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教程复习提纲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806152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54.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教程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育学教程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育学教程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育学教程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育学教程复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教程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教程复习提纲(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1. 什么是教育?教育的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教育最本质的特点(特征) :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2.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人。学习者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即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的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同意。从内容上说,教育影响主要就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它是教育者和学习者互动的每届;从形式上来说,教育影响主要就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环境。3. 教育的起源:教育的生物起源论教育的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

2、仿)教育的劳动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生产劳动,是最早最科学的起源论)教育起源于劳动。4 教育的发展:原始社会的教育特征:非独立性、贫乏性、无阶级性。农业社会的教育: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想脱离(樊迟问稼)、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工业社会的教育: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教育的阶级性依然存在、公共性日益突出、教育的复杂性程度越来越高。信息社会的教育:学校进一步发生变革、教育的功能得到全面理解、教育发展趋向民主化、教育呈现新的发展趋势(教育的关注点从过去转向未来、教育观从“学会生存”转向“学会关心”、教育向

3、终身化、信息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5. 古代教育的特点:(1)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的机构学校(奴隶社会)。首先,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提高了社会物质生产能力。其次,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出现,需要管理人员。再次,出现了记载和传递知识经验的工具文字。此外,原始社会后期,教育活动已在局部方面表现出专门化倾向。(2)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森严的等级性。我国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3)学校教育脱离生产劳动、脱离社会实际。6. 现代教育的特点:第一,教育直接为现代科技、生产的发展所制约。第二,教育与生产劳动日趋结合。第三,教育具有普及性。第四,教育形式多样化。第五,教

4、育具有科学性。第六,教育具有发展性。7. (教育学概念)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社会科学。8. 学记(乐正克)是我国最早也是世界文化教育史上最早的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经典著作。教育史上一般认为, 大教育论(夸美纽斯)是近代第一本系统的教育学著作,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标志。普通教育学 (赫尔巴特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被公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9. 教育学的发展: (重点: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该学派的代表人物:克鲁普斯卡亚、马卡连柯、苏霍姆林斯基、凯洛夫。杨贤江等杨贤江是我国第一个比较系统地介绍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教育理论

5、家。他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9. 教育学的价值:一、启发教师的教育自觉,使其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二、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者的理论视野。三、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养坚定的教育信念。四、提高教师的自我反思和自我发展能力。五、为成为研究型教师打下基础。第二章1. 教育功能的概念(含义)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教育功能在系统内部表现为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即教育的个体功能;在整个社会系统中表现为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即教育的社会功能。2. 教育功能的类型: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

6、体功能和社会功能(教育的个体功是在教育活动内部发生的,所以也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或教育的固有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派生功能,也称教育的工具功能。)从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从作用的呈现形势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形功能。多维度的复合分类3.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对教育的制约:顺序性、阶段性、不均衡性、互补性、整体性、个别差异性、稳定性,可变性。4. 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经济、政治、文化功能和教育的人口调节功能。.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

7、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和内容。怎样理解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是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两者的关系密不可分。一方面,教育的发展与进步越来越离不开社会生产力与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也越来越离不开教育。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是指教育对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教学内容的选择和专业设置、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教育可以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8、(2) 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3) 教育是产生新科学技术的手段。怎样认识教育的政治功能(体现)(1)教育能够为一定的政治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2)教育通过传播社会政治思想,形成社会舆论,发挥政治功能。(3)教育能够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社会政治对教育的制约: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教育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教育对文化的影响作用(体现):(1)影响文化的传递:使文化在时间上延续。(2)创造、更新文化。 (3)传播文化:使文化在空间上流动。 (4)影响文化的选择。 (5)影响文化的融合。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文化是政治、经济与教育关系的重要中介,文化按其自身特点和

9、要求作用于教育5. 人口状况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人口数量影响教育的规模,人口的就业影响教育的结构,人口的质量影响教育的质量。教育的人后调节功能的体现:教育是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手段,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手段,教育是促使人口性别结构趋向合理化的基本手段,教育是促进人口迁移的基本手段。6.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具有独立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其他社会现象的性质。这主要表现在:(1)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具有能动性(2)教育与社会发展存在着不平衡性。(3)教育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 (4)教育本身具有历史继承性。1. 个体发展(人的发展)在内容上包括生理发展和心

