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版阶段测试试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852694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90.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版阶段测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师版阶段测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师版阶段测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师版阶段测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师版阶段测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版阶段测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版阶段测试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双城区兆麟中学阶段测试语文试题命题人:张荣辉刘娜张婷考试时间: 150分钟总分: 150 分第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儒家的博雅教育观念党圣元 博雅教育起源于古希腊,本义是培养通达智能的自由公民教育。从柏拉图设计 的理想国模式, 到近代重振百科全书式的学科教育,以及 20 世纪初美国及欧洲通识 教育理念的勃兴,形成了源远流长的传统。从教育的内容而言,博雅教育实质上是 一种以人的精神道德修养为内核,同时又将人格修养与知识积累相结合的教育方法 与过程。它试图通过人的性格培养来促进个性的发展。这一来自西方的教育理念与 我们目前以素质教

2、育为重点的教育观念的变革相吻合。“博雅”教育思想并非一个 全新的西方概念,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传统教育理念。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周 时期,以人的精神品格为培养目标,实现知识渊博、品德高尚的博雅君子人格就已 经成为教育者的最高理想。“博、雅”二维构成君子人格的整体框架,“博雅”精 神成为儒家教育思想的核心内涵。 儒家强调谈文、论艺、述道,博采古典精华,兼取众家之长,融古今于一炉, 要有广博的知识储备和高超的辞令之功,还要坚守传统信仰与正统之道。“六艺” 之教,以熏染习得的方式镶嵌在古人的身体与血脉中,并外化在生活方式与日常实 践中,乐教被视为最高境界。孔子认为的人生教育三步曲就是“兴于诗,立于礼

3、, 成于乐”。孔子自卫返鲁,第一件事就是“正乐”,使“雅颂各得其所”。这种教 育理念所培育的古代博雅传统,成就了古人追求智慧、崇尚价值、执着理想的理智 型生活方式。 对君子人格的自觉追求,是我国先秦时期人文觉醒的重要标志。作为一种人格 理想,君子的内涵正是由“博”和“雅”两方面组成。一方面,君子代表着知识阶 层,是知识的拥有者。论语?中庸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 行之。”“博学”被置于首,广博的知识是君子人格的要义。另一方面,君子必须 是仁德、操守、义节的实践者。 “君子比德如玉” 则寄托着人们对德行的无限推崇, 是否有德是君子内涵不可或缺的内容。渊博的知识、良好的教养、高尚的

4、品德集于 君子一身,使君子表现出仪表端庄、令人敬畏的威仪,这种独有气质正是人们所追求的博雅精神和君子风度。 对君子人格的追求使得我国古代传统教育从一开始就特别注重知识的积累和人 的精神塑造。 “六艺”之学,既包含了各种知识、 技能和艺术修养, 也包含了思想、 道德和人格修养,强调人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要求文武兼备,人格和谐。儒家 用“六艺”概括了一个儒者所应该修习的方向。后来孔子顺应“学移民间”的历史 潮流,创立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学在官府”的旧格局,使中国古代教 育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晚年孔子整理、阐释 (诗书礼乐易 春秋,成为新的六艺之学,构成了儒学教育的基本内容,确定了中

5、国古代教育 的基本走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观念成为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在后世得到了长 久的延续。 现代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自然也 应该与时俱进。继承并发扬博雅教育的价值理念,在知识急剧扩增的时代适应教育 普及化的需要,实现知识技能传授乃至道德人格与生命智慧养成的多重目标,是当 代教育必须应对的挑战。 1关于“博雅教育”的解说,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C ) A博雅教育起源于古希腊,是指通过百科全书式的学科教学来提升人的知识认知 水平的教育模式。 B博雅教育是柏拉图最早提出的教育理念,在欧美表现为以通识教育理念为内涵 的理想国教育模式。 C博雅教育是通过人格修

