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葆琛乡村教育思想研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7800783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DF 页数:30 大小:2.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傅葆琛乡村教育思想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傅葆琛乡村教育思想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傅葆琛乡村教育思想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傅葆琛乡村教育思想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傅葆琛乡村教育思想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傅葆琛乡村教育思想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傅葆琛乡村教育思想研究(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 要 I摘 要 农村教育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 傅葆琛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展的乡村教育实践和创建的乡村教育理论,对我国当今的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剖析了傅葆琛乡村教育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傅葆琛乡村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与开展实践活动, 挖掘了傅葆琛乡村教育思想对我国当前农村教育改革的启示和借鉴,以期推进我国农村教育的改革,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关键词 傅葆琛 乡村教育 新农村建设Abstract IIAbstract Rur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in the new rural constru

2、ction. In the first two decades of 20th century, Fu Baochen proposed his theories about and promoted rural education practice. His theories and practice about rural education are significance for reference to even for toda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social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rural education

3、 thoughts and researching on main contents of rural education thoughts and practice, this thesis shows the implications and reference of Fu Baochens rural education thoughts to current rural education in China. Key words Fu Baochen rural education new rural construction前 言 1前 言 一、选题来源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来源 在

4、我国近代教育史上,傅葆琛先生作为一位爱国的民主教育家而占有一席地位。他毕生致力于我国平民教育及乡村建设事业,经过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形成了他特有的乡村建设和乡村平民教育理论。 傅葆琛从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毕业之后,留学美国、欧洲等地,在留学过程中参加华工教育服务活动,傅先生认识到我国教育的缺乏及发展平民教育的重要性。从此以后,他放弃在森林学院的学习而开始专心致力于乡村教育的研究工作。 傅葆琛先生脚踏实地,深入上千个乡村调查研究,以全副热情与精力投身于乡村建设平民教育事业,了解中国乡村的实际情况。再调查过程中他体会到在中国乡村办教育的艰难,积累了丰富的从事乡村民众教育的经验。傅葆琛先生著述甚丰,

5、1994 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代教育论著丛书傅葆深教育论著选 ,是编者从傅先生发表过的 100 多篇教育论著中选出 48 篇编成的。读这些论著,我们可以看到,傅先生的教育理论中有不少论述对于我们当今发展教育事业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从傅葆琛先生的教育思想及其实践活动中, 我们可以看到前辈知识分子为中国的乡村建设、 贫苦农民生活的改善及其受教育状况所作出的种种努力, 从而总结出改革社会、发展教育的规律性认识,以推动今天教育事业的发展。 笔者选取傅葆琛乡村教育思想作为研究课题, 另有一个原因是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新农村建设激发笔者的研究热情。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

6、规划的建议 提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 “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 , “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这是党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目标。这一目标包涵了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的全部内容,其中涉及到农村的经济建设、政治 谭小雄.从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教育运动看当前中国农村教育改革D.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5). 河北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 2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等,内容非常广泛。中国新农村建设可以分为近期和长期两个目标:从近期目标来讲,就是要发展农村经济,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引

7、导农民逐步走向富裕,从长期目标看,就是要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全面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实现广大农村和城市的共同发展。而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实现“三农”的现代化。 “三农”的现代化,根本在于作为农村社会主体的农民自身的现代化;农民的现代化,根本在于农民素质的现代化;而发展与提高农民的素质,则必须依靠农村教育。 通过改革农村教育来改造中国农村,我国近代学者们已经做了广泛的实践和探索。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兴起的乡村教育运动就是希望通过改善乡村教育达到“改造乡村、再造民族”之目的,最终实现民族复兴之大业。虽然乡村教育运动在经历了十几年风风雨雨后,终因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国内政局的动荡

8、不安而走向衰亡,但是乡村教育运动仍为农村教育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是中国农村现代化进程的一次伟大的尝试。因此,我们应该从前人的智慧中汲取营养,重视我国历史上乡村教育宝贵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利用,以推动当前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基于以上原因,本文拟选择傅葆琛的乡村教育思想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傅葆琛乡村教育思想的分析,结合中国实际,期望能为今天中国农民现代化的道路选择提供一定的历史借鉴。 (二)研究意义 在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乡村建设运动中,乡村教育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傅葆琛从乡村教育的原因、方法与使命着手阐发和构筑了其乡村教育思想体系,他的这一思想对我国现今农村教育的发展及形成中国特色

9、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众所周知, 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两大动力是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和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而“人”和技术两大动力均依赖于农村教育的发展。提高农民科技文化水平、增强就业创业能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等也都会受到农村教育水平高低的影响。 然而, 当前我国的农村教育发展却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 王少杰.权利的贫困与“三农”问题给予“三农”问题的法治思考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4(1). 前 言 3严重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乡村教育先驱们关于乡村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合理“内核” :比如强调乡村教育应

