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教材分析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005378 上传时间:2018-07-08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53.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与社会》教材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历史与社会》教材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历史与社会》教材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历史与社会》教材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历史与社会》教材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与社会》教材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与社会》教材分析(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与社会教材分析历史与社会教材分析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牛学文主要讲三个问题 教材编写思路 教材结构分析 教材特点介绍一、教材编写思路以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为依据以学生的生活逻辑(经验、思维)为主线 以相关学科知识的整合为支撑1、以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为依据(空间时间生活)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以人类社会特别是中国社会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以人类社会特别是中国社会 发展为主轴,以综合认识现代社会基本问题为立足点整体设发展为主轴,以综合认识现代社会基本问题为立足点整体设 计教材结构。计教材结构。教科书的整体框架教科书的整体框架册次册次主题主题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七年级七年级 我们生活的世界

2、我们生活的世界对现实社会的基本认识对现实社会的基本认识八年级八年级我们传承的文明我们传承的文明 对现实社会的追根寻源对现实社会的追根寻源九年级九年级面对的机遇与挑战面对的机遇与挑战对现实社会主要问题探索对现实社会主要问题探索我们面对的机遇和挑战(九年级)我们面对的机遇和挑战(九年级)我们传承的文明我们传承的文明我们生活的世界(七年级)我们生活的世界(七年级)逻辑逻辑 社会是怎么样的社会是怎么样的 社会为什么是这样的社会为什么是这样的 社会应该是怎样的社会应该是怎样的 内容内容 社会生活要素社会生活要素 社会发展历程社会发展历程 现代社会主题现代社会主题 共共 同同 的的 家家 园园共共 有有

3、的的 岁岁 月月共共 创创 的的 文文 明明文文 明明 的的 起起 源源文文 明明 的的 足足 迹迹文文 明明 的的 跃跃 进进人口人口 资源资源 环境环境人权人权 民主民主 法制法制科技科技 经济经济 道德道德全全 球球 化化 此外,在结构设计中加大了“活动”的力度,以体现探究性学习的导向 。本教科书的“活动”包括三个层次:一是课中的简单活动,二是课后的自 我测评,三是单元后的综合探究活动。社区祖国世界认识现认识现 实社会实社会同心圆扩展同心圆扩展2、以学生的生活逻辑(经验、思维)为主线以学生成长中有意义的生活经验为主线:空间上,由以学生成长中有意义的生活经验为主线:空间上,由近及远同心圆扩

4、展;时间上,由今推古追根溯源。近及远同心圆扩展;时间上,由今推古追根溯源。认识社会有不同的方法:认识社会有不同的方法:学科领域并行学科领域并行认识现实社会认识现实社会历史历史 学科学科地理地理 学科学科政治政治 学科学科经济经济 学科学科社会社会 学科学科主题并行主题并行认识现实社会认识现实社会环境环境 资源资源 文化文化 社会系统社会系统尽可能把过去的历史与我们今天生活的世界联系起来 :以八年级上册综合探究设计为例综合探究一 保护我们身边的古老文化综合探究二 感悟沧桑巨变综合探究三 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样性综合探究四 过年:感悟我们身边的传统 以学生认识社会的思维过程为主线:以学生认识社会的

5、思维过程为主线:是什么是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怎么办。怎么办。(以整套教材的逻辑结构为例)怎么办(问怎么办(问 题的整合)题的整合)为什么(史为什么(史 实的整合)实的整合)是什么(要是什么(要 素的整合)素的整合)内容与方法内容与方法社会应该是社会应该是 怎样的怎样的社会为什么社会为什么 是这样的是这样的社会是怎么社会是怎么 样的样的逻辑逻辑我们面对的我们面对的 机遇和挑战机遇和挑战我们传承的我们传承的 文明文明我们生活的我们生活的 世界世界主题主题 3、以相关学科知识的整合为支撑 整合的理由整合的理由 整合的要旨整合的要旨(1 1)基本概念的整合)基本概念的整合强调基础性强调基础性选择一些

6、基本概念(或核心概念),涉及社会、地选择一些基本概念(或核心概念),涉及社会、地 理、历史、政治、经济等不同学科。理、历史、政治、经济等不同学科。(2 2)学科知识的整合)学科知识的整合强调拓展性强调拓展性从个人周边环境推及全球,从现实社会上溯古代。从个人周边环境推及全球,从现实社会上溯古代。(3 3)知识与能力的整合)知识与能力的整合强调探究性强调探究性从情境出发,运用各种工具和资料,分析、解释和从情境出发,运用各种工具和资料,分析、解释和 解决一些社会现象和问题。解决一些社会现象和问题。二、教材结构分析 1、七年级 我们生活的世界 它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些基本概念按空 间、时间线索加以统

7、整,从空间和时间两个 维度,勾画我们生活的世界的基本框架;依 现实社会生活领域横向展开,从社会生活的 不同侧面,勾画我们生活的世界的具体内容 ,使学生了解社会是什么样子的。 与社会相比,空间和时间(空间);由 近及远同心圆扩展(由远及近);归纳法( 演绎法)。 2、八年级:我们传承的文明 它以中国的社会发展为组织线索,同时与国 际社会的变迁有机地联系起来,讲述人类物 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的发展历程, 使学生了解社会为什么是这样子的。 与社会相比,以文明的演进为线索(社 会形态的更迭);中外史混编(内容混、主 题混与时段、专题混);回溯法(时序法) 。 九年级:我们面对的机遇与挑战 它以人

