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那冷雨(北校刘) (2)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69813 上传时间:2018-07-07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听听那冷雨(北校刘) (2)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听听那冷雨(北校刘) (2)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听听那冷雨(北校刘) (2)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听听那冷雨(北校刘) (2)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听听那冷雨(北校刘) (2)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听听那冷雨(北校刘)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听听那冷雨(北校刘) (2)(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 “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 “欧风美雨都不能夺走我的汉魂唐魄” “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 “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余光中先生简介余光中,1928年生 于南京,祖籍福建。 1949年随父母去了香 港,1950年迁居台湾 ,之后,就一直在台 湾、香港和美国之间 辗转漂泊。 1992年, 终于得以回到他思念 已久的大陆。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和翻译, 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 至今驰骋文 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 的多妻主义者”。其诗常常洋溢着对祖国的呼 唤和对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追缅怀念之情。“ 乡愁”式的中国情结是余诗的一大主题。余

2、光 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他是中 国文坛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他目前仍在“与 永恒拔河”。 作品:诗歌乡愁等你在雨中。 散文望乡的牧神记忆像铁轨 一样长听听那冷雨。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听听那冷雨惊蛰仓颉料峭黔首氤氲韵味米芾冥想岑寂蠕动寒濑羯鼓舔舐啁啾晌午(zh)(ji)(qio)(qin)(ynyn)(li)(ji)(sh)(zhuji)(shng)(yn)(f)(mng)(cn

3、)(r)检查预习: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孺慕 滂沱 鞭挞 蓊郁 岑寂 沁鼻苔藓 咬啮 如椽大笔r png tu twng cn qnxin ni chun2、解释词语:料峭: 氤氲: 岑寂: 黔首: 石破天惊:略带寒意(多指春寒)。 形容烟或气很盛。 寂静,寂寞,冷清。 中国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呼。李贺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 石破天惊逗秋雨。”形容箜篌之音高亢激 越,有惊天动地的气势。也指事情或文章 议论新奇惊人本文创作于1974年,那时正值“文革 ”后期,海峡两岸的同胞不仅不能来往走 动,而且连书信都不可通邮。此时,余光 中离开大陆已经25年了。几十年来,他经 历了离别家园的

4、痛苦,浪迹天涯的辛酸, 却始终在精神上与祖国血脉相连。本文作 为余光中散文的代表作,表达了流落在台 湾的大陆游子强烈的思乡之情 。学习目标2、品味优美的语言。1、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结构与思路:听听那冷雨雨季思乡(1、2) 嗅雨 (3) 观雨(4) 听雨(5-10) 回到现实(11、12)文中开头写道在“长巷短巷,雨 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 ,那么作者由雨想到了些什么?走入霏霏冷雨他想到了什么?这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乡思、乡 愁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的那一块土地。 江南的杏花春雨。 叫赤县神州的那片土地。 领略“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的境界,仍须 回中国。 瓦屋听雨,回忆

5、的音乐。 公寓时代的台北没有音韵的雨季,黑白的默片 。 这都是什么内容?中国传统文化 这表明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怀有什么感情?向往、热爱、眷恋、思慕。 除此以外,还想到了什么?中国美丽的方块字 宋代米芾父子的山水画 南宋词人蒋捷的虞美人听雨 王禹偁的听雨竹楼黄冈竹楼记 A、感知意象,把握景物特点(调动多种感官)B、揣摩语言,体悟蕴藉的感情(抓住修辞、句式等)C、展开想象,领会文章的神韵(注意环境的描写)“听听看看”“闻闻嗅嗅”,“雨是女 性,应该最富于感性。雨气空蒙而迷 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 点点薄荷的香味,浓的时候,竟发出 草和树沐发后特有的淡淡土腥气,也 许那竟是蚯蚓和蜗牛的腥气

6、吧,毕竟 是惊蛰了啊。”化用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 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 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 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 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余光中正是传承 了李清照的写法,把雨引起的乡愁定位在古诗 词的韵味和节奏上。叠词的运用,增强了散文的节奏和韵律 ,描写感觉十分细腻。通过联想、想像,使人 如闻如见,身临其境。回到台北,世人问起,除了笑而不答 心自闲,故作神秘之外,实际的印象,也无 非山在虚无之间罢了。 化用李白山中问答的诗句。 全诗为:问

