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旱灾的研究与反思.doc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47889032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旱灾的研究与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云南旱灾的研究与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云南旱灾的研究与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云南旱灾的研究与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云南旱灾的研究与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旱灾的研究与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旱灾的研究与反思.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云南旱灾的研究与反思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指导老师:周家才 组长:陈曦 组员:王笠邦、孙梦佳、瞿凡杰、瞿琪、徐航、黎冉、高倩 分工:小组成员共同讨论;陈曦、瞿凡杰、高倩收集资料;瞿凡杰、王笠 邦 整理编辑资料成文稿;黎冉、徐航核查资料,并将其排版打印。课题提出背景:研究内容:云南旱灾的研究与反思课题研究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查询相关文献、网络信息,在进行汇总、编排 整理,最后得出结论。预期成果:论文、ppt 演示文稿表现形式:文字、音像资料背景:背景:三年连旱的困境延续至今,已经造成云南 631 万余人受灾,全省直 接经济损失 23 亿余元,其中农业损失 22 亿余元。目前,云南除了短期应急使

2、用存储水和获取地下水源之外,还面临一个更严重的挑战:立即停止对森林资 源的掠夺性破坏;尽快修复被严重损害的森林生态系统。一一、云云南南气气候候: 云南气候兼具低纬气候、 季风气候、山原气候的特点。其主要表现为: 一一是是气气候候的的区区域域差差异异和和垂垂直直变变化化十十分分明明显显。 这一现象与云南的纬度和 海拔这两个因素密切相关。从纬度看,其位置只相当于从雷州半岛到闽、赣、 湘、黔一带的地理纬度,但由于地势北高南低,南北之间高差悬殊达6663.6 米,大大加剧了全省范围内因纬度因素而造成的温差。这种高纬度与高海拔 相结合、低纬度和低海拔相一致,即水平方向上的纬度增加与垂直方向上的 海拔增高

3、相吻合的状况。使得各地的年平均温度,除金沙江河谷和元江河谷 外,大致由北向南递增,平均温度在524左右,南北气温相差达 19 左右。 由于受地形的影响和天气系统的不同,全省气温纬向分布规律中常会出 现特殊的情况,这种情况反映了气候的区域差异和垂直变化。出现了“北 边炎热南边凉 ”的现象。特别是在垂直分布上,因境内多山,河床受侵蚀不 断加深,形成山高谷深,由河谷到山顶,都存在着因高度上升而产生的气候 类型差异,一般高原每上升 100 米,温度即降低 0.6左右。“一山分四 季,十里不同天 ” ,表明了“立体气候”的特点。 二二是是年年温温差差小小,日日温温差差大大。 由于地处低纬高原,空气干燥而

4、比较稀溥, 各地所得太阳光热的多少除随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而增减外,也受云雨的影响。 夏季,最热天平均温度在 1922左右;冬季,最冷月平均温度在 68 以上。年温差一般为 1015,但阴雨天气温较低。一天的温度变化是早 凉,午热,尤其是冬、春两季,日温差可达1220。 三三是是降降水水充充沛沛,干干湿湿分分明明,分分布布不不均均。 全省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 1100 毫米,南部部分地区可达 1600 毫米以上。但由于冬夏两季受不同大气 环流的控制和影响,降水量在季节上和地域上的分配是极不均匀的。冬季位 于“昆明准静止锋 ”的西侧,受单一暖气团控制,降水稀少。夏季受西南季 风影响,潮湿闷热,降水充

5、沛。降水量最多是68 三个月,约占全年降水 量的 60%。11 月至次年 4 月的冬春季节为旱季,降水量只占全年的1020%, 甚至更少。不仅如此,在小范围内,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降水的分布也不 均匀。云南无霜期长。南部边境全年无霜;偏南的文山、蒙自、思茅,以及 临沧、德宏等地无霜期为 300330 天;中部昆明、玉溪、楚雄等地约250 天;较寒冷的昭通和迪庆达 210220 天。云南光照条件也好,每年每平方 厘米为 90150 千卡,仅次于西藏、青海、内蒙古等省、自治区。小组讨论:小组讨论:经过分析认为,全球气候变暖 ,太平洋厄尔尼诺现象加剧,破坏了大气 结构,造成海洋季风无法登陆形成降雨,

