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知识基础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34023 上传时间:2018-07-06 格式:PPTX 页数:17 大小:105.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届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知识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1届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知识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1届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知识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1届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知识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1届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知识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届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知识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届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知识基础(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2011届高考届高考 论述类文本阅读知识基础论述类文本阅读知识基础论述类文本阅读的界定论述类文本阅读的界定新课程高考语文试卷将大纲中所列的对社会科学类、自 然科学类文章阅读能力的考查归入试卷结构中的第一大 题,根据文章语言形式称之为论述类文本阅读,同第 卷选考文本的实用类文本、文学类文本一并成为新高考 语文试卷的三类阅读文本。论述类文本的内容多以介绍论述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领 域的新观点、新发现、新工艺、新探索为主;结构上多 采用总分式、层进式、并举式;语言上以语言规范、语 句信息含量大、围绕概念或问题深入阐释为特点。对论述类文本阅读能力的考查,体现着中学语文教学语 言工具论的观点,目的

2、是使精确理解语言、全面把握文 本作为语言能力得以在基础教育落实培养。对于并不追 求精准的汉语而言,这样的考查显得十分必要。论述类文本阅读的界定论述类文本阅读的界定对论述类文本阅读能力的考查,全国卷以选择题为主,但是也有省份兼用选择题和主观题两种形式进行考查。我们在复习中很容易把做对题目当做是复习论述类文本的目的,其实高考考查的目的是通过设题来测评阅读论述类文本的能力,所以我们的复习应该把做题当做手段,把完全读懂文章作为目的。论述类文本阅读的界定论述类文本阅读的界定落实文本意识准确认知文本提高理解能力学会推论分析高考论述类文本试题研究高考论述类文本试题研究下列对于唐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3、是A让人们感到真切和亲切的唐诗,是中国传统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人的情感所难以割 舍。B在唐朝,人们盛行写诗和传唱诗,所以可以 肯定,其中有一些诗并不是为了求取功名而创作 的。C现在人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唐朝既被用作一 种社交方式,又被作为流行歌曲的歌词,其中尤 以后者为多。D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 渐渐不再流行了,唐朝诗人之多,于此可见一 斑。高考论述类文本试题研究高考论述类文本试题研究下列对“文化自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重视对通识教育培养目标和教学方法的探索。B、重视对具有文化创造力的知识分子群体的培 养。C、注重培养大学生高远的人生理想并激发其生命 热情。D、注

4、重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地位与国际竞争中的 实力。2009浙江卷高考论述类文本试题研究高考论述类文本试题研究下列对“书斋永远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这句话的 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书斋是私人空间,置身其中,可以充分展示个 性,施展才华,并且从学问中得到快乐。 B书斋的格局、布置和装饰大多体现了中国古人 “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也正是中国文人一直追求的 精神境界。 C书斋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已深入到中国文人精 神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 并将永远存在。D书斋往往是传统民宅中唯有的精神场所,历代文人 在这里辛勤耕耘,研究学问,优秀的民族文化得以传 承和发扬。2007江西卷高考论

5、述类文本试题研究结论高考论述类文本试题研究结论对于试题的理解包括题干、选项,不可忽视题 干包含的限制信息。进行选项信息确认时,重点在于理解选项主干 信息,明确选项的限制成分所包含的重要信息。对比文本语句涉及选项信息内容的相关表述, 注意表达形式差异和表达内容差异的区别。对比 过程中可能会将文本语句信息重新组合。确认选项信息正确与否的依据,应该是清晰而 明确的,最好能够形成因果推理,如果判断理由 不充分最好仔细重读反复确认之。论述类文本选文结构例讲论述类文本选文结构例讲2009年宁夏海南卷文本分析经历了千年流传下来的又让人感到亲切的唐 诗在唐代既是一种社交方式,又是一种被传 唱的歌诗。三十年来中

6、国内地流行歌词在歌唱的内容上 ,与当年唐诗的吟唱高度契合。现在的歌词和古老的唐诗有着完全相同的文 化身份,唐诗更因为距今千年而更美更能滋 润和鼓舞同样歌唱着的心。论述类文本选文结构例讲论述类文本选文结构例讲2009年宁夏海南卷文本分析先界定唐诗在千年以前的属性,确立唐诗 被传唱的观点。对比于当代歌词的传唱与唐诗传唱的共 性。说明唐诗与当代歌词的文化身份的同一性 ,继而建立唐诗历经千年的美丽源自时间和 空间的距离。文章围绕着唐诗被传唱的特性,通过与今 天歌诗之对比,阐释了唐诗魅力的源自。论述类文本选文结构例讲论述类文本选文结构例讲2009年浙江卷文本分析为大学教育培养一代新人之主旨,应该重视大学

