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009400 上传时间:2018-07-08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 书草书楷书行书宋体 仿宋黑体汉字发展史 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 、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主要指殷墟 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 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19世纪末年 在殷代都城遗址被今河南安阳小屯发现,继 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国商代后期(前 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 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殷商灭亡周 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延绵使用了一段时期 。 汉字发展史 大篆 大篆是西周时期普遍采用的字体,相传为 夏朝伯益所创。针对不同的书写媒介,大 篆亦有金文(或称“钟鼎文”)、籀文之别。 汉字发展史 小篆 小篆

2、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 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 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 进行简化,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创制的统一 文字汉字书写形式。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 (约公元8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但由于其 字体优美,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又因为其笔画 复杂,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印章 刻制上,尤其是需要防伪的官方印章,一直采用 篆书,直到封建王朝覆灭,近代新防伪技术出现 。 汉字发展史 隶书 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 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 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 一波三折”。隶书

3、起源于秦朝,由程邈形理 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 隶唐楷”之称。 汉字发展史 草书 汉字的一种书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 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 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 分。 汉字发展史 楷书 楷书,又称正楷、楷体、正书或真书,是 汉字书法中常见的一种字体。其字形较为 正方,不像隶书写成扁形。楷书仍是现代 汉字手写体的参考标准,也发展出另一种 手写体钢笔字。 汉字发展史 行书 行书在楷书的基础上产生,是介于楷书、 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 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 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 潦草,也不像楷书那

4、样端正。实质上它是 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 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汉字发展史 宋体 宋体,是在中国宋朝发明的一种汉字印刷 字体。笔画有粗细变化,而且一般是横细 竖粗,末端有装饰部分(即“字脚”或“衬线” ),点、撇、捺、钩等笔画有尖端,属于 白体,常用于书籍、杂志、报纸印刷的正 文排版。因从明朝传入日本,而又称为明 体、明朝体。 汉字发展史 仿宋印刷字体的一种,仿照宋版书上所刻的字体,笔画粗细均匀,有长、方、扁三体。也 叫仿宋体,仿宋字。 这要牵涉到另一个字体宋体。宋体的特点是什么?横平而 竖直,横笔细而竖笔很粗,还有每一笔的端点也较粗,这些不是用毛笔的手写体

5、的特 点。 宋体为什么有这些特点?当然是因为印刷的需要了。在雕版印刷繁荣的宋代,雕刻制 版大多用木版,也就是说用长方形的木板雕刻制版。木板上都有纹路,制版一般都是 横向,这样刻制字的横向线条和木纹一致,比较结实;而刻制字的竖向线条时和木纹 交叉,容易断裂。因此字体的竖向线条较粗,横向较细。横向线条即使比较结实,在 端点也容易磨损,因此端点也较粗。横平竖直,当然为为了雕刻制版的刀工方便刻制 了。雕刻制版是一个非常费事的工作,如果要表现手写体的那些特点,则刻字必然比 横平竖直要大得多,这点大家做个简单的实验就知道,windows的记事本中输入或粘贴 一段汉字,分别把字体设置为宋体9号和楷体9号,看

6、看哪个更容易看就知道了。由于 木板的纹路,要雕刻变化多端的曲线难度也会更大。而且每张木板只能印刷两页,一 本书就要雕刻很多木板。如果字刻得太大,不但雕工费事费力,木板也会用得更多, 所以在木板上雕刻的字不会太大。而要在这么小的反刻字上表现出手写体那些变化多 端,圆润细腻的特点难度大家可想而知,横平竖直当然是最好的选择。由上可以看出 ,宋体的这些特点无一不是因印刷而产生,适应了印刷的需要,跟毛笔的手写体是大 不相同。 后来人们又模仿宋体字的结构、笔意,改成笔画粗细一致、秀丽狭长的印 刷字体,这就是仿宋体。汉字发展史 黑体 黑体字又称方体或等线体,没有衬线装饰,字形 端庄,笔画横平竖直,笔迹全部一样粗细。汉字 的黑体是在现代印刷术传入东方后依据西文无衬 线体中的黑体所创造的。由于汉字笔划多,小字 黑体清晰度较差,所以一开始主要用于文章标题 。但随著制字技术的精进,已有许多适用于正文 的黑体字型。在中文中,没有衬线的字体通常称 为黑体,这时这个词的范畴和无衬线字体(Sans- serif)是类似的。所以在中文字体中常用“黑体”, 在西文中常用“无衬线体”的称呼。而宋体就可以 被称作衬线字体。 “黑体”在日文中被称为 Goshikku-tai(直译即“哥特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