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款产品寓意211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8126960 上传时间:2018-07-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款产品寓意21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五款产品寓意21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五款产品寓意21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五款产品寓意21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款产品寓意2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款产品寓意21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到成功马到成功成语的出处自“秦皇拜石”的传说。 秦始皇于统一全国的第二年,即公元前 220 年来荣成成山头拜日途中,听说花斑彩石是女 娲补天时遗落的神石,能保佑江山稳固,便专程礼拜花斑彩石。当时他率领万马千军,沿 着修好的专用驰道,直奔花斑彩石所在处,恭敬而拜。回朝后果然事事如意,天下太平, 便龙颜大喜,让百官做诗庆贺。当时便有术士徐福(就是后来出海求仙不归的徐福老先生) 诗曰:“万马千军御驰道,始皇拜石得成功。 ”可惜当时这首文采一般的贺诗没得到秦始皇的 青睐和众人的喝彩。 一直到了元朝,著名大作家关汉卿慧眼识宝,由“秦皇拜石”的典故创 造出了“马到成功”这个成语。他在五侯宴这部作品中第一

2、次提到他创造出了“马到成功” 这个成语。 由于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现在已成了人们最喜爱的成语之一。但这“马到 成功”成语的最初创作素材来源,却是出自荣成马道的花斑彩石,出自“始皇拜石”的传说。 典故 1:那老尉迟这一去,马到成功。 (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二折) 典故 2:唐朝时期,绎州龙门大黄庄农民薛仁贵,自幼喜欢武术,到 20 岁时已学成十 八般武艺。他一心想投军报国,父母担心他并劝阻他。他对父母说:“今当国家用人之际, 要扫除夷虎,肃靖边疆,凭你孩儿学成武艺,智勇双全,若在两阵之间,怕不马到成功。 ” 含义形容事情顺利,刚开始就取得成功。 马一直以来是一种高贵优美的动物,代表著力与美的表现,在

3、古今中外人的心目中不单是 担任骑乘或负重的工作,它们往往是上流社会身分地位的象徵,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佛头佛头释迦牟尼的意思是 “能仁”、 “能儒”、 “能忍”、 “能寂” 。 “释迦牟尼”,华言能仁寂默。 “能仁”者,能以仁慈一切众生,“寂默”者,不着相。 “寂”是不着身相;所谓 “不离菩提 场,而至鹿野苑”。终日出入往返,着衣吃饭,及至赤足走遍全印度,悉皆寂无身相。 “默”是不着语相;所谓 “终日说法,无法可说 ”。乃至说法四十九年,不曾说出一字, 是皆默无语相。释迦牟尼少年时代接受婆罗门教的传统教育,兼习兵法与武艺,是一个骑射击剑的能手。 到成年时,娶同族摩诃那摩长者的女儿耶输陀罗为

4、妻,生有一子名罗睺罗。相传释迦牟 尼 14 岁那年曾驾车出游,在东南西三门的路上先后遇着老人、病人和死尸,亲眼看到 那些衰老、清瘦和凄惨的现象,非常感伤和苦恼。 最后在北门外遇见一位出家修道的 沙门,从沙门那里听到出家可以解脱生死病老 的道理,便萌发了出家修道的想法。 29 岁(一说 19 岁)时,他不顾父王的多次劝阻, 毅然离开妻儿,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道。 离家之后,释迦牟尼先到王舍城郊外学习禅定,后又在尼连禅河畔的树林中独修苦 行,每天只吃一餐,后来七天进一餐,穿树皮,睡牛粪。 6 年后,身体消瘦,形同 枯木,仍无所得,无法找到解脱之道。于是便放弃苦行,入尼连禅河洗净了身体,沐浴 后接受