6、是导致这次极端干旱的主要原因。 通过分析广西上空大气结构, 可以发现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在 台湾岛至 中南半岛之间,形成了一条长 3000 多公里、宽度跨越 4 个纬度的巨型高压 坝。造成此次干旱的主要原因,是高压坝破坏了大气活动。高压坝像一堵墙, 横在广西南部上空,阻挡太平洋水汽西进。即使北方有冷空气南下,也无法 与水汽汇合,造成广西、贵州、云南交汇地区自从2009 年 8 月以来就几乎 没有降雨,遭遇 50 年来少有的极端干旱。秋冬季节降雨减少伴随着气温持 续升高,二氧化碳排放增多,造成陆地海洋间温差减小,海洋季风登陆动力 减弱,海洋上的水汽无力与北下的冷空气汇合,难以形成降雨。 为此,我

7、们要深入了解旱情,积极应对旱情灾害,并从中发现一般规律, 了解旱灾原因,并大胆对人类自身活动进行深刻反思,制定有效的应对方法 研究成果:研究成果:一、云南气候一、云南气候 云南气候兼具低纬气候、 季风气候、山原气候的特点。其主要表现为: 一一是是气气候候的的区区域域差差异异和和垂垂直直变变化化十十分分明明显显。 这一现象与云南的纬度和 海拔这两个因素密切相关。从纬度看,其位置只相当于从雷州半岛到闽、赣、 湘、黔一带的地理纬度,但由于地势北高南低,南北之间高差悬殊达6663.6 米,大大加剧了全省范围内因纬度因素而造成的温差。这种高纬度与高海拔 相结合、低纬度和低海拔相一致,即水平方向上的纬度增

8、加与垂直方向上的 海拔增高相吻合的状况。使得各地的年平均温度,除金沙江河谷和元江河谷 外,大致由北向南递增,平均温度在524左右,南北气温相差达 19 左右。 由于受地形的影响和天气系统的不同,全省气温纬向分布规律中常会出 现特殊的情况,这种情况反映了气候的区域差异和垂直变化。出现了“北边炎热南边凉 ”的现象。特别是在垂直分布上,因境内多山,河床受侵蚀不 断加深,形成山高谷深,由河谷到山顶,都存在着因高度上升而产生的气候 类型差异,一般高原每上升 100 米,温度即降低 0.6左右。“一山分四 季,十里不同天 ” ,表明了“立体气候”的特点。 二二是是年年温温差差小小,日日温温差差大大。 由于

9、地处低纬高原,空气干燥而比较稀溥, 各地所得太阳光热的多少除随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而增减外,也受云雨的影响。 夏季,最热天平均温度在 1922左右;冬季,最冷月平均温度在 68 以上。年温差一般为 1015,但阴雨天气温较低。一天的温度变化是早 凉,午热,尤其是冬、春两季,日温差可达1220。 三三是是降降水水充充沛沛,干干湿湿分分明明,分分布布不不均均。 全省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 1100 毫米,南部部分地区可达 1600 毫米以上。但由于冬夏两季受不同大气 环流的控制和影响,降水量在季节上和地域上的分配是极不均匀的。冬季位 于“昆明准静止锋 ”的西侧,受单一暖气团控制,降水稀少。夏季受西南季

10、风影响,潮湿闷热,降水充沛。降水量最多是68 三个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 60%。11 月至次年 4 月的冬春季节为旱季,降水量只占全年的1020%, 甚至更少。不仅如此,在小范围内,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降水的分布也不 均匀。云南无霜期长。南部边境全年无霜;偏南的文山、蒙自、思茅,以及 临沧、德宏等地无霜期为 300330 天;中部昆明、玉溪、楚雄等地约250 天;较寒冷的昭通和迪庆达 210220 天。云南光照条件也好,每年每平方 厘米为 90150 千卡,仅次于西藏、青海、内蒙古等省、自治区。 二二、资资料料整整合合1 1少数人获利多数人受害少数人获利多数人受害自 2010 年以来,“杨善洲

11、”的名字流传在全国的城乡各地,这位云南省保 山地区(后改市)原地委书记为当地发展鞠躬尽瘁,退休后带领大家在施甸县 大亮山栽种了大量树木,其壮举的历史意义在云南遭遇三年连旱中被突显出来。“因为大亮山的树木一直很多,因此几十年来我们的用水从来没有断过,即 便这几年天干也只是水流小了些。 ”2 月 27 日,在大亮山中生活了数十年的钟 家田村校退休教师蒋学道说, “尤其是杨善洲老书记和很多人继续在山上栽了许 多树,使森林覆盖达到 90%以上,我们旧城乡山上山下大部分地方都不会缺水, 而旁边很多地方就不行了。 ” 他站在家门前轻松地用不间断流淌的山泉水洗着手,同时高兴地表示:“虽 然新闻上讲云南省到处

