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管理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96366 上传时间:2018-07-08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465.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管理(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部分 伦理经营假 设下的管理问题第四章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管理u一、利益相关者理论兴起:理论背景与现 实背景 u利益相关者理论(Stakeholder Theory)是20世纪60年代左右在西方国 家逐步发展起来的,进入80年代以后其影 响迅速扩大,并开始影响英美等国的公司 治理模式的选择,并促进了企业管理方式 的转变。之所以会出现利益相关者理论( 以及相应的利益相关者管理模式),是有 其理论背景和现实背景的。 理论背景u在60年代至70年代,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将企业 看成是一个转换投入和产出的“黑箱”的思想受 到了猛烈的批判,进而涌现出研究企业理论的 大量文献。这些文献大多以交易费用、委托

2、代理、不完全契约、信息不对称等概念为核心 而展开,使我们对企业有了进一步的深刻认识 。然而,各种所谓的主流企业理论并没有充足 的理由证明,企业的所有权(以企业的剩余索 取权和剩余控制权来表示)应该全部归企业的 股东所有;他们提出的“股东至上主义”和“资本 雇佣劳动”的命题存在诸多缺陷和漏洞,也与各 国的实践发展有着明显的差距。正是在这种理 论纷争的局面中,一批经济学家、管理学家提 出了利益相关者理论。 实践背景u从来看,8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和 英国等奉行外部监控型公司治理模式的国家的 经济遇到了困难,而日本、德国、东南亚国家 和地区的经济却迅速发展。诸多学者研究的结 果表明,产生这

3、种差距的根源在于“股东至上主 义”的公司治理模式使经理人员始终处于严重的 短期目标的压力之中,无暇顾及公司的长远发 展,最终却正好损害了股东的利益,得到好处 的是股市上的投机者;日本、德国实行的是内 部监控型公司治理模式,企业的经营活动注重 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并充分融合了人 本主义的管理思想。在这种反差面前,英美等 国的学者不得不开始反思其企业制度安排的合 理性,而西方企业界则在80年代后期迅速从“ 追求卓越”转变为“学习日本”。 u1996年1月,英国首相布莱尔在新加坡发表演讲 时,正式提出要建立一种“利益相关者经济 ”(Stakeholder Economy)在这种经济中 ,大家相

4、互信任,有共同的目标,共同努力,共同 受益。“所有的人都有机会 ,通过贡献取得发展 ,没有哪个群体或阶级受到优待或排斥”。u1997年布莱尔曾踌躇满志地表示,在全球化的形 势下,听任放纵的市场调节作用和过多的政府干预 都不是治国良策,应该在自由放任和社会公正之间 走一条中间道路,即所谓“第三条道路”。布莱尔 自诩为“第三条道路”的旗手,立志要把英国变成“ 第三条道路”的试验室,让英国成为“世界的灯塔” 。目前,“第三条道路”已经成了大西洋两岸各国 政府公开或默认的宗旨。 4.2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的界定u4.2.1 契约型利益相关者与公众型利益相关者u查克汉姆(Charkham,1992)按照相

5、关群体 与企业是否存在交易性的合同关系,将利益相 关者分为两类:u契约型利益相关者(Contractual Stakeholders): 股东、雇员、顾客、分销商、供应商、贷款人 。u公众型利益相关者(Community Stakeholders): 全体消费者、监管者、政府部门、压力集团、 媒体、当地社区。 u克拉克森(Clarkson,1994;1995)提出了 两种有代表性的分类方法:u(1)根据相关群体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承担的风 险的种类,可以将利益相关者分为自愿的利益 相关者(Voluntary Stakeholders)和非自 愿的利益相关者(Involuntary Stakehol

