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目标、内涵与方法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58389 上传时间:2018-07-07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357.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目标、内涵与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目标、内涵与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目标、内涵与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目标、内涵与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目标、内涵与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目标、内涵与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目标、内涵与方法(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 目标、内涵与方法何克抗E-mail: http:/ 目标、内涵与方法目标、内涵与方法一、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涵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途径与方法2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一、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多媒体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已日益普 及,而且国际教育界也公认:只有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 才能使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真正发挥作用,但到目前为 止,在广大中小学教师中(乃至整个教育界)仍对“信息技术与 课程整合”存在种种片面甚至是错误的认识。例如,有少数教师 至今还把信息技术与课

2、程整合看做是一种时尚,不清楚实施信息不清楚实施信息 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为了什么目的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为了什么目的,只是因为大势所趋、大家都在 应用信息技术或是上级号召应用信息技术而不得不应用。还有不 少教师只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仅仅看做是现代化教学的一种工 具、手段或是更有效地学习信息技术的一种方式。这种观点显然 是不了解不了解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实质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实质。3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一、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存在的主要问题更多的教师则是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和计算机辅助教学 (CAI)完全等同起来,认为只要在课堂上运用了多媒体或是 课件就是在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

3、合,这种看法不仅反映出 广大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实质缺乏了解,也表 明他们对于实施对于实施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途径与方法还只是一与课程整合的途径与方法还只是一 知半解,甚至根本没有掌握知半解,甚至根本没有掌握。凡此种种,都是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错误或是片面 的认识。4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一、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起来,这些错误认识涉及三个方面:* 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意义)不清楚为什么要整合为什么要整合?* 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实质)不了解什么是整合?什么是整合?* 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途径)不掌握如何实施

4、有效的整合?如何实施有效的整合?任何一种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都必须能够对上述 三个方面的问题作出科学的回答,并要能够通过各级各类学校教 学实践的检验,尤其是想要达到深层次整合的要求,就更要能经 得起这种检验。下面二、三部分的内容就是力图从这三个方面, 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如何实现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作一扼 要的介绍。5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涵 w (1 1)信息技术教育发展概况)信息技术教育发展概况众所周知,自1959年美国IBM公司研究出第一个计算机辅助教 学系统以来,信息技术教育在发达国家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 CAICAI(Compu

5、ter-Assisted Instruction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计算机辅助教学)阶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段大约是从6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此阶段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的快速运算、图形动画和仿真等功能,辅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某些重点、难点。这些CAI课件大多以演示为主。这是信息技术教育的第一个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一般只提计算机教育一般只提计算机教育,还没有提出信息技术教育的概念。 6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涵 (1 1)信息技术教育发展概况)信息技术教育发展概况 CALCAL(ComputerComputer-Assist

6、ed Learning-Assisted Learning计算机辅助学习)阶段计算机辅助学习)阶段 大约是从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此阶段逐步从以教为主 转向以学为主。也就是强调如何利用计算机作为辅助学生学习 的工具,例如用计算机帮助搜集资料、辅导答疑、自我测试以 及帮助安排学习计划等,即不仅用计算机辅助教师的教,更强 调用计算机辅助学生自主地学。这是信息技术教育的第二个发 展阶段,在这一阶段,计算机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两种概念同计算机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两种概念同 时并存。时并存。7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涵 (1 1)信息技术教育发展概况)信息技术教育

7、发展概况 CALCAL(ComputerComputer-Assisted Learning-Assisted Learning计算机辅助学习)阶段计算机辅助学习)阶段应当指出的是,我国由于信息技术教育的起步较晚80 年代初才开始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试验研究(1982年有4所 中学成为首批试点校),加上我国教育界历来受“以教为主以教为主” 的传统教育思想影响较深,只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自主 的学,所以尽管国际上自80年代中期以后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 主要模式逐渐由CAI转向CAL,但是在我们中国似乎并没有感受 到这种变化不仅从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中期是如此,甚至 到了今天,我国绝大多数学校

8、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模式仍 然主要是CAI。 8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涵 (1 1)信息技术教育发展概况)信息技术教育发展概况 IITC(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the Curriculum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阶段 90年代中期至今。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是9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教育界非常关注、非常重视的一个研究课题,也是信息技术教育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大约从90年代中期开始至今)以后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的主要模式。在这一阶段,原来的原来的“计算计算机教育机教育”概念已完全被概念已完全被

9、“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所取代所取代。 9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涵 (2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 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信息化 教学环境,该环境能够支持真实的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 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 面要求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也就是实现一种既能发挥 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 、合作”为特征的新型教与学方式(这正是基础教育新课程 改革所要求的教与学方式),这样就可以把学生的主动性、 积

10、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 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教学结构变革的主要标志 是师生关系与师生地位作用的改变),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 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即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这正是我们的素质教育所要求的(1999年第三次全教会明 确指出,我们必须贯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为重点的素质教育”)。10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涵 (2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则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看美国则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看 成是成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根本措施的根本措施

11、(见美国教育部2000年“教 育技术白皮书”)而21世纪人才的核心素质则是创新精神与 创新能力以及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这说明不论在我国还是 在西方发达国家,都是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看作是培养创 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乃至根本措施。可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 合所要达到的合所要达到的目标,就是要落实大批创新人才的培养大批创新人才的培养。这既 是我们国家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也是当今世界各国进行新 一轮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这正是西方发达国家之所以大力 倡导与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因所在。我们只有站在 这样的高度来认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才有可能深 刻领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重大意义与

12、深远影响,才能真 正弄清楚为什么要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落实大批创新人才的培养大批创新人才的培养这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 要达到的总体目标。为了便于对这一总体目标的把握与实现 ,我们可以在这一总目标之下划分若干具体目标:11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涵 (2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要运用创造性思维理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要运用创造性思维理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 神与创新能力(其核心是发散思维、形象思维、直神与创新能力(其核心是发散思维、形象思维、直 觉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等思维能力的培养)觉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等思维

13、能力的培养) 。 要通过信息时代的新型教与学方式培养学要通过信息时代的新型教与学方式培养学 生的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生的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其内涵主要包括信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其内涵主要包括信 息意识、信息知识与能力、信息道德等三方面的内息意识、信息知识与能力、信息道德等三方面的内 容。其核心是信息知识与能力,即获取、分析、加容。其核心是信息知识与能力,即获取、分析、加 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与能力。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与能力。 要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要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与解决实要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与解决实

14、 际问题的能力。际问题的能力。 12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涵 (3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目前有关论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文章与论著汗牛充 栋,但是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与内涵定义与内涵却一直缺乏却一直缺乏 较有深度的研究,因而至今在这方面没有一个公认的权威说较有深度的研究,因而至今在这方面没有一个公认的权威说 法法。由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涉及成千上万教师的教学实践 ,长此下去必将使广大教师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如何来认识 与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对于整合的对于整合的内涵实质内涵实质尚尚

15、 且缺乏了解,又怎么可能找到实施整合的且缺乏了解,又怎么可能找到实施整合的有效方法有效方法(更不用 说深层次的整合了)!由此而造成的严重后果及损失可想而 知。13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涵 (3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经过多年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和深入的研究, 我们认为这一定义或内涵可以表述为: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 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教学环境 ,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 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 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 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由教师为 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由此定义可见,它包含三个基本属性:营造信息化教学环信息化教学环 境境、实现新型教与学方式新型教与学方式、变革传统教学结构传统教学结构。14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3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我们认为,只有抓住上述三个基本属性才能正确理解信息技术与 课程整合的内涵内涵,才能真正把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实质。这是 因为: “环境环境”这个概念的含义比较广泛(教学过程主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