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教材分析1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80223 上传时间:2018-07-07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938.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江花月夜教材分析1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春江花月夜教材分析1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春江花月夜教材分析1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春江花月夜教材分析1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春江花月夜教材分析1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春江花月夜教材分析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江花月夜教材分析1(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一、教材分析春江花月夜这篇文章选自高二选修课本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高中语文课 程必须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必修课反 映基础性选修课反映选择性。选修课考虑学生 的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激发 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的基础上的拓 展与提高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拓展性。诗词的 教学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文化品味来 说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必修一现代新诗单元,沁园春、雨巷、再 别康桥等,学习用精炼的语言和新颖的意象来表达情意 。培养学生在鉴赏时着重分析意象,品味语言,发挥想象 ,感受情感。必修二第二单元,学习了从先秦到南北朝的诗歌。

2、 诗经、离骚、孔雀东南飞等,学生在反复吟咏 中体会诗的思想情感,注意不同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的独创 性,感受由此产生的不同情趣。必修三唐诗单元,我们学习了蜀道难、杜甫诗 三首、琵琶行等,培养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 进入诗歌的意境,领略古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在朗读背诵 中提高对诗歌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必修四宋词单元: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培 养学生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同时,运用联想和想象,领悟其 中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春江花月夜是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 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一篇。这门选修课既是 对学生以前诗歌学习的继续,也是对学生诗歌学习 的深化。作为选修内容,本教材更是一个专题,旨

3、在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积累古诗文鉴赏的方法。第一 单元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第二单元是“置身 诗境、缘景明情”,重在通过对古典诗歌意象的把 握,发挥审美想象,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 的意境美。春江花月夜作为单元首篇,最能体现诗歌意 境美的特点。本诗是流传千年的经典,被闻一多先 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是本单元的重 点赏析篇目,也是整本教材中有代表性的篇章。本单元教学目标为掌握诗歌鉴赏的重要方法“置 身诗境,缘景明情”,即在欣赏写景抒情类诗歌的时候, 反复吟诵,把握意象,进入意境,体会感情。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春江花月夜时候,要反 复诵读,置身诗境,借助联想和想象,将作者所描绘的

4、意 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脑海中,使整个心灵沉浸在一个想象 的世界中,进而把握诗歌的主要意象,进行联想和想象, 体会诗歌的意境,赏析诗人抒发的情感,得到审美享受。 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能引导学生阅读优秀作 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 美力。高二学生对古代诗歌已经有一定的接触与了解 ,积累了一些鉴赏方法,但对古代诗歌阅读兴趣 不甚浓厚,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领悟作品的艺 术魅力还会遇到一些障碍。学生联想和想象不够,使得鉴赏活动流于形式 。面对这一情况,教师要运用丰富的文学语言尽 力为学生营造诗境,引领学生进入诗歌意境。学生难以体会诗篇用字用词的妙处。这是炼字 的问题,也是诗歌

5、鉴赏的难点。教师及时点拨,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引导学生体会一些字词运用得 精彩之处。二、学情分析知识目标 :()品味语言,引导学生通过 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 歌的意境美。 ()发挥联想和想象能力,理 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 丰富意蕴。三、教学目标情感目标: 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 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能力目标: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本诗含蓄、隽 永、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 ()赏析本诗的景、情、理相融的手法,提高 鉴赏诗歌的能力。 重点、难点解析诗歌鉴赏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如何在反复吟诵中通过联想和想象把枯燥的、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成立体的、生动

6、的画面,从而把握隐藏在文本背后的诗人的内在情思。这是欣赏诗歌至关重要的一环,因此我把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作为本节课的重点。把赏析诗歌的景、情、理相融的手法,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作为本节课的难点。四、 教法分析1.自主发现,探索发问; 2.朗读吟诵,感受意境; 3.启发想象,意境再现; 4.合作探究,分析综合; 5.纵横拓展,重点突破。诵读教学法 诗歌中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有 着和谐的韵律,最适合出声朗读。通过教师和多媒体音像资料反复的声情并 茂吟诵,能使学生感受古典诗歌的格律美 、音韵美。通过反复吟诵,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 的情境。

7、 四、教法分析(4种)听读迁移朗读品赏讨论质疑法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每一个孩子就 天性而言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们心灵的琴弦响起来。”语文课应该成为他们发表个人见解的舞台。语文课堂教学 过程是师生之间针对文本这个平台平等对话和心灵沟通的 过程。只有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参与讨论,平等对话,才能有助 于培养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灵感,才有利于关注个体 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得到更充分 的发展。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 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 创造潜能。采用“自主学习了解课文确定个性化的合 作研究内容集体讨论深化理解课文内容扩 展延

8、伸到其他作品”的教学程式。讲析法、点拨法 由于学生接触文本的时间有限,知识和人生 经历有限,很难理解诗歌中作者所发出的深 沉的宇宙人生的思索,因此在教学中补充一 些其他人所发的感慨以及进行简要的点拨就 很必要了。 五、教学过程导入 出示幻灯片古人的月亮情结,概括月亮在诗歌中 的象征意义。迅速吸引学生的审美注意,使他们不由 自主地进入课文情境。 课前准备 课前让学生搜集关于“月亮”的诗句,激发学生的阅读 兴趣和情感体验。 古人的月亮情结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刘禹锡石头城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时 间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抒怀空

9、 间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 苏轼水调歌头 愁 绪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铃霖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赵嘏江楼旧感爱 情整体感知 承接导语简介作者和作品,重点介绍 历代对于该诗的评价及历史意义,从而 使学生对这首诗有一个整体的、全面的 认识 。 春江花月夜一诗“孤篇压全唐”、“盛唐 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 为大家”。 闻一多先生誉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 整体感知 先欣赏民族音乐春江花月夜的曲子,再 听配乐诗朗诵春江花月夜,旨在营造一 种优美的气氛。听读让同学们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说说自己

