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通论文字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26454 上传时间:2018-07-06 格式:PPTX 页数:114 大小:8.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通论文字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古代汉语通论文字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古代汉语通论文字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古代汉语通论文字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古代汉语通论文字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通论文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通论文字(1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 代 汉 语第8课 通论:文字王 惠 文字1.六书2.汉字形体演变3.古书中常见的用字现象一、六书v古人把汉字构造归纳成六种类型,总称“六书”。v东汉 许慎 在说文解字的“叙”里说:“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他把六书之名定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 注、假借。1、象形v象形是摹拟事物外部形状的造字方法。v象形文字是从图画发展而来的,是最原始 的造字方法。v局限性很大,因为有些事物是画不出来 的。象形(1):画物体轮廓象形(2):画局部特征牛 羊 左手 又(右手 )象形(3):连带画周围特征v有些东西很难单独画出来 ,造字的时候,把有关的 事物,如周围环境、所附 着的主体

2、或所包含的东西 一起表示出来。2、指事v用于无形或抽象的事物,通过符号指示出 来。指事字(1):纯粹符号指事字(2):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刃甘本末3、会意v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表示一种新的 意义。会意(1):图形式会意(2):偏旁连读孬 汆 尘 会意(3):添加某一器官咩会意(4):重复同一偏旁4、形声v形声字由意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意符表示形声字的意义声符表示形声字的读音意符的表意功能v少数形声字跟形旁同义如:爹、爸v绝大多数形声字的形旁,只跟字义有某种联系如:枫、刻声符的表音功能v声符与形声字读音相同皇:湟、煌、蝗、堭、遑、篁、蝗隍、惶、凰、鳇、徨、喤、锽v声符与形声字读音相近 工:空、

3、红 (韵母都是ong) v有的声符已经跟它的本字完全不同音亚:恶、垩() 形声字的组合方式v左形右声:江、河v左声右形:锦、刊v上形下声:草、房v上声下形:想、袈v外形内声:街、衷v外声内形:闻、衡v声符或形符只占字的一个角落:“勝(胜)”:形符是“力”,声符是“朕”。“寳(宝)”:声符是“缶”,形符是“宀、玉、贝”5、假借v用一个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所需之字 。字本义假借义后造字 北二人相背北方背然燃烧烧样样子燃莫日落时分不暮实例v台湾隋唐宋元时称为“流求”,古书写作“流虬、留求、琉 求”等。北史流求传: 流求国居海岛,当建安郡东,水行五日 而至。岭表录异:又经流虬国,其国人么么,一概皆

4、服麻布而 有礼。 元史:琉求,在南海之东。漳、泉、兴、福四州界内彭 湖诸岛,与琉求相对,亦素不通。6、转注v这一类字,共用一个部首,而且可以互相解 释,如“考、老”就是这一类字。颠:顶也;顶,颠也。柱,楹也;楹,柱也。二、汉字形体演变v古文字阶段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v今文字阶段隶书草书楷书行书1、甲骨文v现存的最古老的汉字。公元前14-11世纪商代后 期。v刻在龟甲、兽骨上,所 以称为“甲骨文”。v记录内容多为占卜之辞 ,又称“卜辞”。占卜方法v在龟甲或兽骨的背面,钻洞到即将 穿透又尚未穿透的程度,再用火烘 灼,龟甲的正面就会在钻洞的四周 围出现裂纹,这些纹路称为“兆”。v负责占卜的人,叫做“卜

5、官”,在判 断吉凶之后,将卜问内容刻写在甲 骨上。癸巳卜,争贞:今一月雨?王占曰:丙雨。癸巳卜,争贞:今一月不其雨?旬壬寅雨。甲辰亦雨。前辞:占卜的时间、地点、人名v贞/命辞:此次占卜所要问的事情v占辞:做出吉凶祸福的判断v验辞:结果应验的情况绝大多数是用刀直接刻写, 少数用毛笔蘸墨或朱砂写的甲骨文字数约有4500字,已经辨认出来的有1700多个。其余的字多属地名、人名、族名,可知其意,但不 可读其音;也有不少字后世不再使用。 王田猎于某 十 二 生 肖甲骨文特点1. 图画意味浓厚。保留着汉字的许多原始状态,一看就明白其意思。2. 笔划细、硬,字形瘦长。以刀为书写工具, 以龟甲兽骨为材料。直画

