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007824 上传时间:2018-07-08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2.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国际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国际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国际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国际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国际贸易中心区的形 成和转移第一节 产业革命前的区域贸易中心区第二节 世界贸易中心区第三节 亚太地区正在兴起的世界贸易中心3.1.产业革命前的区域贸易中心 产业革命前,社会生产力落后,生产与流通更多地依赖自然条件 ,贸易属自然经济条件下的互通有无,并非真正的国际贸易。 如,公元前2世纪,汉朝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明朝郑和下西洋,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第一节 产业革命前的区域贸易中心区知识点:1、熟悉各阶段对外贸易的特点;2、了解香槟集市、汉撒同盟的概念;3、掌握欧洲各区域贸易中心的地理位置及其在贸易活动中的作用。 一、产业革命前(18世纪60年代前)各阶段对外 贸易的特点对外

2、贸易产生的前提条件:有可供交换的商品 ;社会分工。 (一)原始社会末期1、只是简单的物物交换2、交换商品的类别少3、商品交换的地域范围非常有限 (二)奴隶社会1、商品主要通过水路运输。四大文明古国、欧洲 地中海沿岸2、商品交换的地域范围扩大。宗主国与附属国之 间进行商品交换。(三)封建社会公元5世纪,欧洲进入封建社会1、商品交换的范围不断扩大2、交换的商品数量不断增加二、欧洲的区域贸易中心(一)佛兰德尔(今比利时西北部)910世纪城市形成,11世纪开始经济迅速发展 。14世纪衰弱。英 国 羊毛海运佛兰德尔 呢绒香槟集市二、欧洲的区域贸易中心(二)威尼斯1214世纪西欧最大 的商业贸易中心和海上

3、 强国。1、为商业资本主义创 立了制度基础2、航运技术取得了长 足的进步3、把亚洲和埃及的蔗 糖生产、丝绸纺织、玻 璃吹制、珠宝加工技术 引进到西方。中地海二、欧洲的区域贸易中心(三)汉撒同盟汉萨同盟是德意志北部城市之间形成的商业、 政治联盟。汉萨(Hanse)一词,德文意为“公所” 或者“会馆”。13世纪逐渐形成,14世纪达到兴盛 ,加盟城市最多达到160个。1367年成立以吕贝克城 为首的领导机构,有汉堡、科隆、不莱梅等大城市 的富商、贵族参加。拥有武装和金库。1370年战胜 丹麦,订立斯特拉尔松德条约。同盟垄断波罗 的海地区贸易,并在西起伦敦,东至诺夫哥罗德的 沿海地区建立商站,实力雄厚

4、。15世纪转衰,1669 年解体。被荷兰人所取代。 第二节 世界贸易中心区 知识点:1、熟悉地理大发现的过程;2、了解地理大发现的动因;3、掌握地理大发现、第一、二、三 次产业革命的影响和意义;4、熟悉第一、二、三次产业革命的 概况。 一、地理大发现(大航海时代)(一)地理大发现的过 程 http:/ r=ala0_1_1#3 1、新航路的发现 (1)1487-1488,葡萄 牙人迪亚士,葡萄牙里 斯本好望角 (2) 1497-1499,葡萄 牙人达伽马,里斯本 东非马林迪印度卡利 库存特达 伽 马迪 亚 士一、地理大发现麦 哲 伦哥 伦 布2、新大陆的发现1492-1493,意大利人 哥伦布

5、,西班牙巴罗斯 圣萨尔瓦多岛古巴、海 地 3、环球航行1519-1522,葡萄牙人 麦哲伦,西班牙麦哲伦 海峡菲律宾岛摩鹿加 群岛好望角西班牙一、地理大发现(二)地理大发现的动因1、获取更多金银财富2、西欧与远东的贸易危机3、航海技术的成熟 (三)地理大发现的影响与意义1、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得以进一步深刻和提高2、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3、促进了农作物品种的相互流动4、世界经济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国家开始向 大西洋沿岸转移。二、第一次产业革命时间18世纪中叶以后形态资本主义时代 事件第一次产业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 标志以纺织机、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称为“蒸汽时代” 生产 力水 平“分工、水利、

6、特别是蒸汽机的利用,机器的应用,这就是 从18世纪中叶起用来摇撼旧世界基础的三个伟大杠杆。” 18世纪末煤炭炼钢铁推动冶金业-煤炭业-机械制造业。 19世纪初期,轮船和蒸汽机实现了人类运输史上重大革命。 19世纪前半叶,机器本身制造机器标志着产业革命的结束。 结果1、产业革命提高了生产力;2、生产部门的地域结构发生 了明显的变化;3、国际经济贸易联系扩大,地域分工开始 形成;4、促进国际贸易运输的发展。三、第二次产业革命时间 19世纪70-90年代 社会 形态垄断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事件 1873年世界经济危机、第二次科技革命标志 内燃机、电的发明和应用;化学工业、炼钢技术的改进等 生

7、产 力水 平钢铁、采煤、机器制造进一步发展; 出现新兴工业部门,如电力、电器、冶金、石油、汽车、 内燃机和飞机制造业等。拖拉机的应用,使农业劳动生产 率大大提高。1870年英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居第一位,到 80年代美国占居世界第一位。 影响1、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继英国之后,美德法都以 重工业为主要国家。2、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不平衡的加剧。3、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转变。4、资本主义的生产地域体系(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四、第三次产业革命时间 二次大战后 社会 形态三个世界、多极世界事件 一战、二战、第三次科技革命 标志以原子能、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航天技术、生物工程 和新能源、

