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材成为教学的材料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14016 上传时间:2018-07-06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教材成为教学的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让教材成为教学的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让教材成为教学的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让教材成为教学的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让教材成为教学的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让教材成为教学的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教材成为教学的材料(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教材真正成为教学的材料初中语文教材编写及运用中的问题与对策李功连 西方:今天天气真好!(英国) 东方:你吃饭了吗? (中国)语言其实是来自于现实的需要,来自 于历史的经验,更是为了满足人与人 之间情感的需要而产生的。语言也是 建立信任的一种手段,信任建立在相 互关心之中。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存发展A:你好!你是做什么的?B:我是教书的。A:教书的。哎呀,我也是,咱是同行。你是教什么的?B:我是教语文的。你呢?A:我也是。我是教语文的 我是教语文(书)的 语文书=语文教材教教材用教材教“教教材”中,教材变成了教学的目的、内 容,教的就是教材。 “用教材教”中,教材变成了教学的媒介、 材料、工

2、具。用教材教什么?我们们又该该借助于语语文教材这这个媒介( 材料、工具)来向学生传传授(教)什么 东东西(教学内容)?一、语文教材编写为什么编写?由谁编写?怎样编写?编写什么?二、语文教材运用语文教材运用中的问题两点建议语文教材宏观:广义的语文教材泛指一切可以用于 教学的语文材料。中观:专指语文课堂教学的蓝本,即语文教科书。微观:语文教学中具体的材料,比如一个单元、一篇课文、一个段落乃至具体的字词。周庆元:语文教育研究概论,169页为什么编写?从历史来看蒙学教材识字,也包括道德知识教育经学教材“儒家经典”,做官文选教材讲究辞藻华美 声律和谐、对偶 用事切当的文学样式诗选教材思想纯正,“内圣外王

3、”作文教材技法指导实用性是古代编选语文教材的基本 原则;语文教材的目标单一明确,语文教 材使用的阶段明晰,为我国语文教 材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语文教材是个人思想观念的体现, 尽管个人的观念受社会制约;低年级的语文教材单独编写,高年 级主要是就地取材。适应社会需要。比如识字,因为要认字, 所以要有教材。比如作文教材,学生需要 掌握写作技法等。这是实用性的具体体现 。体现个人思想观念。比如孔子编三字经 、萧统编文选。但个人思想观念依 然是社会价值观念的体现。从现实来看凭借语文教材(语文教学、语文教育)进 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弟子三千, 贤者七十二)“强化双基”的语文教学思路,语

4、文教材体现 了这一特征,“教教材”也就符合社会发展需 要根据句子意思写成语,有一条是“思想一致,共 同努力”,女儿填“齐心协力”,老师判错;还有 一条“刻画描摹得非常逼真”,女儿填“栩栩如生” ,老师也判错。我仔细看了,不知错在哪里。 女儿说第一条应是“同心协力”,第二条应是“惟 妙惟肖”。王丽: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第8页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德智体美语文素养从将来来看邓小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 问题:在“误尽天下苍生是语文”的语境下,教育如 何面向未来? 面向将来,基础的东西要比高等的东西客观、稳 定、明确得多。对基础教育来说,很多基础的东 西都是经过几千年的文化沉淀

5、形成的,是公认的 ,毋庸置疑的,所以基础教育就是要将这些东西 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掌握社会发展变化的基础性 的东西,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奠定基础。问题:什么是语文学科的“基础性的东西”?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知识结构学科:教学的科目。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组织起来的 知识和技能的体系。是学校教学内容的基本单位。学 科的内容是科学上有定论的、比较稳定的,重要的基 础知识。学科的体系既要反映科学的体系,也要顺应 学习者的认识规律,适合于教学。(教育大辞典 )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 本结构。一门学科的课程应该决定于对能够达到的, 给那门学科以结构的根本原理的最基本的理解。(美 国教育家

6、布鲁纳)为什么编写编选语文教材需要体现三个方面的要求:社会发展需要学生发展需要学科知识结构由谁编写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编写人员:顾振彪、顾之川、温立三、贺 敏、黄成稳、王涧、刘真福、张必锟、宋 子江、黄伟、尹道恩、王土荣、王得后、 宋莉华插 图:王国栋责任编辑:贺敏特约审稿:黄成稳、赵慎修百度百科顾振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教研主任,人民教 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学科编委会 主任。顾之川:河南商水人,汉语史专业古代白话研究方向 博士,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 心副主任、副研究员。温立三:江西人,作家,语文教育家,编辑。毕业于 北京大学中文系,1995年获

7、文艺学硕士学位。毕业后 至人民教育出版社工作,从事语文课程研究和教材编 写工作。贺 敏:无黄成稳:1940年生,广东深圳人。研究现代汉语,人 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王 涧:现当代文学博士,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刘真福:文艺美学硕士,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编审。张必锟: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但不知道是哪里的。宋子江:1940年生,上海青浦人,江苏省宿迁市马陵 中学高级教师。黄 伟:杭州师范大学教授,教育学博士。曾任宁波 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尹道恩:天津某教研室的教研员 。王土荣: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学教材研究室教研员。王得后:作家,研究鲁迅的。宋莉华:无陈述一个事实语文教材屡受诟病,与语文教

8、材编者的水平是密切 相关的。如果教材编者的水平就这那样,想要编出 高质量的语文教材也难。上面讲到,教材的编写体 现了一个人的思想观念。如果教材编写者的思想观 念出了问题,那么肯定会在语文教材中体现出来。中小学语文教材编写这个工作是一个社会最核心、 最关键、最有价值的工作,因为他面对的是未来发 展需要的人,而语文教材的内容又是最没有标准、 最不确定的工作。如果编者的水平不高,编出来的 教材就可想而知。别的省份我不知道,上海我已经调查得非常 清楚,这些编者在这方面的水平相当差,是 那种区教育局的教研员。他们编教材,编写 者就得到了一个编写权,然后转包给另外一 个人,这另一个人就拉着一些其他人东拼西

