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南通二模卷讲评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067878 上传时间:2018-07-09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220.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3月南通二模卷讲评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4年3月南通二模卷讲评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4年3月南通二模卷讲评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4年3月南通二模卷讲评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4年3月南通二模卷讲评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3月南通二模卷讲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3月南通二模卷讲评(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年3月南通二模卷讲评1. C(A稗官野史,长吁短叹(x);B羁縻,狡黠(xi );D惹是生非) 2A(B项,搭配不当,“推进”与“制度”搭配不当;C项,语 序不当,应改为“整台计算机甚至整个交易互联网”;D项, 成分残缺,“解决”后面缺中心语“的问题”)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5分) 英国哲学家培根认为,做学问有三种方式:一是像蜘蛛一样 ,整天忙于从自己肚子里吐出丝织网;二是像蚂蚁一样,整 天忙于把食物从外面搬回自己的窝里;三是像蜜蜂一样,忙 于采花粉,酿造成蜂蜜。 请用简洁、平实的语言分别概括这三种方式,每条不超过15 字。 答:自我封闭,不知借鉴; 机械搬用,不知创

2、新;吸收消化,创造新知。(1点2分,2点4分,3点5分 )4仿照画线句补写两个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并保持 语意连贯。(4分)一年四季,语文相伴。语文是一位画家, 。语文是一位音乐家,“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她用轻快的旋律奏响夏季农家丰年曲。语文是一位诗人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她用豪放的才情 吟诵秋的壮阔。语文是一位摄影家, 。 示例:“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她用柔和的笔触勾勒出生机盎然的春柳图。“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她用奇妙的情思捕捉到诗意寒冬的美好镜头。 (每句2分;内容、形式各1分)5. 陟:提升 凌:侵犯 济:帮助 乞骸:自请

3、退职 6.(2分)加固城池;充实粮草;招募勇士;分兵 防守。(1点1分,三点2分,意对即可) 7D(无中生有,赵犨只上表请求辞职退养,且时间顺序有误 ,上表是在将权交给赵昶之后) 8如夙习焉,群儿皆禀而从之,无敢乱其行者。(4分) (赵犨)好像早就熟悉这些,小孩们都遵循并听从他,没有敢 扰乱行列的人。(“夙”、“习”、“禀”、语句通顺各1分。焉:可 作代词“之”,亦可作兼词“于之”)苟不为长安市人所诛,则必驱残党以东下。(3分) (黄巢)假使不被长安的百姓诛杀,那么一定会驱使他的残余 势力向东进犯。(被动句、“东”、语句通顺各1分)太祖素多犨之勇果,乃许之。(3分) 梁太祖一向赞赏赵犨的勇敢果

4、断,于是答应了他(求援的请求 )。(“素”、“多”、语句通顺各1分)汉宫春梅 晁冲之潇洒江梅,向竹梢稀处,横两三枝。东君也不爱惜,雪压 风欺。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佳期。惟是有、南来归雁,年年长 见开时。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伤心故人去后,冷 落新诗。微云淡月,对孤芳、分付他谁。空自倚,清香未减,风流 不在人知。【注】晁冲之,北宋词人,因朝廷党争遭贬,隐居阳翟(今 河南禹县)具茨山。 东君:司春之神。 玉堂:指华贵的 宫殿。 (1)有人认为词中“故人”是指宋代诗人林逋,请说说这一推断的理 由。(3分) 答:词中多处化用了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 动月黄昏”诗句;林逋这两句诗

5、在宋代影响深远,无人能及;“梅”、“林逋”已成为隐逸的象征,契合词作者此时 的心境。(一点1分,两点3分;意思对即可) 上阕写梅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写出了梅怎样的品格?(3 分) 答:化用、对比衬托、正面和侧面(直接和间接)描写相结合 (2分,答出两点即可。答“拟人”亦可赋分)。写出了梅花孤傲、坚强的高洁品格(1分)。 下阕借梅花寄寓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作简要 分析。(4分) 答:“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 隐居生活的向往;“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表达了对林逋的仰慕和追 思;“对孤芳、分付他谁”借林逋去世后无人欣赏梅的孤芳 ,表达了无人赏识自己的忧愤;“空自

