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两种不同的文化选择:中西文化的基本精神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8058186 上传时间:2018-07-09 格式:PPT 页数:134 大小:9.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两种不同的文化选择:中西文化的基本精神_第1页
第1页 / 共134页
第三章两种不同的文化选择:中西文化的基本精神_第2页
第2页 / 共134页
第三章两种不同的文化选择:中西文化的基本精神_第3页
第3页 / 共134页
第三章两种不同的文化选择:中西文化的基本精神_第4页
第4页 / 共134页
第三章两种不同的文化选择:中西文化的基本精神_第5页
第5页 / 共1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两种不同的文化选择:中西文化的基本精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两种不同的文化选择:中西文化的基本精神(1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第三章 两种不同的文化选择两种不同的文化选择 中西文化的基本精神中西文化的基本精神n n由于由于自然与经济背景和社会结构自然与经济背景和社会结构的差的差 异而造成文化不同,而每一个稳定的异而造成文化不同,而每一个稳定的 文化系统却有自己不同的文化系统却有自己不同的侧重点或中侧重点或中 心目的心目的。n n各种文化要素在具体文化系统中的位各种文化要素在具体文化系统中的位 置和影响便各不相同,并且,它们都置和影响便各不相同,并且,它们都 环绕着自己的环绕着自己的主旋律主旋律,进行着交互影,进行着交互影 响乃至互相协调适应的整合。从而形响乃至互相协调适应的整合。从而形 成成文化精神文化精神。n

2、 n“一种文化就像一个人,或多或少有一种一种文化就像一个人,或多或少有一种 思想与行为的一致模式。思想与行为的一致模式。每一文化每一文化之内,之内, 总有一些特别的,总有一些特别的,没必要没必要为其他类型的社为其他类型的社 会分享的会分享的目的目的。在对这些目的的服从过程。在对这些目的的服从过程 中,每一民族越来越深入地中,每一民族越来越深入地强化强化着它的经着它的经 验,并且与这些内驱力的紧迫性相适应,验,并且与这些内驱力的紧迫性相适应, 行为的异质项就会采取愈来愈一致的形式行为的异质项就会采取愈来愈一致的形式 。”本尼迪克本尼迪克文化模式文化模式n n文化精神文化精神: :是文化学者用以描

3、述价值系是文化学者用以描述价值系 统整合性的统整合性的一般模式一般模式和和发展取向发展取向的重的重 要范畴,它将每一文化内部复杂的价要范畴,它将每一文化内部复杂的价 值体系减少为值体系减少为影响价值体系各个方面影响价值体系各个方面 的几个基本模式的几个基本模式,并说明诸如经济、,并说明诸如经济、 道德、法律和审美价值之间的道德、法律和审美价值之间的一致性一致性 。第一节第一节 历来对中西文化精神差异的探讨历来对中西文化精神差异的探讨n n中西文化各自的基本精神究竟是什么?二中西文化各自的基本精神究竟是什么?二 者间又有哪些冲突与差异呢?这个问题者间又有哪些冲突与差异呢?这个问题近近 百年来百年

4、来一直是中国思想界讨论的热点。早一直是中国思想界讨论的热点。早 在戊戌前后,一批力主引进西学促进中国在戊戌前后,一批力主引进西学促进中国 政治变革的维新派思想家如康有为、梁启政治变革的维新派思想家如康有为、梁启 超、严复等即对此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其超、严复等即对此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其 中翻译家中翻译家严复严复曾作过内容广泛的比较。他曾作过内容广泛的比较。他 认为中西文化的不同在于:认为中西文化的不同在于:n n中之人中之人好古好古而忽今,西之人而忽今,西之人力今力今而胜古:中之人以而胜古:中之人以一一 治一乱治一乱、一盛一衰为天行人事的自然,西之人以日进、一盛一衰为天行人事的自然,西之人以日进

5、 无疆,既胜不可复衰,既治不可复乱,为学术政化之无疆,既胜不可复衰,既治不可复乱,为学术政化之 极则。极则。 中国最中国最重三纲重三纲,而西人首,而西人首明平等明平等;中国;中国 亲亲亲亲,西人,西人尚贤尚贤;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 下;中国下;中国尊主尊主,而西人,而西人隆民隆民;中国贵一道而同风,而;中国贵一道而同风,而 西人喜党居而州处;中国多忌讳;而西人众讥评。其西人喜党居而州处;中国多忌讳;而西人众讥评。其 于财用也,中国于财用也,中国重节流重节流,而西人,而西人重开源重开源;中国追淳朴;中国追淳朴 ,而西人求欢虞;其于接物也,中国美谦屈,而西

