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基础复式记账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881967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225.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学基础复式记账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会计学基础复式记账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会计学基础复式记账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会计学基础复式记账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会计学基础复式记账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会计学基础复式记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学基础复式记账(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三章 复式记账第一节 复式记账的原理 一、记账方法记账方法是在账簿中登记经济业务的方法 ,有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两种。(一) 单式记账法单式记账法是指发生的经济业务只在一个 账户中进行记录的记账方法。例:用银行存款 购买材料,只在银行存款中登记,不在材料账 上登记。单式记账法是一种简单、不完整的记 账方法。它不能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业务的 来龙去脉,也不便于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1(二)复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法是指发生的每一项,都以相等的金 额,在相互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进行记录 的记账方法。上例业务:一方面在银行存款账上进 行登记,另一方面又应在材料账上进行登记。复式记账法与单式记账

2、法相比,它弥补了单式 记账法的缺点。我国历史上的复式记账法有三种即 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2第二节 借贷记账法一、借贷 记账法的的定义借贷 记账法是以“借”“贷”作为 记符号,反映各项 会计要素增减变化情况的一种记账方法。它是各种复 式记账方法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二、借贷 记账法的账户结构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基本结构是:左方为借 方,右方为贷方,但哪一方登记增加,哪一方登记减 少,则要根据账户反映的经济内容决定。3(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账户的结构1、资产账户的结构借方 现金 贷方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本期发生额本期发生额期末余额借方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本

3、期发生额-贷方本期发生额4(二)负债、所有者权益账户的结构借方 短期借款 贷方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本期发生额本期发生额期末余额贷方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发生额-借方本期发生额5(三)收入、费用、利润类账户结构由于收入、利润可理解为所有者 权益的增加,费用可 理解为资产形态的转化,所以收入、费用、利润三者 的结构可简易表示为下图:借方 贷方费用的增加收入、利润减少或 结转费用的期末余额收入、利润增加费用减少或结转收入、利润的期末 余额一般无余额 6三、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例:1、用银行存款购买材料2000元。银行存款 材料借 贷 借

4、 贷2000元 2000元例 2:向银行借入短期借款100000元,直接偿还 应付账款。借 短期借款 贷 借 应付账款 贷100000100000 7例3 :企业接受投资者投资一台设备,价值20000元。借 实收资本 贷 借 固定资产 贷2000020000例 4:用银行存款归还长期借款30000元借 银行存款 贷 借 长期借款 贷30000300008四、对应账户运用借贷记账法记账时,在有关账户之间都会形成 应借、应贷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称为账户的对应关系 。发生对应关系的账户称为对应账户。五、会计分录(一)定义:会计分录就是标明某项经济业务应借应贷 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二)种类1、简单会

5、计分录:指一个账户借方只同一个账户贷方 发生对应关系的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2、复合会计分录:指一个账户借方同几个账户贷方发 生对应关系或一个账户贷方同几个账户借方发生对应关 系的会计分录。9六、试算平衡为了保证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经济业务在账户中登记的 正确性,需要在一定时期终了时,根据会计等式的“有借 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对账户记录进行试算 平衡。平等公式如下:全部账户的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的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期末贷方余额合计七、借贷 记账法的优点1、账户对应关系清楚2、试算平衡简便。3、设置账户比较简便。10第三节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 一、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关系 (一)联系 1、二者所反映的经济内容相同。 2、登记账户的原始依据相同。(二)区别 1、反映经济内容的详细程度不一样。 2、作用不同。总账是对明细账的综合,对所属明 细账起着统驭作用,明细账是对总账的补充,起详 细说明的作用。11二、总账与明细账的平行登记(一)定义:指经济业务发生后,根据会计凭证, 一方面要登记有关的总账账户,另一方面要登记该 总账所属的各有关明细账账户。(二)、要点:1、依据相同2、方向一致3、金额相等。4、同期登记。(三)平行登记的方法。见书例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