6、ders):前者是指在企业中主动进 行了物质资本或人力资本投资的个人或群体, 他们自愿承担企业经营活动给自己带来的风险 ;后者是指由于企业的活动而被动地承担了风 险的个人或群体。换言之,克拉克森认为利益 相关者就是“在企业中承担了某种形式的风险的 个人或群体”。 4.2.2自愿的利益相关者和非自愿的利益相关 者;首要的利益相关者和次要的利益相关者4.2.2自愿的利益相关者和非自愿的利益相关 者;首要的利益相关者和次要的利益相关者u(2)根据相关群体与企业联系的紧密性,可以将 利益相关者分为首要的利益相关者(Primary Stakeholders)和次要的利益相关者 (Secondary St

7、akeholders):前者是指这样 一些个人和群体,倘若没有他们连续性的参与,公 司就不可能持续生存,包括股东、投资者、雇员、 顾客、供应商等;后者是指这样一些个人和群体, 他们间接地影响企业的运作或者受到企业运作的间 接影响,但他们并不与企业开展交易,对企业的生 存也不起根本性的作用,比如媒体和众多的特定利 益集团。4.2.3 威勒对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界定u威勒(Wheeler,1998)则将社会性维 度引入到利益相关者的界定中。他认为有 些利益相关者是有社会性的,即他们与企 业的关系直接通过人的参与而形成;有些 利益相关者却不具有社会性,即他们并不 是通过“实际存在的具体的人”与企业发生

8、 联系的,比如恶化的或改善的自然环境、 人类的后代、非人物种等。结合克拉克森 提出的紧密性维度,威勒将所有的利益相 关者分为以下四种:4.2.3 威勒对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界定u(1)首要的社会性利益相关者,他们与企业有 直接的关系,并且有人的参加,如顾客、投资者 、雇员、当地的社区、供应商、其它的商业合伙 人等。u(2)次要的社会性利益相关者,他们通过社会 性的活动与企业形成间接联系,如居民团体、相 关企业、众多的利益集团等。u(3)首要的非社会性利益相关者,他们对企业有 直接的影响,但不与具体的人发生联系,如自然 环境,人类后代等。u(4)次要的非社会性利益相关者,他们对企业 有间接的影响,

9、也不包括与人的联系,如非人物 种等。 威勒对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界定结 果如下图所示 社会性高低高低紧密性首要的非社会性利益相关 者(Primary Non-social stakeholders)首要的社会性利益相关 者(Primary Social Stakeholders)次要的非社会性利益相关 者(Secondary Non- social stakeholders)次要的社会性利益相关 者(Secondary Social stakeholders)4.2.4 最新的研究进展:米切尔评分 法及其应用 u勿庸置疑,上述从多个维度来细分利益 相关者的思路大大深化了人们对企业的利 益相关者的

10、认识。然而这些界定方法普遍 的缺陷是缺乏可操作性,仍然停留在学院 式的研究中,从而制约了利益相关者理论 的实际运用。u美国学者米切尔和伍德(Mitchell & Wood, 1997)提出了一种评分法 (Score-based Approach)来界定利 益相关者,从而大大推进了利益相关者理 论的应用与实践。 u米切尔明确指出,有两个问题居于利益相关者理 论的核心:一是利益相关者的确认 (Stakeholder Identification),即谁是企 业的利益相关者;一是利益相关者的特征 (Stakeholder Salience),即管理层依据什 么来给予特定群体以关注。由此可以从三个属性

11、 上对可能的利益相关者进行评分,然后根据分值 的高低来确定某一个人或者群体是不是企业的利 益相关者,是哪一类型利益相关者。u这三个属性是:(1)合理性(Legitimacy), 即某一群体是否被赋有法律上的、道义上的或者 特定的对于企业的索取权;(2)影响力 (Power),即某一群体是否拥有影响企业决策 的地位、能力和相应的手段;(3)紧急性 (Urgency),即某一群体的要求能否立即引起 企业管理层的关注。 u米切尔认为,要成为一个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至 少要符合以上一条属性,即要么就是对企业拥有 合理的索取权,要么能够紧急地引起企业管理层 关注,要么能够对企业决策施加压力,否则不能 成为

