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深泽县深泽坠子调查提纲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868152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5.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石家庄市深泽县深泽坠子调查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深泽县深泽坠子调查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深泽县深泽坠子调查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深泽县深泽坠子调查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省石家庄市深泽县深泽坠子调查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石家庄市深泽县深泽坠子调查提纲(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石家庄市深泽县深泽坠子调查提纲一、调查目的深泽坠子具有传统戏曲的特征,是融歌、舞、剧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2008 年 7 月,深泽坠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深泽坠子作为河北省特有的剧种之一, 也是全国珍惜的地方剧种之一。 它面临着难以延续,后继无人的局面,面临着消亡的危险,发掘、整理、抢救、保护、传承它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次调查目的在于填补音乐学界对深泽坠子戏的研究空白。二、调查任务通过深入深泽采风 , 搜集民间资料 , 包括相关民间故事、传说、曲谱, 从深泽坠子戏历史发展、演唱风格和唱腔特点以及传承发展等方面, 初步探索深泽坠子的历史和唱腔风格。三、调查范围河北

2、省中南部、山西省东部地区,以石家庄市深泽县为中心及其周边地区四、调查的形式1、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及前人写的相关资料、网上查询相关资料及文献等。2、通过实地亲身体验和感受,切身体会其演奏形式、演奏风格、演奏特点、唱腔风格及特点等。3、通过个别访谈和集会调查等方式收集相关资料,做好现场录音和文字记录。4、利用现代科技技术,通过录音、照相、录像等手段,记录保存相关资料。5、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来了解深泽坠子的发展现状。6、现场实物收集。五、具体项目设计第一部分1、自然环境(1) 地理位置深泽县位于河北省中南部,地处石家庄、衡水、保定三市交界处。北距北京250 公里,西距石家庄 75 公里。东界安平县

3、,西接无极县,南与辛集市、晋州市相邻,北与定州市、安国市六县市相连。总面积296.39 平方千米。(2) 地形地貌、气候类型深泽县地处华北平原,在河北省省会石家庄东北76 千米处。地处滹沱河中游。滹沱河、磁河、木刀沟过境。年降水量777 毫米,年均气温 12.6。(3) 资源和物产深泽县农业结构经过调整,基本形成了“两红、两黄、一绿、一白”(即红富士、红地球葡萄;黄金梨、黄冠梨;无公害绿色蔬菜;奶牛养殖)的产业化格局;工业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造纸、纺织、日用化工、机械配件、医药、建材等已成为其主导行业;第三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二十多个特色的专业市场和综合集贸市场遍布全县。2、行政区划及民族构成

4、(1)行政区划历史沿革、现行政区划范围及构成秦代, 深泽县县境属巨鹿郡。 随着历朝历代的发展, 深泽县地行政区划也不断发展和变化。1962年 1 月 1 日从晋县析出,恢复深泽县治,属石家庄专署至今。全县辖2 个镇、4 个乡:深泽镇、铁杆镇、白庄乡、留村乡、赵八乡、桥头乡。(2)人口、民族构成及分布及民族语言与文字(3)民族源流及历史3、经济文化环境(1)居住方式及环境选择(2)生产方式及经济类型(3)民俗活动及风俗习惯(节日、宗教、信仰、婚姻、丧葬等)(4)教育和相关文艺(民间的文学、美术、戏剧、舞蹈、游艺等)(5)各领域的著名人物第二部分1、称谓(1) 局内人称(自称)局外人称(他称) 、

5、今称、旧称、史称和俗称。(2) 称谓的含义和来源(3) 不同称谓的产生原因与衍化过程2、源流(1) 深泽坠子形成的历史与发展衍化(2)在深泽坠子发展衍化过程中是否有形成流派,若有流派的构成,形成原因及形成过程3、分布(1) 深泽坠子的分布地域范围及特征(2) 分布层次范围及特征4、传承(1) 传承形式(2) 传承社会条件(3) 传承方法、手段、途径(4) 传承主体(传承者和受传者)构成(5) 传承中的危机与保护5、表演形式(1) 乐队编制、演奏分工,排列位置(2) 演奏场所、服饰、摆设(3) 演唱形式6、艺术特色(1)唱腔(2)乐器 深泽坠子演唱时的伴奏乐器的种类及名称,和各乐器的形质构造及制

6、作。 演奏时的方法技巧和演奏姿势。 音律,定音,定弦,定调,音色,音量 该乐器在该乐种的演奏中的地位 与其他乐器乐种的关系(3)念白7、主要剧目(1) 乐谱(记谱)形式(2) 曲目积累、名称、来源、内容、形态特征。(3) 与其他音乐种类曲目之间的关系。8、 主要传人了解各传人的性别、 年龄、籍贯、职业、文化程度、师承关系、经历等个人简介及成就等。9、戏剧团(1)戏剧团的名称,章程,人数,分工,管理等(2)戏剧团的成员(性别、年龄、籍贯、职业、文化程度、师承关系、经历)10、与当地经济生活(生产水平、生产方式、经济类型)之间的关系11、与当地文化生活(宗教、礼仪、信仰、习俗、节日)之间的关系12、与当地社会生活(社会、家庭、家族、婚姻诸形态)之间的关系第三部分1、与其他地区坠子戏之间的关系(1)相互间的内容及形式上有无联系(2)相互间历史上有无交流与融合(3)相互联系及交流、融合的文化背景2、与其他地区坠子戏之间的异同(1)音乐种类有无异同(2)内容和形式有无异同(3)唱腔及乐器有无异同(4)剧目曲目有无异同(5)演奏形式及场所有无异同(6)相异和相同的导引显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