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高考大纲掌握有效方法——2007年高考冲刺阶段的复习策略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008815 上传时间:2018-07-08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70.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读高考大纲掌握有效方法——2007年高考冲刺阶段的复习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解读高考大纲掌握有效方法——2007年高考冲刺阶段的复习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解读高考大纲掌握有效方法——2007年高考冲刺阶段的复习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解读高考大纲掌握有效方法——2007年高考冲刺阶段的复习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解读高考大纲掌握有效方法——2007年高考冲刺阶段的复习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读高考大纲掌握有效方法——2007年高考冲刺阶段的复习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读高考大纲掌握有效方法——2007年高考冲刺阶段的复习策略(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解读高考大纲 掌握有效方法2007年高考冲刺阶段的复习策略陕西师大附中 张可伦一、2007年高考大纲的解读及备考策略(一)2007年高考大纲的解读从语文科的考试大纲看,整体上没有太大的变化,大致有三处:一是字音、字形的考查,前面加了“常用字”的限制,也就是不考冷僻繁难字,这也降低了难度,提醒考生多关注常用字,打好基本功。二是作文。 将2006年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见应用文的文章,改成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也就是对文体的要求宽松了。比如对杂文、小说乃至戏剧(或诗歌)等文体认可。另外,作文要求多了,要求论据充分,体现了议论文的写作特点。对作文的总体要求更加具体,

2、更切合学生的实际。比如原来有词语生动、文句有意蕴,表述很笼统,现在改为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用修辞方法,文章具有表现力。三是题型会更丰富、更灵活。比如文言文的考查,就可能有断句和翻译的两种题型。这意味着强化对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考查。依照新大纲的指导方向,我们可以看出,它要求考生们应该注重基础知识,只有基础牢了,才能有发展。再就是侧重对能力的考查。就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知识和能力去解决现实中的一些问题。这大概就是试卷的新的命题特点。(二)对2007年高考趋势的研判1从2006年17套题的类型和内涵上看,语言知识和能力的考察还是接近于传统题型,显示出稳定的指导思想,因此

3、这部分的考查重点仍然是识记、积累。需要注意的是: (1)字音、字形、词语的考察均可能放在具体语境中。(2)各种基础知识的综合性考察将会强化。(3)文言文的断句(兼标点符号)是一个需要关注的动向。 (4)连贯和得体是去年试题的一个显著信号,要有应对措施。 (5)从题型回归的意义看,文学常识题也应重视。2现代文小阅读部分 题型和内容相对容易。反倒是一些地方题的设计要难一些。(1)自然科学类和社科类的材料兼顾。(2)选择题和语言表达的考察题兼有。(3)按新课程改革的思路看,整体把握一类的问题会强化。(4)信息的筛选、整合和概括仍会是考察的重点。3现代文大阅读增加到了22分,因此要在这里拿到分是非常重

4、要的。 (1)当代的优秀散文是命题者的材料库,还可适当关注现代作家和作品。材料取诸小说的可能依然存在。 (2)依照文体特点,可能侧重于整体把握和信息筛选、整合方面的考察。 (3)从新课程改革的角度看,文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问题会设计成题。 (4)文章的倾向性、风格等方面的命题适当注意,这是复习的盲点。 (5)语言的组织和准确表达仍然是大多数考生的弱点,也是命题者的杀手锏。4古诗文命题变化的空间不太大,注意基础和能力,熟记课 本典型例句是关键。而诗词赏析却应该注意去年命题的“大巧若 拙”的新思路。 (1)选文和命题形式基本稳定,适当关注纪传体以外的其他 文体。(2)实词、虚词、特殊句式依然是

5、基本的考察思路。(3)有可能引入现代文阅读的某些命题形式,如综合考察、 整体把握等。(4)断句(标点符号)、另选一篇短文用来作翻译的素材等 形式可能出现。(5)诗、词、曲都可能作为素材,名家名作、有情趣有内涵 又积极健康的为主。(6)意象、意境、议论评价、比较辨析等是鉴赏分析的新的 命题点。(三)冲刺阶段的一般备考策略从2006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的甲、乙两套试卷来看,形式上与2005年完全一致,内容的考察点上也与2005年大体相当。总的来说体现出“稳定、微调、回归、创新”的特点。除了“稳定”外,“微调”体现在几个题的变化上,题型和命题内容有贴近课本和回归传统的显著特征,而命题中不管成功还是有

