (二)心理特征 案例分析第四章 教育目的第一节 教育目的 一、概述 (一)概念及意义:1、概念:广义和狭义; 2、与培养目标;3、意义 (二)功能 1、导向;2、调控;3、评价;4、激励 (三)、教育目的类型 1、国家;2、培养目标;3、课程目标;4、 教学目标二、制定依据1、社会制约性客观依据 作用因素:2、身心发展规律 对教育目的的重要影响3、教育理想 三、几种不同的教育目的观 (一)无目的论 杜威 (二)个人本位:目的、代表、主要观点、历史发展、进步意义及其片面性 (三)社会本位:含义代表、主要观点

8、、进步意义及其片面性 (四)辩证统一论 四、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 (一)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目的(二)我国教育目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三)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第二节 素质教育一、素质与素质教育、素质与基础素质、素质分类与结构、素质教育内涵与特征、素质教育任务二、背景三、实施方法案例分析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第一节 教师 一、教师职业性质与特点 (一)性质 (二)特点 (三)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角色转化 二、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教育过程中;、社会发展中 三、教师劳动特点 1、主动性;2、主体性和示范性;3、个体性和协作性 4、广延性和l连续性;、周期性和后延性;、创作性四、教师的职业素养(一)

9、政治;(二)思想;(三)道德;(四)业务五、教师专业发展案例分析第二节 学生一、学生在教育过程的地位与作用:主体和客体二、当代学生特点案例分析第三节 师生关系一、概述、人际关系;、朋友关系;、工作关系;、教育关系二、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树立正确师生观;、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树立教师威信案例分析第六章 中学课程 第一节 概述 一、课程含义 二、制约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社会条件 (二)学生身心发展 三、课程类型 (一)含义 (二)代表性课程理论 、学科课程;、经验课程;、综合课程 (三)当代课程划分的不同标准 案例分析第二节 课程设计一、概念 、含义 、表现方式: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

10、 二、课程计划 (一)含义;(二)依据;(三)构成 三、课程标准 (一)含义;(二)构成;(三)指导意义;(四)编制原 则 四、教材 (一)含义;(二)构成;(三)指导意义; (四)编制原则 案例分析第三节 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一、缘由 (一)国际背景世界改革趋势 (二)国内背景存在缺陷 二、理念 (一)全人发展的价值取向;(二)科学与人文整合的文 化观 (三)回归生活的生态观;(四)缔造取向的实践观;( 五)民主化的政策观 三、具体目标 四、实施 案例分析第七章 中学教学(上) 第一节 教学意义和任务 一、教学的含义 、含义、教学与相关概念分析 (一)教学与教育 (二)教学与智育 二、

11、意义 (一)简洁有效的形式(二)基本途径 三、任务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智力和创造力 、世界观和道德品质;、体力和个性 案例分析第二节 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的概述 (一)、教学过程含义 (二)构成要素:教师、学生、教育内容 、教学手段 三、本质 、认识过程说;、认识和发展过程说; 、实践说;、人士和实践说 、多本质说;、交往说三、教学过程基本规律 (一)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辩证统一 (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辩证统一 (三)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辩证统一 (四)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四、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引起动机;2、感知内容;3、理解内容;4、 巩固知识和技能;5、应用;、检查和评定

12、案例分析第三节 教学原则 一、教学原则 (一)含义;(二)与教学规律关系 (三)制定依据 1、教学实践经验;2、教学目的;3现代科学理论(三)中学 教学原则及其运用 1、直观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理论联系实际 、科学性与思想性 、巩固性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 案例分析第八章 教学(下)第一节 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 (一)含义 (二)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 1、教学目的和任务;2、课程性质和特点;3、学生特点; 4、设备条件;、教学时限;、教师自身条件 二、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2、谈话法;3、讨论法;4、读书指导法 5、演示法;6、参观法;7、练习法;8、

13、实验法 9、实习作业法 三、国外j教学方法:发现法、暗示教学法 四、运用教学方法的两种指导思想启发式和注入式 案例分析第二节 中学教学组织形式一、发展 (一)概念 (二)历史发展 、个别教学组织形式 、集体教学班级授课制 、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 道尔顿制和分组教学 (三)当代国外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1、小队教学;2、特朗普制;、开放教学二、我国教学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一)含义、特点和评价 (二)类型和结构 1、类型:1)含义;2)类型:单一和综合 2、结构:1)含义; 2)结构:组织教学;检查复习;学习新教材;巩固 ;布置课外作业 三、辅助形式个别和现场教学 四、特殊形式复式教学 案

14、例分析第三节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一、备课:起始环节 (一)意义 1、意义 2、三个转化 (二)应做的工作:1、教材、2、学生、3、教法 (二)应写的计划:学期(学年)、课题、课时 二、上课: (一)意义:中心环节 (二)一堂好课标准 1、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得当;4、教学组织 得好;5、师生互动好;6、扎实的基本功三、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一)作业形式口头、书面、实践 (二)要求 四、课外辅导 (一)任务和内容 (二)基本要求 五、评价 (一)内容和方法 (二)要求 案例分析第九章 德育第一节 概述 一、概念 二、功能 (一)对社会发展的功能 (二)个体发展的功能 1、生存;2、发

15、展;3、享用 (三)对其他各育的功能 1、方向;2、促进 案例分析第二节 德育目标和内容一、概述 (一)概念 (二)特征:历史性、社会性、价值性 (三)制约的与目标的因素 、社会;、人 二、我国中小学现行德育目标 三、我国中学德育内容 四、当代德育目标和内容的变革 案例分析第四节 德育过程一、含义和构成要素 (一)含义 (二)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内容和方法 二、主要矛盾 (一)与外部环境的矛盾 (二)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矛盾 、矛盾表现 、主要矛盾及其原因 三、基本规律 、知情意行的过程,统一性和多端性 、活动和交往中接受多方面影响社会性和实践性 、促进内部矛盾斗争过程主动性和自觉性 、长期不断提高过程反复性和渐进性 案例分析第四节 德育原则一、含义 二、基本原则 (一)知行统一原则 (二)循序渐进原则 (三)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四)爱和民主原则 (五)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结合原则 (六)一致性和连续性原则 案例分析第五节 德育方法一、说服教育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