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7_2018学年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8110430 上传时间:2018-07-1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3.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2017_2018学年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山西省2017_2018学年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山西省2017_2018学年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山西省2017_2018学年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山西省2017_2018学年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2017_2018学年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2017_2018学年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 2017-20182017-2018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1、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为什么汉字是方块字,这个问题虽然没有明确的考证,但从古人观察世界的方式中便可窥见一斑。 淮南子说:“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 ”在古人心目中, “天圆地方” 。地是方形的,而且在这四方形地的尽头,还有撑着的柱子。从甲骨文可以看出,汉字基本上是方形。到了西周末年,汉字一字一方格的特点已经完全成形了。此后,春秋战国时从篆书到隶书,汉字完成了一次飞跃,表现在字形上,

2、就是从以前的圆润瘦长变成了方方正正的方块字。这种方方正正的写法,体现了中国古人所追求的客观美稳重、端庄、平衡、对称,有一种周正之美。虽然后来有了“龙飞凤舞”的草书,但每个朝代的正体字,仍然沿袭着工整的书写模样。最早的金文,即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都写得规规矩矩,在当时写字是件极其庄重严肃的事。到了周朝后期,各国纷争,文字异性,但距离周国最近的秦国,其正体字仍然是规正的篆体字。秦国灭六国,建立秦朝之后,正式立小篆为正体字。但在官方规定的正体字之外,秦简上还出现了一种辅助性书体,即后来的隶书,到汉代汉武帝年间,隶书逐步取代篆书成为正体字。此后,在魏晋南北朝年间,楷书盛行,成为官方认可的正体字,一直流

3、传至今。虽然书写方式不同,但对平衡对称、周正之美的追求却一直没变。唐朝时用科举制选拔人才,开了各种考试科目,书法就是其中一科。但是,不管是考哪一科,都要求“楷书字体,皆得正详” ,文字与书写并重。因为文字书法的优劣关系到个人的功名和人生出路,所谓“升沉是系” ,所以仕进者非常重视。当时颜元孙干禄字书的影响很大,这本字书是在颜师古的“颜氏字样”的基础上完成的,字分俗体、通体、正体三种写法。科举考试,官府文书,写字必遵正体。后来颜元孙的侄子颜真卿在湖州做官,将干禄字书书写上石。要想通过科举求仕进,就必须学习这样的干禄字。之后,端正秀丽的干禄字楷书成了一种程式化的写法,千字雷同,明朝时,为皇帝书写诏

4、诰的宫廷书家,以沈度最著名,都擅长一笔这样的字,人称“台阁体” ,清朝叫“馆阁体” 。不过,这样过分求统一的书写方式却破坏了书法的灵魂对“势”的追求。古人写字,讲求一个“势”字,不仅指通篇的气势,更指每一笔的手势动作。把字写“活” ,就是这个道理,有口气顶着,才能透出字里的精气神,这便是“见字如见人”的所指。书写动作连贯,做到下笔不悔,一气呵成,才能气韵生动。而要达成这样的功力,日积月累的训练便不可缺少,使肌肉也形成记忆。2这种日复一日的临摹、书写,培育了中国古人最早的美学情趣,甚至成为一种人格训练。所谓“字如其人” ,虽然后来多从道德层面解读,但其本意仍是强调一种认真的精神,写字如是,做人亦

5、如是。(节选自汉字为什么是方块字 ,有删改)1下列对方块字发展历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块字与古人观察世界的方式有关,因为在古人心目中,天圆地方,地是方形的,而且在四方形地的尽头,还有撑着的柱子。B甲骨文中的汉字基本上是方形,到了西周末年,汉字一字一方格的特点已经完全成形,春秋战国时,汉字完成了字形从圆润瘦长到方方正正的一次转变。C秦朝时,小篆为正体字,到汉代汉武帝年间,隶书逐步取代篆书成为正体字,魏晋南北朝年间,楷书成为官方认可的正体字。D古人写字讲求一个“势”字,要求书写连贯,下笔不悔,一气呵成。这是书法的灵魂,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气韵生动的效果。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