7、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 自闲。桃花流水窗然去,别有天地非人 间。化用白居易长恨歌的诗句: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 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 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 ,则在凄楚之外,更笼上一层凄迷了 。听雨,听出美感,听出凄凉,凄清,凄楚、 凄迷,隐含着作者浓浓的怀乡之痛。化用孟浩然省试骐骥长鸣的诗句:“微云 淡河汉,疏雨滴梧桐。逐逐怀良驭,萧萧顾乐鸣。”化用(元)元好问骤雨打新荷:“绿叶阴 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海榴初绽,朵朵蹙红 罗。乳燕雏莺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骤雨过,琼 珠乱撒,打遍新荷。

8、 人生百年几何,念良辰美景, 休放虚过。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命友邀宾玩赏 ,对芳樽浅酌低歌。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 如梭。”。虞美人 听雨 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 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 天明。其实作者听雨,何尝不是在听人生 呢。这三个阶段给人的感觉是不相同的 :少年时候,年幼无知,在灯下听着 雨声,听着故事,给人一种温馨之感;中年听雨,一个“客舟”表明了那种 漂泊异乡的沧桑;老年听雨在僧庐下,却想到了亡宋 之痛,想到了祖国的分裂状态,心中多 一种浓浓的伤感。本文多处引用或化用古典诗词入文 。

9、有什么作用?谈谈你的理解。文章运用古典诗文拓展了散 文的思维空间。对文章的意境营造起到了画 龙点睛的作用,也增加了文章的艺 术底蕴。 在第4节中,本文作者为什么要写到在 美国的两年时光?对比反衬,更突出中国雨意酣浓 的特点,更见出作者对祖国的怀念。 第9、10节,作者两次讲到在日式的古屋 里听雨,听到的是同一种雨吗?不是。 前一种听到的是台风台雨,雷雨暴雨,西 北雨,凄凉秋意。听到这些,作者那颗平 静的心再也无法宁静,只剩下了一份凄凉 、惆怅、冷湿的情怀。 后者从春雨绵绵,听到了秋雨潇潇,从少 年听到中年,雨是一种单调而耐听的音乐 ,而且是回忆的音乐,于是自然地想到了 江南,想到了四川。 如何

10、理解“前尘隔海,古屋不再 ”这句话? “前尘隔海”是因远离祖国而发出 的悲叹;“古屋不再”是因时光不再而发 出的叹息。这是全文的感情基调。本文的题目是听听那冷雨,作者为什么 要选 “雨”作为自己情感的寄托?为什么要加“ 冷”字? “雨”可以表现故国之思的缠绵悠长, 文化之脉的深厚悠长。 “冷”有三层含义: (1)突出在春寒料峭里的雨给人的外 在的实在的感受。(2)表现作者远离大陆内心产生的凄 凉。 (3)作者为传统文化渐渐消失而感伤 。雨的凄冷(景)情的凄凉(情)主旨: 作者通过对雨的细腻感受的描 写,委婉地传达出一个漂泊他乡者 浓重的思乡之情,表现了对传统文 化的深情依恋和赞美。 语言特点1

11、、句式长短变化灵活多端。2、大量叠音词的使用,增强了散文的 节奏和韵律,使描写十分细腻。3、在修辞上,大量使用比喻、通感等 手法,恰当地烘托出思想情感。4. 化用古典诗词,营造意境,增强文章 艺术底蕴。这篇诗质的散文,以听雨(清明时 节的雨)为主线,将横的地域感(从美 国,到台湾,到大陆)、纵的历史感( 从太初有字,到亡宋之痛,到公寓时代 )和纵横交错的现实感(人到中年沧桑 过后的洞明人生,现代都市对传统意趣 的破坏,对永恒的理想追求)交织成一 个形象密集、书写瑰丽、情切意浓的美 的境界。不管岁月的漂泊带给人们多少 的沧桑,但那种家国之思却永远都不会 改变。作业布置1、一风一雨皆足以寄托对家乡、对亲人的 思念之情,请您运用余光中的语言形式 ,选取一种自然风物,写一段文字表达 对亲人的思念。300字左右。 2、找出文章中写雨的诗句,注意积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