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常用答题方法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15736 上传时间:2018-07-06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185.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鉴赏常用答题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古诗鉴赏常用答题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古诗鉴赏常用答题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古诗鉴赏常用答题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古诗鉴赏常用答题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鉴赏常用答题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鉴赏常用答题方法(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常用答题方法 )A描写了什么形象B构成了什么意境C抒发了什么情感D表现了什么人格鉴赏思想内容的答题步骤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怎样写?)1.掌握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2.掌握表达方式(重点掌握描写和抒情。描写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侧面、白描细节等;抒情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3.掌握其他表现手法(对比、照应、衬托、渲染、双关、铺垫、抑扬、联想、想象等)独坐敬亭山 (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一、二句主要写了“静”,请简析作 者写静的手法。 作者主要用了以动写静,以动衬静的手 法。鸟喧后的

2、静,翻滚的厚云去后的静 ,这都写出了诗人心灵的孤独,勾画出 独坐出神的形象。 2、分析三、四句的表现手法。 三、四句运用了移情手法。第三句用了 拟人的修辞方法,表达了人与山之间的 深厚感情,第四句更突出了对山的喜爱 。对山的喜爱,就是对现实的否定。山 愈有情,人愈无情,诗人的横遭冷遇、 寂寞凄凉的处境在这“静”中都表现出来 了。“写什么”方面: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情);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意象;意境;背景;主旨。 “怎样写”方面: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虚实相济动静结合;化静为动;夸饰;用典;“为何写”方面:抒发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如爱

3、慕、愁绪、惆怅、苦闷等);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迹;造就的情致。 3、对所抒发情感的理解和回答: 通过什么+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骛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分析; 通过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 岸红桃,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也 反映了他高远、冲淡、悠然、脱俗的意趣。 4、对诗歌意境的体味回答: 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样的感情 例如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o分析:这首诗写秋晚山

4、景,描绘了山中秋 雨过后清朗明净的月夜:松间的明月、石 上的清泉、竹林中的浣女、溪中的渔舟( 客观形象);有机地勾勒出了一幅恬静、 淡远的秋色晚景图(主观感受)。这首诗 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所作,写秋晚山景 ,借以表达作者对纯朴安静、放纵山林生 活的热爱(交融的感情)。 5、对关键字的品位回答:词语含义+手法+表达作用 玉楼春(宋)宋 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o分析“闹”字:“闹”字以动写静( 表达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 的浓烈气氛和春天那一派盎然春意以 及生机勃勃的美妙境

5、界(表达作用或 效果)。 6、对表现手法的赏析回答:手法+表达作用 关河令(宋)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 寒声,云深无雁影。更深人去寂静, 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 夜永? o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融情于景(表现手法)。本词上片先写薄暮凄清之景,孤独的旅客默 立客庭中,长鸣传来,不见雁影,营造了一 种凄清的氛围。下片的“孤灯”与上片相呼 应,孤寂凄苦之情自然流露于词的字里行间 (表达效果)。 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意在言外 言外之意 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有尽而意无

6、穷: 含蓄蕴藉 委婉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 评价主旨类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 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 托物言志 象征: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寄寓 寄托: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表现。 衬托 烘托: 用一个事物来陪衬另一个事物,以使后者更突出。 渲染:描摹色彩以加强效果。 侧面描写: 对比:目的是突出一方。 怀古伤今 借古讽今:追念古代,伤感现实。 起兴(xng):先言它物

7、,以引起所咏之物。 情景交融 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借景抒情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 分析手法类四四、鉴赏语言、鉴赏语言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炼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炼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 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鉴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鉴 赏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赏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 、造句、修辞等不同、造句、修辞等不同 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炼意的技巧。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炼意的技巧。 其次,要学会根据语境推断词义的方法,并特别注意其次,要学会根据语境推断词义的方法,并特别注意 古今异

8、义和词类活用等情况。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等情况。在鉴赏诗歌时,一要重点关照动词 在诗词鉴赏中,二要关注修饰语 在诗词鉴赏中,三要关注特殊词 (叠词、拟声词、颜色词等)诗歌的个人风格类诗歌的个人风格类陶渊明的朴素自然 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李白的豪迈飘逸王昌龄的雄健高昂 杜牧的清健俊爽李商隐的朦胧隐晦 王维的诗画一体温庭筠的绮丽香艳 高适的悲壮苍凉李清照的缠绵悱恻 陆游的悲壮爱国(孟)郊寒(贾)岛瘦“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行云流水:结构、语言自然流畅。 形神兼备:语言、结构等形式与内容主旨都无可挑剔。 简洁 洗炼(练):语言简练利落。 浅显 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修饰。 平淡无奇 质朴清

9、新 淡雅 词藻华丽 明快:明白通畅。 沉郁顿挫 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 雄健 雄浑:雄壮、强健、浑厚。 语言风格类做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 埋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的线索。 呼应 照应:前后的互相联系。 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 行文技巧类 虚实相生:虚,多指文章中想像的部分。 水乳交融:紧密结合在一起。 文章结构考点解读:1.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所反映的社会现 实生活,并由此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思 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 向等。2.对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 度的评价,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思想 内容,把握其情感

