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二部分遗传与进化第三单元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五染色体变异与生物育种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8110921 上传时间:2018-07-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45.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二部分遗传与进化第三单元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五染色体变异与生物育种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二部分遗传与进化第三单元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五染色体变异与生物育种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二部分遗传与进化第三单元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五染色体变异与生物育种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二部分遗传与进化第三单元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五染色体变异与生物育种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二部分遗传与进化第三单元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五染色体变异与生物育种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二部分遗传与进化第三单元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五染色体变异与生物育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二部分遗传与进化第三单元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五染色体变异与生物育种(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五)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五) 染色体变异与生物育种染色体变异与生物育种一、选择题1(2017泰州一模)某二倍体生物经适宜浓度秋水仙素处理后染色体组数目增加一倍。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染色体组加倍,发生了可遗传变异B染色体组加倍,形成了新物种C染色体组加倍后,杂合子变成了纯合子D染色体组加倍后,基因型发生了改变解析:选 C 染色体组加倍,发生了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导致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属于可遗传变异;加倍后与原物种的染色体明显不同,变成了多倍体,形成了新物种;如果原来的二倍体生物是杂合子(Aa),染色体组加倍后,还是杂合子(AAaa),但基因型发生了改变。2(2017苏北四市

2、一模)自然界中蝴蝶的性别决定方式为 ZW 型。有一种极为罕见的阴阳蝶,是具有一半雄性一半雌性特征的嵌合体。下图是其成因遗传解释示意图,则阴阳蝶的出现是早期胚胎细胞发生了(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C染色体结构变异 D染色体数目变异解析:选 D 由图可以看出,阴阳蝶的出现是由于 W 染色体丢失,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3(2018常州期中)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说法,错误的是( )A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B受精作用过程中配子的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C我国科学家培育抗虫棉,利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D将活 R 型细菌与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混合,部分 R 型细菌转化为

3、S 型细菌是基因重组解析:选 B 广义的基因重组有四种情况:基因工程育种、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受精作用过程中配子的自由组合不属于基因重组。4(2018南通模拟)下列关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B染色体结构的变异都会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2C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得到的个体是二倍体正常植株D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一定导致基因突变解析:选 A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可

4、能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结构变异会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顺序,不一定改变基因的数目,如某个片段的颠倒;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可获得正常植株,但不一定是二倍体,也可能是多倍体植株;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不一定导致基因突变,可能发生在基因间的序列上等。5(2017常州一模)下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会导致所在 DNA 结构的改变B秋水仙素抑制着丝点的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C单倍体植株表现出植株矮小、种子不饱满等性状D大肠杆菌不能发生基因重组,但可发生染色体变异解析:选 A 基因突变会导致所在 DNA 结构的改变,

5、A 正确;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形成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B 错误;单倍体植株弱小、高度不育,无种子,C 错误;大肠杆菌是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不能发生染色体变异,D 错误。6(2017盐城三模)在自然条件下,二倍体植物(2n4)形成四倍体植物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减数分裂失败可能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B二倍体植物与四倍体植物应属于不同的物种C图示四倍体植物的形成并未经长期的地理隔离过程D若要测定图示四倍体植物的基因组 DNA 序列,则需测 4 条染色体上的 DNA解析:选 D 减数分裂失败既可以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也可以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A 正确;二倍体植物与四倍体植物杂交

6、后代为三倍体,三倍体联会紊乱不可育,二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所以属于不同的物种,B 正确;图示四倍体植物的形成并未经长期的地理隔离过程,C 正确;测定四倍体植物基因组的全部 DNA 序列时只需测定 2 条染色体上的 DNA,D 错误。7(2018苏北三市联考)利用雌雄同株的野生型青蒿(二倍体),可培育抗病高产青蒿素植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利用人工诱变的方法处理野生型青蒿,筛选可能获得抗病高产青蒿素的植株B选择抗病低产青蒿与易感病高产青蒿杂交,再连续自交,筛选抗病高产青蒿素的植株3C提取抗病基因导入易感病高产青蒿体细胞中,用植物组织培养获得抗病高产青蒿素的植株D抗病低产青蒿与易感病高产青蒿杂

7、交得 F1,利用花药离体培养获得能稳定遗传的抗病高产青蒿素植株解析:选 D 通过人工诱变,可以使青蒿植株的基因发生不定向突变,其中可能会出现抗病和高产的突变,通过筛选就可以获得所需性状的个体;通过杂交可以将两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起来,通过连续自交和选择可以获得能稳定遗传的所需性状的新品种;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中,可以定向改变生物的性状;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只能获得单倍体植株,还需要通过秋水仙素处理,再通过人工选择,才能获得所需性状能稳定遗传的植株。8.(2018苏北名校联考)在某基因型为 aa 的二倍体水稻根尖中,发现一个如图所示的细胞(图中、表示该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其他染色体均

8、正常),以下分析合理的是( )AA 基因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其亲代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B该细胞一定发生了染色体变异,一定没有发生基因自由组合C该细胞产生的各项变异均可在光学显微镜下直接进行观察D该细胞的染色体有 3 条,故该细胞中含有 3 个染色体组解析:选 B 某二倍体水稻基因型为 aa,其一个根尖细胞中 A 基因是该个体细胞增殖过程中产生的,不可能是亲代产生配子时发生基因突变产生的;据图可知,细胞中染色体有 3 条,一定发生了染色体变异,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根尖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基因突变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直接进行观察;该细胞的染色体有 3 条,属于染色体三体,但细胞中含有