7、知识 分子这一概念。大学应该培养与社会的多元职业结构相一致的专家不 同的具有关怀天下的人生态度和批判精神的知识分子 ,民族精神、社会良知和民族命运方有维系。守护知识分子传统的方式是推行通识教育,以打破单 纯的功能主义的学分制。大学生通过大学学习成为专业人士在市场经济中获得 一席之地,同样能够运用思想、提出理想并且为实现 理想而从事生命奋斗。推进通识教育继而守护中国知识分子的继续存在,对 于中国大学的发展和国际地位影响深远。具有文化自觉,拥有知识分子群体的大学才能够为民 族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做出贡献。论述类文本选文结构例讲论述类文本选文结构例讲2009年浙江卷文本分析引出“知识分子”概念对于大学教

8、育的意义。辨析“专家”“知识分子”两个概念的不同,说明知 识分子的精神特性及其意义。批评学分制说明通识教育是守护知识分子传统的途 径。鼓励青年学子志存高远追求有理想的人生(知识 分子人生)。从大学发展、民族文明高度总结知识分子传统对于大 学之意义。文章紧紧围绕“知识分子”之于大学教育的意义,批 评了当今大学教育专家化、学分制功能主义的弊端, 阐述了具有文化自觉的大学应该通过通识教育培养知 识分子群体的观点。为什么要理解文章结构为什么要理解文章结构所有文章都是按照一定的思路和逻辑顺序展开的, 因而在全面理解文意时,也同样应该依循文章的思 路和逻辑顺序,才能够准确理解。文章结构是指句与句、句与段、

9、段与段、段与篇章 之间的关联,对这样的关联理解的越明晰,对文章 的理解就越成体系,不至于读完文章留在脑海中的 只是零散的点,没有系统的把握。高考论述类文本试题选项设计归类高考论述类文本试题选项设计归类逻辑逆推、强加因果、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无中生有,将文段或涉及某概念(信息、问题 等)的表述并未包含的内容掺杂在选项中。扩大范围,将某条件下方可成立(不成立)的 观点,做法等扩大为一般意义上均可成立(不成 立)。以偏概全,将片面的、局部的、有一定限制的 表述当做全面的表述。疏漏残缺,在作者观点列举、条件范围等方面 遗漏缺失重要信息,进行评价或推理。高考论述类文本试题选项判断归类高考论述类文本试题选

10、项判断归类属性判断:选项语句格式多为“是什么,是指 什么”等。一般要核对原文信息,落实每一点属 性。范围条件:选项语句多为特别突出某种背景、 某种角度、某个层面或时期等信息。依据因果:选项语句中有因为所以的连属关系 ,或者强调观点(行为、现象)成立的根据。观点延伸:依据文意某些语句信息或观点,由 此概括或推论。论述类文本语句功能例讲论述类文本语句功能例讲血腥背后的人性光辉选段不同于辛德勒名单拯救大兵瑞恩兄弟 连等传统西方战争题材影片,南京更注重 原始的真实。作为纪录电影,它的价值,除了影 片的创作者们搜集并呈现在银幕上一批新影像素 材,更为确凿地证实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情况之外 ,两位美国导演还邀

11、请演员来扮演那些冒着生命 危险拯救中国难民的西方人士,以一种更为人性 化和戏剧化的方式,让这部原本沉重、血腥的纪 录片更易为普通观众所接受。相比于中国纪录片 在作品形态上的粗糙和单调,曾经荣获过奥斯卡 奖的导演古登塔格和斯塔曼的确有更丰富的叙事 经验与表现手段。论述类文本语段功能例讲论述类文本语段功能例讲停止与开始首段:提出问题,引人深思。第二段:提出观点,停止是宇宙间的节奏。第三段:举例言说停止之意义。第四段:提出观点,停止意味着变化。是新与旧的结合 处。第五段:结合个人体验,例说停止对个人意味的变化。第六段:提出观点,目标明确时,停顿的必要性。例说第七段:反面立论,批评匆促的现代生活。第八段:收束全文,阐释总结停止之意义。第九段:用风景标牌名句呼吁人们尝试停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