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复习重点专题突破古代诗歌鉴赏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833714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55.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复习重点专题突破古代诗歌鉴赏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语文复习重点专题突破古代诗歌鉴赏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语文复习重点专题突破古代诗歌鉴赏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语文复习重点专题突破古代诗歌鉴赏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语文复习重点专题突破古代诗歌鉴赏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复习重点专题突破古代诗歌鉴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复习重点专题突破古代诗歌鉴赏(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诗歌鉴赏1. (2010年高考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答_答案:这首诗歌描写了素蝶有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考生如果答成下面的答案也应该算对:作者采用细节描写,通过衬托的手法写出了素蝶的活

2、动情态。或者是:此诗在形式上采用了白描手法描写蝴蝶在风中、花中的飞舞的情况,同时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及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将蝴蝶飞舞的姿态描写得十分形象和逼真。诗人仅仅用了四十字就把蝴蝶的性格、姿态、情感表现出来,让人如于风和日丽之时,见蝴蝶随着蜂儿转于绿蕙丛中,时而避雀隐,时而浴日舞,令人叹为观止。)(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答_答案:这首诗歌通过素蝶的活动描写,表达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解析:(1)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争着飞起,趁着风一起

3、归去。在花中出没,顺着高低不同的绿叶飞翔。写了素蝶的远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动作,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在完成本试题时,学生最可能的错误就是使用说明性的语言进行解答,其实这样的答案最好采用描绘性的语言以引起阅卷教师的关注;还有就是弄不明白“是怎样描写的”的实质是要求考生答描写的方式和方法,具体讲就是要求考生答出“使用了什么样的手法,如何使用的”就可以了。(2)本试题的实质是考查考生对诗歌主旨的理解,对表现手法的识别分析。由于本诗歌是写景诗歌,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写景是为了抒情,而在写景诗歌中,作者是通过强调景物的特征来抒发自己的感情的,需要提醒的是,诗歌中有时候作者为了更好的

4、抒情,要使用议论抒情,这是判断作者情感的最直接的语言。诗歌中,作者调动相应的笔法,描写了素蝶的动作。 分析作者笔下的素蝶形象的特点,结合结尾的议论抒情语句,基本上就可以弄清楚作者的情感来。说到表现手法,考生能够快速判明是间接抒情,但到底是借物抒情呢还是托物言志,一般不好判断。如果作者说的是自己一时的喜怒哀乐,那就是抒情,但如果表达的自己对人生的态度,或者说与作者自己的经历有着明显的关联,而且命题者给出了相应的注释,那么就可以判断是托物言志了。本诗中,作者强调的是素蝶面对不同对象时的不同的活动方式,而且是轻松自然,从容应对。尤其是最后一联,是非常明确的议论抒情语句,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希望得到一个美

5、好的依靠物。结合注释明白这是表达自己的希望的。2(2010年高考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中作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注: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酒阑:酒尽。(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答:_答案:表现了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答:_答案:一句一个场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对仗十分工巧。解析:(

6、1)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路暗花迷”表现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结合注释可知这是因为仕途失意所致,“无奈”“思家”等词语则表现了无可奈何之情和渴望回家之情。(2)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本诗最明显的写作特色是四个场景组合在一起,一句一个场景;夜、笛、千山月、路、百种花,这些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在修辞上使用了工整的对仗。3. (2010年高考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北固题壁清 郭麟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到头。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无?(1)简析“片帆如鸟

7、落,江住侬船泊”中“住”字的含义。 答:_答案:“住”字写出了因看不见江水流动而产生的错觉,也形象地表现出水流平缓之状。(2)词的上阕说“侬也替江愁”,下阕说“毕竟笑山孤”,“愁”与“笑”是否矛盾?为什么?答:_答案:从“愁”到“笑”,表现了作者主观感受的变化。作者先为群山重叠似乎要截住江流而愁。然后,又为青山毕竟截不住江流而喜,故笑。4. (2010年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减字木兰花向子湮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注:向子湮,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官。(1)“斜红叠翠”一句,“红”

