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新大纲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001897 上传时间:2018-07-08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4.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辩证法新大纲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自然辩证法新大纲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自然辩证法新大纲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自然辩证法新大纲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自然辩证法新大纲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辩证法新大纲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辩证法新大纲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武汉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吴恺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3学时)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 一、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历史形成 二、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基本内容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本质结构 一、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 二、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第三节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 一、科学的发展模式 二、技术的发展动力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科学技术观是关于科学技术及其发展以及科 学 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看法、总观点。 它包括:科学技术的本质属性、体系结构、发 展趋势、内在矛盾、科技劳动者与科学技术的 发展、科学技术与社会系统的关系等。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即

2、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 技术的基本观点。科学技术的本质第1页蒙太格语法(MG)研究科学究竟是什么?n n “ “科学科学” ” 源于中世纪的拉丁文源于中世纪的拉丁文“ “ScientiaScientia” ”,原意为,原意为“ “学学 ” ”、“ “知知” ”。 现代现代“ “科学科学” ”一词译自英文一词译自英文“ “science”science”。n n 由于科学及其活动的多样性,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由于科学及其活动的多样性,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 定义。英国著名科学家贝尔纳指出:定义。英国著名科学家贝尔纳指出: “ “科学不是能用科学不是能用 定义一劳永逸地固定下来的单一体定义一劳永逸地固定下来

3、的单一体” ”。也许一个严格的。也许一个严格的 定义反而会使定义反而会使“ “科学科学” ”的精神实质被曲解。的精神实质被曲解。n n 尽管科学难以定义,可以从尽管科学难以定义,可以从不同维度不同维度考量科学及其考量科学及其 特性。特性。第1页蒙太格语法(MG)研究科学的各种形象:n n科学是人类科学是人类求真的求真的一种认知一种认知活动活动、方、方 法系统和知识体系法系统和知识体系n n马克思的科学观:马克思的科学观: n n科学是一种科学是一种特殊特殊的的社会意识形式社会意识形式 n n科学是一种科学是一种知识形态知识形态的的生产力生产力n n科学是一种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社会建制第1页蒙太

4、格语法(MG)研究技术究竟是什么?我们生活在一个技术所构建的世界之我们生活在一个技术所构建的世界之 中,到处可以看到技术装置、产品与工中,到处可以看到技术装置、产品与工 艺。艺。对技术下一个明确定义是很难做到对技术下一个明确定义是很难做到 的。技术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东西,但最的。技术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东西,但最 熟悉的东西也往往是最熟视无睹的东西熟悉的东西也往往是最熟视无睹的东西 。蒙太格语法(MG)研究技术含义的演变n n技术概念含义的变化是随着技术现象本身的发展以技术概念含义的变化是随着技术现象本身的发展以 及人们对技术的认识而不断扩展的。及人们对技术的认识而不断扩展的。n n“ “技术技术”

5、 ”一词最早源于古希腊语(一词最早源于古希腊语(technetechne) ),指技能、,指技能、 技技巧和能力等。巧和能力等。 n n在我国古代,技术泛指在我国古代,技术泛指“ “百工百工” ”。如春秋末期齐人所。如春秋末期齐人所 著的著的考工记考工记中讲到,精美器物的形成离不开天时中讲到,精美器物的形成离不开天时 、地利、材料和工巧各种因素的结合。、地利、材料和工巧各种因素的结合。 n n近代,随着科学的进步,技术趋向于理论化,产生近代,随着科学的进步,技术趋向于理论化,产生 了技术科学。了技术科学。这时,这时,“技术技术”一词也从最初的一词也从最初的technetechne 转变成转变成

6、technologytechnology,其后缀,其后缀ologyology有有“学问学问”、“学说学说 ”之意。甚至出现了后来的所谓的之意。甚至出现了后来的所谓的“技术是科学的应技术是科学的应 用用”的说法。的说法。 蒙太格语法(MG)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观点n n“ “技术技术” ”在本质上在本质上“ “揭示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人揭示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人 的生活的直接生产过程,以及人的社会生活条件和由的生活的直接生产过程,以及人的社会生活条件和由 此产生的精神观念的直接生产过程此产生的精神观念的直接生产过程。” ” 11n n1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第2323卷北京:

7、人民出版社,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972 410410n n“ “技术技术” ”: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利用自然规律,: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利用自然规律, 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由物质手段、工艺方法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由物质手段、工艺方法 、劳动技能以及相关知识等要素构成的体系。、劳动技能以及相关知识等要素构成的体系。科 学技 术术人类类求真的一种认认知 活动动、方法和知识识体系;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识 形式、知识识形态态的生产产 力和社会建制;精神生产产 领领域的社会劳动劳动 。人类类借以改造与 控制自然以满满足其生 存与发发展需要的包括 物质质装置、技艺艺与知 识识在内的

8、操作体系。至理致用比较:科学与技术科学的特点技术的本质特征客观观真理性;普遍性;系统统性;逻辑逻辑 性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工具性与价值负载值负载 性;有益性与有害性;自主性与社会建构性 无价值值判断有价值值判断特征比较成果比较成果指称成果形式成果性质成果效益科 学发现发现论论文、著 作公开注重社会性 公益技 术术发发明专专利、产产 品保密注重经济经济 性追逐利 润润科学和技术的发生、发展科学的发生、发展 原始时代,体现在原始人的活动和对自然的适应中关 于自然界的规律和性质的认识之中。 争鸣:原始时代有没有“科学”? 古代,以自然哲学形态包含在哲学之中,混为一体。 争鸣: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