6、居多,折 笔常刻成两刀。甲骨文特点(续)3. 很多字尚未定形,一个字常有多种写法。形体结构不固定,合体字偏旁的位置可以互换。 “涉” ”休“ 甲骨文特点(续)4. 字形大小不统一小字纤细如毫发;大字一寸以上。“车” 甲骨文的特点(续)5. 甲骨文中有较多“合文”,即把两三个字刻写在 一个字的位置。如:2、金文 v铸刻青铜器上的汉字字体。古人称铜为金,故称“金文”。v最常见的有字的青铜器是钟(乐器)和鼎(礼器) ,所以金文又称“钟鼎文”。v从商代后期开始流行,周代达到高峰,特别是西 周。因此可以说,金文是周代通行的标准字体。 现存的商周青铜器有五六千 件,约有4000字,其中已考 释出来的有20

7、00个左右。 金文内容是关于当时祀典、 赐命、诏书、征战、围猎、盟 约等活动或事件的记录,都反 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金文字数金文特点1. 基本上保持毛笔字的样子,笔画粗肥、圆润。商代,毛笔是主要的书写工具。 2. 字形显现出竖长形特征,大小基本一致,结构趋于 匀称。线条化:粗笔变细,方形圆形团块为线条所代替。平直化:曲折象形的线条被拉平。线条化平 直 化3、大篆 v在金文基础上演变出来,主要在春秋战国时代 的秦国通行。v西周末年周宣王(公元前827前782)的史官 ,名字叫“籀” ( zhu) 。 史籀篇是他编 写的一部供人学习汉字的书。诅楚文v秦王诅咒楚王,祈 求天神保佑的石刻 文字(公元前

8、312- 前310)。v结构方正,笔画匀称v线条光洁劲挺,有明显 的粗细变化,收笔大多 呈尖状。 大篆特点 v 采用凿刻的方法,在石头表面点击而成。笔划粗细均匀一致。字形竖长特征已基本形成,大小一致。结构比金文更合理,上下结构和左右结构混用 的异体字得到统一。六 国 文 字4、小篆 v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书同文”政策,以小篆为标 准字体,在全国强制推行。v小篆的名称是相对大篆而言的,又称“秦篆”。由秦国丞相李斯在大篆的基础上简化改进而来,是 秦朝的标准字体。v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收9353个小篆字 形。 泰山刻石v秦始皇称帝后曾五次出巡,所 到之处多立石刻碑,皆为李斯 所书。v泰山刻石

9、是秦篆保留至今的唯 一真迹,为秦始皇二十八年( 前219)所刻。v泰山刻石为典型秦小篆,是中 国古文字的最后阶段。 泰山刻石的特点v泰山刻石,世称“玉筯篆” 。对后世影响深远,历来习小 篆者无不奉为圭臬。v用笔似锥画沙,劲如屈铁。v体态狭长,结构上紧下松,平 稳端严,疏密匀停,雍容渊 雅。“画如铁石,字若飞动”“骨气丰匀,方圆妙绝”峄山刻石 v峄山篆碑,正面、 左侧面镌刻颂扬秦 始皇功绩文字,背 面刻秦二世诏书, 立于峄山书门。v笔坚劲畅达,线条 圆润,结构匀称, 点画粗细均匀,既 具图案之美,又有 飞动之势。 小篆与大篆对比小篆特点 v以毛笔为书写工具,具有圆转流畅的书体风格。笔划均匀一致,

10、字形规整,大小一致;整体字形为竖长方形,汉字的方块特征基本形 成。字形结构空前统一,异体字大量消失。小篆是汉字发展史上第一次成功的政府倡导的规 范化字体。5、隶书v汉代,隶书取代小篆成为主要字体。由篆书省易、简化、演变而成。 “篆之捷,隶也”秦隶秦至西汉的隶书,结体浑圆,又称“古隶”。汉隶字形扁方形,逆笔突进,波磔呈露,特别是撇和 捺。秦隶v介乎于篆隶之间v含有篆书的体势及 笔意,但已减少盘 屈,化繁为简,字 形从狭长渐变为正 方。 云梦睡虎地秦简用方折笔法改变篆文的圆转笔道汉隶v东汉,隶书进入全盛时 期。笔画上,波磔( zh )分 明,左右八分,又称“八 分书” 。所谓波,指笔画左行如曲 波

11、;所谓磔,指右行笔画的笔 锋开张,形如燕尾的捺 笔。乙瑛碑 石门颂 v石门颂是东汉隶 书的极品杨守敬平碑记:“行 笔真如野鹤闲鸥,飘飘 欲仙,六朝疏秀一派皆 从此出”。曹全碑东汉185年刻,现藏于陕 西碑林。在汉隶中独树一帜,是秀 美一派的典型。字体扁平 匀称,舒展超逸,有“回 眸一笑百媚生”之态。隶变由小篆变为隶书,是汉字发展是上最重要的 一次变革,称为“隶变”。1.改曲为直2.形体简化3.偏旁变形改曲为直v把不规则曲线与圆转线条改 为平直笔画,从无角变成有 角。确立汉字“横、竖、撇、 点、折”的基本笔画系统。v汉字字形由竖长形变为扁方 形。东汉张迁碑省并v把篆文的两笔并为一笔,或把两个偏旁

