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011年1月高等教育建筑法规自考试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002992 上传时间:2018-07-08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2011年1月高等教育建筑法规自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浙江2011年1月高等教育建筑法规自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浙江2011年1月高等教育建筑法规自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浙江2011年1月高等教育建筑法规自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浙江2011年1月高等教育建筑法规自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2011年1月高等教育建筑法规自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2011年1月高等教育建筑法规自考试题(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单元四段 教学模式解析二0一0年三月二十六日立模背景n天卉中学“三型六步”教学模式木兰实验小学以“养成”为核心的“底色教育文化”成人与成才并重的教育理念人人参与、主动发展的 研究氛围教学相长、关注终身的 学习体验全面提高、突出特色的 发展方向一、小学单元四段教学模式结构二、模式解析 合作准备 导学探究 自主发展 双向评价 一、小学单元四段教学模式结构单元四段教学模式,是指教学 的基本单位为“单元”,在单元下建 立起一种基本的教学结构,使单元 真正作为一个教学内容的整体单位 。它是对单一课时教学方式的完善 与补充。单元四段也就是把每个单元的教学分 为四个基本阶段,既合作准备导学探 究自主

2、发展双向评价。并分别用 四种基本课型表现出来,也就是单元准备 指导课、单元重点导学课、单元主题活动 课、单元双向评价课。这四种基本课型是 相对固定必有课型,其它课型在不同的阶 段作为辅助课型而存在。 二、模式解析合作准备这是单元主题教学的第一阶段,主 要由集体备课、自学指导、学生自主学 习三方面的内容组成,其支撑点为:单 元准备指导课。本阶段要完成的任务有 :学生异质分组、教师集体备课编案、 提示单元自学要点、指导小组完成自学 方案、跟踪学生自学准备。指导学生异质分组要全面考虑,统 筹安排。例如,学优生和学困生可以作为合作小组; 兴趣爱好相同的学生可以作为合作小组; 兴趣爱好不同的学生可以作为

3、合作小组; 性格不同的同学可以作为合作小组;家庭 文化背景不同的学生可以作为合作小组; 住校生与走读生可以作为合作小组 “单元准备指导课”是在一个单元内容 学习之前师生的多边教学活动。教师要通 过集体的智慧提炼出单元学习要点,并根 据学生实际为学生自主学方法的提 示和合作的事项,指导学生按小组制定的 学方案展开自学,以此来锻炼学生总结、 发现、自学的能力,激发集体智慧,培养 自学习惯。 (一)教师集体备课教师集体备课的目的是在新课 程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教师有组织地 有计划地共同钻研教材、切磋教法 ,来实现博采众长,拓展思路,共 同提高教学水平。 1、单元备课的步骤(1)确定单元教学目标。仔细研读

4、课 程标准、教材、教参,明确本单元要落实 的重点目标,找出目标在各个小节、例题 、练习中的支撑点,并确定具体课时目标 。(2)勾勒单元知识结构图。依据知识 之间的种属、并列等关系,形成一幅单元 知识结构图,展示出每一个例题在单元内 容中的地位和作用,还要分析每一道练习 所要训练的方法和技能,从而对单元内容 一目了然。(3)剖析单元中的每一个教学重点 和难点,沟通内在联系。分解教学重点,对其中各要素进 行深入分析。分析纵横联系,提高渗透意识。 不同课时的教学重、难点之间存在着 密切的联系,把这些联系挖掘出来, 有利于教师提高渗透意识,使教学更 具结构性,体现知识的延续性。 做好错例的估计、采集和

5、分析。根据所教班级的学习基础和能力 水平,教师可以对例题和课后练习中 可能出现的做法进行估计。向教过本单元的教师请教,了解 过去学生曾出现的典型错误,并作原 因分析和解决策略。(4)评价分析。学生不可避免地将 要解答单元练习卷、学期测试题。想 要让学生轻松应对,教学中就要有相 应的训练措施。 (5)根据课型特征确定单元教学基 本策略。根据本单元的课型特征,我 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查找相 关资料,确定单元教学基本策略,使 教学在总体上符合课型特征,体现课 型教学规律。(6)课时教案的编写。 2、单元教学设计框架(1)教学内容分析单元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教 学内容进行分析,画出各内容之

6、间的概念 图,提炼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 (2)单元整体目标分析 (3)各教学内容的课时安排 (4)各段课时的教学设计3、单元备课案例为便于大家的理解和操作,下面以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 体为范例预以说明,仅供参考。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长方体和正方体 的认识;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长方体和正 方体的体积。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看 懂它们的展开图。 2.通过实例,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了解常用 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和容积 单位(升、毫升),会进行这些单位间的进

7、率换算和 名数的改写,感受1m3、1dm3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 。 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 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探索某些实物 体积的测量方法。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根据需要计算长方体 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教学难点看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建立立体图形的空间 观念。 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 ,已经能够识别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本单 元在此基础上系统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通过学习长方 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 的物体形成初步的

8、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 几何图形的基础。另外,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 ,也是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的 计量单位和计算各种几何形体体积的基础。课时安排(13课时)准备指导课1课时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左右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课时左右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7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2课时粉刷围墙1课时(二)单元准备指导课单元准备指导课(1课时) 教师在上课前要准备好活动内容和要求:1、观察生活用品的形状,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和正方体?2、测量你所观察的某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把相应的数据记录下来。3、请自己试着做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小纸盒。4

