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108383 上传时间:2018-07-10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91.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经济学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政治经济学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政治经济学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政治经济学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政治经济学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治经济学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经济学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讲:资本的价值增值过 程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来源第三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第四节 资本主义工资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一、资本总公式二、资本总公式的矛盾三、劳动力的买卖一、资本总公式、货币是资本最初的表现形式 1、商品流通是资本的起点 从国内看,资本的产生要以发达的商品 生产和商品流通为前提 ; 从国际看,资本产生还必须以世界贸易 、世界市场为条件 2、货币是商品流通的最后产 物,又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因为商品流通与直接产品交换尽管在内容 上没有本质区别 使用价值与使用价值 地交换,但它毕竟造就了一种新的经济形 式 : 必 须以货币为交换媒介,交换结果 是货币流通到前一

2、种商品所有者手中,随 着商品流通的发展,少数商品所有者就会 因出卖商品赚得较多的货币,把这些货币 积累起来,退出简单的商品流通,成为资 本最初表现形式。(二)、资本流通与商品流通关 系1、相同之处都有两个对立统一的阶段 买和卖每一阶段都有两个物相互对应 货 币与商品,从而都有买者和卖者相互对 立这种对立统一有三个当事人才能存在 买者、卖者、既是买者又是卖者。 2、作为货币与货币的作为资本的货币 区别形式上的区别 A、两个对立的流通阶段具有相反的次序 ; B、运动起点和终点是两种不同的物; C、运动过程起媒介作用是不同的物; D、流通中两次交换位置的因素不同。、内容上区别A、二者运动的目的不同:

3、在简单商品流通中 ,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交换 ;在 资本流通中,为了交换价值本身 。B、运动的内容不同:商品流通中,反映的价 值相等在质上不同的二种使用价值交换。在 资本流通中,通过商品买卖使得价值增加。C、运动的限度不同:简单商品流通是有限的 ,因为其运动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 。资本流通:运动的目的是为了交换价值本 身,因而是无限的。 、资本总公式 1、是什么: G-W-G/ 2、为什么?能代表所有资本的运动 商业资本、 产业资本、生息资本等。它们都是为了 实现价值增殖,而商业资本和产业资本 一样,同样有两个流通过程。二、资本总公式的矛 盾 1、是什么:资本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

4、不能不从流通 中产生 2、理解 (1)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生 A、等价交换不能产生的剩余价值 单纯地商品交换不能产生的剩余价值 :交换双方只 是在使用价值上各得其所,但并不能从交换价值上 得到好处 ;以货币媒介的简单的商品流通:只是使价值表现为价 格,价值在流通之前已决定了,价值是流通的前提 ,而不是流通的结果,因而也不能实现价值增殖。B、不等价交换也不能产生的剩余价值贱买贵卖、欺骗:只是改变了商品总价 值在不同资本家集团之间的分配,丝毫 不增加整个资本家所占有货币财富,剩 余价值则是价值增殖额,是新产生的社 会财富。只买不卖 : 现实生活中不存在,即 使存在也不行,钱从哪里来? 三、资本总

5、公式矛盾的解决: 劳动力成为商品1、劳动力的含义 存在于劳动者身体之内并在劳动过程中 所运用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总和。 必须存在于活体中; 既包括体力又包括脑力; 指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运用的体力和智 力总和。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 件 1、劳动者必须是法律上的自由人 能自由支配自己劳动; 只出卖一定时间而不是一次全部卖光,只让 渡劳动力的使用权,而不让渡劳动力的所有 权 ,这是与其他商品的第一大区别。 2、劳动力的所有者除了劳动力之外,一无所有 ,因而不得不把劳动力本身当作商品出卖 。既是法律上的自由人,又是占有一定生产资 料的劳动力是不是商品?3、劳动力商品的二因素劳动力的价值 劳动力的

6、价值由生产、再生产是劳动力所需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生产、再生产劳 动力所必经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具体包括三 方面:维护劳动者本人生存的必需生活资料 价值;维持劳动者子女、家庭生存所必需生 活资料的价值;教育、技能培训的花费等费 用。)它包含了一个历史和道德的因素,不同国家 ,同一国家不同历史时期不尽相同 与其 他商品又一重大区别(2)、劳动力的使用价值A、是什么:就是劳动力的消费和使用劳动力的消费和使用能够创造出比自身更大 的价值。 与其他商品的第四大区别B、劳动力的消费在流通领域之外,劳动力买 卖在流通之中(“自由平等”),一旦离开这 领域,原来货币所有者就成了资本家。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

7、来源一、劳动过程二、价值增殖过程三、资本的区分v与c一、劳动过程1、资本主义生产首先表现为劳动过程 劳动过程必须具备简单三要素 A、劳动者;是劳动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B、劳动对象 :劳动加工的对象 天然的劳动对象; 经加工了劳动对象 原材料 C、劳动资料劳动者置于自己和劳动对象之间 ,用来把自己活动传输到劳动对象上去的物 或物的综合体。、生产资料和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发 挥不同的作用A、生产资料:是劳动过程得以进行必 不可少的物质条件;B、活劳动:不仅是生产资料得以发挥 作用,也是使之得以保存的有效手段。3、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 点 、工人要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工人 劳动属于资本家 、劳动产品

