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874355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PT 页数:137 大小:3.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37页
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37页
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37页
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37页
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1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西城教育研修学院 张汉林 两则学习感想其一: 学完了第一单元,我弄清了“分封制 ”“宗法制”“军机处”等许多概念,知 道了什么时候形成“中朝”与“外朝”, 哪个皇帝废行省,设三司,诸如此类。仅 此而已吗?知道了这些又有什么用呢? 其二古代多数国家实行君主政治,而雅典实行 民主政治,它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为后世提供 了另一条可供选择的发展道路,尽管它有无 法逾越的历史局限性,但我们“不应看它没 能做到什么,而应看到它做到了什么。” “学习历史其实就是在总结人类自己。”传授知识 & 理解文明、发展自我为什么仅仅传授知识?是理念陈旧? 还是欠缺对历史的深刻认识? 本课定位:钱

2、穆:“所谓对其本国以往历史略有所 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以往历史之 温情与敬意。所谓对其本国以往历史有一 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以往 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 感到我们现在是站在以往历史最高之顶点 ,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 卸于古人。”冯友兰:“抽象继承法”严 复:“制无美恶,期于适时,变无 迟速,要在当可。”中国历史十五讲中国古代的政治、法律、选官制度,经过长 期的历史积淀,形成了极为丰厚的内容,并且在 历史演变中具备了高度的自洽性,能够不断自我 修复完善并自我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完善的制 度体系,可以对包括皇帝在内的人的因素形成一 定的制约。从技术和操

3、作性上看,古代的这一制 度体系,比较有效地维持了统治秩序的稳定,有 利于在统治集团中吸纳社会精英,形成较高素质 的官僚队伍,其中有些方法和措施,如政府机构 的权力配置与相互制约、科举选官的操作方式等 ,已经达到了非常精致的程度,不乏可供现代参 考借鉴的成分。 不过,中国古代的这一制度体系,在整 体上是同皇权专制的“家天下”体制相适应 的。专制体制的人治本质与制度规范的法 治要求,存在着深刻的内在冲突。正 因为如此,同一个制度体系,在不同的君 主手里,可以形成相反的社会效果。汉承 秦制,唐承隋制,宋承唐制,清承明制, 制度体系并无大的变化,但由于操纵制度 的人员不同,理念不同,一治一乱,几成 天

4、壤之别。即使在同一王朝,王朝前后也 会出现截然相反的制度效果。 对于这种制度体系的本质和弊端,明清之际 的思想家黄宗羲指出:“后世(指三代以后)之 法,藏天下于筐箧者也。利不欲其遗于下,福必 欲其敛于上。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 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 防其欺。天下之人共知其筐箧之所在,吾亦鳃鳃 然日惟筐箧之是虞,故其法不得不密,法愈密而 天下之乱即生于法之中,所谓非法之法也。”( 明夷待访录原法)要实现现代化,可 以借鉴古代制度体系中经过时间检验并被证明是 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和操作措施,但需要本质上 的制度转换。 单元结构王朝体系?上古、中古、近古、近代?原始、奴隶

5、、封建?群团酋邦、早期国家(部族国家)、 集权国家?从国家形态上讲:第1、2课:从部族国家到集权国家第3、4课:集权国家的发展(中央与 地方关系、君权与相权关系)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夏朝王位世袭制(公共权力)(二)商朝1.王 权:世袭与神化2.国家结构:内外服制度(三)西周1.宗法制(核心)2.分封制(国家治理方式)3.礼乐制度(工具)(四)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浓厚的部族色彩(夏族、商族、周族)2.以宗法制为核心(族权与政权合一)3.以分封制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4.世卿世禄制(贵族政治)5.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思考: 问题1:从“后”到“王”名称

6、的演变 ,反映了早期国家的什么特点?能够与 哪些史实相印证? 问题2: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 的进步吗?国家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吗 ?哪一个说法更好?商朝政治制度 教材比较:人教社教材没有出现内服、外服这样的 概念,但有相关表述。岳麓版明确出现“内 外服”,但表述上前后矛盾:“商王控制着支 配内服和外服的实际权力。”“商王对附属国 的控制力是有限的。”人教社教材称夏商两朝“国家大事都要通 过占卜方式来决定”。岳麓版只说商朝。1、王权:世袭与神化世袭: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 三十一王的三十传中,传弟有十四次,同 一代传弟最多是四次。兄终弟及,有传弟 之子,有传兄之子。商代晚期,传弟之子