8、类进入当代社会为时空背景,采取主 题型整合的方式,选择人们最为关注的若干 现实问题和当代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使学 生知道社会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与社会相比,时间和空间;以对现实问 题的探索为线索(线索不明显);策略法( 原则法)。九年级:我们面对的机遇与挑战。它以人类进入 当代社会为时空背景,采取主题型整合的方式,选择 人们最为关注的若干现实问题和当代社会面临的重大 问题。具体可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 战后世界的发展历程,包括战后世界 的新格局(雅尔塔体系与国际秩序的重建、两大阵营 的形成与冷战对峙殖民体系的崩解与现代化追求)、 共和国的风雨历程(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三大社会 主义改造、反右斗争

9、大跃进及文化大革命)、现代化 建设的新阶段、竞争与合作的全球化世界(“后冷战 时期”的和平主题、贫富不均与发展主题、新世纪的 中国)第二部分 当代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包括 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及对策; 政治文明(人权 、公民、依法治国、政治参与);经济文明(市 场经济及公民、企业和政府在经济生活中的行为 和作用、科技发展与知识经济、经济发展和科技 进步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全球化时代的政治、 经济和文化(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影响、全球性 国际组织的建立及作用、多种多样的世界文化。 第三部分 走向未来世界:面对现代社会的 矛盾与冲突,强调竞争与合作、继承与创新,同 时要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10、,努力学 好历史与社会课。三、教材特点介绍 结构新 选材新 方式新1、课程教材的结构新 (略,见前面)2 2、教学内容的选择新、教学内容的选择新选择能够最有效地体现、服务于课程目标的设置和内容标选择能够最有效地体现、服务于课程目标的设置和内容标 准实施的内容。准实施的内容。以七年级教材涉及到的一些基本概念为例规则 法律 权利 义务 自由 责任第七单元 社会生活的规则变化 时间 纪年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 历史资料第五单元 社会生活的变迁大洲 大洋 自然景观 人口 人种国家和地区 地球仪第二单元 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基本概念基本概念 单元单元1. 1. 选择有利于表现社会生活和历史发展规律的典型事件

11、或选择有利于表现社会生活和历史发展规律的典型事件或 现象,而且其内在意义具有丰富的、现实的、可扩展的解释现象,而且其内在意义具有丰富的、现实的、可扩展的解释 空间的内容。空间的内容。 2. 以第四单元 第一课 家住平原为例 3. 3. 泰国湄南河平原泰国湄南河平原(70-7170-71页)页)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大农场农业大农场农业人口分散人口分散交通运输发达交通运输发达商品性农业商品性农业民居特色民居特色 美国中部平原(美国中部平原(71-7271-72页)页)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水稻生产水稻生产民居特色民居特色精神生活精神生活人口密集人口密集以第五单元 第一课 区域的故事为例 核心概念:变化(核心

12、概念:变化( 100-102 100-102页)页)历史事实:小渔村变大城市历史事实:小渔村变大城市从无到有的变化从无到有的变化逝去的繁荣(楼兰古城)逝去的繁荣(楼兰古城)从有到无的变化从有到无的变化古老而年轻的北京古老而年轻的北京古老和现代并存古老和现代并存选择适用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形或环境,并能与学选择适用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形或环境,并能与学生有意义的学习经验联系起来的内容。生有意义的学习经验联系起来的内容。以第八单元 走向富足的文明的文明生活为例 核心概念:核心概念: 选择(以学生生活的逻辑为出发点)选择(以学生生活的逻辑为出发点)永远面对的选择永远面对的选择如何花钱(消费)如何花钱

13、(消费)创业有方创业有方 信用无价信用无价如何挣钱(投资)如何挣钱(投资)为国当家为国当家 人人有责人人有责如何管钱(理财)如何管钱(理财)其中涉及一些热点,如超前消费、规避风险等其中涉及一些热点,如超前消费、规避风险等呈现方式的呈现方式的 改变改变“ “活动活动” ”成为课文的成为课文的 重要组成部分重要组成部分“ “综合探究综合探究” ”的设计的设计淡化某些概淡化某些概 念的学科规念的学科规 范(案例、范(案例、 情境)情境)语言生动、语言生动、 有趣,生活有趣,生活 化(课题的化(课题的 表述)表述)图文结合,加强直图文结合,加强直 观性观性3、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新教学内容呈现的要点教学

14、内容呈现的要点直白地表达概念、观点、结论等各种信息的既定规直白地表达概念、观点、结论等各种信息的既定规 范范 注重表注重表 达形成概念、观点、结论和事实的过程。达形成概念、观点、结论和事实的过程。 活动与案例同概念、观点、结论的陈述相分离,过活动与案例同概念、观点、结论的陈述相分离,过 程与方法、知程与方法、知 识与技能的呈现同情境无关识与技能的呈现同情境无关 采取范采取范 例型的综述方式,在特定的情境例型的综述方式,在特定的情境中,把引发思考、鼓励中,把引发思考、鼓励 动手和体验探究价值的设计,在正文中一并呈现。动手和体验探究价值的设计,在正文中一并呈现。 把研究性学习作为单独的探究活动安排把研究性学习作为单独的探究活动安排 把主动把主动 发掘内容意义发掘内容意义的探究过程作为基本内容的呈现方式,贯穿于教材编写的全程。的探究过程作为基本内容的呈现方式,贯穿于教材编写的全程。 把知识的习得和活动的开展,安排或限定在一定的把知识的习得和活动的开展,安排或限定在一定的 课时内课时内 把把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延伸到课外,把体现研究性、综合性主题的活动延续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延伸到课外,把体现研究性、综合性主题的活动延续 相当长的时间。相当长的时间。 在没有对问题的产生进行解释时,就对有关问题给出答案;以提在没有对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