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化学(word文档)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8021800 上传时间:2018-07-0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附录——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化学(word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附录——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化学(word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附录——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化学(word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附录——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化学(word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附录——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化学(word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附录——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化学(word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附录——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化学(word文档)(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录附录附录附录 1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素养水平素养 1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水平 1能根据实验现象辨识物质及其反应,能运用化学符号描述常见简单物质及其变化,能从物质的宏观特征入手对物质及其反应进行分类和表征,能联系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解释宏观现象。水平 2能根据实验现象归纳物质及其反应的类型,能运用微粒结构图式描述物质及其变化的过程,能从物质的微观结构说明同类物质的共性和不同类物质性质差异及其原因,解释同类的不同物质性质变化的规律。水平 3能从原子、分子水平分析常见物质及其反应的微观特征,能运用化学符号和定量计算等手段说明物质的组成及其变化,能分析物质化学变化和伴

2、随发生的能量转化与物质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水平 4能依据物质的微观结构,描述或预测物质的性质和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的化学变化,能评估某种解释或预测的合理性;能从宏观与微观结合的视角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和表征。素养水平素养 2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水平 1能认识到物质运动和变化是永恒的,能归纳物质及其变化的共性和特征,能认识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变化;能根据观察和实验获得的现象和数据概括化学变化发生的条件、特征与规律。水平 2能从原子、分子水平分析化学变化的内因和变化的本质,能理解化学反应中量变和质变的关系;能从质量守恒,并运用动态平衡的观点看待和分析化学变化;能运用化学计量单位定量分析化学变化及其

3、伴随发生的能量转化。水平 3形成化学变化是有条件的观念,认识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能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分析影响化学变化的因素,初步学会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研究化学反应。水平 4能从不同视角认识化学变化的多样性,能运用对立统一思想和定性定量结合的方式揭示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能对具体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变化做出解释或预测,能运用化学变化的规律分析说明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化学变化。续表素养水平素养 3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水平 1能从物质及其变化的事实中提取证据,对有关的化学问题提出假设,能依据证据证明或证伪假设;能识别化学中常见的物质模型和化学反应的理论模型,能将化学事实和理论模型之间进行关

4、联和合理匹配。水平 2能从宏观和微观结合上收集证据,能依据证据从不同视角分析问题,推出合理的结论;能理解、描述和表示化学中常见的认知模型,指出模型表示的具体含义,并运用于理论模型解释或推测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与变化。水平 3能从定性与定量结合上收集证据,能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推出合理的结论;能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理论模型和研究对象之间的异同,能对模型和原型的关系进行评价以改进模型;能说明模型使用的条件和适用范围。水平 4能依据各类物质及其反应的不同特征寻找充分的证据,能解释证据与结论之间的关系;能对复杂的化学问题情境中的关键要素进行分析以建构相应的模型,能选择不同模型综合解释或解决复杂的化学

5、问题;能指出所建模型的局限性,探寻模型优化需要的证据。素养水平素养 4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水平 1能根据教材中给出的问题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观察物质及其变化的现象,客观地进行记录,对实验现象作出解释,发现和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水平 2能对简单化学问题的解决提出可能的假设,依据假设设计实验方案,组装实验仪器,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操作,能运用多种方式收集实验证据,基于实验事实得出结论,提出自己的看法。水平 3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在与同学讨论基础上提出探究的问题和假设,依据假设提出实验方案,独立完成实验,收集实验证据,基于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交流自己的探究成果。水平 4

6、能根据文献和实际需要提出综合性的探究课题,根据假设提出多种探究方案,评价和优化方案,能用数据、图表、符号等处理实验信息;能对实验中的“异常”现象和已有结论进行反思、提出质疑和新的实验设想,并进一步付诸实施。续表素养水平素养 5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水平 1具有安全意识,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不迷信,能自觉抵制伪科学;能列举事实说明化学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主动关心与环境保护、资源开发等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形成与环境和谐共处,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观念。水平 2崇尚科学真理,不迷信书本和权威;具有“绿色化学”观念,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探讨某些化学过程对人类健康、社会可持续发展可能带来的双重影响,

7、并对这些影响从多个方面进行评估。水平 3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观念,有将化学成果应用于生产、生活的意识,能依据实际条件并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产、生活中简单的化学问题;在实践中逐步形成节约成本、循环利用、保护环境等观念。水平 4尊重科学伦理道德,能依据“绿色化学”思想和科学伦理对某一个化学过程进行分析,权衡利弊,作出合理的决策;能针对某些化学工艺设计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处理或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附录附录 2 教学与评价案例教学与评价案例“素养为本素养为本”的教学设计案例的教学设计案例 1“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必修)第(必修)第 1 课时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

8、必修课程中概念原理类的内容,是高中一年级全体学生都要学习的重点知识。该内容教学可安排两课时。第 1 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形成认识化学反应的微观视角,了解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认识过程,建构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模型。一、教学与评价目标2.评价目标(1)通过对食品脱氧剂作用的探究实验设计方案的交流和点评,诊断并发展学生实验探究的水平(定性水平、定量水平) 。(2)通过对具体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和分析,诊断并发展学生对氧化还原本质的认识进阶(物质水平、元素水平、微粒水平)和认识思路的结构化水平(视角水平、内涵水平) 。(3)通过对汽车尾气绿色化处理方案的讨论和点评,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学科价值

