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特征数量变化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实验高三一轮复习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060422 上传时间:2018-07-09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3.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种群特征数量变化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实验高三一轮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种群特征数量变化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实验高三一轮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种群特征数量变化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实验高三一轮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种群特征数量变化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实验高三一轮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种群特征数量变化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实验高三一轮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种群特征数量变化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实验高三一轮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群特征数量变化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实验高三一轮复习(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考纲考点考试说试说 明等级级要求种群的特征A种群的数量变动变动B群落的结结构特征A群落的演替B江苏近五年生物高考题0919考察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变化,24考察种群和群 落27考察种群密度和种间间关系 1026考察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变化的实验实验1125考察种群密度与K值值,26考察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变 化 1226考察种间间关系1310考察群落结结构的相关内容 26考察生物群落的种 间间关系、生态态系统统的功能与结结构等知识识,具有一 定的综综合性。命题趋势l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近五年的江苏高考 主要考察种群的数量变化和群落的结构, 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察。种群的数量 变化曲线

2、,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 验,进一步分析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 的因素等内容,仍是2014年高考命题淀粉 主要着眼点。一、种群 :(一)概念: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二)要点:1、种群也是物种的进化单位2、种群也是物种的繁殖单位考点1种群的特征物种具有一定形态、生理特性及一定自然区域能互相交 配的生物类群。是生物学上的基本分类单位。种群与物种的关系?通常一个物种包含很多种群,种群与种群之间存在地理隔 离;种群强调在同一空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间可互配繁殖 。(三)与物种的不同:种群出现了许多个体所不具有的新属性,如数量 特征,空间特征和遗传特征等。例如:数量特征 有:种群

3、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 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生物的个体特征包括:寿命,性别,和年龄等。种群密度=(一)1.种群密度:是指某个种群在单位空间 或面积内的个体数量。N(个体数)S(地域的单位面积或空间)二.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化-数量特征2.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1)样方法: 概念: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随机选取若选取若干个样方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适用:植物的种群密度和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也可以采用样方法。l选取的

4、样方 根据调查对象选取样方。 如乔木:100m2,灌木16m2,草本1m2。l常用的取样方法: 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等距取样法实例:如何估算一块100m2草地中蒲公英的数量步骤二、选取样方(1m2)在要调查的种群分布 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步骤一、确定调查对象:蒲公英等距取样法原则: 随机取样、样本数量足够大、取样过程没有主 观偏见等。 常用方法: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步骤三、计数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 每个样方的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 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估算一块100m2草地中蒲公英的数量N=11+13+12+14+12+10+13+17+11+1510

5、=12.8N=13株m2选取样方(1m2)在统计样方中个体数量时,还要注意如何处理样方边 缘上的个体。一般而言,样方顶边、左边及左角处的 个体统计在内,其他边缘不作统计。 (2)动物种群密度的常用调查方法-标志重捕法概念: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 ,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 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数的比例, 来估计种群密度。 标志重捕法的适用范围:标志重捕法的应用比较广泛:用于哺乳类、鸟类、爬行类 、两栖类、鱼类和昆虫等动物。种群数量(N) 标记个体数(M) 重捕个体数(n)即 N : M = n : m N = M n / m重捕标记数(

6、m)练习:有人在一个池塘中一次捕捞鲈鱼286条,在背鳍上 做标记后全部放回池塘,两天后重捕1392条,其中已被 标记的86条。设该种群数量为N,则N为多少条?应用标志重捕法需要满足的条件: 标志个体在整个调查种群中均匀分布,标志个体和未标 志个体被捕机率相等;调查期间,没有迁入或迁出,没 有新的出生和死亡。意义: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意义: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决定种群密度的根本原因种群密度的根本原因0,0,种群的自然增长率种群的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出生率- -死亡率死亡率=0,=0,0,0,成长的种群成长的种群衰退的种群衰退的种群稳定的种群稳定的种群(二)出生率和死亡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

7、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三)迁入率和迁出率 对一个种群来说,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种群 个体总数的比率,分别称为迁入率或迁出率.也是是决定决定种种 群密度的根本原因群密度的根本原因 (四)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年龄结构: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所占比例。一般分为幼年(尚无生 殖能力)、成年(有生殖能力)和老年(丧失生殖能力)三 个阶段。类型:增长型年龄结构老年成年幼年稳定型年龄结构老年成年幼年衰退型年龄结构老年成年幼年发展时期稳定时期衰退时期时间种群数量意义: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种群的年龄结构提供了种群未来动态的信息,我国人 口的年龄结构为急剧增长型,人口还得持续增长几十年 ,直到20

8、52年人口达到15.39亿的时候才会停止增长,其 年龄结构才能转化为稳定型。目前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为何种类型?性别比率: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 雌雄相当型:特点是雌性和雄性个体数目大体相等。这 种类型多见于高等动物。 雌多雄少型:特点是雌性个体显著多于雄性个体。 雌少雄多型:特点是雄性个体显著多于雌性个体。意义:不合理的性别比例会导致出生率下降进而引起种群 密度下降。 应用: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 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从而达到杀虫效果。资料:2000年中国大陆第五次人口普查获得的大量数据中,有一个数值引起国内外的格外 关注,这就是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6