5、了一个牧女供养的乳糜,恢复了健康。之后他渡过尼连禅河,来到伽耶城外的荜 钵罗树(即 菩提树)下,沉思默想。 据说,经过七天七夜,终于恍然大悟,确信已经洞达了人生痛苦的本源,断除了生 老病死的根本,使贪、瞋、痴等烦恼不再起于心头。这标志着他觉悟成道,成了佛。佛 即佛陀,意为 觉者 、 知者.这一年释迦牟尼 35 岁。 释迦牟尼成佛后,开始他的传教活动。首先在鹿野苑找到曾随他一道出家的阿若陈 如等 5 个侍从,并向他们讲说自己获得彻悟的道理,佛教史上称这次说法为 初转法 .释迦牟尼不久又旅行各地,足迹遍布 恒河流域。 所到之处,专心讲道。奠定了 原始佛教基本教义,并组成了传教的僧团。弟子据 说有

6、500 人,著名的有大迦叶、舍利弗、目犍连、阿难陀、优婆离等 十大弟子.佛、 法、僧这佛教的 三宝 已具备,佛教正式形成。 释迦牟尼佛不忍我等长劫冥苦,发大誓愿救度我辈,示现秽土成佛,所以隐自净土 而现秽土,摄受我等,以无量劫难行苦行,使我等有缘众生,能以大罪业之身,得 生有佛世界,遇佛闻法,种菩提因,行菩提行,从而踏上菩提正道,永不退转。非但释 迦牟尼佛如此,贤劫千佛,一切诸佛,亦如此慈悲加护一切众生,以广大誓愿摄受众生, 以种种善巧令得解脱。九龙印九龙印龙为古时四灵兽之首,龙代表权威之外还代表富贵吉祥的象徵,藉此增加祥瑞之气及 可加强权力之发挥。龙在风水学上有生旺及制煞之效,有利於压小人、

7、化凶灾,适合行政 人员、政界人物或高职位人士使用,利於增加权威。在现代风水学上,龙是用来除小人, 生旺化煞,吸财气的。宅的“青龙”方放一条龙便能够起到除小人免是非的作用;如果家宅 的白虎方位煞气太重,亦适宜在青龙方位摆放瑞龙,以化解白虎伤人之害。在家中或者办 公室摆放这款吉祥物,既有古朴的怀旧风格,又有浓厚的传统风水吉祥寓意。增加事业的 权威,稳固事业的发展,增加事业的贵人,升官发财。获得万人的拥戴。古时候,四川还有一个内陆湖,在川藏高原上住着一个老龙和他的妻子。九年之中, 老龙夫妇共生下九个儿子。大儿子取名八窝龙、二儿子取名三岩龙、三儿子取名麦地龙、 四儿子取名速窝龙、五儿子取名菩萨龙、六儿

8、子取名洪坝龙、七儿子取名湾坝龙、八儿子 取名雪洼龙、九儿子取名呷尔龙(即现在的九龙)九条龙当中。八位哥哥都生性懦弱,贪 图富贵,毫无作为,唯有九弟不但英俊善良,而且智勇兼备,深得老龙夫妇的宠爱。几年 之后,九个龙子都已长大成人。这年春天,大地遭到千年难遇的干旱,百姓们请求者龙给大地以雨水,给百姓以幸福。老龙答应百姓的要求,立即传言他的龙子们到昆仑山中给人 民引来雨水和幸福。大龙子八窝龙第一个领命,间一天天过去了,老龙在家里等啊等,始终不见大龙子回 来,只得命二龙子三岩龙前去。谁知过了许多日子,仍不见回来。接着,又派三、四、五、 六、七、八龙子去,结果他们和大哥二哥一样,把父母的命令和百姓的痛苦