12、合并 起来,改为较简单的笔画结构。省略v直接省去篆文字形的一部分。偏旁分化v偏旁的写法随位置而异隶变意义v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从根本上消 除了汉字的象形性。v汉字结构进一步简化,大大提高了汉字书写速 度。v奠定了两千年来一直沿用至今的汉字形体的基 础。 6、楷书v东汉末年,隶书用笔已略带方正,波笔基本消失, 开始向楷书转化。v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1年),楷书独立出 来,成为一种新的字体,隋唐之际基本成熟,是通 行至今的标准字体。楷书与隶书的区别(1)隶书有波势、挑法,楷书则无。横:末端不再向上挑,而是收锋;点:由长形变为带圆状;撇:方向改为斜向下,出尖锋;钩:不用慢弯,成

13、为硬钩。 (2)隶书字形为扁方,楷书为方形。 隶书严格要求方整平稳, 楷书则要方整中有自由,平稳中有生动 (3)隶书向外伸展分散,婀娜飞动;楷书向内收缩集中,挺拔端庄。早期楷书v钟繇(yo)(151230)最早的楷书书法家,三国 人。v开创了由隶书到楷书的新 貌。“群鸿戏海,舞鹤游天” 宣示表王羲之v303年361年,东晋书 法家,有书圣之称。v全然突破了隶书笔意,创 立了妍美流便的今体书 风。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 含蓄,给人以静美之感。洛神赋v王献之(344-386), 王羲 之第七子。人称“二王”。v楷书以洛神赋十三行为 代表,共计13行。因石色 如碧玉,世称“碧玉十三行” 。v笔划隽秀

14、挺拨,结构潇洒逸 岩,顾盼有致,盛名千年不 衰,被誉为“小楷极则”。欧阳询v欧阳询(557一641年),唐 代书法家v骨气劲峭,法度严整,于平 正中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 逸,笔画穿插,安排妥贴, 以“欧体”之称传世。v明 赵涵石墨镌华称此碑 为“正书第一”。楷书特点v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简、明、美”的统一:笔画简单易写,横平竖直,没有波折。笔势伸展大方,自然端庄。字形变扁方为方正,明晰匀称,区别性好。v确立了汉字形体规范,两千年来几乎没有什么改 变。7、草书v草书也形成于汉代。草书是辅助隶书、楷书的一种简便字体。草是“草率、粗糙”的意思。章草:东汉今草:魏晋时代狂草:唐朝中期章草皇象(三国吴书法

15、家) 急就章是公认的章 草范本之一。点画简约、凝重、含蓄 ,笔意多隶,横、捺、 点画多作波磔。笔划虽有牵丝,但有法 度,字字独立内敛,各 字间均不牵连。今草v今草是章草的继续, 简便、自由、快捷, 比章草更“草”。v张芝所作草书字之体势,一笔而成 ,偶有不连,而血脉不 断,及其连者,气脉通 于隔行 。张芝冠军帖王羲之 十七帖v笔意精到,平中寓 奇。上下行势已有连 属之意,朴厚灵和之 气溢于纸墨之外。王献之 中秋帖v此帖被称为“一笔书” 之祖。 书法纵逸豪放 ,上下相连。v雄浑奔放,气吞万里 ,有如黄河之水自天 上来;又如风行雨散 ,润色生花。狂草v唐朝中期以后再今草基础上发展兴盛起来的。v狂草

16、不计一笔一字的工拙,力求气势畅达豪放,大 起大落,放任不羁,龙蛇飞舞。v大量改变字形,减少笔画,笔画的勾连看不出规律 ,甚至一笔到底,故也称“一笔书” 。颠张v张,指张旭,唐朝书法家,生活在唐玄宗年代。v颠,指其书法的特点:激情勃发,甚至达到狂颠的程度。 他的草书笔势连绵回绕,起伏跌宕,极尽提按顿挫之 妙。常常醉后呼喊狂走,然后落笔,甚至以头濡墨 书写。张 旭 : 肚 痛 帖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 醉素v怀素,唐代书法家。“以 狂继颠”v醉 指其书法的特点:圆转 飞动,空灵剔透的气韵也好饮酒,醉后奋书“运笔迅速,如骤雨旋 风,飞动圆转,随手万变 ,而法度具备”。他的字若行云流水,李 白赞为“草书天下称独步 ”。 怀 素 : 自 叙 帖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