9、、搜集乌鸦喝水的资料(图片、文字、视 频、童话剧均可),想一想哪些例子与乌鸦喝水类似。 5、把小组内的分工或者活动计划想一想,你或你们组打算如何完成任务。 6、怎样记录数据呢?老师介绍一种方法(表格的方法)。 7、把准备中遇到的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下来,随时请教老师这类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整体感 知的基础上,让学生知道准备什么,观 察什么,搜集什么以及如何观察,怎样 搜集,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三)学生准备(略)导学探究 这是单元主题教学的第二阶 段,主要由主题课例组成,其支 撑点为:单元重点导学课。本阶 段是四段式的中心环节,是师生 共同以教材为依托,完成本单元 学习目标的过程。 “单元重点导

10、学课”是继“合作准备” 之后,对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具体、 深入学习探究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完成 教学目标的过程。主要任务是检查交流学 生自学准备、分解本单元教学的重点难点 、集体研讨突破重、难点的策略、对学生 质疑的问题以课时的形态进行导学、关注 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学习习惯 、完成合作准备中未解决的问题。 自主发展这是单元主题的第三阶段,主要 由主题拓展、活动设计组成,其支 撑点为:单元主题活动课。本阶段 要完成的任务有:教师集体策划活 动内容、师生共同策划活动形式、 教师(学生)主持活动、在活动中 扩容学科知识。“单元主题活动课”是教师按着单元的 知识要求,并结合学生的有关数学

11、方面的 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以自主探 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丰 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学生积累 经验,感悟、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发展 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 联系。其目的是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 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这部分知识后, 可给同学们上一节主题活动课为少先队活 动室贴壁纸。 可把学生分成四组带到少先队活动室。要求:1、室内贴壁纸。2、需购买多少平方米的壁纸?既够用,又不浪费。3、各组设计一个装修方案。4、各组选一人汇报。要求讲完后,各组的同学开始分工,有的拿 皮尺测量,有的记录数据,

12、然后讨论、计算。最 后各组汇报测量结果。 针对一个单元,可安排习题超市【习题 的层次不同(同类且难易程度不同),习 题的种类不同(如有计算的、操作的、解 决问题的)】、数学知识竞赛、成果展 示(不仅注重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过程 )、数学实践活动双向评价 这是单元四段式教学的最后 一个阶段,主要由教学反馈、单 元测试、回授讲评、成长记录、 教师、家长寄语组成,其支撑点 为:单元双向评价课。本阶段要 完成的任务有:教师反思、单元 测试讲评、学生评语等。“单元双向评价课”是即学完一单元后, 进行单元教学反馈与多元评价。主要任务 :整体回顾(知识性和过程性)、单元检 测、多元评价(单元回授、合作补救、

13、自 我反思)推模建议一、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的指导下, 具有一定典型意义而又相对稳定的课堂教 学结构。只有重视模式的研究,才能充分 揭示课堂教学的一般程序、课堂教学内部 诸因素的内在联系和普遍规律,只有优化 了课堂教学结构,才能实现教学的高质量 。构建一种高效而操作性强的教学模式, 是一种上不封顶,下能保底的改革思路。 n二、在全县推广这种模式,是一项力度比 较大的改革,它要求我们必须倾注全力, 从思想上认识到位,在行动上积极实践。 要坚决克服固步自封,消极敷衍,自己的 没有,别人的又不想学的思想,坚持推进模 式,在推行过程中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 形成特色。三、根据实际跟进调整,守正纠偏。

14、启动新 模式下课堂教学改革评价机制,推动模式 常态化并在教学评估的过程中对是否推行 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检查评估,发现课改典 型,挖掘创新因素,丰模树标。 n四、 本模式目前为试推阶段,所以仅在小 学中年级以上(语文、数学)推行,科学 、英语需用变式进行实践。n 一、二年级任课教师需要在其它年级 推行过程中思考,探索适合本年级段的模 式变式。五、再次强调,本模式为单元模式而非学科 课模式,所以在推行过程中有其固定的一 面,也有其灵活的一面,要在四个段次的 架构下走出自己的特色。每个段次之间既 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各段次内的任务也 可互相借用以助教学,决不能将其看作是 孤立机械的程式而套用。n在指导

15、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段 次清晰完整,要分析年级特点,面向单元 整体安排段次结构。二是将每个段次的课 例支撑作为抓手,从课型的课例观察中推 断过程。三是每一种课例并非就是一个课 时,每种课例也并非只是一种课型,但段 次和课例却是每个单元必须的环节和元素 ,抓住这一点,就是抓住了单元四段的核 心与骨架。n单元四段教学和过去的教学相比较,更多n的是在空白点上作的文章比较多,核心的段次n作为整个模式的一部分,在本质上仍然是自主、n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而在其它段次上n有了比较具体的要求。所以在推行模式的过程中,n要注意一、三、四段的落实,这三个段次凸显n不出来,四段就失去了意义。此外,由于教材的n体例不同,各学科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会有不同n的要求,这并不是四段模式的改变。正如过去n凯洛夫的五环教学在有课上也有三环,目标教学n在有的年级也并不需要展示目标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