8、归资本家占有,劳动者只能 得到事先按劳动力市场价值获得的工资二、价值增殖过程、价值形成过程 、价值增殖过程、资本生产过程二重性、价值形成过程 1、生产资料价值的转移一定量的生产资料总是一定量的物化劳动 ,从而包含一定量的价值,但在生产过 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不因其使用价值 形态地改变而改变,而是转移到新产品 中去,成为新产品价值的组成部分。2、活劳动新加进价值 劳动力价值由其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其生 活资料在进入生产过程之前已被劳动力消费 ,故其价值不能转移或再现,只能由劳动力 重新创造出来,如果劳动力创造的价值等于 劳动力价值,则是价值形成过程;如果劳动 力创造的价值大于劳动力价值,则是价值

9、增 殖过程。劳动者工资 3元/天(=6小时劳动量)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 生产资料 12元一双皮鞋工作6小时15元工资3元生产资料12元、价值增殖过程1、价值增殖的必要性 资本家预付价值未能增值,关键在于工人劳动时间正 好等于必要劳动时间,价值要增值,就必须延长工 人劳动时间 劳动力的使用权属于资本家,为了 实现价值增强,就会延长工人劳动时间。 2、价值增殖的可能性 能否延长工人劳动时间 劳动生产力有一定的社会 发展:劳动力在劳动中创造价值量大于劳动力价值 。 劳动12小时2双皮鞋工作6小时30元工资3元生产资料24元剩余价值3元、资本生产过程二重性1、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值过程统一 联系:价值增

10、值过程实际上也是价值形成过程。 区别:仅仅在于价值形成过程中活劳动创造新价值是 大于还是等于劳动力价值。马克思:“价值增值过程不外乎是超过一定点,而延 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2、价值形成过程与劳动过程的统一实际上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同一劳动过程作为 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是从劳动的质方面来考察;价 值形成过程是从劳动过程的量的方面来考察。三、资本区别:可变资本与不变 资本 1、区分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的意义 才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提供了一把解决经济不上最复杂问题的钥匙 ,区分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才建构了资本有 机构成学说,否则,不可能建立起资本积累 和无产阶级贫困学说,也不可能建立科学的

11、 社会再生产规律,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理论 ,地租理论等; 由于这一划分,我们可以看到剩余价值与可 变资本比率,由此可准确地说明资本家对雇 佣工人的剥削程度。2、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的含 义不变资本:变为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 ,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 可变资本:变为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出比自身更大的价值 。第三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 方法一、剩余价值率二、工作日三、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一、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变动的结果,与 不变资本无关 1、从现象上看 ,剩余价值表现为预付资 本的价值化增值额。 用公式表示为:m=(c+v+m)-(c+v) 2、剩余价值在现象的表

12、现为全部预付资本带来的价值 增殖额,但理论上讲又不是 在预付资本中,由劳动资料构成那部分不变资本并不 是在一切生产过程中将全部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而只是转移其中一部分,而没转移的部分仍固定 在原生产资料上,不参与价值形成过程。 即使被转移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它也只是转移(再现 )在新产品价值中,不会改变自身的价值量。 剩余价值完全由工人新加入劳动时间创造的,故只是 工人劳动力创造的而已,是可变资本变动的结果, 与不变资本无关。、剩余价值率及表现形式1、剩余价值率的含义可变资本的相对价值增殖或剩余价值的 相对量 2、剩余价值率的表现形式剩余价值率m/=剩余价值m可变资本v二、工作日1、工作日的

13、含义 指工人在一个自然日内进行劳动的时间 工作日由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两部 分组成; 必要劳动时间在一定时期内是一定的,因为 劳动力价值在一定时期是确定的,而剩余劳 动时间不受任何经济规律制约,是可变的 故整个工作日是可变的,但又只能在一定界 限内变动。2、工作日长度的确定 取决于工人和资本家之间力量对比和斗争 工人和资本家二者都可以从商品交换规中找到根据A、工人可以用商品交换规律作为反对资本家无限延 长工作日理由:我卖给你的商品是特殊商品,可创 造大于自身的价值,资本家无限延长工作日,就是 劳动力过多的支出,就是对劳动力的掠夺 。B、资本家:劳动力商品跟其他商品一样,一经出卖 ,使用权

14、转让给买者,买方就有使用的权利。 二者都符合商品交换规律,最终取决于二者力量的对 比 三、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一)绝对的生产与相对的生产的含义 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含义在必要劳动时间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工 作日的绝对延长而实现的剩余价值。 2、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1)含义: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 应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 值叫相对剩余价值生产。(2)如何才能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 A、首先必须提高生产生活资料各个产业部门的劳动生 产率。 B、提高为生产生活资料提供生产资料的那些行业部门 的劳动生产率; C、提高一切与之有关的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 (3)超额剩余价值但现实生活中并不是

15、一开始就是整个劳动生产率提高 ,而是从个别企业、个别生产部开始的, 产生超额 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 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多 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二)、资本主义条件下提高 劳动生产力的对抗性质1、商品价值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劳动力价值 亦这样,相反,相对剩余价值与之成正比, 因此,缩短了工作日却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 。 2、资本主义生产中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是为了缩 短工作日,而是为了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延 长剩余劳动时间因此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是 减轻了工人负担,而是加强了对工人剥削。(三)、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与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1、联系:都是考察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都是为了揭示资本家如何剥削工人。 2、区别: (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无须变革现存生产方式 ,只要把工作日延长到必要劳动时间之上即 可实现,故其核心问题是工作日长度问题; (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必须变革现存生产方式 提高劳动生产率,故其核心问题是提高劳动 生产率问题。第四节 : 资本主义工资一、工资理论与剩余价值理论的关系二、工资的本质三、工资的形式一、工资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关 系1、是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的工资理论解决了工资现象与本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