6、瑕疵,都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及趋向。这样做,既保持了高考试题的连续性,又有利于稳定教学和考生的心态。当然,也说明命题者把改革的重点放到了新课程标准实施后的考试命题研究上,而原有的形式将逐渐被新的考试形式取代。1一定要仔细研读并全面把握考试大纲。仔细研究每一句话,注意每一个知识点,哪怕是极其细微的一点变化。然后有针对性地把这些内容贯彻到考生的冲刺阶段的复习中,这样就会目标明确,有的放矢。2一定要重视教材的学习,打好知识基础。高考考查的是考生们的知识迁移能力,即把课内知识运用到课外的能力,而课内知识就是这种能力的基础。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教材,不论试题如何千变万化,选材如何层出

7、不穷,那些考点、能力点依然离不开教材。所以我们要重视教材的学习,尤其重视经典篇目的学习。该读的读,该背的背,该写的写,只有这样,才能打好基础,才能有制胜的把握。3除了必要的综合练习之外,应当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尤其是2006年的具有代表性的试卷、试题,如全国卷的两套试题、有创新的地方命题试卷及典型的、科学严谨的部分试题。4冲刺阶段的练习应特别强调“读”和“写”。这个时期的复习任务重,练习多,考生的身心也大多疲惫懈怠了,苦于应付,有时就会以各种借口放松对语文这两项能力的练习,而这又恰恰是高考中最重要的得分能力,一定要保持、发展和不断提高。二、现代文阅读的一般规律和解题技巧“现代文阅读”包括一般

8、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科学类文章的考查全是选择题,且近两年的题目难度都不大,所以应把文学作品的鉴赏作为复习重点(主要是散文)。许多考生在做文学作品的文字表述题的答案时,不是太罗嗦,就是不准确。这跟看题不细、不善概括有关。希望在平时做书面阅读练习时,力求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来表述。在复习时可以着力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科学类文章的阅读重在提高阅读速度,能够快速扫描,选中答题信息点和着眼点。2、文学作品的阅读首先要读懂整个文章内容,答题力求以点带面,从文章主旨出发,重点练习用精练的语言归纳与概括,同时注意使答案条理化。做题前首先得掌握文体的一般规律和基本题型,其次要熟悉解题的基本技巧,

9、有了这样的铺垫之后就可能解决试题中的大多数问题。(一)掌握高考大纲的测试要点大纲中对现代文阅读列出测试的要点共三项九条。1。理解(B)(1)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多义词、语境的意义判断;(2)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重点是结构较复杂的和内涵较丰富的两种。2。分析综合(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5)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研究性学习的内容)。3。鉴赏评价(E)(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建议采用理解、感知方法以

10、及解题的思路总的来说,解题可以有以下几个步骤:整体感知,重点把握,梳理文脉,搜索关键,组织语言。小阅读的解题就不需要最后一个环节了。大致有如下基本思路:1重在文中找信息。切记,我们是在回答语言文化的问 题,并非专业知识的论证。 2关注文章的体裁特点,记叙,议论,说明;散文,小 说等。 3初读材料时就要抓住十分重要的信息,如关键词,重 点段,表现方法等。 4试题和原文对应处的正与误,如词语表述的增、删、 改、换等。 5不急于答题,先梳理文章的基本意思和思路,整体把 握。 6如果需要语言表达,最好完整流畅,还要兼顾全面。(四)需要提醒的几个问题 1关键语句:介绍概念、定义,主要的观点或建议,赞同或

11、反对的意见,感情立场的体现,对事物的评价议论,文中人物或作者对某事物褒贬的话语。 2重要句段:开头、结尾,衔接、过渡,引出、承启,抒情、议论,总提或总结等。 3“作用”一词的回答,一般有内容上的、手法上的或结构上的几个方面。 4“手法”的问题回答,有狭义的修辞手法、表现或创作方法,描写方法、叙述方法或抒情方法等,还可能有情景关系的问题,不能简单答一个,要仔细审题。5散文的一般结构:小事入题展开联想文化视角抒情评议主旨升华。6散文的阅读和解题,因为是文学类,所以就有意象、意境的体现,得刻意寻找并悉心理解。7整篇散文也会体现意象:事象、物象、情景关系。可以从意象入手,把握文意。如物象,就可能托物言