10、立足于乡村实际状况,为乡村社会建设服务;主张把农村作为一个整体,综合考虑教育、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关系,统筹兼顾、协调发展;重视乡村教育及其对社会的能动改造作用等思想亮点以及他们亲力躬行、深入民间的行为都对我们研究当前中国农村教育改革发展,更好地进行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二、乡村(农村)教育的概念界定 关于乡村(农村)教育概念界定,迄今为止学术界还没有形成一个共识。 早在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以陶行知、晏阳初、梁漱溟等为代表的乡村教育家们就曾从教育结构上对农村教育这一概念进行过有益探讨。在他们看来,农村教育应是一个包含农村基础教育、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农村成人教育等在内

11、的结构合理的教育体系。为此, 他们针对当时以升学为主线的基础教育几乎囊括了乡村教育全部的这样一种结构单一的农村教育现状提出了变革主张,强调基础教育要与成人教育、职业技能教育等相结合,学校教育要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事实上,长期以来在传统的教育学语境中,农村教育是一个与城市教育相对应的概念。即:农村教育是指发生在农村、以农村人口为对象并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教育。这就明确界定了三个问题:教育发生的地域是农村;教育的对象是农村人口;教育的服务面向是农村经济社会。然而,当前有学者却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出发, 认为今日的农村教育也许不能仅仅理解为农村中的教育,而应理解为一切可以为农村现

12、代化发展服务的教育。这就把农村教育由一个区位概念转化为一个功能概念。可是,另有学者对这种观点仍持质疑态度。他们从农村城市化建设这个角度出发, 认为将农村教育的目标锁定在为农村建设培养人才的认识,它从一个极端转向另一个单一的极端,看似贴近了农村实际,实质上却封闭了农村教育,阻隔了城乡教育的融通,强化了城乡教育的二元分割关系,阻碍了农村教育的多样化发展。 鉴于此,本文倾向于采用传统观点。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王君超.三农问题与中国的现代化J.开放潮.2002(4). 河北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 4(一)有关傅葆琛教育思想的论述 有关傅葆琛教育思想的论著比较有影响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陈侠、傅启群

13、主编的傅葆琛教育论著选以及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学苑音像出版社出版,冯克诚主编的傅葆琛乡村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 ,这两本书收录了傅先生发表过的 100 多篇教育论著的 48 篇,为我们提供一个关于傅葆琛教育思想和教育活动的总体图景,避免在分析其乡村教育思想时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为我的研究提供了关于傅葆琛最全面、最详实的第一手材料。 另外, 还有一些论文对傅葆琛乡村教育思想进行论述, 如杨志军,刘军在傅葆琛乡村教育思想论略一文中,他们从傅葆琛乡村教育的原因、方法与使命着手阐发和构筑了其乡村教育思想,以及这一思想对我国现今农村教育的发展及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意义方面进行了论述。 张

14、澎在 平民教育家傅葆琛一文中,通过傅葆琛一生的教育活动来阐述其乡村教育思想。这些著作和论文为本研究提供了直接的指导。但是,从总体上说,对傅葆琛乡村教育思想的研究从系统性上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在研究方法、研究视角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如需要在分析其思想时不能脱离其生活的社会背景;深入挖掘傅葆琛乡村教育思想的时代内涵等。 (二)关于乡村教育思想的论述 根据本人现在的检索情况,在已知的期刊文献检索范围内,从 1979 年到 2008 年期间,篇名包含“乡村教育思想”的文章共有 83 篇。其中期刊全文 69 篇,优秀硕博士学位论文 14 篇,这些文章主要是针对陶行知、梁漱溟、晏阳初等的教育思想进行论

15、述,虽然没有直接涉及到傅葆琛的乡村教育思想, 但是这些文章对本研究也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笔者通过阅读这些文章发现,乡村教育理论目前比较薄弱。已有的关于乡村教育的文章往往是想通过各个方面阐述乡村教育问题,但大多数文章是空而无物。这些文章习惯于先罗列官方数字,再接着归纳出几条雷打不动的建议或措施。同时,这些文章立足于教育本身, 站在教育的角度去谈乡村教育问题, 而忽视了农村问题背后的社会、 文化、经济、组织等方面深层底蕴和复杂联系。再从语言层面来看缺乏批判性、平等性和现实性。实际上,中国乡村教育理论的话语一方面是垄断的,另一方面也是贫乏的。说它垄断是因为缺乏自由表达的声音,缺乏来自基层的声音。说

16、它贫乏是因为在具体的话语层前 言 5面,它没有真正提示农村的真实情况。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研究中不断克服。 四、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包括选题来源与研究意义、相关概念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研究内容、创新与不足之处、研究目的与方法、 创新点与不足;第二部分主要叙述了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乡村教育的基本概况以及近代教育思潮的影响下,傅葆琛乡村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及进行的乡村教育活动;第三部分从傅葆琛关于乡村教育原因的论述、关于乡村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的论述、关于乡村教育肩负的使命的论述三个方面分析傅葆琛乡村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四部分从傅葆琛乡村教育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两方面对其思想进行评析; 最后总结出傅葆琛乡村教育思想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本文通过这五部分内容对傅葆琛乡村教育思想进行较全面、深刻的研究。 五、研究目的与方法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试图通过梳理傅葆琛乡村教育思想的大致理路与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乡村教育的基本概况,分析其乡村教育思想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宣传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