6、养与知识积累相结合的教育方法与过程,达到提升人的 精神道德修养的目的。 D博雅教育不仅是一个全新的西方概念,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传统教育理念, 主要是培养知识渊博的人才。 【答案】 C ( A “提升人的知识认知水平”说法片面。B“以通识教育理念为内 涵的理想国教育模式”说法错误。D “培养知识渊博的人才”说法错误。) 2关于“儒家博雅君子人格的培养”的表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儒家强调谈文、论艺、述道,既要有广博的知识储备、高超的辞令之功,也要 坚守传统信仰与传统之道。 B乐教被视为“六艺”之教的最高境界,孔子非常重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 乐”的教育三部曲,通过正乐,使雅颂

7、各得其所。 C先秦时期注重对君子人格的自觉追求,把“博学”置于君子修炼的首位,视广 博的知识为君子人格的决定因素。 D我国古代传统教育特别注重知识的积累和人的精神塑造,强调人各方面能力的 全面发展,要求文武兼备,人格和谐。 【答案】 C ( “视广博的知识为君子人格的决定因素”的说法错误。)2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B ) A“博雅”精神是儒家教育思想的核心内涵,“博、雅”是君子人格的整体框架, 培养通达智能的自由公民是其最高理想。 B“君子比德如玉”寄托着人们对德行的无限推崇,作为君子必须做仁德、操守、 义节的实践者。 C孔子创立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开创了“学移民间”的

8、风气,打破了“学 在官府”的旧格局。 D新的六艺之学是儒学教育的核心内容,确定了中国现代教育的走向,其培养全 面发展的人才的观念,在今天依然要继承发扬。 【答案】 B ( A “培养通达智能的自由公民”是西方教育的培养目标。C“孔子 开创了学移民间的风气” 说法错误。 D 应该是“确定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基本走向” 。 ) 二、古代诗文阅读( 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 题。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祖父良,习孟氏易,平帝时举明经,为太子舍人;建武初,至成武令。安少传良学。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初为县功曹,奉檄诣从事,从事因安致书于令。 安曰: “

9、公事自有邮驿, 私请则非功曹所持。 ”辞不肯受,从事惧然而止。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令以为贤,举为孝廉。永平十三年,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复考。明年,三府举安能理狱,拜楚郡太守。是时英辞所连及系者数千人,显宗怒甚,吏案之急,迫痛自诬,死者甚众。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案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府丞掾史皆叩头争以为阿附反虏法与同罪不可。安曰:“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遂分别具奏。帝感悟,即报许,得出者四百余家。岁余,征为河南尹。政号严明,然未曾以臧罪鞫人。

10、常称曰:“凡学仕者,高则望宰相,下则希牧守。锢人于圣世,尹所不忍为也。”闻之者皆感激自励。在职十年,京师肃然,名重朝廷。建初八年,迁太仆。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云上书:“北虏既已和亲,而南部复往抄掠,北单于谓汉欺之,谋欲犯边。宜还其生口,以安慰之。”诏百官议朝堂。公卿皆言夷狄谲诈,求欲无厌,既得生口,当复妄自夸大,不可开许。安独曰:“北虏遣使奉献和亲,有得边生口者,辄以归汉,此明其畏威,而非先违约也。云以大臣典边,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司徒桓虞改议从安。太尉郑弘、司空第五伦皆恨之。弘因大言激励虞曰:“诸言当还生口者,皆为不忠。”虞廷叱之,伦及大鸿胪韦彪各作色变容

11、,司隶校尉举奏,安等皆上印绶谢。肃宗诏报曰:“久议沉滞,各有所志。盖事以议从,策由众定,訚訚衎衎,得礼之容,寝嘿抑心,更非朝廷之福。君何尤而深谢?其各冠履。”帝竟从安议。明年,代第五伦为司空。章和元年,代桓虞为司徒。 (选自后汉书袁安传有删改) 4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D ) A理其无明验者 /条上/出之府丞 /掾史皆叩头 /争以为阿附反虏 /法与同罪 /不可。 B理其无明验者 /条上出之府丞 /掾史皆叩头 /争以为阿附反虏 /法与同罪 /不可。 C理其无明验者 /条上/出之府丞掾史 /皆叩头争 /以为阿附反虏 /法与同罪 /不可。 D理其无明验者 /条上出之 /府丞掾史皆叩头

