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碰撞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020942 上传时间:2018-07-08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23.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碰撞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碰撞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碰撞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碰撞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碰撞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碰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碰撞(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碰撞*1l中国文化经历过 无数次剧烈的 整合,每一次整合都赋予自身 更强大的生命力。这包括中西 文化之间的融通,也包括汉民 族文化与各少数民族文化之间 的融合。辽夏金元时期的中国 文化,奏鸣着游牧文化与农耕 文化碰撞与融合的交响曲。 Date2l一、辽、夏、金、元:征服与 被征服的二律背反Date3l政治更迭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同步消长 。在许多时候,用武力取胜的一方往 往从失败者的文化里吸取更为强大的 养分,否则胜利者将面临惨败的现实 。这就是征服与被征服的二律背反。l值得注意的是,在征服与被征服之前 ,落后的民族已自觉地学习先进民族 的文化,以增强国力。在征服成功之

2、 后,这种学习成为一种制度化的全新 建设。Date4l对宋王朝构成最大威胁的是北方的契 丹辽国。l据辽史百官志,辽国“大略采 用唐制”。又称“契丹旧俗,事简职 专,官制朴实,不以名乱之。太 祖神册六年,诏正班爵。至于太宗, 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 ,以汉制待汉人。国制简朴,汉制则 沿名之风固存也。辽国官制,分北、 南院。北面治宫帐 部族属国之政,南 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 之事。因俗而 治,得其宜矣”。 Date5l在官制方面,辽国对唐制所谓三省六 部等多有吸纳 .l辽国还仿照汉制,设立学校。辽上京 设有国子监,太祖命置祭酒、司业、 监丞、主薄等官。辽道宗清宁元年( 1055年),下诏

3、设 学养士,颁五经传 疏,置博士、助教各一员。国子监相 当于太学。此外,辽国于黄龙府、兴 中府设有府学,在西京、上京、东京 诸道各立州学,此即郡县学。 Date6l辽国还开科举,专为汉 人而设,有乡试 、 府试、省试之设。分两科,一曰诗赋 ,一 曰经义 。辽圣宗时,以词赋 、法律取士, 词赋为 正科,法律为杂 科。 l汉文化经典如五经传 疏、史记、 汉书 等广为颁 行,贞观 政要、 五代史及白居易讽谏 集等被译成契 丹文字。l唐诗宋词深受契丹人的喜爱。辽史拾遗 载,苏轼 曾与辽使共饮,辽使遂诵其诗 “痛饮从今有几日,西轩月色夜来新”, 以助其兴。 Date7l女真人灭辽 后,建立金国,其文化政

4、 策也以汉文化为旨归。l金史太祖本纪载,金太祖在发 动灭辽战 争之际,特下诏“若克中京 ,所得礼乐仪 仗图书 文籍,并先次津 发赴阙”,非常重视对 文献资料的保 护。在灭北宋的战争中,金太宗要求 将士搜罗图书 文献、精通经术 的学者 、画师、乐工、医生及各类艺 人。 Date8l金国采纳汉 人的科举制,“金承 辽后,凡事欲轶辽 世,故进士科 目兼采唐宋之法而增损之,其及第 出身视前代特重,而法亦密焉”。l金国的国学十分重视经 学、诸子 学和史学,在文学创作方面则推 崇韩愈、欧阳修和苏轼 。凡此种 种,都使得金国对汉文化的整合 达到了较高水平。 Date9l党项羌人建立的西夏政权也深受汉文 化薰

5、染。l额济纳夏黑水城出土的文献中,就有 孝经、论语、孟子的西 夏文版本,并附有西夏学者的注释。 宋史夏国传称:“夏之境土,方二 万余里。其设官之制,多与宋同。”西 夏官制分文武两班,设有中书、枢密 、三司等,显然受到了汉文化的影响 。元昊继位后,励精图治,西夏开始 强盛。此人“晓浮图学,通蕃、汉文学” 。 Date10l相对而言,蒙古人的汉化历程要缓慢得多。 l在蒙古诸王中,青睐汉法的只有忽必烈。在 蒙哥汗时期,忽必烈身边即有许衡、郝经等 著名理学士大夫。他们多次劝说忽必烈实行 汉化政策,指出“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 必行汉法可以长久。故后魏、辽、金能用汉 法,历年最多,其他不能实用汉法,皆