9、视角、社会价值视角、学科和社会价值视角) 。二、教学与评价思路“氧化还原反应”教学与评价思路示意图三、教学流程1.宏观现象【学习任务 1】实验探究食品脱氧剂的作用。【评价任务 1】诊断并发展学生化学实验探究的水平(定性水平还是定量水平) 。学习任务 1 教学流程图2.微观本质【学习任务 2】揭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评价任务 2】诊断并发展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认识进阶(物质水平、元素水平、微粒水平) 。学习任务 2 教学流程图【学习任务 3】建立氧化还原反应认识模型。【评价任务 3】诊断并发展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认识思路的结构化水平。学习任务 3 教学流程图3.问题解决【学习任务 4】运用氧

10、化还原反应原理,设计并讨论汽车尾气绿色化处理方案。【评价任务 4】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学科价值视角、社会价值视角、学科和社会价值视角) 。学习任务 4 教学流程图【案例说明】“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中的核心概念,它不仅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化学反应类型,而且在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因此,这一概念具有重要的学科价值和社会价值。同时,这一概念的建构过程具有较为丰富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价值。2. 注重基于“学习任务”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学习任务是连接核心知识和具体知识点的桥梁和纽带,是实现知识结构化的重要环节。该教师共设计了 4 个学习任务,重视和发挥学习任务的

11、素养导向功能。 “学习任务 1”突出“实验探究”;“学习任务 2”强调学科本原,体现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进阶,从“物质”到“元素”再到“电子”,从“宏观”到“微观”;“学习任务3”注重氧化还原反应一般认识思路的结构化和显性化;“学习任务 4”从 STSE 视角强化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社会价值,体现“绿色化学”理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3. 注重认识思路的结构化和显性化“结构化”是实现知识向素养转化的有效途径, “结构化”水平直接决定着素养发展水平。该教师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引导学生从宏观(元素化合价)与微观(电子) 、质(有合价升降、有电子转移)与量(化合价升降或电子转移代数和为 0)两个视角

12、进行揭示,在此基础上提炼出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认识思路,并用框图的形式对这一认识思路显性化,学生按此认识思路就能够进行迁移,对大量的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判断。4. 注重“教、学、评”一体化化学日常学习评价不能游离于化学教与学之外,应与化学教与学活动有机融合在一起。该教师紧紧围绕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这一主旨,注重教学目标与评价目标、学习任务与评价任务、学习方式与评价方式的整体性、一致性设计,通过学生在实验探究、小组讨论、方案设计等活动中的表现,运用提问、点评等方式,对学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质量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给予准确的把握,并给出进一步深化的建议,充分发挥了化学日常学习评价的诊断与发展

13、功能。“素养为本素养为本”的教学设计案例的教学设计案例 2“氯及其化合物氯及其化合物”(必修)教学设计(必修)教学设计“氯及其化合物”是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高中一年级学生应学习的重点内容。氯元素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氯气和含氯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该内容可安排两课时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通过学习,可以建立基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和原子结构预测和检验物质性质的认识模型,发展物质性质和物质用途关联、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社会价值的认识水平,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一、教学与评价目标1.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氯气的主要化学性质,初步形成基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和原子结构对物质的性质进

14、行预测和检验的认识模型。(2)通过含氯物质及其转化关系的认识过程,建立物质性质与物质用途的关联。(3)通过设计氯气泄漏处理方案、自制家用含氯消毒剂等活动,感受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价值,进一步增强合理使用化学品的意识。2.评价目标(1)通过对学生在线学习与交流的信息数据分析,诊断学生实验探究物质性质的水平(基于经验水平、基于概念原理水平)和认识物质的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2)通过对氯气与水反应实验设计方案的交流与点评,发展学生物质性质的实验探究设计的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3)通过对含氯物质转化关系的讨论和点评,诊断并发展学生对物质及其转化思路的认识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4)

15、通过对氯气泄漏处理方案、自制家用含氯消毒剂的讨论和点评,诊断并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及其对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学科价值视角、社会价值视角、学科和社会价值视角)。二、教学与评价思路“氯及其化合物”教学与评价思路示意图三、教学流程1在线学习和交流【学习任务 1】课前,利用在线学习平台观看微视频,完成作业并提交,通过“工作坊”等交互空间在线提问和交流。学习任务 1 教学流程图【评价任务 1】诊断学生实验探究物质性质的水平(基于经验水平、基于概念原理水平)和认识物质的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 。2研讨改进和实施【学习任务 2】汇报、改进和实施实验方案。【评价任务 2】发

16、展学生探究物质性质的能力水平(基于经验水平、基于概念原理水平、系统设计水平) 。学习任务 2 教学流程图3概括反思和提炼【学习任务 3】讨论、汇报对含氯物质转化关系的梳理情况。【评价任务 3】发展学生认识物质及其转化的思路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 。学习任务 3 教学流程图4问题解决和展示【学习任务 4】真实问题解决方案的设计和交流,在线展示改进后的方案并相互评价。【评价任务 4】诊断并发展学生真实问题解决的能力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及对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学科价值视角、社会价值视角、学科和社会价值视角) 。学习任务 4 教学流程图【案例说明】本案例为两课时的单元整体设计案例。 “氯及其化合物”是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氯元素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氯气和含氯化合物在生产、生活等各方面应用广泛。本单元的学习过程具有较为丰富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价值。1.线上线下结合,突破学习场域本节课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通过在线学习平台推送学习资源、发布学习任务、提供作业展示和交流空间。线上推送资源的内容围绕学习主题,包括教师制作的微视频、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