12、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 从上述三个特性上评分后,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又 可以被细分为以下三类:u(1)决定性的利益相关者(Definitive Stakeholders),他们同时拥有对企业问题的 合理性、影响力和紧急性。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 展,企业管理层必须十分关注他们的欲望和要求 ,并设法加以满足。典型的确定型利益相关者包 括股东、雇员和顾客。u(2)预期型利益相关者(Expectant Stakeholders),他们与企业保持较密切的联系,拥有 上述三项属性中的两项。这种利益相关者又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u第一,主要的利益相关者:同时拥有合理性和影响力的群体, 他们希望受到管

13、理层的关注,也往往能够达到目的,在有些情 况下还会正式地参与到企业决策过程中。这些群体可能包括投 资者、雇员和政府部门。u第二,依靠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拥有合理性和紧急性的群体 ,但却没有相应的权力来实施他们的要求。这种群体要想达到 目的,需要赢得另外的更加强有力的利益相关者的拥护,或者 寄希望于管理层的善行。他们通常采取的办法是结盟、参与政 治活动、呼吁管理层的良知等。u第三,危险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拥有紧急性和影响力,但没 有合理性的群体。这种人对企业而言是非常危险的,他们常常 通过暴力来满足他们的要求。比如在矛盾激化时不满意的员工 会发动鲁莽的罢工,环境主义者采取示威游行等抗议行动,政

14、治和宗教极端主义者甚至还会发起恐怖主义活动。u(3)潜在的利益相关者(Latent Stakeholders) ,是指只拥有合理性、影响力、紧急性三项特性中一 项的群体。u第一,可自由对待的利益相关者:只拥有合理性但缺 乏影响力和紧急性的群体,随企业的运作情况而决定 是否发挥其利益相关者的作用。u第二,蛰伏的利益相关者:只有影响力但没有合理性 和紧急性的群体,处于一种蛰伏状态(Dormant Status),当他们实际使用权力,或者是威胁将要使 用这种权力时被激活成一个值得关注的利益相关者。u第三,苛求的利益相关者:只拥有紧急性,但缺乏合 理性和影响力的群体,在米切尔看来就像是“在管理 者耳边

15、嗡嗡作响的蚊子,令人烦躁但不危险,麻烦不 断但无须太多关注。”除非他们能够展现出其要求具 有一定的合法性,或者获得了某种权力,否则管理层 并不需要、也很少有积极性去关注他们。2 蛰伏的利 益相关者1 可自由对 待的利益相 关者7 决定性 的利益相 关者紧急性合理性5 依靠的 的利益相 关者4 主要的 利益相关 者3 苛求的 利益相关 者6 危险的 利益相关 者8 非利益 相关者影响力是潜在的利益相关者,是预期型利益相关者, 是决定性的利益相关者,而则不是利益相关者。 u米切尔评分法的提出大大改善了利益相关者界定 的可操作性,极大地推动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推广 应用,并逐步成为利益相关者界定和分类的

16、最常 用的方法。许多学者结合所研究企业的具体情况 ,利用这种方法给企业的相关群体评分,为企业 的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如挪威学者科鲁特详 细研究了挪威渔业企业对利益相关者的界定方法 (Knut,2001)。u科鲁特的研究表明,挪威渔业企业的许多利益相 关者都处于一种动态变化中。在企业内外部环境 发生变化后,市民、消费者、媒体等利益相关者 可能会跃升为预期的利益相关者,而本地居民、 环境保护集团也可能成为决定性的利益相关者。 企业管理层只有清楚地明确了不同的利益相关者 的特征,并充分把握他们的当前状态和发展趋势 后,才能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战略,以确保企业的 持续发展。 u再举一个引人注目的例子,以说明利益相关者的 影响力和紧急性这两个特性。那是不久前在全球 最大的家居装饰用品零售企业美国家得宝公司 (The Home Depot)国内几十个商店里发生的 ,具体情况是这样的:在家得宝公司的每一家商 店里,从内部通话系统都播放出这样怪异的话语 :“请购物者注意了,你将在第七通道找到从亚马 逊流域中心地带砍来的红木。”惊愕的管理者赶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