9、 2 个染色体组。9某二倍体生物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了图甲、乙、丙、丁 4 种类型的变异,图甲中英文字母表示染色体片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中的生物变异都是染色体变异B如果图乙为精原细胞,则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C图丁和图丙相比较,图丙所示的变异类型不能产生新的基因,图丁所示的变异类型可以产生新的基因D图中所示的变异类型在减数分裂中均可能发生解析:选 D 题图甲、乙、丙、丁中的变异类型分别是重复、染色体数目变异、基因4重组和易位;三体能进行减数分裂产生正常的配子;只有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图丙、丁所示的变异类型均不能产生新的基因;减数分裂过程中四种可遗传变异均可发生。10(2017苏北

10、三市三模)野生猕猴桃是一种多年生富含 Vc 的二倍体小野果。如图为某科研小组以基因型为 aa 的野生猕猴桃种子为实验材料,培育抗虫无籽猕猴桃新品种的过程。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过程的原理是基因突变B过程可能都用到秋水仙素C过程的两个亲本存在生殖隔离D过程得到的个体没有同源染色体解析:选 D 过程产生了 A 基因,为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A 正确;过程可使用秋水仙素处理发育的种子或幼苗,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是先花药离体形成单倍体,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基因型为 AA 的幼苗,B 正确;过程的亲本是 AA 和 AAAA,两者杂交的子代为 AAA,不可育,说明这两个亲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C 正

11、确;过程是将外源基因导入三倍体中,获得的 AAAB 还是三倍体,其中具有同源染色体,D 错误。11(2017苏北四市一模,多选)某动物细胞中的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 1 所示,观察装片时发现了图 2、图 3 所示的细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 2、图 3 细胞中染色体组数分别是 4 和 2B. 等位基因 B 与 b 的碱基数目一定不同C. 图 3 细胞分裂可产生 2 种类型的生殖细胞D. 图 1 细胞形成图 2 细胞过程中会发生基因重组解析:选 BCD 图 2 为有丝分裂后期,图 3 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组数分别是 4 和 2;等位基因 B 与 b 的碱基数目不一定不同

12、;图 3 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是次级卵母细胞,故只能产生 1 种类型的生殖细胞(卵细胞);图 1 细胞形成图 2 细胞过程是有丝分裂,不会发生基因重组。12(2017无锡一模,多选)下图中,甲、乙表示水稻两个品种,A、a 和 B、b 分别表示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5A过程简便,但培育周期长B和的变异都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C过程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D与过程的育种原理不相同解析:选 ACD 过程是杂交育种,操作简便,但培育周期长;的变异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是基因重组,的变异发生于有丝分裂前期,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异;过程常用花药离体培

13、养获得单倍体幼苗;过程的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过程的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二、非选择题13(2017无锡一模)决定玉米子粒有色(C)和无色(c)、淀粉质(Wx)和蜡质(wx)的基因位于 9 号染色体上,结构异常的 9 号染色体一端有染色体结节,另一端有来自 8 号染色体的片段(见下图 1)。科学家利用玉米染色体的特殊性进行了如下图 2 所示的研究。请据图分析回答:(1)8 号染色体片段转移到 9 号染色体上的变异现象称为_。(2)图 2 中的母本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这两对基因所在的染色体_(填“能”或“不能”)发生联会。(3)图 2 中的亲本杂交时,F1出现了四种表现型,其中表现型为无色蜡质个体

14、的出现,说明亲代_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在_之间发生了_,产生了基因型为_的重组型配子。(4)由于异常的 9 号染色体上有_作为 C 和 wx 的细胞学标记,所以可在显微镜下通过观察染色体形态来研究两对基因的重组现象。将 F1表现型为无色蜡质个体的组织细胞制成临时装片观察,观察到_的染色体,可作为基因重组的细胞学证据。解析:(1)一条染色体的一部分片段转移到另外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被称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2)图 2 中的母本染色体上含有两对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6中这两对等位基因会发生配对,所以这两对等位基因所在的部分染色体能发生联会。(3)正常情况下,图 2 表示的类型杂交

15、,由于母本有结构异常片段的存在,只能产生 cWx 的配子,后代不会出现表现型为无色蜡质的个体,但是如果出现的话,说明母本产生了 cwx 的配子,要产生这种配子,需要在初级卵母细胞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4)异常的 9 号染色体上有结节和片段,与正常的 9 号染色体有明显的区别,可以作为 C 和 wx 的细胞学标记。将 F1表现型为无色蜡质个体的组织细胞制成临时装片观察,如果观察到染色体有片段无结节,可作为基因重组的细胞学证据。答案:(1)易位(或移接) (2)能 (3)初级卵母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 交叉互换 cwx(多答“CWx”也可) (4)结节和片段(或有片段) 有片段无结节14在作物育种中,矮生性状一直是农作物性状改良的方向。某实验室利用一定的方法从野生型水稻(株高正常)中获得甲、乙两种矮生突变体,并对其展开了以下研究,结果如下:(注: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结果 1:检测发现,甲植株中仅赤霉素含量显著低于野生型植株,喷施赤霉素后株高恢复正常;乙植株各激素含量与野生型大致相等,喷施各种激素后株高都不能恢复正常。结果 2:将甲植株与野生型纯合子杂交,F1全为正常,F1自交,F2表现型和比例为正常矮生31。请回答下列问题:(1)有人提出甲、乙的突变可能是染色体变异所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