7、。神化: 一切重大活动都要占卜;商王既是王朝首 长,又是群巫之长;祭祀祖先,祖先也是神 ,商王对上帝只是贞卜而没有祭祀。见于甲骨文的巫、卜、史等,便是太史寮 的属官,其主管太史,既是神职,也是史官 ,地位重要。王自称天子,表示自己是上帝之子。 孔子说过:“夏道尊命,事鬼神而远之”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周人尊礼 尚施,事鬼神而远之”。(礼记)龟甲刻辞与灼后的卜兆龟甲刻辞与灼后的卜兆一条完整的卜一条完整的卜 辞,包含有叙辞,包含有叙 辞、命辞、占辞、命辞、占 辞、验辞四部辞、验辞四部 分。分。 “ “祭祀狩猎祭祀狩猎” ”涂朱牛骨刻辞涂朱牛骨刻辞甲骨文合集甲骨文合集137137 “ “癸

8、丑卜,争,贞旬无祸?王占曰:有祟有梦。甲癸丑卜,争,贞旬无祸?王占曰:有祟有梦。甲 寅允有来艰,左告曰:又亡刍自益,十人又二寅允有来艰,左告曰:又亡刍自益,十人又二” ”。叙辞:癸丑卜,争叙辞:癸丑卜,争 命辞:贞旬无祸命辞:贞旬无祸 占辞:王占曰:有祟有梦占辞:王占曰:有祟有梦 验辞:甲寅允有来艰,左告曰:又亡刍自益,十人又二验辞:甲寅允有来艰,左告曰:又亡刍自益,十人又二商代甲骨文在占卜中,占辞是最重要的环节,决定一次占卜的吉凶。 吉则可行,凶则不可行,因此作占辞的人,实际上就掌握 着事情的决定权。2、国家结构:内外服制度既是官制,也是行政区划。尚书酒诰 :“自成汤咸至于帝乙,越在外服:侯

9、 、甸、男、卫、邦伯,越在内服,百僚、 庶尹、惟亚、惟服、宗工。” 服:服事天子也。(周礼)内服 :王畿,商王直接统治区域。王畿以外的 东土、西土、南土、北土称为四方,分封 诸侯,此即外服。方国方伯,周文王西伯 。方国具有较大独立性。 殷道衰,诸侯或不至。殷复兴,诸侯归之。李学勤、裘锡圭指出:侯(为王者斥候)、甸(田,治田入 谷)、男(任王事)、卫(为王捍卫)几 种诸侯名称,大都由职官名称演变而来, 与西周分封的诸侯很不相同。国家结构:内外服制商朝国家内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显然还不是非常严密的商朝国家内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显然还不是非常严密的 ,地方势力在相当大程度上享有自治权。各地方势力在政,地方势

10、力在相当大程度上享有自治权。各地方势力在政 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自主发展的余地是很大的。这包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自主发展的余地是很大的。这包 括地方势力与其他地方势力之间的联合,以及一个或一些括地方势力与其他地方势力之间的联合,以及一个或一些 地方势力向另一个或一些地方势力发动战争等等。尽管这地方势力向另一个或一些地方势力发动战争等等。尽管这 样,商王对地方势力拥有的权力和地方势力向商王承担的样,商王对地方势力拥有的权力和地方势力向商王承担的 义务,仍然表明地方势力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单位。义务,仍然表明地方势力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单位。中央对中央对 地方的控制,加上地方享有的相对的自治权,这应该

11、说就地方的控制,加上地方享有的相对的自治权,这应该说就 是商朝国家结构的基本特征是商朝国家结构的基本特征。谢维扬谢维扬中国早期国家中国早期国家宗法制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 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 矛盾。主要内容:区分大小宗,实行嫡长子继 承制。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年均以德,德均以贤。特点: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 治等级和国家统治,亦即国家组织与宗法 组织相结合,君统和宗统相结合。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禰者为小宗。 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 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之所自 出者,百世不迁者也。宗其继高祖者,五 世则迁者也。尊祖故敬宗