6、乱亡 相继,史册具载,昭昭可见。国朝仍处远漠 ,无事论此。必若今日形势,非用汉法不可 也。陆行资车,水行资舟,反之则必不能行 。幽燕以北服食宜凉,蜀汉以南服食宜热, 反之则必有变异。以是论之国家,当行汉法 无疑也”。 Date11l在官制上,据元史百官志载:“世 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 遂命刘秉忠、许衡,酌古今之宜,定 内外之官,其总政务者曰中书省,秉 兵柄者曰枢密院,司黜陟者曰御史台 。体统既立,其次在内者,则有寺、 有监、有卫、有府;在外者,则有行 省、有行台、有宣慰司、有廉访司。 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县。”不 难看出,元代行政建制多仿照汉文化 之政制。 Date12l元帝国时

7、期,儒学的重振突出表现在 理学的影响迅速扩张。l元代帝王推崇孔子,“至元三十一年七 月皇帝圣谕中外百司官吏人等:孔子 之道,垂宪万世,有国家者所当崇奉” 。在制度层面,元代科举取士强调明 经,四书五经以朱熹的注释为准,由 于科举以朱子之学为标准,这样一来 ,官方钦定的朱学风行海内,从太学 到乡学,多以诵讲朱子为主。 Date13l儒家文化的经世传统和“用夏变夷”原则 ,构成了忽必烈汉化改革的宽广而深刻 的文化背景。在这样一种包容性很强的 文化感召力的驱动下,广大的中原儒者 纷纷加入到少数民族政权的汉化改革中 ,成为积极的推动者。宋辽夏金元时期 的文化大整合,使少数民族的汉化达到 了相当高的水平

8、。在此过程中,汉民族 也经历了一次新能量的扩充,汉文化的 生命力得以提升和完善。被征服者最终 征服了征服者。Date14l二、帝国体制下的中西文化交流Date15l蒙古帝国横跨欧亚大陆,为中西文 化的交流创造了重要条件,揭开了 前所未有的异域文化相互激荡的新 篇章。 l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的对外征服战争 ,使中国西北部的边界实际上处于 开放状态,从而导致无数的穆斯林 无阻碍地进入中国境内,并带来了 伊斯兰教文明。 Date16l从元代开始,中国逐渐形成一个回 回族。该族信奉伊斯兰教,使用汉 族语言文字,保持阿拉伯文化传统 。回回族的形成,直接促进了伊斯 兰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随之而来 的是,伊斯兰

9、寺遍布全国各地。著 名的长安清教寺、广州怀圣寺、泉 州清净寺等得以重新修饰,杭州、 定州、燕京、昆明等地纷纷建造清 真寺。 Date17l不独伊斯兰教在中国得以生根,基督教也于 此时大举进入中国。元代的基督教大体上分 为两支:一支是曾在唐代流行的景教,另一 支则是罗马天主教。 l忽必烈决定派使节出使罗马教廷,要求教皇 选派教士来中国。1289年,罗马教皇派遣教 士约翰孟德高维诺出使东方。他抵达大都 后,开始了传教活动。约翰努力学习蒙古语 言文字,将新约译成蒙文,并在大都主 持修建了两座教堂。由于约翰的杰出工作, 在短时期内便有六千多人接受洗礼,成为基 督徒。为此,罗马教廷任命他为大都和中国 教

10、区的大主教。 Date18马可波罗l在谈论元代中西文化 交流的历程时,有一 位传奇般的人物不可 不提。他就是意大利 旅行家马可波罗。Date19l马可波罗生于威尼斯商人家庭,大约在1271年随父 亲和叔叔经两河流域,翻越伊朗高原和帕米尔,来到 东方。1275年,马可波罗一行人来到大都,受到忽 必烈的礼遇。有意思的是,马可波罗在元廷为官近 17年。其间,他的足迹遍及全国,到过今天的新疆 、甘肃、内蒙古、山西、陕西、四川、云南、山东、 江苏、浙江及北京等地,还到过缅甸。后来,伊儿汗 国大汗向元室求婚,马可波罗奉命护送公主出嫁。 1292年初离开中国,踏上归国之路。他从海路经苏 门答腊、印度等地到达

11、波斯。大约在1295年底抵达 威尼斯。1298年,马可波罗在威尼斯与热那亚的战 争中被俘。在狱中,马可波罗向同狱的囚犯鲁思梯 谦讲述东方传奇。后由鲁氏整理成书,是为马可 波罗行纪。 Date20l科学技术的交流也是元代中西文化交流的有机组成部 分。当时,阿拉伯的天文学十分发达。波斯人札马鲁 丁精通历法,被元廷召入。他编制了回回历万 年历,在北京建了观象台,制造了7种创制于阿拉 伯的天文仪。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吸取阿拉伯天文学 的精华,他所创制的授时历就参考了回回历。此 外,郭守敬设计的天文仪也受到了马拉格天文台仪器 的启发。高度发达的阿拉伯数学在元代流行,阿拉伯 数字逐渐进入中国人的生活。欧几里