10、理发展两个方面(社会适应)。人的发展是指人在生命全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的变化过程。人的发展的内容包括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两个方面。生理发展是指机体的各种系统(骨骼、肌肉、心脏、神经系统等)的发展及其机能的增长,是人身体方面的发展。心理发展是指认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和意向(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方面心理活动能力的发展及性格、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是人精神方面的发展。2. 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1)遗传在个体发展的作用:a. 遗传是个体发展的生理前提或物质前提。b. 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制约着个体发展过程及阶段。c. 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个体生理和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

11、作用。d. 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对个体发展不起决定作用。(2)环境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外部条件,对个体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但不起决定性作用。因为个体在接受环境影响的同时,也在改造着环境。(3)教育在个体发展中起主导作用:a. 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们施加影响的社会活动。b. 教育是在受过专门训练和有经验的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c. 教育对人的影响较系统、全面和深刻。d. 教育的主导作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在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离开人的主观能动性,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个体发展的现实。3. 教育对

12、个体发展起主导作用:(教育个体功能的体现)(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人们施加影响的社会活动。(2)学校教育是在受过专门训练和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下进行的。(3)教育能够根据科学的要求,协调影响人的发展的诸因素,使遗传素质和环境的影响向有利于受教育者的方向健康发展;同时可将学校、社会、家庭的影响有效组织起来,形成合力,共同对受教育者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4. 教育必须适应个体发展的规律:(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要求教育循序渐进。(2)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和不均衡性,要求教育因材施教。(3)个体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要求教育有针对性。第三章1. “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就是

13、通过一定教育手段把教育对象培养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人。2. 关于教育目的的争论: “个人本位”观和“社会本位”观个人本位观代表人物:卢梭、裴斯泰洛奇等社会本位观: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等。如何评价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观社会本位观的争论?这两种理论各执一端,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又是片面的,因为它们排除了教育与社会的联系和否定了教育的个体制约性。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这三个理论不能决定教育目的,仅仅只是理论基础。3. 教育目的的功能: (1)定向功能。 (2)调控功能。 (3)激励功能。(4)评价功能。教育目标是

14、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或具体的标准。教育手段就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具体的行动或途径。4.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最核心)的理论基础。(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思想,其本质内涵是:人的品德、智力、体质、审美能力等得到充分的、广泛的、自由的、和谐的发展。(2)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3)借鉴和吸取全人类的思想成果(教育价值取向的社会本位论;教育价值取向的个人本位论;社会需要与人的发展辩证统一的理论)。(4)总结经验,不断完善。5.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的片面发展束缚了人的身

15、体和精神发展现代生产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要求并为之准备了物质条件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含义。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含义: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道德和审美情趣的高度发展、每个人的自由发展。6. 素质教育(论述)素质教育是系统工程,是整体性教育,是差异性教育;素质教育不是无考试教育,不等同于能力教育,不是放任教育,不是排斥课堂教学的教育。那种视考试为法宝或取消考试的教育,那种靠“题海战术”畸形“培养”学生某种“能力”的教育或那种放任自流、信马由缰式的教育,皆是对素质教育的误解和歪曲,那种简单地增加几门课程的所谓“素质教育”,都有悖于素质教育的本义。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

16、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是整合“五育”的育人活动,是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不是精英主义教育,而是大众化教育。对基础教育而言,素质教育要面向每一位适龄儿童。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决不是一种平庸的教育,因为只有学校能面向全体学生,给他们提供同样的发展机会,也就意味着为英才的涌现设置了一个更广阔更坚实的教育背景。面向全体学生,就是承认每个学生的受教育权利,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每个人都在原有的素质基础上能有所提高、有所改善,使每个学生都能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与才能,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一种自信的心理品格。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我国目前还只能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但尊重每一个人的发展权利、培养学生的自信、保护学生的自信、努力开发每一个人的发展潜能,应当成为素质教育的目标。7. 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