6、倚,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表达了坚守自己 高洁品格的情怀。(评分建议:一点1分,三点4分,意思对即 可;如未能结合词句,酌情扣分)早 餐 【美】约翰斯坦贝克我每想起这件事,心中总有一种愉快、满足之感,因它有着无与伦比的美。那是凌晨时分,东边的山峦仍是一片令人生厌的蓝黑色。但山背后却已晨曦微露,一抹淡红渲染着山峦的边缘。当这缕红光婀娜升空时,色泽 越变越冷、越淡、越暗。当她接近无边天际时,就逐渐和漆黑夜空水乳交融了。天很冷,虽未刺骨严寒,但也冻得我拱背缩肩,两手插兜。我拖曳双足,沿着山谷乡间的土路前行,突然看见前方有一座帐篷。橘红色的火苗 在一只生锈的小铁炉的缝隙中闪烁。“烟筒”喷出的灰色浓烟

7、直直升起,好一会才在空中飘散。火炉旁有位青年妇女,不,是位姑娘。她身穿褪色的布衣裙,外面罩着背心。走近后才发现她那只弯曲着的胳膊正搂抱着一个婴儿,他被暖暖 和和地包在背心里面吮奶。这位母亲不停地转来转去干活,而婴儿一直在吮奶。这既不影响她干活,也没影响她转动时轻捷优美的姿态,她每个动 作都准确娴熟。我走近时,一股煎咸肉和烤面包的香味世界上最令人感到愉快和温暖的气味扑面而来。东边的天空这时已亮起来。我走近火炉,伸出 手去烤火,一触到暖气,全身立刻震颤一下。突然帐篷的门帘向上一掀,走出个青年,后面跟着一位长者。他俩都穿着崭新的粗蓝布裤和钉着闪亮铜钮扣的粗蓝布外套。两人长得十分相像 。青年蓄着乌黑短

8、髭,长者蓄着花白短髭。他俩默默地站在一起望着逐渐亮起的东方,一同打了个哈欠,一同看着山边的亮处。他们一回身看见了 我,就一同向我问好。两人一同来到火炉边烤手。姑娘不停手地、聚精会神地干活。她那梳得平平整整的长发扎成一束垂在背后,干活时,发束随着她的动作甩来甩去。她把几只马口铁水杯、 几只铁盘和几份刀叉放在一只大包装箱上,然后从油锅里捞出煎好的咸肉片,放在一只平底大铁盘上,卷曲起来沙沙作响的咸肉片看上去又松又脆 。她打开生锈的铁烤箱,取出一只摆满用发酵粉发得松松的大面包的正方形盘子。热面包香气扑鼻,两位男人深深地吸了口气。长者回头对我说:“你吃过早饭吗?”“没有。”“那就跟我们一起吃吧!”这就是

9、邀请了,我同他们一块走到包装箱旁,围着箱子蹲在地上。青年问:“你也去摘棉花吗?”“不。”“我们已经摘了十二天了。”姑娘从火炉那边说:“还领到了新衣服呢!”两个男人低头瞧着新衣裤,一同笑了。姑娘摆上那盘咸肉,大个的黑面包,一碗咸肉汁和一壶咖啡,然后自己也蹲在纸箱旁。婴儿的头部暖暖和和地包在背心里面,还在吮奶,我听 见小嘴吮奶时的咂咂声。那位长者把嘴填得满满的,细细咀嚼了很久才咽下去。“真好吃!”接着他又把嘴填满。青年说:“我们吃了十二天好的了!”这时,每个人都在狼吞虎咽,都把再次放在自己盘上的面包和咸肉又一下子吃得精光,一直吃得肚里饱饱的、身上暖暖的。阳光现在有了色彩。那两个男人坚毅地面对东方,

10、晨曦把他们的脸照得闪闪发亮。两位男人一同站起身。长者说:“该走了。”青年转向我:“你要是愿意摘棉花,我们可以帮个忙。”“不啦,我还得赶路。谢谢你们的早餐!”长者摆了摆手:“不用谢,你来我们很高兴!”他俩一同走了。东方的天际这时正燃起一片火红的朝霞,我独自顺着那条乡间土路坚毅地向前走去(选自世界经典微型小说,有删改)11.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独特的山区晨景,请分析其表现 特色。4分) 答:从低到高(或由近到远),从视觉、内心感受等角度 描写,运用比拟、比喻修辞手法,语言表达富有韵味。( 每点1分) 12.统观全文,简要分析女人形象。(6分) 答:外表美丽:年轻,长发飘逸,姿态“轻捷优美”。俭朴勤劳

11、:穿着“褪色的布衣裙”;天冷早起,“不 停手地”干活,且动作准确娴熟。做事认真:头发“梳得平平整整”,干活“聚精会神” 。慈爱知足:干活时不忘包好孩子,且让孩子舒服 地吃奶;领到粗布新衣而感到满足。(每点2分,答对三 点即可)13.小说在结构安排上很有特色,请作简要说明。(4分) 答:全文采用倒叙手法:开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或答 成“开头总领全文”亦可);后文予以叙述,介绍美事。主体按照双线推进:一条线为时间线“凌晨时分”, “东边的天空这时已亮起来”,“阳光现在有了色彩”,“东方的 天际这时正燃起一片火红的朝霞”;一条线为情感线“令人 生厌”,“全身立刻震颤一下”,“身上暖暖的”,“坚毅”