9、 凑编成了一个教材。叶开:对抗语文,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4页中国教育发展最好的时期:孔子时代、叶圣 陶时代。在叶圣陶时代,中国最优秀的人基 本上都从事过中学语文教学,以叶圣陶、夏 丏尊为代表,其他还有鲁迅、朱自清等著名 作家。语文教材运用中的问题人教版作者介绍七年级上册春:无介绍。八年级上册背影:朱自清(18981948) ,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 作品收在朱自清全集里。问题:为什么七年级第一次接触朱自清时不对 作者进行介绍而放到八年级第二次接触他时再 做介绍?这种不符合生活逻辑处理的依据何在 ?北师大版作者介绍七年级上册背影:朱自清(18981948),字佩 弦,

10、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七年级下册春:无介绍。人教版作者介绍七年级上册春:无介绍。八年级上册背影:朱自清(18981948),字佩 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作品收在 朱自清全集里。问题:为什么人教版介绍有“江苏扬州人”和“作品 收在朱自清全集里”这两句话,而北师大版没 有?有和没有的依据何在?朱自清百科名片 朱自清(1898.11.22 1948.8.12),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 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长大于江苏扬 州,故自称“我是扬州人”;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 主战士。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 极富有真情实感。朱自清以独特的美

11、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 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 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主要作品有雪 朝、踪迹、背影、春、欧游杂记、你我 、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国文教学、 诗言志辨、新诗杂话、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 赏。 问题:对原名、号、改名、字,为何人教版和北师 大版只选字和改名,并且改名都不说明,让人误为 原名?散文特征为何不介绍?不重要还是与文章无 关?为何不说他是“民主战士”?人教版的春一文注释有15个,北师大版有11个 。同一篇文章课后的思考题也不一样。问题:二者存在差别的依据何在?语文教材是直接进入教学的。面对一篇篇具体的文 章,语文教师最关

12、心的是这一篇课文应该“教什么” ,也就是需要解决语文教学内容的问题。对当今语文教材来说,教学内容非常模糊不清。在 过去“教教材”的语境中,教学内容是明确的,当然 对不对另当别论。但在现在“用教材教”的语境中, 教学内容变得模糊不清,对不对更加没有保障。古代教育:整个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本来就不高, 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基本上是天生的。教育属于锦 上添花。今天教育:教育成了社会分层的工具,底层人想 要朝上走,唯一的方法就是接受教育。尽管接受 了教育也不一定能朝上走,但没有教育绝对不能 朝上走。教育属于雪中送炭。“学科知识结构”是语文教材编写的一大问 题,也是语文教学的现实困境。中国从古至 今就没有建立起

13、过语文知识的逻辑体系。巢宗祺在课程教材教法上发表了一篇文 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概况语文学科要不要知识?当然要,所以需要 下功夫去研究。语文学科靠什么来支撑? 我们想,靠那样一套知识系统恐怕支撑不 起来。按原路走下去看来走不通,我们需 要换个思路。希望将来能摸准语文学科的“ 机理”,通过艰苦的努力,重修语文知识的“ 谱系”,抓住语文教育的核心要素,探索本 学科的“支柱”,建设“语文”的学科体系。两大核心问题语文知识杂乱无章、语文教学内 容模糊不清是语文教材中存在的两 大核心问题,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两 大核心问题。到目前为止,这两个 核心问题都没有找到根治的办法。两点建议明确的意识自己明确知道

14、自己做了什么,怎么做的,为什 么这么做。系统的反思自己的教学进行系统性的反思。使自己的教学 反思具有要素的完整性和结构的整体性。明确的意识合宜的教学内容涉及一系列的问题,我想提两个 最起码的要求:一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要有 意识,即知道自己在教什么,并且知道自己为什 么教这些内容;一是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要相对集 中因而使学生学得相对透彻。王荣生合宜的教学内容是一堂好课的最低标准自己明确知道自己教了什么,怎么教的, 为什么这么教。是什么、怎么办和为什么,即内容、方法 和原理。“是什么”就是让学生清晰知道教学过程中所出现 的知识的内涵和外延的具体所指。“怎么办”就是让学生找到发现知识内涵和外延的

15、恰当方法,并能实现方法的运用自如。“为什么”就是让学生知道知识背后的逻辑基础, 明晰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知识产生的原理和规 律,实现举一反三的效果。朱自清背影人们大都歌颂母爱,这篇课文却写父爱 ;歌颂父亲,一般是正面写父亲的高大 形象,这篇课文却写父亲的背影,写父 亲不美的外表、动作和不漂亮的语言; 写爱的文章,往往有淋漓尽致的描写, 这篇课文的语言却很朴素。那么,这篇 课文感人的力量从何而来?请带着这个 问题,认真阅读课文。三大问题思想观念落后。写父亲一定要写正面高大形象,这是 典型的“高大全”的文革思维。也是一种无知的表现,对 文学创作的无知,对陌生化理论的无知。行文逻辑混乱。“却”表示转折,“淋漓尽致的描写”与“ 语言朴素”是怎样的转折关系?问题不着重点。课文一定是感人的,典型的先入之见 。如果我没有读出感人呢,那就不读了?从这篇文章本 身或者从作者的写作意图来说,比较合适的提问应该是 这样的:你觉得作者通过平实的语言侧面描写背影这种 写作手法的依据何在? 教师与教科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