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课文语文等待吴冠中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99200 上传时间:2018-07-08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101.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课文语文等待吴冠中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下册课文语文等待吴冠中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下册课文语文等待吴冠中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下册课文语文等待吴冠中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下册课文语文等待吴冠中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课文语文等待吴冠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课文语文等待吴冠中(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 等 待 一、整体感知 学贯中西的艺术大师吴冠中先生曾发过这样的感 慨:平生的一大遗憾就是没有专门从事文学。尽 管吴先生一直以主要的时间和精力经营丹青,但 这位中学时候就非常喜欢文学的大画家,步入中 年后开始写文章,创作了不少精美的文学作品。 吴先生的散文具有独特的个性,讲真话,抒真情 ,平实质朴而不事雕琢。这篇等待正是作者 在不动声色的叙述里吐露的种种情思,触动了我 们的心扉,引发了我们的思索,是一篇审美价值 和哲理意蕴俱佳的美文。 文章以“等待”为题,意在说明人们长怀希冀,因心怀希 冀而能享受这“等待”。正如作者在文中所写到的“人们在 人生道路上不断付出等待,为了争取更美好的一个个未 来

2、的景点”,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事难遂人愿的无奈和岁月 催人老的感慨。从布局上来说,作者写出了何谓“等待” 、无谓“等待”、必须“等待”和享受“等待”,一步步让读者 了解文章的含义。 本文起笔不扬,既没有扣人心弦的悬念,也没有引人入 胜的情节,只是缓缓展开,娓娓道来,如话家常。“约定 此时此地相见,然而人未到,等待”,设置了众所周知的 等待场景,引出等待的心情。文章的前四个自然段从不 同的角度诠释了何谓“等待”,恋人的月下相约是等待, 母子的倚门守望是等待,农民的果实伫立枝头同样是等 待作者展现的几幅画面意在向我们昭示“等待”是一 种人生常态,是一种必然,是你我都曾经历并会一直经 历下去的人生路途形

3、形色色的人,形形色色的等待 。吴冠中先生如是观察,如是记录,我们品读,于是, 不禁莞尔:人们摆出的,皆是等待的姿势。作者用短句 子来“构图”,给人留下回味的空间。 第五自然段作者由表层描绘“等待”图景,进而引入更深 层的思考:等待的感觉如何?一个“人间百味”便包含了 一切个体对于“等待”的独特感受,欢乐也好,焦虑也罢 ,只要是一种人生体验便包含在“百味”之中。本段总领 下文,引人深思。 第六、七自然段作者辩证地诠释了“等待”的一种滋味: 无谓“等待”。人们在等待中将“书信”变成了“短信”,已经 没有了对邮递员的望眼欲穿,换来的是手机上的片语传 情。社会在等待中已经飞速向前发展,容不得我们的不

4、舍和挽留,只在手机的屏幕上显示着等待的痕迹。如果 说这些等待是人生中的必然,那么也有很多“等待”换来 的是无意的结果,它大把大把消磨着我们的光阴与岁月 ,就像蛀虫,啃噬着我们的生命。作者用一生中等待时 间的总和来表现无谓“等待”的危害,可谓振聋发聩,引 人深思。 第八、九自然段向我们昭示“等待”的另一种滋味:必须“ 等待”。因为“等待”显示了一种人生态度,是漫漫长夜中 的隐忍,是踽踽独行中的坚持。任凭重担在肩,一声不 响,为的是在等待的最后瞬间,在谜底揭晓的一刹那, 将桎梏击破,并砸向所有的嘲笑与讥讽,把曾经等待时 的烦恼与痛苦释怀。在别人眼中,可谓人生的豪迈;在 自己眼中,可谓人生的大美。胸

5、怀大志之人懂得等待。 但作者同时也在告诫我们,等待时,需要时常反问自己 :此时的等待是否真的有意义,以时间为筹码的赌博胜 率究竟能有几分?文中作者说“希冀在等待中获兔的人岂 止守株者”,回首自己,是否也曾痴痴地期盼那梦境中的 遥远目标?由此,守株的人是幸运的,他因得到一只兔 子而坚守;而空想的人则是可悲的,他们错把痴盼看做 坚持,并以此为荣。其实,等待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 做“蹉跎”。作者在这里所说的不仅仅是经验之谈和教训 之谕,也表现出作者对人类社会的历史和现实的深层次 审察、思考和领悟,平静之中透露出沉重。 文章的后三个自然段写出“等待”的第三种况味:享受“等 待”。等待连接了人生大大小小

6、的环节,每个人生阶段, 我们都以理想为目标,选择不同的等待对象。文中说:“ 人们在人生道路上不断付出等待,为了争取更美好的一 个个未来的景点。”的确,有等待,就有希望,有希望, 失败了我们还可以重来。人们正是因为怀揣着对美好的 憧憬,才将人生连成漂亮的弧线,也正是因为前方美景 的召唤,才苦苦求索,从不停歇。我们陶醉于“等待”所 给予的一切。但作者敏锐的眼光同时关注到:无论我们 能否看到远方美丽的风景,等待的必然结果无法改变, 那就是人生在等待中耗尽。其实死亡是早已注定了 的,我们等待的原因就是想把人生过得精彩,这才是等 待的真意。从中我们也能感受到作者对“岁月不待人”的 无奈感慨。 纵观全文,