9、 近代,逐步出现了专门化和体制化,从经验形态发展到 理论形态,从研究低级运动发展到研究高级运动。技术的发生、发展 原始时代,简单工具和天然工具. 劳动创造了人,生产技术是人的生产技术,是猿转变 为人的标志。 原始社会影响深远的三大技术: 取火,能量转换,走上了文明大道。 狩猎,导致较为复杂的工具。 采集,走向农业社会的必经之路。 古代,手工工具,农耕工具。 以手工工具为基础的技术体系。第一次 科技革命 (1618世纪)1543.哥白尼天体运行论1678.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 理1769.瓦特蒸汽机获专利17651783.机械化珍妮机、 水力机、自动纺织机第二次 科技革命 (18世纪19世纪)三

10、大科学发现: 1837、1839,施莱登植物、施 旺动物细 胞学; 18401849,焦耳、迈尔、柯尔丁、赫尔母 霍茨、罗蒙诺索夫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 1859.达尔文物种起源 18621895,电力时代:麦克斯韦电磁理论, 西门子发电机(1866),爱迪生电器(1879) ,波波夫、马可尼电报;第三次科技革命十九世纪末叶三大科学发现: 1895. 伦琴x射线;1896贝克 勒尔天然放射性; 1897.汤姆逊电 子; 1900.普朗克量子论。eh 1905.爱因斯坦相对论 1945.原子论、信息时代:原子能; 三论;电脑; 近代,工业文明,蒸汽机等等。以机械技术为基 础的技术体系。 现代,形成

11、了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技术体 系,其显著特点是: 技术科学化.对传统技术的改造、科学的 先导作用、科学迅速在技术得到实现. 智能技术、人机对话. 复合技术.例如物理、化学、生物技术、 电子技术的综合;甚至包括与社会技术例如 与管理技术的综合. 现代科技的显著特点: 科学技术化,乃至科学、技术和生产一体化 。科研工作也越来越带有工程技术的特点,“工 程技术中的科学”;“以科学为基础的产业”。 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横断学科蓬勃发展; 包括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和交叉。 形成新型的基础科学门类。如系统科学、非 线性科学、人体科学、思维科学等;人文社 科领域中亦如此,如科学技术学(即关于科 学技术的人

12、文社科研究)等等。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 一、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历史形成 二、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基本内容一、马恩科学技术思想的历史形成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都十分关注和重视科学 技术发展的状况。他们在创立、继承和发展马 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深入研究了科学技术发展 的规律,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观点,但他们 并不是自然科学家和科技史家。他们重视科学 技术在人类与自然共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最 终把着眼点放在了人类社会的未来。因此,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基本观 点,或称之为“马克思主义科技学术”或“马克 思主义科技观”,是融入于整个马克思主义理 论之中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13、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科学技术背景。自然科学的 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特别 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这三大发现,揭示了自然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及各 种物质形态之间联系和发展的辩证性质,为哲学 总结自然现象以及认识它们的一般规律提供了可 靠的知识基础。 细胞学说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生物进化论马克思从19世纪50年代 中后期到他逝世的20余 年中,一直坚持研究数 学。他的长达一千多页 的数学手稿,便是他多 年潜心研究的结晶。他 研究了初等数学及其发 展史、微积分发展史。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现实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生活在十九世纪,生产力和资本主 义大工

14、业迅速发展,英、法、德等西方主要资本主义 国家先后完成产业革命。科学技术的普遍应用,在改 造世界的过程中显示出强大的威力,所产生的社会影 响重大。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指出的,“资本主义 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就创造了比之前所有世纪更多 更大的财富。”与此同时,科学技术带来的各种影响 已经显现,不仅有推动社会进步、创造物质财富的一 面,更出现了破坏环境的情况,对人的精神和思维等 产生了影响,特别是对人的异化非常突出。这些情况 都为马克思恩格斯科学观的形成提供了现实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科学观的形成,不仅与当时科学本 身的发展相关,而且与他们创立了正确的历史哲 学

15、,特别是唯物史观有密切联系。唯物史观的创 立是哲学史上最伟大的变革之一,为人们观察各 种社会问题、社会现象提供了科学的历史观和方 法论。“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随着 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 存在的改变而改变”。科学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历史 现象,对科学也应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加以分析和 考察,指出科学是生产力,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 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由此把人类对科技 的性质和作用的认识推进到了新的阶段。“没有一个人能像马克思那样,把 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 ,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而且他正是把科学当作这种力量来 加以利用” “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 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 现,即使它的实际应用甚至还无法 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 但是当有了立即会对工业、对一般 历史发展产生革命影响的发现的时 候,他的喜悦就完全不同了。” -恩格斯二、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基本内容马克思恩格斯科技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虽然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没有做专题论 述,但许多经典的论述分布在不同时期的著作之中 ,其理论内容包括: (一)揭示了科学的社会本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