12、得的几何学理论 ,经由阿拉伯算学著作,对元代数学有重大影响。回 回医术久负盛名,元廷专门设立回回药方院、回回药 物局,以供大都和上都的皇宫药用之需。阿拉伯的建 筑艺术在元代大显身手。阿拉伯人也黑迭儿及其子马 合马沙,相继主持元代工程项目的管理,直接领导了 大都的建设。北京城的规划,多出自也黑迭儿之手。 Date21l随着蒙古大军的西征,中国的科学技术如四大发明 也传至阿拉伯世界和欧洲大陆。在与阿拉伯人的战 争中,蒙古军的火药威名远扬。火药传入欧洲后, 对以城市为依靠的新兴君主政体取得反对封建贵族 的斗争的胜利,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指南针传入 欧洲,刺激了航海事业的发展,成为日后地理大发 现的必

13、不可少的技术装备。印刷术经波斯和埃及传 入欧洲后,威尼斯迅速发展成为欧洲印刷业的中心 。印刷术使新兴市民阶级的思想得以广泛传播,西 欧的文化体系终于挣脱了教会的束缚而得以拓展。 此外,中国的历法、数学、文学、瓷器、茶叶、丝 绸、绘画等也大量西传,使中国文化声名远播。 Date22l三、元曲的兴盛Date23l元曲是元代新兴的一种韵文文学,包括杂 剧和散曲。 l杂剧是戏曲,散曲是诗歌,属于不同的文 学体裁。两者之间也有相同之处:杂剧和 散曲都使用当时的北曲,其曲词必须按照 曲调谱写,而且都能合乐歌唱。因此,散 曲、剧曲又称之为乐府。Date24l作为与唐诗、宋词鼎立的中国古代文学创作 的最高成就

14、之一,元曲是那些星光灿烂的剧 作家们在元代社会生活的基础上,融合唐宋 大曲、宋词、金元音乐以及各种民间曲艺发 展而成,所用曲牌达400多个。l这里所谓的北曲,是指宋元时期北方戏曲、 散曲所用各种曲调的总称,与江浙一带的南 曲相对而言。在音乐素材上,北曲广泛吸收 了唐宋大曲、宋词、诸宫调等传统音乐艺术 的精华,并博采兼收金元时期流行的民间音 乐,包括汉族民歌和北方少数民族民歌的曲 调。 Date25l一般情况下,人们常将元曲作为元杂剧的 同义语。元杂剧大约于金末元初出现于中 国北方。它以宋杂剧和金院本为基础,融 宋金以来的音乐、说唱、舞蹈等各种艺术 形式于一炉。大体上,元杂剧的剧本分为4 折,每

15、折包括用同一宫调写成的由若干曲 牌组成的套曲,有时另外加上“楔子”。也有 分成多本多折演唱的,如西厢记就有5 本21折。Date26l杂剧的脚色分正末、正旦、外末、外旦、净等 。元杂剧中的男脚色统称为“末”,相当于传奇 及京剧里的“生”,可以细分为正末、副末、冲 末、大末、二末、三末、小末、外末等。与“ 末”相对,“旦”概指杂剧中的女脚色,分为正 旦、副旦、贴旦、外旦、老旦、大旦、小旦、 花旦、色旦、搽旦等。末、旦之外,另有净、 外、杂当。净分为外净、副净、二净等,可扮 演男脚,也可扮演女脚。与净一样,外既可扮 男脚,也可扮女脚。杂当,则是杂剧中的细小 脚色。Date27l明人朱权太和正音谱将

16、元杂剧分为12 大类,分别是:l(一)神仙道化剧, (二)隐居乐道剧, (三)披袍秉笏剧,(四)忠臣烈士剧, (五)孝义廉节剧,(六)叱奸骂谗剧, (七)逐臣孤子剧,(八)脱膊杂剧,( 九)风花雪月剧,(十)悲欢离合剧,( 十一)烟花粉黛剧,又叫花旦杂剧,(十 二)神头鬼面剧。 Date28l在元曲的创作历程中,产生了为世人瞩目 的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 、白朴。l元曲的繁盛,是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史上的 里程碑。元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萃,它 融合了古典诗词的文采、民间曲调的斑斓 ,注重叙事,擅长抒情,有浓厚的市民气 息。元曲使中国真正步入戏剧大国的门槛 ,享誉世界。 Date29l四、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Date30l宋代科学技术的突出成就,首先表现 在指南针、印刷术、火药武器这3项重 大发明上。l指南针、活字印刷术、火药武器迅速 传入欧洲,深刻影响了欧洲的历史进 程。马克思曾对此予以高度评价,认 为火药、罗盘、印刷术是预兆资产阶 级社会到来的3项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