10、最喜欢的句子及原因,题目共五个字,你认 为作者重点写的是哪一个字?并感受本诗主 要写了什么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 思考的能力。 “月”是全诗的灵魂:全诗描写的景物、阐 发的哲理、抒写的离情。都围绕一“月”字 ,在诗中,月已不再是月,而成了一种情 感的载体,这就是中国文人的一种明月情 结。月共潮生春江月夜(景) 孤月轮空人生思考(理) 楼月徘徊思妇相思(情) 落月西斜游子离愁(情)本诗以“月”为中心、以月出、月悬 、月斜、月落的时间顺序为线索展 开【把握诗歌的结构层次把握诗歌的结构层次 】诗歌赏析 给学生介绍一点欣赏诗歌的方法和理念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分三个步骤来讲解诗歌 。 1、

11、欣赏诗歌的景物美 。 2、领悟诗歌的哲理美 。 3、鉴赏诗歌的情感美 。 读品品赏赏析月之美景赏析月之美景品味月之离情品味月之离情感悟月之哲理感悟月之哲理【合作探究合作探究】置身诗境- 脑海作画 第一步:粗笔勾勒 第二步:给景物着色彩 第三步:让画面动起来 第四步:细节亮化境美:以“春、江、花、月、夜”五字逐 步构成一幅天地一体、色彩绚丽的完整图画, 现出月下静谧、朦胧、纯净、澄澈的优美诗境。【赏析月之美景】让学生根据诗歌内容展开联想想象,选 取自己喜欢的诗句,用优美的语言和文字 描绘出画面意境,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 活动中去。从而落实教学初所定的能力目 标。“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12、。”庄子 “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 曹植送应氏 “人生若晨露,天地邈悠悠。” 阮籍咏怀 “羡长江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 苏轼哲理:与他们相比,面对滔滔江水,皎皎孤月,诗 人的宇宙意识中浮现了大唐的时代风貌。诗人哀 而不伤,有所解脱个体生命的短暂须臾融入 到群体生命的连绵不绝之中。 【感悟月之哲理】“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江水不仅是个空间概念,更喻指历史的长河 ,是个时间概念。表现出人生短暂空漠之感 ,更显深沉悠远。【江水之意象】在同学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拓展了古人 对人生探索的内容,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

13、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在对比中去体会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 ,也落实了教学中的情感目标。“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飘零的落花中,弥漫着春光不再、青春不再、美人迟暮的感慨与恐惧。缤纷的落花是中国古典诗歌伤春主题的核心意 象,表达对年光流转、红颜易老、生命无常的感叹 。【落花之意象】思妇相思: 楼月、妆台、衣砧、鱼龙、鸿雁。游子离愁: 落花、春半、江水、残月、海雾、江树。【品味月之离情】这种美景和人生思考触动了诗人怎么这种美景和人生思考触动了诗人怎么 的情感?的情感?景春江月夜美景理宇宙人生哲理情游子思妇相思春江花月夜美在何处 ?完

14、美融合全诗美在诗歌和谐的韵律,美在春江月夜迷人 的景色,美在思想深邃的哲理,美在缠绵浓郁的 离情,更美在景、理、情水乳交融的意境!问题:有人说这首诗“哀而不伤,艳 而不糜”。怎么理解这句话。 问题:本诗写的明明是离别相思之 苦,为什么还说是情美? 针对前人对此诗的相反的评价,我们来 讨论,并适当的设置一些较有难度的问题来 引起同学们的讨论。让他们畅所欲言使他们 的思维呈发散型,拓宽他们的思路。 迁移教学延伸诗人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春江花月之夜清幽静谧的 自然景色,并由此而生发出对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 索和对明月今宵、游子思妇却天各一方的惋惜。诗中尽管不无人生苦短的伤感,然而读来轻曼如烟 ,悠悠惆

15、怅中还交织着对生命的依恋,对青春的珍惜, 对“人生代代无穷已”、得以与明月长久共存相伴的一 丝欣慰;尽管有夫妇别离的哀愁,但写来柔婉似水,绵 绵相思中饱和着“借明月寄相思”的脉脉温情,含蕴着 对重逢的美好企盼。 这首诗带着些许伤感和凄凉,但总的看来并不颓废 。它表现了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青春年华的珍惜 ,以及对宇宙、人生的探索,境界是相当开阔。 “此望月而思家也。言月明而当春水方盛之时, 随波万里,靡所不照。霜流沙白,状其光也。因言月之 照人,莫辨其始。人有变更,月长皎洁。我不知为谁而 输(送)光乎?所见惟江流不返耳。又睹孤云之飞而想 夕,有乘舟为客者,有登楼而伤别者,己(自己)与室 家(妻室)是也。遂叙闺中怅望之情,久客思家之意。 因落月而念归路之遥,恨不能乘月而归,徒对此江树而 含情也。” (明唐汝询唐诗解)“更穷绝的宇宙意识!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 界!诗人与“永恒”猝然相遇,一见如故,于是谈开了 对每一问题,他得到的仿佛是一个更神秘的更渊默 的微笑,他更迷茫,然而也满足了。于是他又把自己的 秘密倾诉给那缄默的对方,那妆镜台边的离人在 这诗面前,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亵渎。这里一番 神秘而又亲切的、如梦境的晤谈,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 识,被宇宙意识升华过的纯洁的爱情,又由爱情辐射出 来的同情心。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