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岳麓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834378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岳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岳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岳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岳麓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岳麓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岳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岳麓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导入:在前面两课,我们学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我们知道:在诸子百家中,儒家在当时仅仅是一家之言, 并未受到太多的重视;而到了秦朝,秦始皇的“焚书坑儒” 则使儒学遭到前所未有的血腥镇压;但到了汉代,一位从 河北广川走出来的思想家却用自已的智 慧征服了汉武帝,彻底扭转了儒学的命 运,把它推上了古代统治思想的巅峰, 这个人就是董仲舒。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历史人物?他 对儒学思想施了怎样的魔法,从而使它 从春秋战国时的一家之言而成为国家的 统治思想呢?一个学派,在不同时代却遭遇了来 自两个皇帝天壤之别的两种待遇,这又 是为什么呢?第三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标要求:了解黄老之学,知道汉 代儒学成为

2、正统思想的史实 。一、西汉初年的黄老之学黄帝像老子阅读课文第一目思考下列问题:(1)“黄老之学”从本原上是属于哪家学派?(2)黄老之学有哪些主要思想(内容)?有什 么特点?(3)它盛行于何时?它为什么成为政治上的指 导思想,在社会居于支配地位?黄老政治的实 施产生了怎样的社会效果?1、含义:黄老之学是指道家学说中的两派。 “黄”是指黄帝学说,“老”是指老子思想, 二者糅合为一为“黄老之学”。2、主要思想:内容包括治身和治国两个方面: 它把虚静确定为养生的根本方法;在治国方面 主张”无为而治”3、特点:理论上博采众长,政治上“积极无 为”。”(具体做法:与民休息”,轻徭薄赋,减轻刑 法)一、西汉

3、初年的黄老之学4、汉初采用黄老之学的原因: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统治者不得不采用休统治者不得不采用休 养生息政策。养生息政策。(客观)黄老之学与当时休养生息的现实需要相适应; (客观 )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之教训的结果。(主观)5、影响(效果):保持了西汉经济稳定发展的局面,使西汉社 会迅速恢复了元气。材料: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 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 。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同一颜色的四匹马 ),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汉惠帝适应政治经济形势的需要,从汉高祖到武帝即位约 70年的时间里,黄老思想一直是政治上的

4、指导思想,在社 会上居于支配地位。汉文帝汉景帝汉高祖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董仲舒u儒学取代黄老之学成为统治思想是在什么时 期? 是通过哪些人实现的?汉武帝时期一君一臣:汉武 帝和董仲舒材料一: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无)事, 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边境)廪庾(粮仓) 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计数)。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 可食。众庶街巷有马,仟佰之间成群,乘牸牝(泛指雌 性的牲畜)者摈而不得会聚。守闾阎者食粱肉,为吏者 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 汉书食货志经济得到恢复,国库充实,人民富足,一片繁荣景象 。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

5、()材料二反映了汉武帝时期怎样的经济状况?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新儒学1、原因: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黄老之说不能适应 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 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 的需要。()材料三反映了汉武帝时期存在着哪些问题?材料二: 汉武帝即位时,西汉国库中积蓄了大量的 粮食和钱财,国家势力相当雄厚,有条件加强中央集权 。同时,国家也存在土地兼并、商贾膨胀、王国问题、 边境不宁等问题。 中国古代史 王国问题。北方匈奴威胁。土地兼并,阶级矛盾激化。2、形成: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 老之学、法家思想而成。3、内容:“天人感应”。 (加强君权 )u“天子受

6、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u“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春秋繁露u“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 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 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u“与天同者,大治”,天降祥瑞;“与天异者,大乱”,天降 灾祸。“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春秋之大义也。”“君权神授”。(加强君权 )“大一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央集权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 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 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 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

7、辟之 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4、特点: 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儒学独尊,思想专制; 宣扬”天人感应“,带有神学倾向。5、目的: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6、实质:借助神权来强化皇权,以思想上的大一统来 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7、影响:在当时为解决王国问题,巩固中央集权,建立 大一统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儒学独尊,使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逐步成为 封建统治思想;推动了教育的发展;董仲舒的新儒学带有神学色彩,导致两汉神学 迷信思想的长期泛滥; 儒学独尊长期以来束缚了人民的思想,不利于 科技文化的发展。先秦之儒董仲舒之儒著作理论

8、基础思想来源与统治者 关系汉代儒学和先秦儒学的区别论语春秋繁露仁天人感应儒学儒学、阴阳、 黄老、法家批判时政维护专制集权 政治汉初 经济残破休养生息黄老思想无为而治武帝时 国力渐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巩固大一统促经济发展不甘无为 淘汰黄老适应并促进利集权、制地方西汉初期,统治者接受秦亡教训,以黄老思想为 指导,实行无为而治的政策,社会经济得到恢复。随 着大一统国家的发展和中央集权的加强,实现思想上 的统一成为迫切的要求。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取得 了独尊的社会文化地位,上升为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 形态。结合汉以前儒家思想的发展,我们不难看出 一定时

9、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 映。映。同时我们也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同时我们也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当某种思想当某种思想 文化适应社会环境文化适应社会环境(包括经济、政治环境)(包括经济、政治环境)时时,便容,便容 易被统治者所接受,也就易被统治者所接受,也就能够有力的推动经济政治乃能够有力的推动经济政治乃 至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发展至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发展。2、 对西汉初年黄老之学“无为而治”思想的理解正确 的是A要求统治者以“清静无为”的方式稳定统治B要求统治者不要统治人民C要求统治者无所作为,享受荣华D要求统治者把人民的疾苦放在首位1、下列观

10、点与黄老之学相符的有 人只能顺从自然,无法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倡导“待时而动” 倡导“因时制宜” 强 调“无为而无不为”A. B C D3、汉武帝时的思想大一统是由哪种思 想实现的( ) A孔子的儒学 B孟子的儒学 C黄老之学 D董仲舒的新儒学 4、董仲舒的新儒学有限制君主权力过 度膨胀作用的是( ) A“天人感应”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君权神授” D“制天命而用之”5、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是利用儒家的 ( ) A“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 B“ 民贵君轻”的主张 C“性善论” D“大一统”的思想 6、董仲舒对儒学做了较大的改造,其本质 意图是( ) A向汉武帝谋求高官厚禄 B发扬光大儒学 C提醒当权者要实行仁政 D使儒学适应政治统一的需要7、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主要区别是( ) A强调实行“仁政” B提出“以政为德”说 C提出“天人感应”说 D提出“民贵君轻”论 8、“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局面形成,最主 要的意义是( ) A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 B促进了儒家文化的发展 C推行了礼治德化教育 D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汉武帝时的政治经济形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发展 国力强盛开发边疆 三击匈奴 出使西域汉武帝,名刘彻,16岁即位, 一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 在他统治时期,中国开始以 一个高度文明、富强的国家 闻名于世打击王国势力 “削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