6、项是( )A方块字方方正正的写法,体现了中国古人平衡对称、周正之美的追求,这种审美追求并没有因书写方式的不同而有所改变。B虽然草书是“龙飞凤舞”的形态,但每个朝代的正体字仍然是工整的,即使是最早的金文,都写得规规矩矩。C因为文字书法的优劣关系到个人的功名和人生出路,所谓“升沉是系” ,所以仕进者非常重视。如果学好端正秀丽的干禄字,就可以参加科举考试谋求仕途发展。D干禄字楷书在明朝时被称为“台阁体” ,在清朝时被称为“馆阁体” ,虽端庄秀丽,但写法程式化,千字雷同,破坏了书法对“势”的追求。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淮南子中关于女娲补天的传说是用来说明古人观察世界的方

7、式的,我们可以从这种方式中了解“汉字是方块字”的部分原因。B唐朝时选拔人才重视书法,要求“楷书字体,皆得正详” ,文字与书写并重。颜师古创立的干禄字几经发展,成为科举考试、官府文书必遵的书写正体。C古人写字,不仅讲求通篇的气势而且讲求每一笔的手势动作,即把字写“活” ,透出字里的精3气神,这便是“见字如见人”的所指。D在书写上,要达成气韵生动的功力,就必须进行日积月累的训练,使肌肉也形成记忆。这种训练也成为一种人格训练,体现了一种认真的精神。二、古诗文阅读(43 分)(一)古文阅读(28 分)A.课内古文(9 分)回顾课文,完成 46 题。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

8、有师 吾从而师之B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C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善假于物也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吞二周而亡诸侯却匈奴七百余里 于是废先王之道,以愚黔首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履至尊而制六合 不耻相师A/ B/C/ D/6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A青取之于蓝 B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C为天下笑者 D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B.课外古文(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0 题。水北山居记古之君子

9、,其在朝市也,虽繁华之胶葛,恬然视之,而却有山林之遐思焉。今之君子,其在山林,虽清旷有余,往往嗤鄙为不足,而数兴朝市之外慕,唯恐失之。岂人之彝性或固然欤?抑习俗相仍之久而弗克变欤?有能特立而不为所移者,殆所谓盆盎中之古罍洗也。湖府经历叶君伯旼,世居永嘉城中。永嘉为海右名郡,南引七闽,东连二浙,宦车士辙之所憩止,番舶夷琛之所填委,气势薰酣,声光沦浃。人生其间,孰不闻鸡而兴,奔走于尘土冥茫中,以求遂其尺寸之欲?伯旼则不然。结庐蜃江之北,茅檐竹扉,仅蔽风日,名之曰水北山居。间与二4三友携酒壶,出由白鹿城,登华盖名山,持杯浩歌,声振林木;或櫂短艇,具笭箵,垂纶于江水中;或呼小奚奴相随,行吟梦草堂上,诗

10、句不逼古人不欲休。当其适意时,乾坤空阔,竟不知荣辱之代迁,而寒暑之往来也。人皆曰:贤哉,吾伯旼!高情逸韵,迹虽朝市而心实山林,其近于古之君子哉!然予窃有疑焉:使伯旼为布衣,假此以洗心涤虑,庶几可也。今佐大府,为元僚,任七品之职,耸四民之望,亦云重矣;而犹不忘乎山居,无乃不可乎。试以伯旼之意逆之:官书丛脞,不暇爬梳,戴星出入,犹以为不足,其能索句于寂寞之滨乎?上承乎府公,下辖乎掾曹,不敢抗之以为高,不欲抑之以为卑,其能钓沧波而出白鱼乎?民情真伪而莫之辨,官事鞅掌而莫之集,凝思入乎茫杪,精析极乎毫厘,其又能漱醪看山而流连光景乎?是三者,伯旼今咸无之,而犹道之不置者,将冯梦以见之耶?或志之以示不能忘

