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之三)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002017 上传时间:2018-07-08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904.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之三)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之三)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之三)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之三)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之三)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之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之三)(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之三)一切景语皆情语诗歌形象人物 形象景物 形象A、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 即诗人自己 (偏重抒情的诗歌)B、作品中特定人物形象( 偏重叙事的诗歌)意象(山川草木等客观物象) 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借以 表达 主观 感情 的载 体事物形事物形 象象( (咏咏 物诗物诗) )(偏重写景的诗歌)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自然界中的万物,成为诗人描摹歌 咏的对象)景物形象物象:景象:写物 托物言志写景借景抒情形象鉴赏 景 与 物同:形式上相似,都是借助外界事物抒发或表达自己 的情感或思想2、借景抒情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对客观景物的描 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喜、怒、乐、哀

2、、愁等)。托物言志是指诗人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人生 态度和人生感悟,表达一种思想、志向。异: 1、借景抒情的“景” 指自然风景托物言志的“物”常是某种具有象征意味的 物品,诗人借助此象征意味来表明自己的“志”。3、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 感情。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 、要求等形象鉴赏 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异同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3、“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4、“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辨析:下列诗

3、句属于借景抒情还是托物言志?形象鉴赏 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 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的天 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 赏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往 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 这两者是一致的。(1)题型:借助意象,品味意境。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个这样的氛 围? (2)题型:把握画面,描摹图景。 提问方式: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 的画面? (3)题型:分析景物,概括情感。 提问方式:这首诗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一、常见题型及提问方式(4)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二 答题步骤与要点1 抓住诗中主要景物,运用自己的语言描 绘诗中展现的图景

4、画面,力求优美2 用一句话概括这些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3 根据氛围特点来分析作者的情感,并说 出情与景的关系三 答题范式(一般模式)描图景 点氛围 析情感本诗通过描写等景物,营造 了氛围(描绘出一幅的 图画),表达了的感情。西 楼 曾 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情感? 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 象。 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 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 去。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 满楼”的雄伟气势。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 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5、 (1)借助意象,品味意境。 例1:下面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人去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1)选取了哪些意象? (2)这些意象组合成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参考答案: (1)明月、风灯、宿鹭静、跳鱼鸣四个意 象 (2)诗中描绘江中月影近船;风灯在月下 灯光显得冲淡柔和;月照沙岸如雪,夜宿 白鹭团聚在沙滩上,睡得那样安恬;忽然 船尾传来“拨剌”的声音,显然刚有一条 大鱼跃出水面(以动写静),营造出清幽 、静谧的意境。 洋溢着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界 小生命的热爱 什么是意象? 先看一首诗:春晓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

6、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中写了那些形象? 这些形象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 分析: 啼鸟:早上起来,到处听到小鸟的啼唱 风雨:昨晚风雨交加 落花:花都凋谢了,落了一地 啼鸟:欢快的气氛 风雨:无情的风雨 落花:实让人惋惜 在这首诗中,诗人借啼鸟写出自己的高兴的心 情,借风雨、落花写出诗人的感伤之情,将喜 春、惜春之情表现得贴切自然。 这就是意象!先 想 到再 想 到总 结 一 下从刚才的诗歌中,可以归纳两点: 有些形象可引发我们的丰富联想。形象是意 象的根。 这种联想以我们的生活底蕴、人生阅历为资 本,又与诗歌具体语境有关。意象是读者与 作者共同完成的。要由“落花”产生 “让人惋惜” 的联想

7、,首先,读者要有一定生活体验,其次,作 者有明显的语言暗示(“知多少”)。 最后,给意象下个定义: 意象,就是表意之象,即诗歌中熔铸了作者 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 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意:诗人主观情感象:诗中客观形象人物景意象带有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形象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余干:地名,今属江西。 摇落: 草木凋零。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其作用是什么 ?【答案】诗歌描写了暮天、青枫、霜叶、孤城 、独鸟、渡口、初上月等意象。这些意象的作用: 交待时令景象(秋景),烘托诗人凄清悲