12、都没有水用了,但是大亮山里各种山沟中仍然水流潺潺, 很远都能听见声音。” 的确,山外面的许多地方是另外一幅景象:沟干地裂、田地荒芜老百姓 苦不堪言,无论民间、政府都为水的问题焦头烂额。另外的正面例子是,大旱 期间云南元阳梯田里一样有水种水稻,当地 60 万亩的天然林,保存了充足的水 汽。 “难的不是种树,而是不愿意种,杨善洲以及很多热心植树的人已经作出了 榜样。还有旅日华侨易解放女士,2000 年起在内蒙古沙漠里成功植树 110 万棵, 获得了海内外的高度评价。 ” ”长期从事生物和气象研究的科普教育者代国林表 示,易解放最早种植的小树、如今都已长高、生态林的规模正在不断扩大,曾 经的“死亡之

13、海”变为一片片连接着地平线的郁郁葱葱的树林,随着植被的恢 复,动物的踪迹也开始多起来。 与东南亚广泛接壤的云南一直有“动植物王国”之美誉。不过,这个美好形 象正在一年年衰退,虽然从中央到地方曾热切希望拯救危机,但情况似乎有点 覆水难收了。 “每当有些批评的声音发出来,云南地方政府总要想办法让对方碰个软钉子, 理由是云南需要发展经济,同时为国家财政做贡献。 ”云南省的一名林业工作者 说, “云南这些年的确赚了不少钱,付出的代价却是自身的生存环境变糟。当然 也不能完全说当地心甘情愿,但云南一时无法优化自身的经济结构,更无法阻 挡人们对金钱的狂热。 ” 具体的表象是:有些地方为了获取木材利益不断进行

14、砍伐,另外一些地方则 是为了栽种经济林木而毁坏森林,也有两者结合进行的情况。于是,近年来许 多人在乘坐飞机经过云南上空时,都会发现“要么山上光秃秃没有树,要么是 非常整齐的人工林” 。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许再复教授早在 20 世纪末就提出:“橡胶林 及各种水果林不能计算成森林覆盖率,而各种各样的经济林过量种植,将严重 损坏原始森林的生物多样性,同时野生动物也失去了生存地,这些因素都将影 响云南动植物的生存情况。 ” 不过,他的意见并没有得到完全采纳。2000 年以来,西双版纳州新造橡胶 林达 300 万亩,橡胶林面积从 1988 年的 116 万亩增加到 615 万亩。在与缅甸、 老挝接

15、壤的澜沧江沿岸,中国一侧的原始森林几乎消失殆尽,不管条件优劣都 种上了橡胶树或其他一些经济林木。1976-2003 年的卫星遥感影像数据表明, 西双版纳近 30 年间共损失了约 40 万公顷的热带季节雨林,其中很大一部分都 被转换为单一种植的橡胶林, “那些被砍掉的森林,很多树龄都在 100300 年 以上” 。 “我们这里官场上都说:正科副科,不如栽橡胶树几棵。不少人的确因 此赚了大钱,但原始森林就倒霉了。 ”西双版纳的一名官员感慨, “想知道哪里 不属于中国地界,就看有没有种橡胶树。除了政府严格管理的自然保护区,现 在整个西双版纳已经很难见到原始森林了。 ”云南网友的呼声内容则更广泛: “

16、西双版纳成片增加的橡胶林;全省各地遍布的药材种植农场以及桉树林;山 上的大树都被运到城里作景观了;逐年增加的高尔夫球场无一不是消耗大量水 的同时破坏着造水的环境。 ” 2010 年 10 月起,云南省计划用 10 年左右时间完成 6000 万亩中低产林改造 任务;其中到 2015 年改造 2000 万亩,到 2020 年基本完成其余 4000 万亩改造 任务。此前,云南省原省委书记白恩培批示:“中低产林改造工作总体形势很 好,但仍需加大推动力度。尽管问题很多,但关键是州(市) 、县、乡领导的认 识。 ”同年 11 月,云南本土的一些网站上却出现了“中低产林改造变味 ,百 万亩国有林遭剃光头 ”的民间反映,许多原有的森林在新一轮经济狂热中纷 纷被消失、被替代。2 2森林被破坏导致干旱森林被破坏导致干旱以前,山林茂密一直是云南省的最大特点,但是后来的许多经济活动使森 林、树木遭了殃。不仅是毁林开荒,老百姓生活需要燃料,糖厂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经济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