12、志、象征;事象,就可能缘事说理、因事谈趣;景象,可能会借景抒情、议论。三、解答古代诗词类题的复习应对策略大家知道,高考试题中的古诗词类基本上是在理解并分析形象(意象),描述意境,赏析作品的情感、思想等方面设置问题。就此来说,有一点要记住:无论题干问的是什么问题、问的是哪一句,一定要把相应的内容用描述性语言翻译出来。(一)知识和能力要求的归纳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主要包括:(1)从整体上了解作品描绘的生活图画中的人物形象、自然景物形象以及“景”(或环境)。(2)了解人物形象的典型性,了解其品质、性格、节操、思想情感等。(3)了解形象的个性特征,事物的特征及景物的特点。2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主要包括:

13、(1)分析作品语言的形象性、抒情性、含蓄性、精确性,提示语言所表示的具体意义。(2)分析作品运用的修辞格(比喻、拟人、夸张、互文、隐语、双关等)及其作用与效果。(3)分析作品语言的主体风格及艺术魅力(如:沉郁顿挫;豪放俊逸;通俗、直白;清新、自然、朴素;委婉含蓄,耐人寻味;峻伟奔腾,雄浑豪迈等)。3鉴赏文学作品表达技巧主要包括:(1)分析作品在构思谋篇、选择材料、安排情节、刻划人物、描摹手段等方面的特色。(2)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及其表达效果。(3)鉴赏作者运用表达技巧的灵活性、创造性。(4)常考查的技巧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移情于景、直抒胸臆;反衬、对比、烘托、渲染;运用典故;虚实结合、动静

14、结合;象征、托物言志;联想、想象;多角度描写(由远而近、由上而下,远望、近观)等。(5)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对偶,借代,赋(铺陈、夸张),互文等。4评价文学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主要包括:(1)文章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作品的主旨。 (2)作品的社会意义、现实意义。5诗歌中的艺术形象主要有(1)意象。事象与物象都溶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意,如果某种形象与特定的情意构成了固定的关系。这种含有特定意味的艺术形象,就是诗歌中的意象。 (2)事象。即在诗歌中不直接地描景写物,而是直叙其事,或借助前人的作品、典故,使艺术形象蕴藏其后。 (3)物象。即具体事物鲜明的形象或景物

15、。摹写物象不仅有外在的形似,更有内在的神似。6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主要有:(1)借助诗歌中的形象(意象)。(2)借助诗歌所营造的意境。(3)借助比喻象征物来推测。(4)借助不同的风格流派来揣摩。(5)借助创作方法来理解。(6)借助不同的诗歌类别来分析。(7)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8)注意题目、注释和序。7回答问题的语言组织 (1)回答“诗歌表达了怎样的主旨”试题,常常可用到 这样的表述程式:这首诗采用了(某种)表达方式(或 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写出了(某个)意象的(某 种)特点,表现了(或突出了)(某种)思想、感情、 起到了(某种)作用。 (2)回答“用了怎样的表

16、达方式”试题,离不开叙述、 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 (3)回答“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试题,要马上 联想到以下内容:比兴、象征、衬托、渲染、对照、联 想、照应、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卒章显志等。 “评分标准”中通常在需要考生理解和表述的题型答 案后附“意思对即可”,这就需要准确的语言表达,还需注 意文章的整体思想内容、写作方法的理解和把握。答题 的要点是思想情感的综合概括,表达技巧的分析,字词 、句的作用等。(二)动态趋势研判1近体诗仍是命题的最佳取材库,名家和名诗为主。2宋词和元曲要适当关注,思想情感具闲适轻松、忧国忧民、健康情趣等。3赏析的重点依然会是意象意境、情感志向、手法特征、语言特点等。4关注并练习诗、词、曲等在感情、手法、语言上的异和同。(即比较、对比赏析)四、冲刺阶段提高作文水平的一般手段作文依然要注意审题,立意和布局谋篇,还要注意文章的材料、语言等重要因素。先从高考大纲相关内容说起。(一)2007年考纲的解读考试大纲仍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