10、基调,分析其社会意 义,评判其社会价值。3.按题材的不同,可将古诗 词分为以下几种:咏史怀古诗别离贬谪诗爱情怨女诗思乡怀人诗咏物抒怀诗边塞征戍诗山水田园诗一、咏史怀古诗一、咏史怀古诗 对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 进行评价,就是通过分析诗中 涉及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体会 作者旧事重提的意图,把握作 者抒发的思想感情。技法解密: 1.把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 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多表现以下几个方面: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感叹昔盛今衰 、物是人非。 借古讽今,批判现实。 仰慕古人成就,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 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面对古人功业的流逝,抒发时光不再 ,年华易老,而自己创业无成的感慨。对历史作

11、冷静的理性思考,发表自己的 见解,归纳历史规律等。2.掌握一些历史典故表现的思想感情。 借用神话入典的常有:用“七夕”“鹊桥”“星 桥”“牵牛织女”等表示男女爱情的忠贞;“ 天狼”表示战事;“女娲补天”比喻有奇才异 能之士;“化鹤”“归鹤”表人生变幻,反映 一种消极的出世思想;“烂柯”,表示离家 日久,时光易逝,世事变迁,人物非昔的 情景;“桂魄”“蟾桂”代称月亮;“折桂”指 登科第。经常入典的历史故事有:“燕然”“燕然勒石”表示对大将武功 的推崇;“廉颇”表示老骥伏枥,尚思立功 报国;“封侯”表示报效国家、立功边疆的 豪情壮志;“新丰客”抒发怀才不遇的感喟 ,希冀能被明主任用;“楚狂”“接舆

12、”喻 不满现实,佯狂处世的隐士,用来抒发牢 骚,或表示甘于隐匿的思想;“青冢”o即昭君冢,描写塞外景色,书法悲壮凄凉 的情怀;o“南冠”“楚囚”羁縻的正义志士,或诗人 身陷*;“王谢堂前燕”寄托吊古伤今的情 怀;“高山流水”“伯牙琴”指知己朋友之 间的深厚友谊,以及在才学、技艺方面的 互相了解和合作。引用前人语句入典常见的有:“冰心”喻高洁的品 质;“王孙”指高人隐士;“五柳先生”“五柳”指高 人隐士,或高人隐士隐居之地;“归去来”表示归 隐;“采薇”表示隐退之志,以示高洁;“式微”表 示国势或门柞衰落,或自己政治上不得意,打算 归隐田园;“登楼”表示登高远眺,千里江山尽收 眼底的情景,同时又

13、唤起思念家乡、故国的忧伤 情绪;“不系舟”,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也比喻 活跃的思想,不羁的性格;“新亭泪”“新亭风景” 表示国势衰颓、山河变色的伤感,寄寓爱国忧时 的情怀;“玉树后庭花”“后庭花”表淫靡之音、亡 国之音;“阳春白雪”用来称赞那些不易被大众接 受的高雅的艺术作品等。例2 阅读下列一面首词,然后回答问题。与诸子登岘首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注“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这两句是 写登山所见。“浅”指水,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 地呈露出水面,故称“浅”;“深”指梦泽,一望无际 ,令人感到感到深远。

14、羊公碑:据晋书羊祜传 ,羊祜镇荆襄时,常到此山置酒言咏。羊祜生前有政绩 ,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岁月飨祭焉。望 其碑者,莫不涕。”答案:首联说明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 化着,时光也在不停止地流逝着这一生 活哲理;最后一联中的“尚”字,既有 对朝代更替,人事变迁,而羊公碑却还 屹立在岘首山上,令人敬仰的感慨,又 包含了作者至今仍无所作为,死后难免 湮没无闻的伤感。这首诗的首联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内 容?尾联中的一个“尚”字抒发了怎样的思 想感情?对别离贬谪诗思想内 容的评价,就是要通过整体 把握这两类诗的特点,在此 基础上通过分析其中的形象 、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而把 握诗人的思想感情。技

15、法解密: 1.把握别离贬谪诗的思想内容 别离诗在思想内容上常表现以下几方面:表达离愁憋绪,多迷恋、伤感。表达深情厚谊,多赞美、留恋。表达诗人豁达的胸襟和豪放的气度。表达自己的志向。 贬谪诗在思想内容上常表现以下几方面:流露遭贬后郁闷、惆怅、失意的情感。表达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力、关注黎庶, 但又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矛盾心理。表现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2.注意送别诗中的一些特殊意象与作法 。如唐宋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有长亭、 南浦、灞桥、劳劳亭、杨柳、美酒等。关于送别诗的作法,前人的评价可 以借鉴:第一联叙题意趣;第二联合说 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合说景 ,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第四联合说 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于中二联 或倒乱并说亦可,但不可重复,须有次 第。末句要有理警,意味隽永为佳。3.留心贬谪诗词中的序或注释要注意这些提示信息,联 系时代背景和写作背景来整体 把握全诗的思想内容。答案:第二句写友人乘舟出发后所见 江上景色。时值深秋,两岸青山, 霜林尽染,满目红叶丹枫,映衬着 一江碧绿的秋水,显得色彩格外鲜 艳。这里是借美好的秋色反衬别离 之悲,以乐景写哀情,使诗歌更富 表现力和感染力。别 董 大高 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