8、秋的内心 世界,暗示了一种郁郁的离情相思。 意象的共性与个性 意象的形成,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受 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与制约,具 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即意象的共性。如 “折柳” 寓“惜别怀远”之意。 在把握意象的时候,既要了解意象的约定 ,即其共性,又要唤醒个人的生活底蕴、 人生阅历,深入分析诗歌语境,以便了解 意象在诗中的寓意,即意象的个性。如贺 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 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 风似剪刀。”当中的“柳”就是一种个性 ,它代表的不是“惜别怀远”,而是表现 烂漫的春光。 常见意象的共性 一些物象由于自身某一特性,而成为人类 的情感或品格的载体,从而

9、形成具有特定 寓意的常见意象。 熟记这些意象,应从其特性入手,揣摩这 一特性与寓意之间的关联,在理解的基础 上记忆。一些常见意象比较固定的文化内涵 杨柳 长亭 孤帆 驿路 浮云 大风 长云 寒霜 飞雪 苦雨 梅花 翠竹 松柏 幽兰 菊花 美人 神女 灵修 磁针 羌笛 竹笛 羌管 寒蛩 蟋蟀 青鸟 鸿雁 雁足 尺素 白雪 玉壶 冰心 离别、游子 凄凉悲愁 高洁隐逸 国君 坚贞 思乡 音信、书信高洁鹧 鸪 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 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 啼叫声?【

10、答案】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 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 ,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闻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悠。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寒塘 赵嘏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答案】 这两首诗都是写思乡的。而雁是候鸟, 秋天大雁南飞,仿佛要回故巢。这种情景往往牵动 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古人常借雁抒情,寄予自己 浓浓的乡愁。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击如飞。【注】失江路:意谓江水苍茫,看不清江上行船 的去

11、路。一阕:一首乐曲。 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6分)欧阳修晚泊岳阳实战演练:答: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 途,只有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方法呈现静夜 “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引;第 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 作者一丝思乡之情。什么是意境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 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象境情意: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 【提问方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 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描写了什 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v

12、【答题方法点拨】意境,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个方面 缺一不可。诗中意象是熔铸诗人思想感情的事物,分析诗 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 ,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 1、找出描写诗歌形象的词语; 2、概括形象特点; 3、理解形象中寄予作者的情感。赏析意境类规范的答题模式 【答题步骤】具体答题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 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描图景)。这里有两 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 或翻译;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 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 ,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部分,应在描

13、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 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 点(点氛围):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 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 ,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 等。 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 谈诗人的思想感情。(析情感)绝句二首(其一) 杜 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阳 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 送香,泥融土湿,燕子筑巢,日丽沙 暖,鸳鸯静睡,(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 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常见意

14、境术语 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 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深远绵邈,如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可供两两组合的词有: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幽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静美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荒芜、淳朴、清丽(清新明丽)、恬淡、凄清冷落、冷森幽僻江村即事 司空曙 钓罢归

15、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这首小诗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这首诗描绘了富有诗情画意的江村生活:深夜,月 亮落下去了,人也已经很疲倦了,渔翁垂钓回来懒得系 船,而让渔船任意随风飘荡。且不说夜里不一定起风, 即使起风,没有系住的小船也至多被吹到那长满芦花的 浅水边,又有什么关系。(步骤一)营造了一种宁静甜美的意境。(步骤二) 诗人通过心理活动及细小动作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悠闲 的生活情趣和对江村生活的喜爱。(步骤三)。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作者对乌衣巷的描写有一种怎样的情境氛围,请简要分 析。 答案:东晋时乌衣巷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于达官贵族 的房基,偏斜的夕阳在巷口拉长了影子,夕阳残照中 ,燕子在百姓的屋舍上翻飞(步骤一)。诗人为我们 营造了一个萧索悲凉的画面(步骤二)。在这个画面 中,涂抹出了诗人感慨沧海桑田,繁华不再、人生多 变的深意(步骤三)。 (2)把握画面,描摹图景 一看画面形、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 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