8、“翠”和“斜”“叠”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2)本词隐含了怎样的伤感之情? 答:_答案:既有对自然“风与日”摧残百花 ,又有对社会“风与日”摧残香花所喻君子的伤感。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炼字,要求分析字的意思、修辞、表现手法、结构作用、表现主题、情感意境的作用。考点解析新课标考试大纲对古诗词鉴赏的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鉴赏评价能力是语文阅读能力中

9、较高的一个层次,需要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还需要文学、文体以及其他许多知识和能力才能形成的一种专门能力。但高考考的只是“初步的鉴赏”,所谓“初步鉴赏”指的是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作概要的赏析,无需引经据典,也不需要拿试卷以外的作品进行比较,只需对作品本身的特点进行鉴赏。只要对诗词曲有兴趣,对课内同类作品认真研读过,做这类题也并非很难。古代诗歌包括古诗、唐诗、宋诗、宋词、元曲、明诗、清诗以及对联等,高考对古代诗歌的阅读能力的考查,主要是通过具体的文字表述性试题来体现的。考查作品以唐宋诗词为主,作品体裁以近体诗和词为主,考点分布比较全面,形象、语言表达、观点态度均有不同程度的考查,题

10、量稳定,一般设2道题,分值有增加的趋势。随着地方卷的增多,命题的选材、题型等也随着呈现出百花争艳的可喜局面,唐诗不再是一枝独秀,但仍是命题者选材的首选。从风格上看,唐诗大致与唐代历史的分期一致:初唐万象更新,诗歌表现的是欣喜、创新的气象; 盛唐繁华竞逐,诗歌则或寄情山水,或表现文人雅士的雅趣,或咏怀状物等等,诗歌的情感以大气、豪壮为主;中唐在安史之乱后国运衰微,诗歌则多为忧国忧民、讽劝时弊;晚唐国力孱弱,诗歌则是在讽谏中流露出对盛唐气象的神往和对唐朝帝国的忧虑。近五年选取的唐诗有25首,占诗歌考题总量的近1/3。命题者往往将前人对字句的甄别、前人的评述(包括将两首诗歌比较起来评述)等作为命题点

11、,以期通过比较、联想,使考生获得古诗学习的一种好方法。 另外,赏析、探究类题目也频现高考试卷。和明清及近代诗歌一样,唐代以前的诗歌在高考试题中所占比例不大,但不是可以忽略的。这一时期的诗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形成与发展时期,尤其是以诗经、汉魏六朝的写景、状物和叙事诗歌为代表的诗歌,在“言志”方面或是“状物”、“绘景”方面均有可考之处。技巧点拨古典诗词鉴赏之步骤与方法古诗词鉴赏是高考语文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要求考生全面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阅历和审美情趣,感知诗歌的形象,品味其语言艺术,领略其表达技巧,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达。古诗词鉴赏的试题主要有表达技巧类、形象意境类、语言特色类、思想内容类,现分

12、别介绍每一类试题的命题形式和解题对策,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启发。一、表达技巧类这类试题大致有下列几种命题形式:这首诗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最好从诗歌的艺术构思入手。答题时应包括以下内容:所运用的表现手法;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运用该手法的好处。二、形象意境类1形象类。命题形式主要有: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形象?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中形象凝聚着诗人的思想,蕴含着诗人的情感。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所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答题步骤有

13、:找出并描摹诗歌形象;概括形象的特点;揭示作者的情感。2意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分析诗歌意境要抓住三方面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三、语言特色类命题形式主要有: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这首诗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谈谈这首诗的语言艺术。回答语言特色类试题

14、可以用下列词语: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等。此外,还应熟悉一些著名诗人的语言特色,如陶渊明的平淡、李商隐的绚丽、白居易的明快、杜牧绝句的含蓄、贾岛的简洁等。四、思想内容类命题形式主要有:请分析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内涵);请概括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归纳本诗的思想内容;阐述诗歌所表达的观点、态度、主张。评价一首诗的思想内容,首先必须明确其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其主旨和思想倾向。 要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做到全面、准确、深入、客观地分析评价。要努力忠于原诗,做到言之成理,言之有据。不要犯“拔高”或“套用”的毛病,更不要出现言不及义、似是而非的问题。答题要点应包括:所塑造的形象;作者的情感;作品的思想意义。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往往用“描绘了的景物,塑造了的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歌颂了的品质,批判了的观点等句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