9、忘得一干二净, 一去音信杳无。老龙王气得死去活来。为了解除百姓的痛苦,最后忍痛将唯一留在身边的 九龙子呷尔龙派去了。临行前,老龙夫妇再三叮嘱儿子:不论多困难,一定要引回雨水和 幸福,否则就不必回到父母身边来。九龙子呷尔收拾行装起程,爬山涉水,一天来到冈底斯山脚下。九龙子说:“为了百姓 的幸福,我什么都不怕”。九龙克服了重重困难,闯过火焰山,来到昆仑山前,引回了雨水 和幸福。在他引水回家的所到之处,身后出现了两条波涛滚滚的大河,这就是现在的金沙 江和雅砻江,天上也下起幸福的雨水,大地复苏,庄稼又获得了生机。百姓们非常感激九龙子的功绩。后来,九龙子年老死去。百姓们为纪念他给人们带来 的幸福,便把它

10、埋在一座秀丽的山下,给这座山取名为九龙山,给这座城取名为九龙。直 到如今,每逢久旱不雨,人们只要看到九龙山上云雾笼罩,就知道是要下雨了。后母戊鼎后母戊鼎 后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原称“司母戊鼎”或“司母戊大 方鼎”。 后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形制雄伟,气势宏大,纹势华丽,工艺高超,又称后母戊 大方鼎,高 133 厘米、口长 110 厘米、口宽 78 厘米、重 832.84 千克,四足中空。鼎 身呈长方形,口沿很厚,廓方直,显现出不可动摇的气势。后母戊鼎立耳、方腹、 四足中空,除鼎身四面中央是无纹饰的长方形素面外,其余各处皆有纹饰。在细密的云 雷纹之上,各部分主纹饰各具形

11、态。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面周围以饕餮作为主要纹饰, 四面交接处,则饰以扉棱,扉棱之上为牛首,下为饕餮。鼎耳外廓有两只猛虎,虎 口相对,中含人头。耳侧以鱼纹为饰。四只鼎足的纹饰也匠心独具,在三道弦纹之上各 施以兽面。后母戊鼎的提手文饰同样精美。两只龙虎张开巨口,含着一个人头,后世 演变成“二龙戏珠”的吉祥图案。一般认为,这种艺术表现的是大 自然和神的威慑力。 现在却有人推测,那个人是主持占卜的贞人,他主动将头伸入龙虎口中,目的是炫耀自己的胆量和法力,使民众臣服于自己的各种命令,完全是可能的:当时的贞人出场时都 牵着两头猛兽,在青铜器和甲骨文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图案。后母戊鼎形腹部铸有 “后母戊”3 字

12、,亦有人释作 “司母戊”,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所铸。1939 年 3 月的一天上午,吴希增在 吴培文的田地上用探杆探找文物,当探杆钻到地下十多米深的时候,触及到一个硬物,吴希增将探杆取上来二看,发现坚硬的探头卷了刃,上面还留有绿色的铜锈,他意识到探到宝物了。按当地规定,探宝不分地界,但探出宝来,宝物所在地的主人要分得宝物售款的一半。吴希增和吴培文商定之后,当晚便破土挖宝了。挖掘工作是秘密进行的,到半夜时分,挖下约10 米深,宝物被发现了,先挖到的是器物的柱足,接着整个器物显露出来。当时,大方鼎的口朝东北,柱足朝西南,横斜在泥土里,大如马槽,但只有一个鼎耳,另一个鼎耳不知去向,人们在泥土中

13、找了很长时间也没找到。估计,它在埋入地下之前,便被击断失落了。 第二天夜里,吴希增组织了四十多人往上提,他们在洞口上搭了一个架子,用两条粗约五厘米的 麻绳,一条拴住鼎耳,一条拴住柱足,一部分人在上面用力拉,一部分人在洞下用杠杆撬起一头并将土填入底部,然后再撬另一头,再用土填起来,用这种办法一点一点地往上抬,当提到六七米时,粗实的绳子突然断裂了。此时,天将放亮,为防别人发现,又将洞口堵了起来。到了第三天夜里,终于将这个特大方鼎弄出了地面。 后母戊鼎于 1939 年 3 月 18 日在河南安阳武官村出土,此后,历经磨难,躲过了日本侵略者的抢夺,新中国建立后,入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