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语文考点基础知识梳理14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109220 上传时间:2018-07-10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242.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届高考语文考点基础知识梳理14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2011届高考语文考点基础知识梳理14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2011届高考语文考点基础知识梳理14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2011届高考语文考点基础知识梳理14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2011届高考语文考点基础知识梳理14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届高考语文考点基础知识梳理1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届高考语文考点基础知识梳理14(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2009年浙江卷)阅读 下面这首词,完 成(1)(2)题。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元)王 旭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 。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 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 萼:花萼。这里指花瓣。(1)词中的“两种”指的是 _ “一家”指的是 _ (2)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 情感。 _ _ _【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关键词的含 义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语境,题目是“ 雪中看梅花”,而且全词都在说“雪花”和“ 梅花”,所以“两种”应是“雪花”和“梅花”。 词中说这两种事物同为“一家制作”,很明 显这个“一家”

2、应是“大自然”。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评价 作者的情感态度的能力。因为作者提到了 两种事物,且词中有“不是”“不似”的说法 ,所以“对比”的手法容易判断出来。在判 断情感时,要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和叙述 重点。 【答案】 (1)梅花与雪花,大自然。 (2)对比(反衬)。对梅与雪的品格有所褒贬 ,突出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2(2009年江苏卷)阅读 下面这首宋词, 然后回答问题 。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岳 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 ,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 ,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 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 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

3、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 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 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 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1)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 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 辞方法? _ _ _ (2)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 ”的景象? _ _ _ (3)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 结尾说“再续汉 阳游,骑黄鹤”,反映出 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 _ _ _【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 技巧的能力。这道题比较简单,题干要求 找领起对比的两个句子,从内容看是今昔 对比。而“想当年”领起对往昔的描述,“到 而今”则领起对现在的描述,从而形成内

4、 容上的对比。“万岁山前珠翠绕”是用“珠翠 绕”来形容往昔繁华的景象,从而借代往 昔的美好生活。 (2)本题考查筛选信息,鉴赏文学作品的 形象的能力。“风尘恶”是词人对“而今”情 况的总述,答题时,只要抓住这一句,仔 细阅读其前后语句,并结合全词的思想内 容就能很容易得出答案。(3)本题考查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回答此题,要看清题目要求。词作对比 了山河的昔盛今衰,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者 的无比愤恨之情,对统治者豪奢误国的悲 痛之情,继而表达收复失地的决心,接着 作者想像了胜利归来,重游黄鹤楼时的心 情,它肯定是轻松畅快的。【答案】 (1)领起句:“想当年”“到而今” 。修辞方法:借代。 (

5、2)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 沟壑”,千村寥落。 (3)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入 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 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 决心,转到以乐观主义态度想像了“提锐 旅”“清河洛”(即收复了失地)之后再登黄鹤 楼的舒畅心情。一、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1把握诗歌的主旨 任何人写作总是有其目的,都是为宣传 某一种思想,造成一种舆论 ,去影响别 人的思想和行为。作者通过文学作品的 具体内容表达出来的某一种思想意见, 就是作品的主旨,往往也是作者本人的 观点。它是作品内容的灵魂,题材的统 帅。我们阅读 文学作品时,会首先被作 品的主旨所震撼与感染,并从中

6、获得对 社会生活的理性认识 。分析主旨往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 故、神话传说 和自然现象; (2)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 (3)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 求、生活经历 ; (4)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2分析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美的艺术形象,表 现为艺术美,而通过艺术美的形象,表达 作家的人生理想、健康的思想感情,读了 能使人受到教育与启迪,产生美感,从而 获得精神上的享受。而作品表达的思想感 情上的局限,又需要我们鉴别,避免消极 的影响。理解思想感情应多注意以下几点: (1)情感类别 :忧国伤时 。有描写战乱 离散的痛苦的,有表

7、现同情人民的疾苦的 ,有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阶级 腐朽 的。有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的,有表达对山河沦陷国破家亡的痛楚 的。有揭露统治阶级 横征暴敛、穷兵黩 武的。建功报国。有书写保家卫国的 决心、建功立业的豪情的,有表现贬 官 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的,有表 达怀才不遇的寂寞、报国无门的激愤的 ,有抒发年华消逝的感慨、壮志难酬的 咏叹的。 思乡怀 人。有羁旅天涯的愁思,思亲 念友的孤独,边关征夫的思乡,闺中怨 妇的怀人。离愁别绪 。有依依惜别的 深情,情深意长的鼓励,坦陈心志的告 白。生活杂感。如寄情山水的闲适, 弃官归田的自在,昔盛今衰的慨叹,儿 女情长的蜜意等。 (2)情感

8、载体:杨柳离别,菊花 傲岸,圆月思念,落叶失意,等 。 (3)抒情方法:直抒胸臆、融情于景、托 物言志、触景生情。3明确作品的社会意义优秀的文学作品,或以其形象的典型, 或以其主题的深邃而流传、警世,不仅在 当时对人们认识社会、理解生活、陶冶情 操发挥积极影响,而且对未来思想成果的 积淀、文化的发展,也能起积极作用。 4把握文学作品的情调文学作品无不渗透作者的思想感情,而 其思想感情是与作者的生活年代、阶级立 场、道德操守、个人经历等分不开的,因 而作品的格调就有高雅与庸俗、奋发与颓 废、健康与不健康之分。5评价诗歌的内容时应该注意 (1)审视标题,看清注释,推敲诗词意旨 。看人先看头,赏诗先