6、人,而西人求欢虞;其于接物也,中国美谦屈,而西人 务发抒;中国务发抒;中国尚节文尚节文,而西人,而西人乐简易乐简易。其于为学也,。其于为学也, 中国中国夸多识夸多识,而西人,而西人尊新知尊新知;其于祸实也,中国;其于祸实也,中国委天委天 数数,而西人,而西人恃人力恃人力 n n严复严复论世变之函论世变之函摘自摘自文化冲突的抉择文化冲突的抉择n n到五四时期,许多著名的思想家和学者进一步阐到五四时期,许多著名的思想家和学者进一步阐 发了这一论题。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陈独秀发了这一论题。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陈独秀19151915年曾年曾 在在青年杂志青年杂志上撰文探讨上撰文探讨“ “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东西

7、民族根本思想之 差异差异” ”,他总结了三条:他总结了三条:(一)西洋民族以战争为(一)西洋民族以战争为 本位;东洋民族以安息为本位。(二)西洋民族本位;东洋民族以安息为本位。(二)西洋民族 以个人为本位;东洋民族以家族为本位。(三)以个人为本位;东洋民族以家族为本位。(三) 西洋民族以法治为本位,以实力为本位;东洋民西洋民族以法治为本位,以实力为本位;东洋民 族以感情为本位,以虚文为本位。族以感情为本位,以虚文为本位。n n中国革命的先行者之一李大钊亦提出:中国革命的先行者之一李大钊亦提出:“ “东西文明东西文明 根本不同点,即根本不同点,即东洋文明主静东洋文明主静,西洋文明主动西洋文明主动

8、是是 也。也。” ”他接着对两大文明不同的特征作了较全面的他接着对两大文明不同的特征作了较全面的 总结,指出东西文明的差异在于:总结,指出东西文明的差异在于:第一节第一节 历来对中西文化精神差异的探讨历来对中西文化精神差异的探讨n n一为自然的,一为人为的;一为安息的,一为自然的,一为人为的;一为安息的, 一为战争的;一为一为战争的;一为消极消极的,一为的,一为积极积极的;的; 一为依赖的,一为独立的;一为苟安的,一为依赖的,一为独立的;一为苟安的, 一为突进的;一为一为突进的;一为因袭因袭的,一为的,一为创造创造的;的; 一为保守的,一为进步的;一为直觉的,一为保守的,一为进步的;一为直觉的

9、, 一为理智的;一为空想的,一为体验的;一为理智的;一为空想的,一为体验的; 一为艺术的,一为科学的;一为精神的,一为艺术的,一为科学的;一为精神的, 一为物质的;一为灵的,一为肉的;一为一为物质的;一为灵的,一为肉的;一为 向天的,一为立地的;一为自然支配人间向天的,一为立地的;一为自然支配人间 的,一为人间征服自然的。的,一为人间征服自然的。n n新儒家的代表人物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唐君毅唐君毅提出:提出:“西方文西方文 化之重心在科学宗教,中国文化之重心在化之重心在科学宗教,中国文化之重心在 道德艺术。道德艺术。”n n另一位台湾学者张荫龄发挥动静说提出另一位台湾学者张荫龄发挥动静说提出“

10、海洋的文化恰如智者尚智;内陆的文化恰海洋的文化恰如智者尚智;内陆的文化恰 如仁者尚德如仁者尚德”的观点。的观点。n n此外,还有中国文化是精神文明,西方文此外,还有中国文化是精神文明,西方文 化是物质文明之类的观点。化是物质文明之类的观点。n n近近2020年来则又有中国是性善论文化,西方年来则又有中国是性善论文化,西方 是性恶论文化;是性恶论文化;n n中国是中国是乐感文化乐感文化,西方是,西方是罪感文化罪感文化;n n在这些比较中,学者们的立场多为在这些比较中,学者们的立场多为扬西而抑中扬西而抑中, 对中国的旧文化持较多的否定。例如,李大钊在对中国的旧文化持较多的否定。例如,李大钊在 分析

11、了东西文明的差异之后,虽指出两种文明互分析了东西文明的差异之后,虽指出两种文明互 有长短,却着重列举了东方文明的有长短,却着重列举了东方文明的几大短处几大短处 (1)(1)厌世的人生观厌世的人生观不适于宇宙进化之理法;不适于宇宙进化之理法;n n(2)(2)惰性太重;惰性太重;n n(3)(3)不尊重个性之权威与势力;不尊重个性之权威与势力;n n(4)(4)阶级的精神视个人仅为一较大单位中不完全之阶级的精神视个人仅为一较大单位中不完全之 部分,部分之生存价值全为单位所吞没;部分,部分之生存价值全为单位所吞没;n n(5)(5)对于妇人之轻侮;对于妇人之轻侮;n n(6)(6)同情心之缺乏;同

