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14040 上传时间:2018-07-06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809.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质量现状监测(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Z环境监测概述 Z监测方案的制定 Z大气质量现状监测 Z水质现状监测 Z声环境监测 Z土壤环境监测 Date监测方案的制定 一个完整的监测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n确定监测项目 n确定监测范围 n确定监测周期 n确定监测点位 Date确定监测项目1、对环境质量影响大的污染物优先; 2、有可靠监测手段并能获得准确数据的污染 物优先; 3、已有环境标准或有可比性资料依据的污染 物优先; 4、人类社会行为中预计会向环境排放的污染 物优先。 Date确定监测范围确定监测范围的目的是为了布置监 测点位。不同的环境评价任务应有不同 的监测范围。Date确定监测周期选择监测周期的目的是为了掌

2、握环 境质量在时间域上的变化规律。由于这一 规律既决定于污染物的排放规律,又受到 相应的环境要素特性的影响,因此它必须 根据排放的实际情况和环境要素的实际情 况来研究决定。Date确定监测点位确定监测点位是为了掌握环境质量 及其变化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在不 同的环境要素中和对不同的监测项目 监测点位的布置也不同。Date大气质量现状监测 大气质量现状监测除为预测和评价提供背 景数据外,其监测结果还可用于以下两个 方面: 结合同步观测的气象资料和污染源资料验 证或调试某些预测模式; 为该地区例行监测点的优化布局提供依据 。监测范围主要限于评价区内。Date1. 大气监测方案 (1) 现场调查:

3、污染物扩散环境、条件; 背景情况; 植被等; 现有源:排放量、强度、排放方式及高度、 总量及最大量。扩散环境。 (2) 监测项目: 依据: 质量标准、排放标准 建设项目排放特征污染物 (3) 监测范围(布点) 依据: 项目排污特征、种类及扩散(高度、流速、 流量) 风向、风速、地理环境 是否敏感区:居民、风景旅游、古迹保护; 评价范围(基本一致) 一级 1620Km;二级 1014Km;三级 46Km; 平原取上限,复杂地形取下限。Date(4) 点位布设 功能区划(质量及污染现状) 一级 10个 二级 6个 三级 13个 下风向,工业密集区,人口密集区,增加点 位,其它 可减少些,满 足精度

4、要求。 目的:反映区域污染水平,消减或增加规律。 要求:长期性、连续性、可比性。避开干扰地带,点位 在开 阔处,采样点至建筑物距离为其高度的2倍 以上。 距林木1020m,进样口270范围的气流 进入, 在行车道0.51m设点,采样口与建筑物夹 角小于30, 平行样采集距离1m(L)2m(H)。Date不同工业行业排放大气主要污染物 Date不同工业行业排放大气主要污染物Date大气质量现状监测 v 监测项目 v 监测布点 v 监测制度 v 采样及分析方法 Date监测项目可按大气污染源调查中筛选的主要污染因子确定。一般总是选择总悬浮微粒、 飘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 光化学氧化剂等

5、几种。由于大气环境污染物的时空变化规律还要受到气象条件的很大约束。因此还需 要同时对气象因素进行同步观测。表2-19 给出的是气象条件调查的一些项目。 Date表2-19 大气污染气象资料调查内容 历 史 气 象 资 料 现 场 大 气 扩 散 试 验 资料名称 地面气象 低空气象 资料名称 地面气象 低空气象 风向、风速 云状、云量 气 温 混合层高度 大气稳定度 辐 射 量 湿 度 降 水 量 流 场紫 外 线 风向、风速 气 温 气 压 流 场 云状、云量 大气稳定度大气扩散参数烟气抬升 Date监测布点大气环境监测中,采样点位置和数量的确定是一个关键问题,它对所测数据 的代表性和实用性

6、具有决定性的作用。Date 1、监测点设置的数量应根据拟建项目的 规模和性质、区域大气污染状况和发展 趋势、功能布局和敏感受体的分布,结 合地形、污染气象等自然因素综合考虑 确定。 对于一级不少于10个,每个周期7天;二 级不少于6个,全期至少5天;三级如果 评价区已有例行监测点,可不再安排监 测,否则可布13个点。全期至少5天。Date 2、监测点的位置应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和实用性,设点的测量值能反映一定地 区范围的大气污染的水平和规律。 通常采用以环境功能区为主兼顾均匀布 性、主导内向结合均匀性的原则。 此外,在一些较特殊的环评项目中,还 采用网络布点法、同心圆多方位布点、 扇形布点法、配

7、对布点法、功能区布点 法等方法。 一般讲,主导风下风向、保护目标要布 点,监测布点图一般应附风玫瑰图。Date监测点位置的布设方法 Date网格布点法这种布点法,适用于待监测的污染 源分布非常分散(面源为主)的情况。 具体布点方法是:把监测区域网格化, 根据人力、设备等条件确定布点密度。 Date同心圆多方位布点法该布点法适用于孤立源及其所在地区风 向多变的情况。布点方法是:以排放源为中心,画出16个 或8个方位的射线和若干个不同半径的同 心圆。同心圆周围与射线的交点即为监测 点,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客观条件和需要 ,往往是在主导风的下风方位布点密些, 其他方位疏些。确定同心圆半径的原则是:在预