8、新材料应用为主要标志 生产 力水 平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战后工业增长速度、超过战前,194872 年,工业生产年均增长7%以上。这场科技革命先在美国开始 。英、法、日、德、俄、中也都参与这一过程。欧盟、日本 的经济发展对美国提出严重挑战。 影响1、引起生产力各要素的变革,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世界经 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2、推动资本主义由一般垄断向国家垄断过渡。 3、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加剧资本主义各国发展 的不平衡,使社会主义国家在同资本主义国家的抗衡中有了 动力。五、世界经济贸易中心区的转移地理大发现以及第一次产业革命的出现,使得 世界经济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向大西洋沿岸转 移;第二次产

9、业革命后,美国东北部以及欧洲的西 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21世纪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仍占主导 地位,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贸易增长的新 生力量。18世纪中叶英国的产业革命,18-19世纪法、德的资产阶级 革命和18世纪70年代美国的独立运动,都促使这些国家由农业国 转变为工业国。到20世纪初,北大西洋两岸已成为世界经济贸易 中心区。大 西 洋第三节 亚太地区正在兴起的 世界贸易中心知识点:1、理解亚太地区的概念;2、掌握亚太地区成为世界贸易中心的有利条件;3、了解亚太地区成为世界贸易中心面临的困难。广义范围狭义范围3.3.1 亚亚太地区的地域范围围一、亚太地区成为经济贸易中心区

10、的自然地理条件 地域范围广大,自然条件类型多样:陆地面积达2 800多 万km2,占地球陆地面积的1/5,气候多样。 劳动力资源丰富:中国、印尼、日本均属人口超亿国家。 具有丰富的海洋与陆地资源。 重要的交通地理位置。第九次亚太经合组织领导 人会议-2001.10 上 海二、亚太地区成为经济贸易中心区的经济基础 经济迅速增长。 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不断增长。 对外贸易增长迅速,贸易地位上升。 亚太各国引进和对外投资日趋活跃。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服务业和服务贸易不断增长。中国进进出口额变额变 化(亿亿美元)三、亚太地区成为经济贸易中心的政策环境 亚太各国和地区采取对外开放、鼓励出口的外向型

11、经济政策。 开放市场,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 积极推进区域或次区域、紧密性或非紧密性的合作,充分发挥 亚太各国和地区经济互补性强这一优势。 重视教育,大力培养本国人才和引进外来人才。 美国把其经济贸易发展的重点从大西洋沿岸转向太平洋沿岸。四、亚太地区成为经济贸易中心所面临的挑战 亚太地区中多数国家和地区正处在经济的转型期。 科技力量不足,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面临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巨大压力。 国际经济秩序未完全破除。香槟集市 11世纪末和12世纪上半叶,随着城市商人的兴起,西欧出现 了大量的集市。在这些大大小小的集市中,香槟集市是最大的集 市。香槟伯爵领地同德意志、佛兰德、罗退林几亚和法

12、国相毗邻 ,并正处于低地国家、佛兰德与意大利之间,以及德意志与西班 牙之间的两条交通要道的交叉点上。因此,从意大利运来的东方 货物,从英国运来的羊毛,从佛兰德运来的呢绒,以及从斯堪的 纳维亚及低地国家运来的货物都在此交易。同时,香槟伯爵又竭 力保障集市上商人的安全和通往香槟道路的安全。于是,香槟集 市成为全欧性的商业中心,并在13世纪后半叶达到全盛期。香槟 集市,包括香槟伯爵领地内四个城市轮流举行的六个各为期至少 六周的集市。在每一次集市之间要间隔一至二周以便商人运转货 物,这样香槟伯爵领地全年都有集市。集市的第一周是各地商人 来城内街道上设置货摊,接着是10天布匹呢绒交易和11天皮革交 易,

13、再接下去是19天其他各种杂货的交易,最后有几天用于结帐 。香槟集市对推动西欧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 低地国家特指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因其海拔低而得名。英国把这一地区视作它的屏障,如果哪个国家侵入 这一地区,那么它将直接威胁到英吉利海峡的安全。 直布罗陀海峡摩洛哥西班牙14-15世纪汉萨 同盟几乎掌握了 整个欧洲大陆的 贸易,并控制了 北海到波罗的海 的商路。汉萨同盟地区吕贝克麦哲伦海峡菲律宾好望角亚太地区地域概念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广义上,可以包括整个环太平洋地区,连 北美自由贸易区也在其中,如亚太经济合作组 织成员就包括组成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美、加、 墨三国。狭义上,指西太平洋地区,主要包括东亚 的中国(包括港澳台地区)、日本、俄罗斯远 东地区和东南亚的东盟国家,有时还延伸到大 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 东南亚国家联盟 截至2009年底有10个成 员国:文莱(1984年)、柬 埔寨(1999年)、印度尼 西亚、老挝(1997年)、 马来西亚、缅甸(1997年 )、菲律宾、新加坡、泰 国、越南(1995年)。总面积约446万平方 公里,人口约5.6亿。观察员国:巴布亚新 几内亚。候选成员国:东帝汶 。 佛兰德尔地区:是比利时西部的布鲁日、根特和法国西北部阿 拉斯等城市为中心的地区。11世纪至12世纪,这里的毛纺织手 工业十分发达。佛兰德尔地区阿拉斯比利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