11、也?我知之矣:士君子不以出处二其心,故贱贫不能慑,富贵不能骄,始终一节,卓为名臣。伯旼之贤所可称道者,盖如是而已。虽然,予犹有一说,为伯旼告焉:当大明丽天,万物毕照,名一艺者必收,占一才者必庸。有如伯旼之学之美,谁不羡之,其有不登于枢要者乎?伯旼宜悉屏江湖之念,而益存魏阙之思。俟他日功成名遂归老于水北山居岸巾而坐与二三友追叙平生旧游烹鲜酣觞从容而赋诗尚未晚也。【注】罍(li)洗:古代祭祀或进食前用以洁手的器皿。经历:官名,职管出纳文书。鞅掌:繁忙劳累。魏阙:朝廷的代称。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俟他日功成名/遂归老于水北山居/岸巾而坐/与二三友追叙平生/旧游烹鲜酣觞/

12、从容而赋诗,尚未晚也。B俟他日功成名/遂归老于水北山居/岸巾而坐与/二三友追叙平生旧游/烹鲜酣觞/从容而赋诗,尚未晚也。C俟他日功成名遂/归老于水北山/居岸巾而坐/与二三友追叙平生/旧游烹鲜酣觞/从容而赋诗,尚未晚也。D俟他日功成名遂/归老于水北山居/岸巾而坐/与二三友追叙平生旧游/烹鲜酣觞/从容而赋诗,尚未晚也。 8下列古代文化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A君子,在古代有多重含义,如硕鼠中“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是对统治者的称呼,在采薇一诗中指将帅,在本文中指才德出众的人。B. 楚辞是指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创作的想象丰富,情感浓烈,富有浪漫主义精神的诗歌作品集。因为屈原是楚国人,所以取名为“楚辞”

13、 。C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皇帝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是年号干支兼用法。D. 孔雀东南飞是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它与另一首叙事诗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 。5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建议伯旼应彻底打消寄情自然的念头,多一些为朝廷做事的心思。功成名就后再辞官回到水北山居养老,过潇洒从容的生活。B作者认为伯旼值得称道的地方是不因为出仕或退隐改变心志,贫贱不能令其恐惧,富贵不能令其自满,操守始终如一,最终会超越众人成为名臣。C作者认为伯旼的行为值得商榷,作为一名政府官员,身负一方百姓的重望,不能耽于山水之乐。D作

14、者认为古之君子身在朝市,心在山林;今之君子身在山林,心慕朝市。作者和当时的人都认为伯旼就是古之君子。10把下面两个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5分)(2)是三者,伯旼今咸无之,而犹道之不置者,将冯梦以见之耶?(5 分)(二)诗歌阅读(8 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 1112 题。筝柱子(朱湾)散木今何幸,良工不弃捐。力微惭一柱,材薄仰群弦。且喜声相应,宁辞迹屡迁。知音如见赏,雅调为君传。【注】筝柱,就是筝上的弦柱。每弦一柱,可移动以调定声音。朱湾,唐代宗大历年间进士。性浪漫,好琴酒,放纵山水,不应征辟。散木,无用的木材。 庄子人间世记载:“散

15、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或称为散材。 ”11.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说自己身为无用之木,没什么大用处,但能工巧匠却没有抛弃自己,自己十分幸福。B. 颔联说自己能力很弱,只能作为古筝的筝柱,非常惭愧,要想奏成音乐,还要依仗群弦。C. 颈联写筝柱因为能帮助琴弦发出和谐之声而喜悦,所以随着古筝被人搬来搬去,也不拒绝。D. 此诗与李商隐的锦瑟都通过乐器或其配件抒发情感。两诗相比,李诗的表达更为含蓄而朦陇。12. 这首诗使用了哪些表现技巧?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5 分)(三)名句名篇默写(7 分)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行白居易) ,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杜甫)6飞湍瀑流争喧豗, 。 (蜀道难李白)庄生晓梦迷蝴蝶, 。 (锦瑟李商隐) , ,如是而已。师说韩愈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 (寡人之于国也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8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