9、赏题,题目即文章 的额头,含诸多信息,如时间、地点、人 物、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以及诗歌的 类型等。有不少诗歌考题的设置和该诗的 题目有关,研读诗题,往往能从中得到提 示性的暗示。有些注释也起着暗示作用, 应充分利用。 (2)联系作者、背景。只有了解作者生平 经历、思想观点、写作风格,才能做到知 人论世,依人察情。(3)析意象、品意境。意象,就是诗歌中 倾注了诗人的思想与诗人主观情感的生 动鲜 明的形象。它是作者寄情山水、抒 怀言志的凭借与依据。因此领会诗歌意 境必须从把握诗歌的意象入手,并由此 展开联想,进而理解诗歌的内容及思想 感情。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有许多意象 具有相对稳 定的感情色彩

10、和象征意义, 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达相似或相通的感 情,于是看到了某个意象,人们便会想到 它要传达什么感情,表达什么主旨。阅 读时 要充分调动 生活积累,展开联想和 想像,去再现、补充诗的内容。(4)评技法。在深入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把 握诗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等,有利于更 加深入地体会诗歌的特征和思想感情。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所谓观 点态度,是指诗歌的主旨,诗歌 所创造的意境,融入主旨、意境中的作者 的思想感情。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褒扬什么、贬斥什么、讥讽 什么、赞 美什么;在诗人创造的意境中,诗人是 愉悦还是苦恼,是开朗还是抑郁,是愤 激还是平和,是冷眼漠视还 是热心关注 所有这些,都体

11、现作者的观点态度 。1了解诗歌创作的特定背景,结合诗的 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与态度 诗是现实生活的写照,一首诗的形成总 是与作者对特定的历史事实的感悟有关( 所不同的是其表现方式的差异)。诗中所 表现出来的作者对社会、对生活中的某人 、某事或某种现象的或褒或贬,或肯定或 否定,或赞美或嘲讽,总是带有时代的烙 印,因此,分析诗中作者的观点与态度, 我们应尽可能多地联系诗歌创作的特定的 历史背景,结合诗的内容作细致、全面的 分析。2把握诗的情感,领悟作者的观点与态 度 诗包含着作者的情感,或愉悦欢快,或 沉痛哀伤,或赞美仰慕,或豪迈闲适,但 不管是哪一种情感都隐含着作者对生活、 对社会、对人生的观

12、点与态度。因此,读 诗要把握诗情,把握了诗情,才能走进诗 作者的心灵,才能正确地领悟作者的观点 态度。如怀古咏史诗,从情感的表现方式 上来说,大致上就有两种:一是对历史作 冷静、理性的思考,表达诗人仰慕或惋惜 之情。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 ,但由于两人对项羽的自刎的态度都从 自身的处境出发,因此,对历史的思考、 表达出来的情感显然是不一样的。杜牧为 项羽自刎而惋惜“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表达了对生活的 百折不挠的态度;而王安石却感到项羽 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为君王卷土来?”表达了客观地面对 现实 的生活态度。二是把史实与现实结 合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

13、,或是抨击 社会现实 。对这样 的诗我们就应从历史 与现实 相结合的角度,分析出作者在诗 中所表现出来的感情切入点,由此去分析 诗作者对生活的观点与态度。 3分析诗句的含蓄义或理趣义,分析出 作者的观点或态度 大多古诗词的作者并不是直接地在诗中 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态度的,而是通过写景 或写事来含蓄地表达自己对人生、对生活 、对社会现实的情感态度。对这样的诗, 鉴赏时要注意分析景物或人物的特点,把 握其含蓄义,由此入手分析出作者的观点 或态度。4从辨析用典入手,把握诗人的观点与 态度 用典,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强 内容的丰富性和表达的生动性、含蓄性, 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诗人 往

14、往借用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辨 析所用典故有助于把握诗作所表达的观点 与态度。古典诗词的用典是多样的,有引 用点化前人语句的,有引用神话传说的, 有引用历史故事的等等。如辛弃疾永遇 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中就提到了孙权 、刘裕、刘义隆、廉颇等历史人物及他们 的故事,借以曲折地表明了自己对时事的 看法,表达了自己的理想抱负和壮志难酬 的感叹。又如辛弃疾的南乡子就借用了杜甫登高 诗中的“无边落木萧萧 下,不尽长江滚滚 来”的诗句而化出了“千古兴亡多少事?悠 悠,不尽长江滚滚 流”,借奔流不息的长 江水喻千古兴亡悠远难 追的历史事件, 借以抒发词 人心中不尽的愁思和感慨。5从涵咏诗的意境着手,把握诗

15、人的观 点与态度 诗的主旨是通过一组组的意境来构成的 ,因此,体味涵咏诗的意境,有助于我们 把握诗作的观点与态度。诗作的意境可以 从诗的意象组合、色彩组合等来表现。 上面说的是鉴赏古诗词时如何把握作者 的观点与态度的一些常用方法,要注意的 是,在分析某一首诗的作者的观点与态度 时所使用的方法并不是单一的、孤立的, 而往往是多方面的综合,只有这样才能比 较完整、准确地把握诗中作者的观点与态 度。6评价作者的观点与态度时要注意的几 个问题 (1)一首诗或词曲的作者的观点与态度是 建立在语言、形象、表达技巧等外在形式 上的,因此,把握诗作者的观点态度也要 注意从一首诗或词曲的整体去考虑,不能 忽略语言、形象、表达技巧等诗歌的外在 形式的赏析而去架空分析。因为了解了诗 的形式美的内涵就能深入地去探知作者的 观点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