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一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875286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高一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历史高一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历史高一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历史高一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历史高一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高一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高一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课 中央集权制度的成熟课标要求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度的形成从汉到元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度的发展完善明 清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度的顶峰及衰落专专制主义义中央集权权制度(历历程)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监察制度重点一、中央行政体制三省六部制的演变 二、选官制度补充官僚队伍三、监察与谏议官僚制度的维系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1 1、秦秦汉的中枢权力体系的变化:汉的中枢权力体系的变化: 请阅读第10页的第一段小字,概括秦至隋唐中枢权力 体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秦:秦:三公三公 汉武帝:汉武帝:中朝中

2、朝 东汉:东汉:尚书台尚书台 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中书、门下、尚书省的名称出现,中书、门下、尚书省的名称出现, 但尚未定型。但尚未定型。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确立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内容内容及职权运行情及职权运行情 况如何?况如何?对唐朝的政治产生了什么对唐朝的政治产生了什么影响影响?贞观年间,某地发生严重旱灾,上奏朝廷。贞观年间,某地发生严重旱灾,上奏朝廷。大臣甲大臣甲提提交书面处理方案:交书面处理方案:A.A.举行大型祭天求雨仪式,举行大型祭天求雨仪式,B.B.削减灾区削减灾区赋税,赋税,C.C.修筑引水灌溉渠道。修筑引水灌溉渠道。大臣乙大臣乙认为甲的

3、处理方案可认为甲的处理方案可行,上呈至皇帝,皇帝赞许,吩咐行,上呈至皇帝,皇帝赞许,吩咐大臣丙大臣丙负责执行。大臣负责执行。大臣丙将任务依次分配到属下丙将任务依次分配到属下三个部门三个部门。历史重现历史重现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A.礼部B.B.户部户部C.工部2.任务分配到哪三个部门?1.大臣甲、乙、丙所在的机构分别是什么?皇 帝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吏 部户 部礼 部兵 部刑 部工 部隋唐中枢权力机构三省六部制相权被割 皇权加强起草诏令负责 执行封驳审议2018/7/571.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 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到众多机构, 按制度规定其

4、运作程序是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2.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在其史学名著国史新论中 写道:“汉代的宰相是首长制,唐代的宰相是委 员制”,对此论断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汉代宰相权倾天下 B.唐代宰相轮流坐庄 C.宰相权力不断集中 D.宰相权力走向分散 BD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 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 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 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 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初年,皇帝的一道意 旨中包含

5、了哪些人的意见?尚书省填写“奉行” 后,具体交给哪些部门去执行?包含了中书省、门下省宰相和皇帝的 意见。交给六部中相关部门去执行。材料二:(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 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原置中书、门下 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 ,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循公,坚守直道 ,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材料三: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 。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胄说:“法者,国家 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 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 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 ,对戴胄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

6、!”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受 到哪些方面的制约?唐代初年君权受到三省宰相和法律的制约。唐代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三省的长官 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分工明确, 相互监督和牵制,保证了君权独尊;君主专 制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三省的制约。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唐代中央政治 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思考:唐代中央政治制度的这些特点对国家 的政治文明的发展有什么积极作用? 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相互 监督和牵制,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权;有利 于保证政治清明,减少政治腐败。 探究:隋唐的三省分权与近代西方的分权 与制衡原则相比,二者有何相同之处? 都实行分权; 权力相互牵制和监

7、督; 都有积极作用。 那它们的这种分权本质相同吗?为什么?不同。 中国是加强君主专制,是君主专制的产物; 西方是防止专制,保障民主。是近代民主政 治的产物。3 3宋元三省六部制的演变宋元三省六部制的演变:三省六部制在宋、元发生了怎样的三省六部制在宋、元发生了怎样的 演变?演变?皇 帝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吏 部户 部礼 部兵 部刑 部工 部枢密院度 支盐 铁户 部中书门下军政行政财政财政宋代:不参与政事不参与政事二府三司制2018/7/514皇 帝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吏 部户 部礼 部兵 部刑 部工 部枢密院度 支盐 铁户 部中书门下军政行政财政财政不参与政事不参与政事归入归入元代:一省制2018/

8、7/515从汉到元中央官制的变化中反映从汉到元中央官制的变化中反映 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个什么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个什么 走向?走向?为了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各代不断调整 中央机构; 总的来看,历代的制度改革使中国古代的 政治制度不断走向成熟; 中央官制的改革中,也体现了相权的不断 被削弱和皇权的不断加强。 朝代中央行政体制 秦朝 西汉汉武帝 东汉东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宋 元 明 清三公九卿制中朝 尚书台 三省制萌芽三省制确立 二府三司制 中书省 内阁军机处元朝行省制度元朝行省制度西汉郡国并行制度西汉郡国并行制度地方行政体制演变:中国古代中央、地方制度 朝代 演变变中央机构地方机构秦朝 建

9、立郡县制两汉汉巩固郡国并行 州郡县隋唐 完善州县 道州县三级北宋 加强路州县三级制元朝 发发展行省制明朝 高峰废行省,设三司清朝 顶顶峰行省制三公九卿制中朝尚书台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制一省制内阁军机处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变的特点(趋势趋势)?1、分散相权权,加强皇权权2、分割削弱地方权权力,加强中央集权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二、选官制度二、选官制度补充官僚队伍西周时期是如何选任官员的?这种制度西周时期是如何选任官员的?这种制度 是如何被破坏的?是如何被破坏的?西周选官用人的主要途径是西周选官用人的主要途径是世卿世禄制度世卿世禄制度,这,这 种制度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宗法分封制的被破坏种制度是在