12、情心之缺乏;n n(7)(7)神权之偏重,专制主义之盛。神权之偏重,专制主义之盛。第一节第一节 历来对中西文化精神差异的探讨历来对中西文化精神差异的探讨n n胡适胡适则从文化进化论的观点出发,认为中西之异的则从文化进化论的观点出发,认为中西之异的 实质是实质是“ “古今之异古今之异” ”。他认为东方文明的特点是。他认为东方文明的特点是“ “知知 足、安分、安命、安贫、乐天、不争、认吃亏足、安分、安命、安贫、乐天、不争、认吃亏” ”。 进而进而指出指出:“ “知足的知足的东方人东方人自安于简陋的生活,故自安于简陋的生活,故 不求物质享受的提高;自安于愚昧,自安于不求物质享受的提高;自安于愚昧,自

13、安于 不识不识 不知不知 ,故不注重真理的发现与技艺器械的发明;,故不注重真理的发现与技艺器械的发明; 自安于现成的环境与命运,故不想征服自然,只求自安于现成的环境与命运,故不想征服自然,只求 乐天安命,不想改革制度,只图安分守己,不想革乐天安命,不想改革制度,只图安分守己,不想革 命,只做顺民。命,只做顺民。” ”相反相反他认为西方近代文明的特点他认为西方近代文明的特点 正是正是“ “不安分不安分” ”,“ “不安贫不安贫” ”,“ “努力奋斗努力奋斗” ”,“ “不知足不知足” ” ,而,而“ “神圣的不知足是一切革新一切进化的动力。神圣的不知足是一切革新一切进化的动力。” ”第一节第一节

14、 历来对中西文化精神差异的探讨历来对中西文化精神差异的探讨n n不过也有部分学者倾向于肯定中国文化精不过也有部分学者倾向于肯定中国文化精 神中的积极因素。神中的积极因素。n n梁漱溟梁漱溟根据他的人生三路向理论论证道:根据他的人生三路向理论论证道:n n西方文化是以西方文化是以意欲向前意欲向前要求为根本精神的要求为根本精神的 。n n中国文化是以中国文化是以自为调和持中自为调和持中为其根本精神为其根本精神 的。(仁: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友爱情感。的。(仁: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友爱情感。 )n n印度文化是以印度文化是以反身向后要求反身向后要求为其根本精神为其根本精神 的。的。” ”( (空:自我的超脱

15、空:自我的超脱) )第一节第一节 历来对中西文化精神差异的探讨历来对中西文化精神差异的探讨n n张岱年张岱年先生则将中国文化的基本思想总结先生则将中国文化的基本思想总结 为四大要素为四大要素“ “(1)(1)刚健有力;刚健有力;(2)(2)和与中;和与中;(3)(3) 崇德利用;崇德利用;(4)(4)天人协调。天人协调。” ”并认为刚健有力并认为刚健有力 是中国文化精神的纲。是中国文化精神的纲。n n五四时期的五四时期的“ “东方文化派东方文化派” ”以及后来号称新以及后来号称新 儒家的某些学者如钱穆、张君劢等则几乎儒家的某些学者如钱穆、张君劢等则几乎 是以国粹主义的立场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是以

16、国粹主义的立场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给予全面的赞颂。给予全面的赞颂。第一节第一节 历来对中西文化精神差异的探讨历来对中西文化精神差异的探讨n n西方学者对中西文化精神差异西方学者对中西文化精神差异的系统探讨的系统探讨 始于始于1717世纪,当时大批来华的传教士们开始世纪,当时大批来华的传教士们开始 通过书信和著述将中国的社会面貌及文化通过书信和著述将中国的社会面貌及文化 思想介绍给欧洲,同时还翻译出版了一批思想介绍给欧洲,同时还翻译出版了一批 中国古代的学术著作如中国古代的学术著作如大学大学、中庸中庸 、论语论语、易经易经等,从而激起了等,从而激起了 欧洲学者研究中国的热潮,其中德国学者欧洲学者研究中国的热潮,其中德国学者 莱布尼茨都曾进行过较深入的中西文化比莱布尼茨都曾进行过较深入的中西文化比 较:较:第一节第一节 历来对中西文化精神差异的探讨历来对中西文化精神差异的探讨n n择要而论,就生活上的必要,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