7、作者写“等待”并非无病呻吟,故作高 深,而是基于对“等待”的特殊关注和真切体悟。 尽管作者没有作耳提面命式的谆谆告诫,但我们 同样可以感受到“等待”的生命意义。我们要甘于 等待,不要心急,因为人生本就是由一个个“等 待”连接,为了实现远大的目标,更要学会“等待” ,但同时也要放弃无谓的“等待”,不要让这些“贼 ”窃走我们的光阴,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等待”的最 高价值。 返才能归真,自然而后永恒。一切违背历 史规律的刻意雕饰和渲染张扬,都无益于 人,无济于事。等待的精彩就在于紧 密围绕“人生百味”,从各个角度辩证地解 读“等待”的滋味,引领我们向生命最深处 漫溯。吴老先生在质朴无华的语言中激荡 着

8、真挚的情感,于平实舒缓的叙说里蕴含 了深刻的哲思,显示出作者厚实的文学素 养和文化底蕴。 二、问题探究 1为什么说“等待”是贼? “贼”在字典里的解释是偷东西的人,这里 用“贼”则形象地写出人们在等待的过程中 不知不觉地丢失了时间,是一个令人痛恨 的“家伙”。这样写更生动,能给人留下深 刻的印象。 2“中年在必经之途守候青年,老年又悄 悄携走了中年”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 先要想为什么“守候”,又为什么“携走”,可 以想见时光是不可逆转的,人生就这样在 等待中耗尽,不知不觉地完成了从少年到 白头的生命历程。人生是一个个等待的集 合,又在一个个等待中度过,也因一个个 等待而精彩,还由一个个等待

9、来维系。其 中饱含作者对岁月催人老的无可奈何。 3本文语言有何特点? 由于吴冠中是画家,绘画的造型和抒情靠的是点线、块 面与色彩,文学靠的是语言。所以他的散文有其独异性 。这种独异性就是诗味浓郁、画意奇特。本文在语言表 达方面,就运用了简练的文字,为我们描摹出几幅“等待 ”的画卷。“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倚门望子”“开花”“ 结果”,几个词语、几个句子的剪辑,给人留下充足的想 象空间,有诗的韵味和画的意境。另外,在文中又借用 了中外的谚语及俗语,让人更好地了解文章内涵,变抽 象为通俗。吴冠中具有语言天赋,他常常能一语道破一 个事物的内涵,信手拈来就是恰当、出奇的好词语。如“ 必大吃一惊,人

10、命半条”。本文语言生动、跳跃、鲜明、 空灵,有一种直叩心扉的力量。出语平易,用意精深, 委婉含蓄,令人低回。这样的语言宛如美丽神奇的波斯 魔毯,承载着艺术家以画眼诗心在文字的海洋上优游地 飞翔,可谓语语动人,字字情真,令人陶醉,发人深省 。教学建议 一、反复诵读。 诵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特别是学习文学作 品,更要在诵读中体会其美感。本文是一篇充满 哲思的散文,一定要引导学生多读文本,才能从 中领悟到真意。诵读可分几个步骤进行:一是认 知性朗读,目的是读准字音,疏通字词。二是感 知性朗读,目的是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有一个 整体感知。三是涵咏性阅读,深入到作品的意境 之中,细细地涵咏品味,可采

11、用默读与朗读相结 合的方式进行阅读。四是声情并茂地朗读,力求 传达出作品的意境、风格与美感。 二、理清思路。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理清思路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要引 导学生通过把握关键语句来提纲挈领,理 清思路,这一步宜采用跳读的方式进行, 在教学处理上要简明扼要。本文由开篇的 描摹“等待”引出“等待中包含人生百味”,进 而在下文进一步诠释其内涵。要引导学生 抓住关键词,学会阅读的方法。 三、品味语言。 理清思路之后,就要抓住重点品味、理解 、赏析作品了,要注重对语言的品味。 等待的语言意味隽永,可品味的地方很 多,可以结合“思考与讨论”中的二、三题 加以探究。这一个步

12、骤,要注意突出重点 ,抓住精彩的地方深入体会。 四、从质疑开始。 对于初一的学生而言,理解这篇课文难点 较多,正是研究性学习的理想教材。要让 学生预习时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鼓励 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发问精神。但不要问 一题研究一题,而是先把问题统统提出来 ,再整理一下,有步骤地研究。读哲理性 散文,要学思结合。 五、明确教师责任。 教师的责任是启发、诱导、排疑解惑,要讲得精练,讲 到点子上,使学生能有充裕的时间说出自己的体会,不 拿自己的见解限制学生。 六、综合实践与写作练习。 对于“等待”,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体验,可 以在学完本文后让学生进行一次“等待体验”,教师设置 一个情境,如球赛前的迟到等,结合这种感受完成课后 练笔,可以设置“我为什么还在等待”“等待的滋味”“等待 ,但不要蹉跎”等题目,让学生进行片段练习,加深对“ 等待”的理解和感悟。 七、单元设计。 本文是充满哲思的散文,在本册书中可以 与沙与沫放在一起来构成独立单元, 命名为“哲思人生”,让学生在中外名家的 文字中感悟人生的真谛。感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