12、。敬宗,尊祖之 义也。礼记大传史料中的分封制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 臣”。“分邦建国”、“分土封侯”、“分诸侯, 建藩卫”、“封建亲戚,以蕃屏周”荀子儒效:“周公兼制天下立七 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昔武王克商,光有 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 人,皆举亲也。”获取有效信息:目的、特点如何认识分封制?周人封建,亦由当时形势之实际需要 逐步逼随而成,同时亦是周民族对于政治 组织富于一种伟大气魄之表见。钱穆国史大纲青铜文化与礼乐文明青铜文化与礼乐文明西周地图西周地图羌严允鬼方淮夷宗周 思考:对于分封制的作用,是辩证的评价 还是发展的评价?第

13、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历史背景1、政治演进:分封制瓦解、区域性集权2、其他因素:见所附资料(二)皇帝制度1.名位不可僭越2.权力至高无上(三)三公诸卿1.三公:行政、监察、军权互相配合、彼 此牵制2.诸卿:国家事务和皇家事务不分 (四)废分封、行郡县 (五)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1.中央集权(分封制度)2.皇帝专制(贵族政治)3.官僚制度(世卿世禄) (六)对中央集权制度的初步认识史记史记 秦始皇本纪秦始皇本纪:“天下之事无小天下之事无小 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 呈不得休息。呈不得休息。”汉书汉书

14、 刑法志刑法志:“躬操文墨,昼断狱躬操文墨,昼断狱 ,夜理书,自程决事,日县石之一。,夜理书,自程决事,日县石之一。”服虔曰:服虔曰: “县,称也。石,百二十斤也。始皇省读文书,县,称也。石,百二十斤也。始皇省读文书, 日以百二十斤为程。日以百二十斤为程。” (如何解读:始皇勤政、权力高度集中、制度(如何解读:始皇勤政、权力高度集中、制度 不完善)不完善)皇帝制度特点: 1、名位不可僭越:德兼三皇、功包五帝。名位是名号的具 体化,“诏”、“朕”、“玺”等等。 2、权力至高无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帝室富贵,生习骄恣,岂能成贤!是故 一代之中,十数世有二三贤君,不为不多

15、矣!其余非暴即暗,非暗即辟,非辟即懦 。懦君蓄乱,辟君生乱,暗君招乱, 暴君激乱。君之无道也多矣,民之不 乐其生也久矣。唐甄潜书鲜君篇皇帝适合当国家元首而非政府首脑。三公诸卿制 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三公为宰相职。太尉不常设。承担宰相职责的丞 相、御史大夫,当时称为二府。 丞相:秦设左右丞相,以右为尊。掌丞天子,助 理万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太尉:协助皇帝处理军务。 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监察 百官。 三公诸卿各有自己的府寺部属。以处理日常事务 。特点:丞相和御史大夫权力互相制约。太常郎 中 令 卫尉 太仆 廷尉 典客 宗正 治 粟 内 史 少 府 中央的三公九卿制中央的三公九卿制御史大夫太尉丞相三公 太常:掌宗庙礼仪,兼管教育 郎中令:宫中警卫 廷尉:司法和首都警卫 典客:少数民族事务 宗正:皇室宗族事务 治粟内史:负责租税和国家财政 少府:负责皇家财政和官府手工业 太仆:负责宫廷车马 卫尉:统领卫士护卫宫阙特点:国家事务和皇家事务不分。废分封、行郡县 郡县制郡守、郡丞、郡尉; 县长(令)、县丞、县尉; 乡吏、里典(正)、亭长。郡守、县令(长)由皇帝直接任命。郡守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掌管全郡事务;设郡尉 辅佐郡守,分管军事;置郡监以为中央耳目主管监察。 郡守对丞相、郡尉对太尉、郡监对御史大夫,各有专门 领导,又各自对皇帝负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