8、计的高浓 度区及高浓度与低浓度交接区应密些,其 他区疏些。 Date扇形布点法该布点法适用于评价区域内风向变化不 大的情况。方法步骤如下:沿主导风向轴线,从污 染源向两侧分别扩出45、22.5或更小 的夹角(视风向脉动情况而定)的射线 。两条射线构成的扇形区域即是监测布 点区。再在扇形区内作出若干条射线和 若干个同心圆弧。圆弧与射线的交点即 为待定的监测点。 Date配对布点法该方法适用于线源。例如,对公路和铁路建设工程进行环境影 响评价时,在行车道的下风侧,离车道外 沿0.51m处设一个监测点,同时在该点外 沿100m处再设一个监测点。根据道路布局 和车流量分布,选择典型路段,用配对法 设置

9、监测点。 Date功能分区布点法及其它该方法适用于了解污染物对不同功能区 的影响。通常的作法是按工业区、居民 稠密区、交通频繁区、清洁区等分别设 若干个监测点。此外,通常应在关心点、敏感点(如居 民集中区、风景区、文物点、医院、院 校等)以及下风向距离最近的村庄布置 取样点。往往还需要在上风向(即最小 风向)适当位置设置对照点。 Date表2-20 布点类型及适 用范围 布点 方法 布设设要点 适用范围围 扇形 布点 以污污染源为为中心,沿烟羽走 向4590扇形内布设设 模式验证验证 ,测测定 扩扩散参数,在某 风风向频频率较较高时时 的浓浓度分布 网 络络 布点 在监测监测 范围围内分成若干

10、等面 积积方形网格,在网格内布设设 监测监测 点 为为弄清多而分散 分布污污染源,所 引起的大气污污染 功能 布点 将监测监测 范围围按工业业区、生 活区等分成若干功能区,在 各功能区内布设监测设监测 点 适用于为为弄清某 些特定区域污污染 影响 放射 形布 点 以污污染源为为中心画若干个同 心圆圆,再以同心圆圆向各方位 以22.5的角度画出射线线,射 线线与周围围交点可选为监测选为监测 点 为为弄清某地区各 风风向方位的污污染 状况Date确定监测范围监测区域范围与大气评价范围相当。为了查清对照点(背景点)的浓度,往 往需要在评价区外选择拟建项目主导风 向的上风侧(不受当地工业的废气污染 )

11、的地点进行监测。对于评价区附近的名胜古迹、游览区等 特定保护对象,可以根据特殊要求设置 专用监测点。 Date监测制度 根据污染物排放的规律,有周期 性和不均匀的变化,大气湍流运动也有周 期性变化,使污染物浓度分布出现以年、 季、月、周、日为周期的变化。对于为环 境影响评价提供数据的现状评价,确定监 测周期与频率的原则如下: n如果条件允许,应在一年中的1月、4月、 7月、10月(分别代表冬、春、夏、秋) 各进行一次监测;如果条件不允许,则一 级评价项目应在冬、夏两季各进行一次, 二级评价可取一期(季)不利季节,必要 时才作二期(季)。 Date监测制度n一级评价项目的空气污染现状监测应与气

12、象条件相对应,至少每次连续监测7天,每 天采样次数不少于6次,时间最好考虑到不 同大气稳定度。应在白天之内,每隔2小时 同步采样一次,每天采样68次。在采样 时还要求同时进行风向、风速、气温、云 量等气象条件观测。 n对二、三级评价项目,进行条件最不利的 一个季节的监测,每次5天,每天至少采样 4次。Date采样及分析方法 对于大气环境现状监测,采样及分 析方法应尽量选择国家环保总局统一制 定的标准方法。Date各评价等级的主要工作内容评 价 等 级评价范 围边长 (km)监测 点数 (个)监测期每期 天数 (天)每天 次数地面常规 气象资料 收集大气边界层 观测 (复杂地形)污染源 调查其它

13、工 作内容一1620102 (冬、夏)763 (最近3年)冬、夏两季评价区工 业和民用 污染源按导则 (略)二1014612 (冬)541 (最近1年)冬、夏两季评价区工 业和民用 污染源按导则 (略)三46131541 (最近1年)冬、夏两季一般只 调查拟 建项目按导则 (略)Date水质现状监测 水质监测的目的是查清水体评价范围内水质的现状,作为影响预测和评价的 基础。 地表水水质现状监测 地下水水质现状监测 Date地表水水质现状监测 n选择水质调查参数 n水质取样原则与方式 n水质取样的次数 Date选择水质调查参数 需要监测的水质参数有两类: 一类是常规水质参数,它能反映水域水质 一

14、般状况; 一类是特征水质参数,它们能代表建设项 目将来排水水质。Date常规水质参数 以GB38382002中所列的pH值、溶解氧、高锰酸钾指数或化学耗氧 量、五日生化需氧量、凯氏氮或非离子 氨、酚、氰化物、砷、汞、铬(六价) 、总磷及水温为基础,根据水域类别、 评价等级及污染源状况适当增减。Date特殊水质参数根据建设项目特点、水域类别及评价等级以及建设项目所属行业的特征 水质参数表进行选择,具体情况可以适 当删减。 Date水质取样原则与方式 v河流水质采样 v河口水质的取样 v湖泊、水库水质取样 大、中型湖泊水库 小型湖泊水库 Date断面设置原则 流域或水系 背景断面、控制断面(若干)和入海口断面 行政区域 背景断面(对水系源头)或入境断面(对过境 河流)或对照断面、控制断面(若干)和入海河口断面 或出境断面。在各控制断面下游,如果河段有足够长度 (至少10km),还应设消减断面。 同一水体功能区至少要设置1个监测断面 断面位置应避开死水区、回水区、排污口处 ,尽量选择顺直河段、河床稳定、水流平稳,水 面宽阔、无急流、无浅滩处。 监测断面力求与水文测流断面一致,以便利 用其水文参数,实现水质监测与水量监测的结合 。Date 背景断面 能反映水系未受污染时的背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