12、争 /以为阿附反虏 /法与同罪 /不可。 5对下列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 ) A“孝廉”是“孝顺亲长、办事廉正”的意思,汉武帝时将它设立为察举考试科 目,以后“举孝廉”就成为朝廷任用官员的重要来源。 B “典边”在文中的意思是册封、 奖励边防将士, 甲骨文中的“典”字上边是“册”, 下边是“手”,作动词,意为“以圣贤古籍为据主持事务”。 C“邮驿”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通信和交通形式,通常由政府管理,主要为政治、 军事服务,承担传递文书、接待使客以及转运物资的任务。 D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长于细节描写,所写人物形象3 鲜明,个性突出,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13、 【答案】 B ( 典边:“典”有主持镇守之意,“典边”在此文中意为“镇守边疆”。)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袁安甘于清贫,严于自律。有一年大雪成灾,大家都在扫雪开路,有人出门寻 食,袁安却僵卧在床,他不愿在大雪天人人挨饿时影响别人。 B袁安执法严明,宽厚仁慈。在做楚郡太守处理楚王英阴谋叛乱的案件时,他把 那些没有明确证据的犯人,逐一上奏,救出了四百多家人。 C袁安清正廉明,爱惜名声。袁安任河南尹,政策号令严明却没有因窝藏贿赂罪 审讯过人,他的言行感动激励了很多人,在朝廷上下很有名气。 D袁安不畏权势,敢于直言。孟云上书请求将俘虏发还北匈奴,而公卿们不同意,

14、 只有袁安胸有大局,力排众议,最终皇帝也听从了袁安的建议。 【答案】C (“没有因窝藏贿赂罪审讯过人”错,原文“然未曾以臧罪鞫人” 中的“臧 罪”是贪污受贿之罪。)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安曰:“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遂分别具奏。(5 分) 袁安说:“如果有不符合实情的,我自当由此获罪,不会拿这个连累你们。”于 是分条详细上奏。(坐,及,遂) (2)公卿皆言夷狄谲诈,求欲无厌,既得生口,当复妄自夸大,不可开许。(5 分) 公卿都说夷狄狡诈,贪心从不满足,得到归还的俘虏以后,就会狂妄自大,(因而) 不能开口同意,(谲诈,厌,既) (二)古代诗歌阅读(

15、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 题。 后游 杜甫 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 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 注释: 杜甫于上元二年(761 年)春曾一度到新津,写了游修觉寺,第二次即写了这首后游。其时,杜甫流落西南山水间,而中原未定,干戈不止,山河破碎,民生多艰。8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 分) 运用了拟人手法( 1 分),作者将寺、桥、花、柳拟人化,用“忆”“怜”“待” “无私”描写山寺之景,山寺仿佛忆起我以前的游览,溪桥对我的再渡感到高兴, 花绽开笑脸,柳舞动腰肢,无私地奉献自己的一切,江山有情,好像在等待着“我” 再度

16、登临,( 2 分)生动形象,别具情味,表达作者再次游览此地的喜悦之情。(2 分) 运用了反衬(乐景写哀情)的手法,(1 分)寺桥有情,花柳无私,原野浸润,沙地暄暖,作者以此美景来衬托自己的“客愁”,以喜写悲,益增其哀。(2 分) (两种手法任选其一即可) 9从全诗看,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哪些?试简要分析。(6 分) 作者通过描写寺桥有情,花柳无私,原野浸润, 沙地暄暖等, 表现了景色的美好, 从而表达了自己再度游览时的喜悦之情。(2 分) 在美好的景色中游览,暂将客愁忘却,表达了作者希望摆脱愁绪(或强作豁达) 的情感。( 2 分) 作者流落西南,中原未定,干戈不止,山河破碎,民生多艰,作者满腔愁愤,难 以排遣,只好寄情山水,表达作者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6 分) 10根据要求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作者认为国家之所以会灭亡,是因为入则无法家 拂士,出则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