9、.86”。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每出生百名女婴所对 应的男婴出生数。根据国际上长期的观察,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正常值一般在103-107之间 ,116.86大大偏离了这一正常范围。人们之所以对此格外关注,是因为在这看似普通的数 字背后,隐藏着一系列令人担忧的社会问题。年龄个体数甲年龄个体数乙【例1】图甲、图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如 不考虑其他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未来个体数量的发展 趋势是() A衰退型和增长型三者B增长型和衰退型 C稳定型和衰退型 D稳定型和增长型2下列结结合种群特征概念图图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预测预测 种群数量变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C性

10、引诱剂诱杀诱剂诱杀 害虫会影响 D我国近年来沿海人口数量变变化主要取决于图图中的 1、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数 学模型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数学模型物理模型数学模型概念模型模型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真核生物三维结构模 型等孟德尔遗传定律 种群增长模型等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血糖调节的模型等考点2“J”和“S”曲线种群数量时间2.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理想状态:食物_,空间 _,气候_ ,没有_等种群数量持续增长充足 足够大 适宜天敌适用范围:一般只适用于实验室 条件或种群迁入一个 新的环境中最初一段 时间内的增长。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 件_的情况下,一 定空间

11、中所能维持的种群 _数量。3.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条件:食物等资源和空间总是_的,种内斗争不 断_,捕食者数量不断_。适用范围:一般自然种群的增长。有限 加剧增加不受破坏最大大草履虫种群的增长0 t/d种群数量/个 K=375【特别提示】l1.种群的增长率曲线l2.应用: 在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上,应减少环境阻力,增大K值。 在有害动物的控制上,应增大环境阻力,降低K值。l3.当种群达到环境容纳量的一半(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 快,资源再生能力最强。在渔业捕捞时,应在种群数量大于K 2才可捕捞,并且使捕捞后的种群数量维持在K2,这样既 可以获得较大捕捞量,又可维持种群的高速增长。时间种群增长

12、率如果种群处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没有自然和空间的限制,种群内个 体数量的增长曲线是_,用达尔文 的进化理论解释,这是由于生物具 有_特性。 如果将该种群置入有限制的自然 环境中,种群内个体数量的增长曲 线是_,用达尔文进化理论分析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 _。 影响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是种群的_、 _、_和_。例1:下图为某种群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增长曲线,请仔细分析图中去先后回答下列问题:ab过度繁殖死亡率出生率迁出率迁入率ab个体数时间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环境阻力,也就是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 量。东亚飞蝗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二.种群数量的波动在自然界中,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主要有哪些?气候、食物

13、、天敌、传染病、人类活动等.除此之外,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内部因素主要有哪些?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 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例2右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率 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 量为N/2 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 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B例3图图示为为某种小型淡水鱼鱼迁入新的湖泊后种群增长长速率随时时 间变间变 化的曲线线,根据该该曲线线可以得出( )At3时该时该 种小型淡水鱼鱼的年龄结龄结 构为为衰退型 Bt4时该时该 种小型淡

14、水鱼鱼在新环环境中逐渐渐消失 C该该种小型淡水鱼鱼在新的环环境中呈“J”型增长长D该该种鱼鱼在新湖泊中的环环境容纳纳量约为约为 t2时该时该 种鱼鱼数量的两倍例4图414是某一资源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增长曲线图, 请回答: (1)图中表示种群数量最大的点是_。 (2)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点是_。 (3)该种群的增长速度由缓慢逐渐加快是在迁入_年后开 始的,环境阻力明显增大是在迁入后_年开始的。 (4)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该动物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破 坏,应该使该动物中群体的数量保持在图中哪一点所代表的水平上 ? _。d24bb例5下图表示在良好的生长环境下,“小球藻分裂繁殖中

15、 的细胞数量” “鸡产蛋数量(每天产一枚)”和“竹子自然 生长的高度”这三种现象与时间的关系,他们依次( ) A乙、甲、丁 B甲、丙、乙C丙、甲、乙 D丁、乙、丙C考点3 探究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 1.原理: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酵母菌种群额 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空气,PH,温度等因素 有关。根据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和时间为坐标轴做曲 线,从而掌握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况。 2.探究目的:初步学会酵母菌等微生物的计数以及种群数 量变化的曲线。 3.探究步骤: (1)将10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加入试管中 (2)将酵母菌接种入试管中的培养液。 (3)将试管放入25oc的条件下培养。 (4)每天取样计数酵母菌数量 (5)分析数据,画出曲线。l4.实验注意事项 (1)酵母菌是单细胞生物,因此必须在显微镜下计数,且不能一 一计数,只能估算。 (2)从试管中取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摇晃,目的 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