10、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宗法分封制的被破坏 而遭到破坏的。而遭到破坏的。天子天子诸侯诸侯卿、大夫卿、大夫士士庶人庶人西周宗法分封与社会等级图西周宗法分封与社会等级图朝代制度 西周 战战国、秦、 汉汉 汉汉武帝 东汉东汉 末年 魏晋南北朝 隋 唐 明清“世卿世禄”军功爵制察举制、征辟制 九品中正制 门阀士族(九品中正制) 开创 分科举人(科举制) 完善 科举制 发展 八股取士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选选官制度时时段标标准世卿世禄军军功爵制察举举征辟九品中正科举举制西周战国时期汉武帝时期东汉末年、魏晋隋唐时期血缘军功孝廉门第才学特点特点: :标准越来越科学、公正、客观标准越来越科学、公正、客观 材料一 “上品

11、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材料二 中国古代有种说法,人生有四大喜事: “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 题名时。” 结合教材内容与材料: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制度? 2、材料二中“金榜题名时”又反映了什么制度?情景材料情景材料 材料一材料一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唐孟郊孟郊登科后登科后材料二材料二 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 ,高兴地说:,高兴地说:“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王定保王定保唐摭言唐摭言 述进士上述进士上

12、材料三材料三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唐 赵嘏赵嘏材料四材料四 “ “数世白身者,一登龙虎榜。数世白身者,一登龙虎榜。”“”“朝为田朝为田 舍郎,暮登天子堂。舍郎,暮登天子堂。” ”科举考试制度虽然产生于等科举考试制度虽然产生于等 级森严的中国封建社会,但其级森严的中国封建社会,但其“ “公开竞争、平等择公开竞争、平等择 优优” ”的精神却具有超越封建时代的特性,为世界所的精神却具有超越封建时代的特性,为世界所 接纳,它被称之为中国的接纳,它被称之为中国的“ “第五大发明第五大发明” ”。美国学者 柯睿格在哈佛亚洲研究学报上发表论文说:“ 以科举考试为

13、核心的中国文官行政制度的创立,是 中国对世界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美国汉学家卜 德说:“科举制无疑是中国赠予西方的最珍贵的知 识礼物”。剑桥中国隋唐史的编者崔瑞德认为 ,科举制度“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 官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情景材料情景材料材料五材料五 19721972年,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年,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 一次对话中说:一次对话中说:“ “现代英国的官吏制度,是仿照现代英国的官吏制度,是仿照 帝制中国的官吏制度而建立的。中国的这种制帝制中国的官吏制度而建立的。中国的这种制 度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约在度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约在20002000年的时间里,年的时间里

14、, 或大或小,它成了统一中国和巩固秩序的支柱。或大或小,它成了统一中国和巩固秩序的支柱。 后来英国也仿效并确立了通过考试选拔任用行后来英国也仿效并确立了通过考试选拔任用行 政官员的制度,今天已经广泛普及。政官员的制度,今天已经广泛普及。” ” 中国科举文化对东亚文明的发展影响直接中国科举文化对东亚文明的发展影响直接 而重大而重大日本、朝鲜、越南三国是这个科举日本、朝鲜、越南三国是这个科举 文化圈中影响最突出的国家。文化圈中影响最突出的国家。情景材料情景材料你能对科举制的作用作出评价吗?你知道 它对中国及世界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吗? 一方面,科举制使贫寒子弟获得了入一方面,科举制使贫寒子弟获得了入

15、 仕的机会,仕的机会,有利于有利于统治者延揽人才,统治者延揽人才,扩大扩大 了了统治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以统治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以考试考试作作 为选官的主要标准为选官的主要标准 ,是我国政治制度方面,是我国政治制度方面 的重要创造,的重要创造,有利于有利于保证中华帝国长期的保证中华帝国长期的 繁荣昌盛,对西方近现代文官制度的形成繁荣昌盛,对西方近现代文官制度的形成 起着直接而巨大的影响,起着直接而巨大的影响,体现了体现了中国古代中国古代 政治制度的高度成熟。政治制度的高度成熟。1994年韩国再现科举科举考场宋代科举考试教育部纪念恢复高考教育部纪念恢复高考3030周年座谈会在广东举行,周年座谈会在广东举行, 指出指出“恢复高考是社会公平的重建恢复高考是社会公平的重建”。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报20072007年年4 4月月1 1日第日第1 1版版 有人说今天的公务员考试是对科举制 的批判和继承,对此应该怎样理解?吸收了科举制公开、公平、公正和 量才录用等因素,舍弃其不合理的因 素,增加合乎时代与国情的新因素。三、监察与谏议三、监察与谏议思考:古代皇帝为什么要建立监察制度?思考:古代皇帝为什么要建立监察制度?为了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和效率,是中华 帝国政治体制建设的重要方面。思考:监察和谏议的对象一样吗?为什么?思考:监察和谏议的对象一样吗?为什么? 不一样,监察的对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