12、。(每点 2分,“特色”、“说明”各1分) 14.小说中的“我”认为这件事具有“无与伦比的美”,请探究“美” 的内涵。(6分) 答:环境美:天气虽然寒冷,但山区晨曦却给人美感。人情美:母子之间的融合,父子之间的默契,陌生者 间的关切。哲理美:劳动创造美;新生富有美;底层展现质朴纯 真美。(每点2分,答“生活美”“劳动美”等意思对即可。)忆夏志清夏志清走了,在2013年的岁尾。随着他的离去,一个文学批评的夏志清时代似乎正在隐退 。夏先生最广为人知的作品就是中国现代小说史。这是一本很有态度的文学史。在冷战 时期,夏志清没有受到政治势力的影响,而完全依据文学审美做出了自己的评价。在他看来, 文学的判

13、断力至关重要。而他的判断,除了欧洲古典主义、英美形式主义的评价尺度外,还体 现出敢于裁断、挑战流俗的批评勇气和言之成理、落笔审慎的批评态度。夏志清是在阅读了乔伊斯、普鲁斯特等现代小说之后再看五四小说,眼光颇高,他也没有 像一般的史书那样四平八稳、缺乏观点,而是在书中明确表达了喜欢与不喜欢,好小说与坏小 说,甚至鲜说“之一”。夏志清的学生之一、著名学者刘绍铭曾说:“中国现代小说史让人佩服的地方倒不在其 史料丰富,而在于夏志清作为一位文学评论家的见识。他当年盛赞的几位作家张爱玲、沈 从文、钱钟书、周作人后来的文学地位日渐被重视,到今天仍然有许多读者。”2007年底,学者李凤亮曾在朱崇科陪同下去夏先

14、生纽约寓所与其作了数小时学术访谈,事 后整理成两万字长稿,从洛杉矶寄给他。一个月后李凤亮接到夏志清的修改稿,夏先生对访谈 中一些过头话都作了认真仔细的修改。朱崇科回忆说:“当时已经86岁的夏先生精神矍铄,是一 个坦率机智的人,童言无忌。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他都口无遮拦。他经常毫无保留地自我 表扬,他经常重复的话是我聪明得一塌糊涂。”夏先生自哥伦比亚大学退休,选中了青年学者王德威为接班人。夏先生几十年来一直对他 爱护有加,大力栽培,两人情同父子。2013年12月11日,王德威去疗养院看望了夏志清。王德 威回忆说:“我去看他的时候,他正在吃东西,抱怨三明治太不好吃了。这时医生来了,他当着 大家的

15、面直截了当问医生:我到底怎么样?医生说:你很好。他说:你别讲假话了,我们都 是现代人,我不相信这套的。我已经永垂不朽了,因为我写了中国现代小说史。哈哈!”夏志清的离去,留下文学批评史上一段绝唱。正是因为他激越不羁的批评个性,形成了他批 评的独到发现与巨大冲击力。今天文学批评界所缺的,不是裹脚布式的长篇大论,恰是那种批 评的真诚甚至偏见。15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追忆夏志清先生的?请作简要分析。( 6分) 答:生活态度上:童真乐观,直面人生,幽默风趣,较为自 负。学术研究上:西为中用,见解独特,治学严谨,奖掖后 进。(1点3分;“方面”1分,“分析”2分,意对即可) 16文中多处直接引用他人的话,这

16、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答: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夏志清治学、性格、人品等方面的 情况。增强了传记的真实性、趣味性。(每点3分,意对即可) 17如何理解文章结尾处“批评的真诚甚至偏见”?(6分) 答:“批评的真诚”:完全依据文学审美做出评价,具有敢于裁 断、挑战流俗的勇气和言之成理、落笔审慎的态度。“批评的偏见”:观点可以激越,明确表达喜好(或答成“ 避免四平八稳、缺乏观点的长篇大论式批评”亦可)。这句话充分肯定了夏志清在文学批评史上的价值。(每 点2分,意对即可)1.昔秦伯嫁其女于晋公子,令晋为之饰装,从衣文之媵七十人。 从前秦穆公把他的女儿文嬴嫁给晋国公子重耳为妻,让(流落在秦 国的)晋人为她打扮,陪嫁的七十个婢仆也穿戴着有纹彩的衣饰。 2.至晋,晋人爱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